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学术论坛
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学术论坛

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学术论坛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浙江舟山
  • 出版时间: 2011-09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四川大学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

会议文集: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为掌握合肥市孕产妇死亡的现状,分析构成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rn 方法:评审采取专家组个案评审形式,以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社会其他各部门的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评审。rn 结果:可避免死亡占68.97%,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10.34%,不可避免死亡占17.24%。rn 结论:加强三级网络建设,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多学科共同管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加强母婴保健执法力度,提高各级产科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加强培训,规范产科服务,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摘要:实施通过实施妇幼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做法:1、统一建档,规范资料管理;2、攻克难点,加强流动孕产妇管理:3、加大投入,保障免费婚检经费;4、增添设备,提升服务质量;5、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叶酸补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体会一是政府重视是做好项目的关键;二是政策宣传是做好项目的前提;三是部门协作是做好项目的动力;四是经费保障是做好项目的基础:五是服务质量是做好项目的保证。
  • 摘要:目的:评估北京市丰台区助产医疗及保健机构在危重孕产妇抢救方面的整体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n 方法:①定量分析:利用《北京市医院产科工作质量季报表》和《北京市助产医疗机构验收评估表》(2010年)对全区所有助产医疗、保健机构的行政管理、基本设备、技术技能及产科质量等进行统计;②定性分析:2010年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由北京市产科质量专家及丰台区产科质量专家组进行评审。rn 结果:2010年全区11所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共有11900例孕产妇分娩,产科危重症抢救103例,发生率为8.66%。产科危重症病例的围产儿死亡率为38.83‰,明显高于全区产科平均水平(5.29‰):产科危重症前3位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急性脂肪肝。rn 结论:危重孕产妇抢救模拟演练和危重抢救病例评审可作为评估医院产科服务质量和危重孕产妇抢救水平的重要手段。
  • 摘要: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成县自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妇幼卫生监测点以来,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各项工作做为妇幼保健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想方设法探索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终于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在2009年将孕产妇死亡率降到了零,首次实现全年无孕产妇死亡发生。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成县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笔者将近几年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愿与同道共勉之。
  • 摘要:目的: 通过危重孕产妇病例分析了解造成危重孕产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产科医师进一步加强防范,同时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北京市对危重孕产妇病例的界定,收集朝阳区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对朝阳区2010年度通过的152例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进行分析。
  • 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到大城市中,流动人口剧增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流动孕产妇的增多给社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也是近几年和将来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006年,课题组成功申报市级课题“外来孕产妇管理模式的研究”,以科研促管理,通过多部门联动,明确各部门职责,特别是制定出租屋主责任制、凭卡办证和启动贫困孕产妇救助资金等措施,项目实施3年内,试点社区住院分娩率达到100%,无外来孕产妇死亡。海珠区降低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社区管理模式初现成效。
  • 摘要:目的:了解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地区的差异变化。rn 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网的数据,1996-2005年覆盖了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6个监测区(县),2006年后扩大至336个区(县),统计1996-2010年全国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下降幅度和年平均下降速率。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及Possion检验,对1996-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及地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rn 结果: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64.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0.0/10万,下降53.2%:2010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高于城市(29.7/10万),西部(46.1/10万)高于中部(29.1/10万)及东部地区(17.8/10万)。东、中、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7.76%、57.02%和66.27%。地区间差异在逐渐减少,2006-2010年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为城市的的1.82倍,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3.O倍。产科出血死亡的比例从1996年的47.9%下降到201.0年的27.8%,但仍是导致全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rn 结论: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孕产妇死亡率仍存在差异,但差异逐年减小,农村和西部地区仍是孕产妇死亡干预的重点:产科出血仍是各地区的主要死亡原因。
