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六届全国高气压设备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全国高气压设备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全国高气压设备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丹东
  • 出版时间: 2011-08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六届全国高气压设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前水下采用的通过心电和电容、应变式等传感器测定心率和呼吸频率,这种方法受水环境影响较大,出现数据失效,测量误差大,另外目前这些方法均要求被测人员保持稳定。本文所介绍的便携式潜水员呼吸心率监测仪通过测定一级减压阀压力变化和红外脉搏波测定方法,可稳定可靠地实时记录潜水员在水下时的呼吸频率、脉搏,为分析与回顾潜水员在水下时的生理状态和诊断治疗提供支持。仪器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呼吸检测仪、脉搏检测仪和上位机程序。呼吸检测仪、脉搏检测仪都以超低功耗单片机C8051F340为核心,利用呼吸压力、红外传感器,能实时测量、存储潜水员在水下时的呼吸和脉搏信号。文中具体阐述了传感器的选取、系统硬件电路、软件流程,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
  • 摘要:随着高气压医学的发展,在高气压环境下直接对环境参数、人体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已成为高气压设备仪器发展的主流趋势。实现高气压下各类信号实时监测的技术核心在于可在高气压下正确变送所测信号的各类传感器。对传感器在高气压下响应曲线的校准,是构建一个高气压监测系统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理想气体状态基本方程的间接校准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将所需测定的信号的真实变化转化为实验舱内压力的变化,通过精密压力变送器记录压力变化曲线,即可间接得到真实曲线,同时记录传感器的输出曲线,即可实现响应曲线的校准。
  •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快速上浮脱险加压装置利用CFX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通过脱险筒顶部监测点的压力监测曲线可以看出:(1)当阀门完全打开时(开度为90°),各深度下的加压平衡时间都很短,比理想的指数加压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短很多,这首先说明管路直径对于快速加压过程是完全够用的。然而过快的加压速度会导致艇员自身调节压力的速度无法跟上,则可能导致耳膜损伤等问题,也不符合快速加压的要求。因而还要通过调节阀门开度来控制加压时间。模拟结果表明,阀门开度为30°时加压平衡时间与理想加压时间最为接近,因而在控制加压时,调节阀开度应尽量控制在30°左右则可以保证加压过程的安全性。如果开度过小,则会使实际加压时间比理想加压时间则会长,高压下暴露的时间容易超过不减压自由上浮的安全时间,导致减压病的发生。因此,在快速加压的过程中,阀门开度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决定着快速加压的安全性。(2)在计算过程中,调节阀开度的差别对整个模型的流阻损失影响很大。阀门完全打开时,只有弯度、突扩、突缩、沿程阻力等产生局部阻力,加压过程很快完成,实际加压时间比理想加压时间少很多;阀门开度较小时,其阻力系数比其它局部阻力系数之和大很多倍,实际加压时间比理想加压时间长很多。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由调节阀控制的快速加压系统中,阀门开度对加压过程影响很大,而弯度、突扩、突缩、沿程阻力等产生影响可以忽略。
  • 摘要:援潜就生高气压设备的使用特点有:设备使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使用强度大,就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本文提出了援潜救生高气压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首先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大劳安全管理思想基础;其次,狠抓应急演练,打牢设备安全管理能力基础;再次,提高设备完好率,打牢设备安全管理硬件基础;最后,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打牢设备安全管理软件基础。
  • 摘要:目的:考察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的作业能力是否会产生影响。方法:选取4名专业潜水员,进行潜水实验。潜水实验在500m饱和潜水系统中进行,实验过程中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480m,舱内模拟潜水深度493m 。运用SMI眼动仪、职业能力测试系统等仪器进行指标的测试,经过筛选后的指标包括:敲击速度、双臂协调能力、反应时运动时、时间知觉、电报译码、走迷宫、简单反应时、手指灵活性、手臂稳定性等。在实验前,多次对实验员进行测试,排除连词效应的干扰。采用近舱前后的对照做了本次实验。结果:从比较结果可以发现,进舱人员的操作能力指标包括敲击速度、双臂协调能力、手指灵活性、手臂稳定性等在实验前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出舱后,参加实验潜水员的瞳孔大小在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通过480m大深度饱和潜水实验前后潜水员操作能力与认知能力作业指标的比较,本次实验对潜水员作业能力的影响较小,未产生明显的损害。
