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1-10-14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成都市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夏秋花粉症病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夏秋季豚草和蒿草致敏的花粉症病人n=226(过敏性鼻炎=R,鼻炎伴哮喘=R+A),男n=121、女n=105,年龄24-39岁。其中随机分为ASIT组n=107(R=59,R+A=48),对症治疗组(symptomatic therapy,ST)n=119(R=53,R+A=66)。ASIT疗程3年。在停止ASIT后进行6年的夏秋季节发病期随访,观察其长期疗效。评价疗效指标包括:鼻炎和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点刺试验(SPT)、肺功能、血清特异性IgE(s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鼻炎发生哮喘和出现新的致敏原的比例。结果:ASIT组3年治疗,鼻炎症状评分、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用药评分、血Eos计数和SPT的皮肤指数分别与ASIT前、ST组比较明显改善(均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停止ASIT后6年随访,分别与3年ASIT上述相同参数比较未见无明显差异(均p>0.05)。二组sIgE水平比较,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停止ASIT后6年期间没有鼻炎患者发展为哮喘,只有8.6%的病人SPT出现新的致敏原;2.43%病人(3/81)复发。而ST组85.9%的鼻炎患者发展为哮喘,69.23%(54/78)的SPT出现新的致敏原。结论:ASIT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较好的免疫耐受状态,明显地改善花粉症病人的临床症状,具有停药后持续而稳定的长期疗效,可以防止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
  • 摘要:目的:明确本市全年各个月份气传花粉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分布特征;明确花粉含量与气象学要素的关系。方法:应用伞篷式花粉取样器对上海市中心城区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间的气传花粉进行监测;对所得花粉含量与气象学要素(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年共监测到两个花粉含量高峰,分别为3~5月和9~10月。全年气传花粉分布有明显的种属差异,树木类花粉占全部花粉计数的65.55%,草类花粉占全部花粉计数的27.74%。春季以树木类花粉为主,主要为构属(45.64%),悬铃木属(6.060%)和松科(7.86%);而秋季以草类花粉为主,主要为葎草属(59.01%),禾本科(18.45%)和蒿属(5.32%)。主要气传花粉播散稳定期花粉含量与气象要素高度相关。结论:初步明确了上海市中心城区气传花粉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为进行花粉预报、确定主要致敏花粉奠定了基础;上海市中心城区气传花粉的分布呈现两个高峰,即3~5月和9~10月;构属花粉和葎草属花粉分别是上海市中心城区春、秋两季最主要的气传花粉;气传花粉含量与气象要素显著相关。
  • 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省临床蜉蝣过敏情况,为过敏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5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用蜉蝣过敏原进行前臂皮肤点刺试验,然后随机选择20例蜉蝣点刺阳性患者进行蜉蝣变应原鼻黏膜激发试验。变应原为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结果:500例皮肤点刺试验中,蜉蝣阳性者占58.6%(293/500),20例阴性对照者皮肤点刺均为阴性100%(20/20);20例蜉蝣皮肤点刺阳性患者变应原鼻黏膜激发试验阳性者为20例(100%),20例阴性对照未见阳性反应。结论:皮肤点刺和变应原鼻黏膜激发试验结果相符合,蜉蝣为海南省重要变应原。了解蜉蝣过敏情况,可以为海南省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 摘要:由于鼻内镜的应用及影像学技术的提高,真菌性鼻窦炎已越来越多地进入鼻科医生的视线,但作为真菌性鼻窦炎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常被当作普通的真菌球性鼻窦炎对待,未被获得足够的认识。本文通过2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例回顾,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
  • 摘要:大麦虫诱发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Klein等将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分为三型:粘膜型、肌型及浆膜型,其中粘膜型主要以腹疼、腹泻为主,肌型主要表现为肠梗阻,浆膜型表现为腹水、腹胀、腹痛。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嗜酸细胞性胃炎的重要特点,也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线索之一。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均无特异性,本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但最常累及胃、十二指肠及空肠,内镜活检见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诊断本病的关键。本文所述病例根据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内镜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明确,主要和急性胃肠炎、肠道寄生虫、胃肠道肿瘤、嗜酸性肉芽肿及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相鉴别,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原则是避免接触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和稳定肥大细胞,达到缓解症状,消除病变的目的,饮食对症治疗和激素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 摘要:变态反应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过敏原及其导致的过敏性疾病,明确过敏原对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及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临床工作中,皮肤试验是明确过敏原的重要手段,它简便、快速、价廉,被广泛用于变态反应临床。由于皮肤试验具有激发试验性质,有导致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特异性过敏原免疫治疗是变态反应科的特色治疗,过敏患者通过口服或者注射过敏原,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最终达到免疫耐受的目的,从而降低过敏程度。本文主要针对如何预防和治疗皮肤试验和免疫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作了总结。