  • 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变化趋势及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娩地点等因素对孕产妇死亡时间的影响。rn 方法:通过北京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包括孕产妇原始个案调查资料)。每季度组织北京市级专家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亡原因。将北京市1995-2010年全部372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录入,对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rn 结果: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2000年平均死亡率27.9/10万(134/480 363),下降到2006-2010年的14.8/10万(120/812 457),降幅46.9%。1995-2010年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24h内孕产妇死亡106例,占133例产后24 h内死亡总数的79.7%。随着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因构成由1995-2000年的47.896(64/134)下降到2006-2010年的37.5%(45/120),产后24h内死亡比例也由40.2%(54/134)下降到28.3%(34/120),死亡时间的变化与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下降趋势一致(x2=59.109,P<0.05)。2006-2010年间接产科因素死亡如妊娠合并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肺栓塞死亡构成呈上升态势,其53.296(33/62)的死亡发生在产前或产后120h以后。市级医院分娩产妇24h内死亡占其死亡总数的29.o%(29/100),而家中或私人诊所分娩52例,其中43例(82.6%)为产后24h内死亡,分娩地点选择与产后死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00,p2<0.05)。rn 结论: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已由产后24h逐渐转变为产前或产后更长时间,孕产妇死因构成以及服务提供如住院分娩是影响孕产妇死亡时间的重要因素。
  • 摘要:目的: 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中剖宫产术的指征,以及导致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2009~2010年间死亡孕产妇中剖宫产指征及死因,并对全省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分娩的孕产妇死亡率进行比较。rn 结果: 湖南省2009~2010年阴道分娩孕产妇死亡率与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口0.05)。孕产妇死亡中剖宫产指征居首位的是妊娠高血压疾病以及瘢痕子宫,均为17.57%。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的首位死因为产科出血(30.41%),且80%发生在县、乡两级医院。rn 结论: 剖宫产可能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应引起社会以及医护人员的重视。采取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避免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术,加强县乡两级人员培训,严格剖宫产的技术准入等措施降低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率。
  •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制约死亡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rn 方法:通过常规报表、监测资料、专题回顾调查对云南省近20年的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Maplnfo7(中文版)及SPSS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rn 结果: 1987~2010年的24年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有明显下降,1995~2010年的16年间死亡率由149.55/10万下降至37.27/10万,下降率为75.08%;死因构成:产科出血一直高居首位,1995~2007年13年间构成比均在60%以上,以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滞留为最高,2006~2010年分别占产科出血的34.6%、28.8%。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褥感染。主要影响因素:①交通、经济、文化等的滞后导致孕妇不能住院分娩;②孕期保健服务质量较差,高危孕妇得不到及时筛查、管理及转诊;③县、乡两级产科人员处理产科急危重症能力偏低。死亡评审:知识技能问题在县级有逐年增高趋势:决定就诊延误和医疗处理延误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rn 结论:加大县乡产科能力建设力度,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及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与转诊是进一步降低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近lO年孕产妇死亡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探讨干预措施。rn 方法:采用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和评审资料,用SPSSl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rn 结果:广西10年监测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监测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为60.33/10万,2009下降到24.02/10万。广西1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44.31/万,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占62.97%,其中产科出血为主占(39.52%)、羊水栓塞(11.68%)、妊娠合并心脏病(9.88%)、妊高征(8.98%)、妊娠合并肝病(6.2996)。rn 结论: 广西1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的成绩归功于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今后全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工作重点将是继续加强对服务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围生期保健知识,增强个体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在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合并内科疾病防治方面的能力建设。
  • 摘要:目的: 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孕产妇分析,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的主要特点,为预防和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 对63例因重度子痫前期(S-PE)死亡的孕产妇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描述性分析及比较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死亡孕产妇的社会学因素、器官受累情况。rn 结果:63例死亡孕产妇中,经产妇占61.9%(39/63),高龄孕产妇占36.5%(23/63)。早发型S-PE病例中,经产妇明显高于初产妇(20.8%)。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和脑出血、脑梗塞最为常见。早发型S-PE和晚发型S-PE比较,早发型S-PE肝、肾损害发生明显高于晚发型S-PE,而心、脑、血液系统损害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死亡孕产妇中96.7%未进行系统进行产前检查。rn 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的心、脑、肝、肾、血液系统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未系统产前检查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