  • 摘要:目的:探讨模拟250m饱和潜水暴露对机体尿量及尿电解质排泄的影响。方法:7名健康男性潜水员参加模拟250m饱和潜水,在暴露前、中、后每日取24h尿检测尿量、尿常规及尿钠、氯、钾、钙、镁、磷、肌酐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排泄量。结果:参试潜水员尿量在暴露于26-20ATA压力时略有增高;尿常规在高压暴露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尿钠、氯、钾、钙、镁、NAG酶在高压下排泄减少,尤以钙减少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但在减压后1周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模拟250m饱和暴露可能改变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模式,对其生理学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 摘要:压力下耐受能力的概念和原理在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发展很快。压力本身造成的人体生理心理影响,即压力负荷的临床表现是高压神经综合征(High pressure nervous syndrome,HPNS)。早期就发现了个体对高压的敏感性(HPNS的发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的峰间潜伏时(inter-peak latency, IPL)可以较好地反映个体对压力的反应,发现动物脑细胞膜流动性差异与高气压下IPL的变化呈显著相关,表明高压敏感性个体差异存在体质差异的基础,给探索常压下区分个体高压敏感性的方法提供了可能。在本单位进行的“潜龙计划”系列模拟大深度饱和潜水实验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潜水员高气压暴露前及高气压下的神经电生理等指标,探索人体常压下区分高压敏感性个体差异的可能性。通过对试验人员的各项临床症状显示:个体高压敏感性差异存在生物学结构或功能差异,并且这种生物结构和功能差异主要体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上,表现为信号处理,转导的差异。
  • 摘要:饱和高气压密闭环境,恒温、高湿,微生物呈现快速增长繁殖状态,数小时即可出现快速自然生长周期,对军事作业人员产生严重的健康危害。该环境下,人体皮肤粘膜、外耳道及呼吸、消化系统感染疾病高发。据报道,金葡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成为该环境的常见致病菌。据此,本工作进行密闭环境微生的种类、生长特征,以及微生物来源与实验对象供体的相关性进行监测、评价。目的是为合理有效评估舱室环境微生物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危害程度、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氦氧饱和潜水的合理减压模式。方法:首先,基于过饱和安全压差公式建立一种非线性的减压模式,其次根据赫尔顿的气体饱和与脱饱和理论,计算出随压力实时变化的减压速度(dp/dt)并得到实际可用的减压表。结果:利用本研究方法计算所得的饱和减压表在65m,250m和480m模拟饱和潜水试验中得到了验证,7名潜水员均未见减压病的发生。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减压模式是安全高效的。
  • 摘要:目的:研究0~4.5MPa氦氧暴露和时间对潜水员焦虑、抑郁情绪和其他消极情绪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临床观察和晤谈法对不同大气压下的潜水员进行评估。结果:0~4.5MPa高气压环境潜水员焦虑和抑郁症状与大气压强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对潜水员情绪变化的无线性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气压氦氧暴露条件对潜水员的焦虑、抑郁情绪产生动态性影响,虽然指标未达阳性诊断标准,但各个实验阶段潜水员消极情绪的反应有所不同。时间的持续对潜水员的情绪未见显著影响。在针对潜水员进行不良应激的心理干预时,应该按照各个实验阶段的潜水员主要的消极情绪特点进行。
  • 摘要:最近,北海舰队旅顺保障基地防救船大队受领了对沉没于渤海海底军事目标的打捞任务。海军医学研究所潜水医学研究室受命参加了该次潜水作业的医学指导。经过2个航次,共11天的海上作业,顺利完成了该次军事潜水打捞任务。本文从打捞实施过程和潜水作业情况两方面对任务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就潜水员的医学监护及应急预案准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潜水工效的两种方法:合理利用“机器”,提高潜水作业安全和效率;改善潜水作业条件,推进海军潜水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 摘要:文章针对给出的患者临床症状:突发性头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意识丧失,对该患者进行检查,得出为双侧颅底烟雾病。对此进行择期行脑血管搭桥手术。手术沿颞浅动脉主干分离至颗顶部,分离出颞浅动脉,临时阻断血供,切断颞肌,打开骨窗,剪开脑膜,选择脑表面最粗的动脉进行吻合,复位骨瓣,关颅。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七天开始行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治疗30次后,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体查无异常。复查DSA显示脑缺血情况明显缓解,颅底异常血管较前无改善,经患者要求予以出院。其中高压氧主要作用机制是:(1)提高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提高脑组织的氧储备,从而迅速改变脑组织的氧供,改善有氧代谢增加能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2)增加脑组织内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降低颅内压及血管张力,减少再出血的危险并改善局部缺血的状态,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