  • 摘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可能从根本上调节变态反应发病机制的“对因疗法”,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AR)和哮喘的重要手段之一。ASIT的传统方法是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研究证实,SLIT能够有效地改善AR的症状,具有长期持续的疗效,并能预防新的致敏形成和阻止AR发展成为哮喘,可作为循证医学A类证据在临床推荐使用。与SCIT相比,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 )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和无创等特点,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SLIT操作过程中,要求将变应原疫苗滴剂或片剂保持在舌下1-2min然后吞下,因此这一治疗方式又被称为舌下-吞咽途径。
  •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咳嗽患儿中合并胃食管反流(GER)的发生率,探讨GER与慢性咳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上消化道PH值动态监测方法,对107例慢性咳嗽患儿胃食管反流物的PH值进行24小时检测。结果:107例慢性咳嗽患者监测各项食管酸反流指标如酸反流次数、反流≥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Demeester记分均高于正常值者82例(76.64%),其中重度胃食管酸反流24例(22.43%)、中度9例(8.41%)、轻度49例(45.79%),未见明显病理性胃食管反流25例(23.36%)。结论:慢性咳嗽患儿合并胃食管反流(GER)的发生率较高,GER与慢性咳嗽密切相关,应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
  •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对儿童哮喘病情、家长知信行水平及家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和三里屯社区0—14岁哮喘儿童建立哮喘健康管理档案并按社区随机将患儿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对管理组49例哮喘儿童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即定期随访、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等,对照组47例患儿不进行社区管理,一年后二组进行比较,了解改善情况。结果:管理组患儿哮喘复发率降低27.9%,因哮喘住院率明显下降(X2=8.174,P=0.004),缺课情况也明显减少(X2=4.962,P=0.026),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管理组家长哮喘知信行水平有显著提高(67.4%),对照组提高仅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17,P<0.0001);其中,家长哮喘知识水平提高最为明显。管理组患儿家居环境有明显改善,改善率为76.7%,其中室内饲养宠物(X2=3.906,P=0.048)和室内蟑螂环境(X2=4.962,P=0.026)改善在两组儿童中有差别。此外,管理组患儿室内过敏相关症状改善率为20.9%,而对照组仅为4.5%,有显著性差异(X2=6.183,P=0.013)。结论:通过社区综合管理,能有效改善哮喘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减少疾病对患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有效提高患儿家长的哮喘知识水平,改善遵医嘱行为;指导家长改善家居环境,减轻患儿的居家过敏相关症状。
  • 摘要:目的:观察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过程发生全身严重过敏反应(SRs)的临床表现、可能诱因、肾上腺素使用时机、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免疫治疗患者中因SRs使用肾上腺素共有14人,16例次的临床表现,可能诱因、肾上腺素治疗反应、预后等。结果:(1)14人发生16次使用肾上腺素的全身过敏反应(SRTE),使用肾上腺素17次。(2)16次SRTE均发生在免疫注射后20分钟内。8次SRTE(50%)发生在免疫注射后≤5分钟内;>5分钟至≤10分钟内2次SRTE发生;>10分钟至≤15分钟内5次SRTE发生;1次SRTE发生>15分钟但≤20分钟内。(3)SRTlE首发症状以皮肤粘膜系统最早出现,同时或后继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累及前2个系统为主要表现。(4)按照2006EAACI严重过敏反应分级,SRTEIII级SRs10次,Ⅳ级SRs6次。(5)SRTE发生可能因素及诱发因素:高敏状态、情绪不良、误注静脉、疲劳、哮喘控制不良等。(6)肾上腺素使用时机及辅助治疗。(7)16次SRTE经肾上腺素治疗后症状体征快速缓解,无致死性反应的发生。1例因连续2次发生SRTE,建议终止免疫治疗,另2例经调整注射剂量后也频繁发生全身反应,无法达到维持剂量终止免疫治疗。11例患儿均完成治疗(治疗时间≥2年)。结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因各种复杂因素有极低的可能发生严重全身过敏反应,及时使用肾上腺素、医护人员随时警惕、严格操作规范、避免可能诱发因素等有利于免疫治疗过程中避免致死性的全身严重过敏反应发生。
  • 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作为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常伴发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中尤以变应性鼻炎最多见。流行病学显示超过40%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伴发哮喘,60-80%的哮喘患者伴发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不仅是哮喘的危险因素,还是哮喘加重的原因。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导致肺功能更差、哮喘相关住院和急诊就诊率增加,以及更高的医疗花费。为了更好地了解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特点,以加强对哮喘的预防及控制,本文对天津市哮喘联盟下属16家医院的441名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认为:目前认为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同为气道炎症性疾病,两者在致病诱因、发病机制及防治等方面非常相似,对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哮喘;对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则应在治疗哮喘的同时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以减少哮喘的发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