  • 摘要:目的: 探讨朝阳区多部门合作服务管理模式在提高流动人口妇幼保健中的作用。rn 方法:2007-2010年间,通过卫生部/WHO/UNICEF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在试点街乡实施多部门合作的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评价其在提高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状况中的作用。rn 结果: 多部门合作的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试点地区流动入口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率,降低了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及死胎死产发生率。rn 结论:政府主导,并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居住地各部门积极协同作用的多部门合作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模式,能充分发现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并向其提供保健服务;建立紧急救援支持组织,为流动人口妇女儿童提供必要就医流程和紧急救援经费支持,是保证流动人口妇女儿童享有公平、可及、可持续的妇幼保健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水平、保障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健康的有效机制。
  • 摘要:目的: 通过对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经验教训,为完善妇幼卫生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州市海珠区2000-2009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分析。rn 结果:10年来广州市海珠区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73.6/10万,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7.38/10万,并有所波动;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近5年显著下降:死亡孕产妇人口学特征为学历低、高龄产妇比例增大;前3位死因分别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地点分布:医疗机构52.46%,家中及途中37.71%,私人诊所9.84%。rn 结论:我区孕产妇死亡率呈稳步下降趋势,但仍有减少的空间,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基层产科的建设,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中的孕产期保健管理,杜绝非法接生。
  • 摘要:目的: 探讨贵阳市4年孕产妇死因结构及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n 方法: 对贵阳市2006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3+1模式)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rn 结果: 近4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38.95/10万,有逐年下降趋势。死亡前4位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rn 结论: 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支持母婴安全工程,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医疗保健人员的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急救和服务能力,使“降消”项目工作与“新农合”相结合,实施贫困救助,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摘要:目的: 对连云港市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推广。rn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连云港市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rn 结果: 2006-2010年间,连云港市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婴儿死亡率从2006年的13.06/10万、8.45‰、7.33‰分别降至2010年1.49/10万、2.67‰、2.2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趋势明显(P0.01)。rn 结论:连云港市针对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成效显著,从源头上控制了两个死亡率升高的趋势,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 摘要:目的:总结和探索郑州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措施。rn 方法:根据孕产妇死亡评审的数据,归纳孕产妇死亡的特点,针对死亡特点采取举办培训班、改进评审方式、整合产科资源等措施。rn 结果:以上措施成效明显,我市孕产妇保健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危害和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rn 方法:对我市2009年一2010年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数据库中住院分娩的25543例高危产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rn 结果:高危组剖宫产、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危妊娠组围产儿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危因素分类排序后结果表明流产史居首位,其次是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孕晚期胎位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高危检出率为47.44%,孕中晚期发生率较高。流动人口、文化程度偏低和接受保健知识较少与高危妊娠的发生相关。rn 结论:高危妊娠对妊娠结局存在不利的影响,应重视加强对高危的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保障机制,改进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内容和途径。
  •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武汉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提出控制孕产妇死亡相应干预措施。rn 方法:对武汉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 2001年~2010年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5.91/10万,1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前四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可避免孕产妇死亡中主要在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态度与医疗保健机构知识技能及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rn 结论: 武汉市孕产妇死亡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要在加强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加强产科质量的建设,扩大健康教育,推行孕产妇保健顾问服务,切实落实农村孕妇住院分娩补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 摘要:按照省卫生厅《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首先组织学习了市卫生局印发的《宜昌市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试行)》,然后由主持人介绍孕产妇死亡病例调查小结,并补充相关的情况,然后专家们按照十二格表评审方法,从三个环节、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每例孕产妇死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做出了评审结论。同时专家们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干预措施。