  • 摘要: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了断指再移植术。一、断指的诊断与分类。掌指关节平面以下的手指断离伤即应诊断为断指,断指分为两类:完全性断指和不完全性断指。二、断指及再植术后组织损伤特点有:损伤断指组织,断指内积存的有毒物质随血循环进入周身,有引发全身反应的可能及血液再灌注损伤。其临床表现有全身性反应和局部反应。三、对于高压氧治疗从疗效机制、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介绍。其疗效机制有:高压氧治疗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毛细血管的血浆渗出,从而减轻伤指及手术部位水肿;高压氧治疗可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伤指血液流变性;高压氧治疗抑制细菌生长,对厌氧菌的作用尤为强大,并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和杀灭细菌的能力,有利于感染的防治等。治疗方案:治疗压力0.2-0.25 MPa,吸氧608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1-2个疗程。视断指循环状态而定,个别患者最初1-3天可考虑实施每日2次的治疗方案。注意事项:(1)患者氧舱内以平卧位治疗为宜,切忌患侧卧位,手应搁于垫枕,稍高于心脏水平,上肢的位置应自然、舒适。肢体置于合适的抬高位置,既有利于动脉供血,又有利于静脉回流。患者坐位高压氧治疗患手难以正确、舒适摆放;(2)氧舱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较为适宜,患手应避免寒冷刺激,局部适宜的温度是预防小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之一;(3)发生血管危象经药物及1次高压氧治疗后无改善,应警惕血管栓塞的可能。应考虑手术清除血栓,重新缝合血管后再予高压氧治疗等。
  • 摘要: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根据文章给出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皮疹,精神差伴有易惊、烦躁不安、恶心、呕吐、颈抵抗,甚者呼吸困难、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等症状。针对以上病症,经临床的抗病毒、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稳定好转后,即辅助给予HBO治疗,患者意识清楚,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语言、动作恢复正常,无后遗症。充分证明了HBO辅助临床综合治疗手足口病并发脑炎、脑千脑炎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观察在多人氧舱内人工鼻对气管切开患者痰液性状的影响。方法:对239例多人氧舱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111例用“L”型连接管(L组)和128例在“L”型连接管近气管套管处加用人工鼻(HEM)。观察、记录第1、10次高压氧治疗期间痰液性状、吸痰次数、痰液总量、第10次HBO治疗时已封管/拔管例数。结果:HEM组第10次高压氧治疗时患者痰液性状由浓稠转为稀薄(p<0.01),吸痰量、吸痰次数明显少于第1次治疗时及L组(p=0.004)。第10次HBO治疗时封/拔管例数明显多于L组(p<0.01)。结论:HEM对多人氧舱内接受高压氧治疗气管切开患者具有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作用,封管及拔管时间提前。
  • 摘要:目的:观察多人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定量雾化器吸氧治疗时,痰液的变化。方法:41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定量雾化器(oxygen nebulization,ON组)在多人氧舱内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第1、10天的痰液性状、吸痰次数的变化。结果:第1到第10天痰液形状均由粘稠黄色浓痰逐渐变为白色稀薄痰(X2=55.271,p<0.0001),吸痰次数显著减少(X2=63.013,p<0.0001)。结论:定量雾化器对多人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时,有助于痰液湿化,肺内积痰的排出。
  • 摘要:目的:探讨50m实艇快速上浮脱险对艇员应激功能的影响。方法:结合部队训练进行了4人次50m实艇快速上浮脱险试验,分别于脱险前后观察艇员血压、心率及唾液皮质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的变化,并于脱险后30min要求参训艇员填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量表(NASA-TLX)。结果:快速上浮脱险后艇员收缩压显著升高(p<0.01),唾液皮质醇浓度显著增加(p<0.05)。而舒张压、心率和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无显著变化。NASA-TLX量表结果表明主观心理负荷分值总分和焦虑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实艇快速上浮脱险引起了机体应激水平增强,可能主要与艇员的认知评价导致焦虑感增高相关。