现将宜昌市所辖区域内2010年(3+1年报)共发生的6例孕产妇死亡的评审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摘要:目的: 动态掌握宜昌市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制定干预措施,对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rn 方法: 制定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监测和系统分析全市2001~2010年10年间孕产妇死亡情况,对提出的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rn 结果:全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01年34.28/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8.67/10万。rn 结论: 宜昌市10年间监测和干预措施效果十分明显,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产科适宜技术的培训,加强高危妊娠和妊娠合并症的管理,加强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能力建设,提高产科危急重症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
  • 摘要:目的:为准确掌握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提出干预措施,实现<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目标。rn 方法:对襄阳市2007~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襄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顺位依次为早产、窒息、肺炎、意外和先心病。rn 结论:继续抓好三级保健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妇幼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完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管理等系列工作,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摘要:目的:了解永昌县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rn 方法:将2000~2010年18例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个案回顾分析。rn 结果: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187.97/10万降至2010年的0.00/10万,孕产妇死因的前4位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rn 结论:加强妇产科和妇幼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产前检查率和接产质量,发现高危孕妇及时专案管理,提高对危重孕产妇的抢救能力,适时转诊,稳定乡卫生院的产科队伍,掌握催产素的使用指征,广泛开展围产保健健康教育,是今后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
  • 摘要:目的:了解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剖富产选择的影响。rn 方法: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调查767名孕妇不同孕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其他情况,同时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分娩方式的追踪②进行不同孕期心理异常率及常见症状的分析,并比较是否剖宫产两组在不同孕期的心理健康差异。rn 结果:①767名孕妇心理异常率为5.87%,孕早、中、晚期分别为7.78%、5.56%及5.63%。②孕早、中期出现轻度异常心理症状频率最多的是躯体化、孕晚期为饮食睡眠:孕早、晚期出现中度异常心理异常症状频率最多的是敌对、孕中期为饮食睡眠。③剖宫产率为44.85%,本市为58.78%高于外地的20.22%(X2=106.37,p=0.00)。④剖宫产组在孕中期躯体化因子分1.32±0.41分低于非剖宫产组的1.43±0.39分(z=-2.06,p=0.04)。rn 结论:应常规进行孕期的心理健康测量及动态监测,并在不同孕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因素可能对后期的剖宫产选择有影响。
  •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西城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工作状况,为进一步做好本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rn 方法:对西城区2006年10月-2008年9月孕产妇系统保健工作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 2006年10月-2008年9月共有西城区户籍人口产妇总数13494例,住院分娩人数13494例,活产数13633例。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平均为:产检率98.87%,早检率为98.07%,住院分娩率100%,产后访视率94.18%,系统管理率为93.75%,高危妊娠管理率100%,以上各率3年均维持较高水平。3年资料反映较稳定。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2.01/10万。围产儿死亡率平均4.02‰,在较低水平。rn 结论: 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工作,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率,是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 摘要:孕产妇死亡指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的妇女,不论妊娠时间和部位,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但不包括意外原因(如车祸、中毒等)导致的死亡。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直接产科原因和间接产科原因。rn 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被世界公认为为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国民健康状况和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指标。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孕产妇死亡率存在巨大差异。
  • 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产妇高龄化趋势,探讨相应的妇幼保健对策。rn 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收集资料,对2001-2010年高龄(≥35岁)产妇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山西省全省、城镇和乡村高龄产妇比率分别进行拟合模型分析,了解高龄产妇比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并预测2015年高龄产妇比率,探讨产妇高龄化对妇幼保健工作带来的影响及早制定对策。rn 结果:2001-2010年山西省4l所医院共监测出生数391749名,其中高龄产妇数32782名,占8.37%。全省高龄产妇2001年比率为5.70%,2010年为9.56%,模型拟合分析得指数模型为ln(y)=In(5.529)+(0.069×t),预测2015年我省高龄产妇达到14.78%,95%置信区间(12.34%,17.70%)。城市高龄产妇比率2001年为5.70%,2010年为9.56%,模型拟合分析得指数模型为1n(y):In(4.760)+(0.085×t),预测2015年我省城市高龄产妇达到16.98%,95%置信区间(14.30%,20.17%)。农村2001年高龄产妇比率为7.05%,2010年为8.97%,模型拟合分析得指数模型为y=8.544-2.002t+0.523t2-0.032t3,变化趋势不明显。rn 结论:我省总体高龄产妇比率都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是城市增长迅猛,需要妇幼保健部门及早准备,制定高龄孕产妇保健规范,保障母婴安康。
  • 摘要:目的: 了解喀什维吾尔族农村孕妇叶酸相关营养素摄入状况,探索该地区孕妇随孕期增加体内叶酸水平变化规律。rn 方法: 采用24小时膳食调查法和食物频率法进行孕妇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膳食叶酸摄入量;采用微生物法(96孔酶标板改良法)测定血清叶酸水平。rn 结果:与叶酸相关的营养素中,除维生素B6摄入量达到或超过DRIs标准外,其它营养素摄入量均未达到DRIs标准或严重不足,其中叶酸和维生素B12严重程度尤为明显,低于DRIs的50%。被追踪调查的各期孕妇血清叶酸水平平均值为(7.92±3.95)nmol/L。孕早期(10.84±4.74)nmol/L和中晚期(7.47±2.65)nmol/L孕妇血清叶酸比较(t=49.33,P<0.01);血清叶酸总缺乏检出率为82.25%,血清叶酸缺乏检出率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rn 结论: 孕妇膳食结构不合理,叶酸代谢相关的营养素摄入量缺乏或严重不足;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其体内叶酸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孕中后期尤为明显。
  • 摘要:目的:分析辽宁省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死亡构成、影响因素,总结有效的干预措施。rn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辽宁省10年全部死亡孕产妇报告卡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rn 结果:①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率由2001年的26.10/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2.65/10万,下降51.53%。②孕产妇主要死因顺位为:羊水栓塞(20.59%),产科出血(16.81%),妊娠高血压疾病(14.71%),心脏疾病(11.13%),肺栓塞(6.93%)。③后5年与前5年孕产妇死亡专率比较,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合并肝病显著下降(P<0.05),重症肺炎则明显上升(P>0.05)。④分娩地点和死亡地点构成中,省市级医院均为首位,构成别分别为44.19%和51.68%。rn 结论:通过提高住院分娩率,严格规范催产素使用,普及预测预防产后出血知识技能等有效措施,辽宁省1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
  • 摘要:目的: 总结北京市建立孕产妇抢救病例评审制度的效果与经验和不足,以进一步完善该制度,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n 方法:收集总结分析2008-2010年三年间北京市上报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了解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的分布和发生特点。rn 结果:2008-2010年各区县共上报北京市产科质量管理办公室各类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2535份,危重孕产妇抢救的发生和分布在地域和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评审制度的逐渐完善,北京市的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有显著上升,孕死率逐年下降。rn 结论: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评审制度可以作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的补充,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 摘要:目的: 了解兰州市孕产妇保健服务动态变化,达到减少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和难产的发病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目的。rn 方法: 对2000~2010年兰州市早孕健卡率、早孕检查率、产检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高危产妇管理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2000~2010年兰州市孕产妇保健服务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77.46/万下降到2010年的27.31/万。rn 结论: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加强尤其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 摘要:目的: 分析2004~2010年郑州市孕产妇死亡漏报20例的原因,找出发生漏报的环节及影响因素,为保证今后孕产妇死亡监测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提高工作质量提供指导性帮助。rn 方法:在全市所辖的6区6县(市)内以随机抽样和重点线索追踪相结合,进行孕产妇死亡漏报的质量控制。rn 结果:2004~2010年郑州市孕产妇死亡共漏报20例,平均漏报率为10.75%。城市漏报率为7.69%,农村漏报率为11.56%。计划外孕产妇死亡是发生漏报的高发人群;有过转诊、合并内科疾病死亡的易发生漏报,医院内发生在妇产科以外的科室死亡的易漏报。孕产妇死亡漏报多发生在孕早、中期及产褥期。rn 结论: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与协调作用,加大监测经费投入,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完善监测技术规范,改进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是减少孕产妇死亡漏报的关键。
  • 摘要:孕产妇死亡率作为衡量妇女健康的指标一直受到WHO和各级政府的关注,沈阳市 2001-2010年以来在全市所有区、县(市)开展了人群孕产妇死亡监测,监测数据显示,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通过分析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政府赋予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 分析黄山市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跟踪对比黄山市1996-200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rn 方法:通过三网监测上报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结合黄山市围产保健协作组按照十二格表评审方法评审的结果,对2006-2010年黄山市15例死亡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rn 结果: 2006-2010年黄山市孕产妇死亡率与1996-2005年相比总体呈下降趋势。15例死亡孕产妇中死因顺位依次是产科出血占40%,内科合并症占4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3.33%,产褥中暑占6.67%,孕产妇死亡与社会问题、健康教育和服务水平、围产保健质量、产科和内科合并症的诊疗质量、依法规范服务等因素有关。15例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占66.67%,不可避免死亡占26.67%。1例因医疗纠纷(对死因羊水栓塞有争议)病历封存无法评审。rn 结论:黄山市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提出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巩固加强“降消”项目的继续实施、使产科绿色通道落到实处、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加强督察和执法力度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摘要:目的: 掌握鄂州市近十年来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了解鄂州市孕产妇保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孕产妇的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n 方法: 对鄂州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乡镇卫生院产科医疗质量,加强医疗系统管理,加强与社会其他部门协作,提倡计划妊娠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 摘要: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是实现小康水平、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其高低直接反映妇女健康水平,也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而高危妊娠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孕产妇的身心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回顾性调查分析我市2006年--2010年死亡的62例孕产妇资料,旨在分析高危妊娠管理与孕妇死亡相关因素,为政府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 摘要: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执行“一法两纲”,以妇女需求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这一主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实情,开拓创新,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降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等项目,不断完善孕产妇保健制度和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流程、考核、质量保证等机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依托“新农合”“灾后重建妇幼卫生支持项目”等载体,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巩固和完善三级保健网络、加强产科建设,严格执行高危妊娠筛查管理和转诊制度,扎实开展培训和督导,有力推动了孕产妇保健工作的规范开展,使广大孕产妇真正享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大实惠,群众对孕产妇保健服务的综合满意度达96%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13.17/10万,孕产妇保健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早孕建卡率97.41%,产前检查产检率达98.87%,孕产妇系管率96.91%,住院分娩率99.7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产后访视率99.37%,
  • 摘要:介绍如何发挥“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心”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摘要:目的: 了解青山区孕产妇死亡规律,分析构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青山区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rn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的分析方法对2000-2010年我区孕产妇死亡监测的报告卡、社会调查表,病例及评审结果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rn 结果: 2000年-2010年青山区孕产妇死亡率23.85/十万。其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占85.71%。孕产妇死亡减少速度缓慢,近三年有上升趋势,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高征。死亡多发生在产后24小时内,流动人口不重视孕产期保健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最大危险隐患,助产机构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不熟练、责任意识不强以及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管理欠缺、相互协作理念、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都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rn 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措施:一是应当加大孕产妇保健宣传力度,加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二是注重妇幼保健人员和助产机构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医德教育、建立健全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注重产后出血、内科合并症等急重症的识别和救治,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 摘要:目的: 探讨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改善干预措施,确保母婴安全。rn 方法:对广西2010年孕产妇死亡资料,使用Excel数据库进行录入,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与去年同期23.47/10万比下降2.78个十万分点。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从2006~2010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统计年孕产妇死亡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肺病、妊娠合并肝病2010年省级已评审的163例死亡孕产妇结果显示,可避免死亡68例,占41.72%。低于2009年52.63%,不可避免的死亡占58.28%。rn 结论:广西孕产妇死亡已经达到<两纲>的目标,但41.72%是可避免的死亡,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应不断提高孕产妇的早孕检查率、系统保健管理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监管和对危重孕产妇的综合救治水平,将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降到最低水平。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性逐年增加。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人口的比例较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在经济状况有所改善的同时,对母婴健康问题采取不恰当的重视方式,因此这一类人群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孕期女性骨钙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的摄入量、不同孕期女性骨钙水平差异等几个方面。但是针对不同人群骨钙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尚未多见,尤其是针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围绕流动人口孕期女性骨钙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对于了解我区流动人口的孕期健康情况水平,根据客观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于提高流动人口孕期生活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摘要:目的:探索武汉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n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0年武汉市49例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2006-2010年武汉市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50.08/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83.67%的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收入不高、计划外妊娠、未按规范进行产前检查、个人家庭保健意识缺乏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rn 结论:坚决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依法行医,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 摘要:目的:进一步降1低孕产妇死亡率,准确把握孕产妇死亡动态变化趋势,制定相应干预措施。rn 方法:本文对山东省2002~20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及专家评审情况进行分析。rn 结果: 2002~2010年孕产妇死亡247例,孕产妇死亡率是22.15/10万,9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无明显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原因,产科出血一直居首位;合并心脏病由前五年的第三位上升为后四年的第二位;肺栓塞由0上升为后来的第三位:妊娠合并肝脏疾病、肺炎或甲流位次升至第四、五位。rn 结论:山东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科与内外科、ICU等相关科室的密切合作,共同管理有合并症的孕产妇,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途径。
  • 摘要:目的:通过对青岛市辖区内13年间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n 方法:对青岛市1998~2010年间孕产妇死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前阶段)92例死亡孕产妇和2005-2010年(后阶段)39例死亡孕产妇分析,将两阶段的死亡率、主要死因、死亡孕产妇的相关情况及就诊或分娩地点进行比较。rn 结果:青岛市13年问活产数939649,孕产妇死亡131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3.94/10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从1998年的26.25/10万,降至2010年的9.09/10万。后阶段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直接产科原因和间接产科原因的所致死亡比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死亡地点在省市级医院的比例增高。rn 结论:青岛市近几年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保持在我国发达城市的较低水平。接近全国先进地区水平,但仍然面临不少挑战,2007年以来处于平台期,要进一步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宣传,提高农村孕妇自我保健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产科技术人员的培训,更加完善产科救治体系。
  • 摘要:目的:本文对“十一五”时期宁波市妇幼保健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探讨妇幼保健体系规范化建设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rn 方法:通过总结,梳理,归纳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经验。rn 结果:通过妇幼保健体系规范化建设,孕产妇死亡率从2006年的16.92/10万下降到2010年度的5.02/10万。rn 结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坚持临床与保健相结合,坚持以创建为牵引,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摘要:目的: 回顾和分析新疆近十年来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工作实现“十二五”规划任务和达到千年目标提供措施依据。rn 方法: 对各地市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和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各项数据进行分析。rn 结果: 我区2000~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不明显,2003年以后死亡率明显下降:死因顺位前两位的以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首要原因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取代产科出血;死亡地点在家中的比例减少,在医疗机构的增多,在途中的比例波动在20%左右;仍存在没有产检的死亡孕产妇,大于5次以上产前检查的比例增加不显著;可避免死亡的孕产妇比例增加。rn 结论: 新疆的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在国家政策、项目的支持下成效显著,今后的工作仍需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加强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减少孕产妇死亡。
  • 摘要: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工作,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
  • 摘要:目的:是了解2004-2010年崇左市孕产妇死亡率,发生的主要特征、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便于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是对崇左市2004~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前3位死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rn 结果:2004-2010年崇左市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61.15/10万下降到210年的24.00/10万。2004~2007年前4年的死亡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和羊水栓塞,2008~2010年后3年的死亡前3位是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和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越居第一位,经专家评审后结果:可以避免死亡占63.38%,不可避免死亡占36.62%,崇左市孕产妇死亡率还有下降的空间。rn 结论:是严格掌握使用催产素点滴指征和剖宫产指征,减少不恰当的医疗干预,其次是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妇产科、妇幼保健人员业务素质和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找出有效的保障母婴安全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n 方法:回顾分析我市近15年来孕产妇死亡所有个案及评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rn 结果:玉林市15年的活产总数1289745例,孕产妇死亡数300例,孕产妇死亡率23.26/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排在前三位分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过省、市级评审,可避免死亡204例,占68%。玉林市近5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障母婴安全,使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29.4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6.87/10万,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产科出血专率从1996年的17.68/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38/10万。rn 结论: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重视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建设,提出符合当地条件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
  • 摘要:目的:通过对随州市2006-2010年孕产妇的死因、死因构成、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孕产妇死亡的基本特点、孕产妇系统管理及产科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rn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随州市2006-2010年死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分娩地点构成、死亡地点构成、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rn 结果:调查发现死因占前三位的依次是妊高症、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胎盘早剥、肠梗阻、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孕产妇死亡仍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rn 结论:应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围产保健管理,加强高危孕产妇的动态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住院分娩补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个人及家庭的安全分娩意识:提高产科及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急救工作的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母婴筛查结果,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rn 方法:对2009-2010年全区的27619名孕产妇抽取静脉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快速试纸条),对确诊阳性孕产妇进行母婴阻断。rn 结果:10例孕产妇确诊阳性,9例母婴阻断成功。rn 结论:艾滋病母婴阻断是预防胎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主要手段,也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
  • 摘要:目的: 动态掌握平塘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便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n 方法:对平塘县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进行监测分析,了解平塘县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构成及影响因素。rn 结果: 全县孕产妇死亡率由2001年115.00/10万(11例)下降至2010年的54.0294/10万:活产数36136人,孕产妇死亡59人.孕产妇死亡率163.27/10万,孕产妇前4位死亡原因顺位及构成依次为产科出血(30例)50.85%、妊娠合并症(13例)22.03%、羊水栓塞(5例)8.47%、妊高血压疾病(3例)5.08%。rn 结论:平塘县10年间监测和干预措施效果十分明显,今后仍应进一步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度。加强产科适宜技术的培训,加强高危妊娠和妊娠合并症的管理,加强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能力建设,提高产科危急重症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
  •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县孕产妇死亡病例分析,了解我县自05年下半年实施“降消”项目和09年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以来的孕产妇死亡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为卫生部门提供相关政策依据,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rn 方法:对2006年~2010年(即2005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以下同)我县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2006年~2010年我县共分娩活产数为61751人,其中孕产妇死亡8例,孕产妇死亡率为12.59/10万。孕产妇死因顺位构成:产后出血3例,羊水栓塞1例(另一例疑似)。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6例,占75%;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25%。rn 结论:实施“降消”项目,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产科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 摘要:目的:通过近5年来对凭祥市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监测,找出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凭祥市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监测情况。rn 结果:只有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高危孕产妇管理率才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rn 结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保健意识;政府重视,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人员培训;规范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适时转诊;加强高危孕产妇急救工作,多科协作,建立确实可行的孕产妇绿色通道:确实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摘要:孕产妇系统管理是围绕孕期、产时、产后42天内三个阶段,应用围产医学知识采取一系列的监护、防治措施及管理方法,来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从而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与并发症,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是妇幼保健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全程孕产妇系统管理包括早孕建卡、孕期检查不少于6次、住院分娩(新法接生)、产后访视不少于3次、42天母子康检4个环节,其中的难点又在早孕建卡、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产后访视和42天康检中。
  • 摘要:目的:了解贺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并提出干预措施。rn 方法:对贺州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医疗保健情况分析。rn 结果: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54.14/10万,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羊水栓塞、妊高征。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18.40/10万,死因顺位为内科合并症、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rn 结论:贺州市“十一五”实施的一系列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改全面开展的“十二五”时期,提高各级产科人员业务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管理,特别是对妊娠内科合并症规范诊疗,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 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孕妇下腰及骨盆痛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1254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下腰、骨盆痛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1254例妇女在孕36周常规产前检查时接受问卷调查,包括年龄;身高;肥胖指数;受教育程度;是否失业;城市或农村人口;有无保姆;孕前有否腰痛;前次妊娠有否腰痛;疼痛部位、程度、性质、加重及缓解方法;孕妇活动能力(日常活动,家务劳动,户外活动)等。rn 结果:妊娠晚期孕妇下腰及骨盆痛发生率为48.96%。身高:受教育程度;是否失业及有无保姆与疼痛无明显关系。低龄、高龄孕妇较适龄孕妇更易腰痛。超重孕妇更易腰痛。孕前有腰痛及前次妊娠有腰痛者在本次妊娠中发生腰痛比例增大。城乡孕妇腰痛发生率有较大差异。久站最易加重腰痛,卧位可以明显减轻疼痛。下腰及骨盆痛对妊娠晚期孕妇的活动影响较大。rn 结论:妊娠晚期孕妇下腰及骨盆痛发生率高,对于某些影响因素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对26例因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病例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其止血效果。rn 结果:26例治疗后宫缩好转,出血减少,无继发产后出血,成功地保留了子宫,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rn 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安全易行、成功率高、且能保留子宫等优点,是治疗剖宫产产生出血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