  • 摘要:在本文资料中,2例中耳气压伤伤员均自诉加压时患耳明显疼痛,出水后仍有疼痛感,无耳鸣、眩晕等症状。耳镜检查发现患耳鼓膜充血,无破裂,出血等。予以防止感染、止痛治疗同时停止后续训练,2例患者均于一周后痊愈。对这两例患者进行讨论:在训练前及没单次训练前均进行过严格的体检和加压锻炼,排除了训练人员患有咽鼓管疾病及训练时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但仍有两名中耳气压伤患者。说明个别参训人员在快速上浮脱险快速加压过程中未能掌握正确的咽鼓管开启的方法或节奏。鉴于咽鼓管的解剖特点,如果在加压初期脱险人员就未能有效张开咽鼓管中耳鼓室内就会形成一定的负压,此时咽鼓管内侧段的软骨部因为负压的抽吸作用而闭合得更紧,此时再想张开咽鼓管就要更困难。所以掌握正确的咽鼓管开启的方法和节奏对脱险人员来说是比较关键的。
  • 摘要:目的:对早期使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12例颅脑损伤患者,40例患者于伤后(或手术后)12-48h内行HBO治疗(早期治疗组),其余72例于常规治疗后7-21 d行HBO治疗(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为:病人入院后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吸氧,应用脱水剂,激素,镇静剂,补充能量,维持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营养支持疗法。HBO治疗为:治疗压力为0.12MPa加压20min,戴氧气面罩吸纯氧60min,中间吸空气5min,减压20min,每日一次,每10次为一个疗程,所有病人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3周后GCS评分结果:早期HBO治疗组为(11.82±2.44)分,常规HBO治疗组为(7.53±2.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19.28,P<0.O1)。早期HBO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常规HBO治疗组,良好和轻残比例增加,重残和植物生存及死亡比例减少。结论:早期HBO治疗能迅速降低颅内压力,且无脱水剂的副作用。因此早期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缺氧十分重要,HBO治疗可显著提高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改善脑缺氧,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
  • 摘要:探讨人文关怀在高压氧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塑造良好职业形象,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实施治疗全过程的个体化服务和针对性健康教育等人文关怀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实施人文关怀服务,减轻了患者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身心愉快,确保治疗安全顺利进行,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将人文关怀服务应用于高压氧治疗中,能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让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对提高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 摘要:潜水装具是为潜水员在水下工作提供安全供气、御寒保暖和水下作业所需佩戴的全部器材的总称。文章首先从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等四个方面介绍了目前装具标准体系现状。其次。根据这四个标准分析了显存的不足之处。潜水装具存在生产工艺落后,互换性较差,选材不严格,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潜水装具的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不足。最后,讲述了对潜水装具的发展趋势是军用方面要不断更新换代,向半闭式潜水装具、闭式潜水装具、无磁潜水装具发展,根据军事战略需求不断研发新型潜水装具;民用方面潜水装具要更实用、经济;休闲潜水方面要更舒适、易于操作;并最大化实现军民两用,所有潜水装具要形成系列化、通用化和组合化。
  • 摘要:通过对潜水员国家职业标准的介绍,提出了编写潜水员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的必要性,并在《空气潜水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混合气潜水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和《饱和潜水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完成后总结了历时三年多的编写工作中的体会。
  • 摘要:随着高压氧治疗在我国的广泛开展,高压氧舱的火灾事故在我国也多次发生,氧舱的灭火措施显得很重要。近年新建的多人舱大都配置水喷淋灭火系统。本文就上海第五人民医院新建的氧舱配置的水喷淋灭火系统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水喷淋装置的原理与要求,并对水喷淋装置的基本结构进行介绍,然后详细讲解了其试用步骤与结果。最后总结到上海第五人民医院新建氧舱的水喷淋系统经验收经试用符合要求,但是作者还是提出一些有待要解决的问题。
  • 摘要:高压氧舱是一种载人压力容器,病人在加压的氧舱内呼吸纯氧以达到治疗目的。高压氧舱内的吸氧装具一般都是采用单纯摇杆式供氧器,此装具的缺点是吸氧时有一定的阻力,对于体质较弱的病人以及儿童来说长时间吸氧会很累,也会有吸不动的情况。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供一种杠杆式低阻力高压氧舱供氧器,它可以有效地减小吸氧阻力。通过对杠杆式低阻力高压氧舱供氧器的技术方案的介绍,并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结合附图说明详细讲解了实施过程。其中技术方案为:它主要由供氧器的上下壳体,摇杆膜片,杠杆,调节螺杆,气流挡板等组成。供氧器的上下壳体之间安装有一个带有金属衬板的感压膜片,膜片下方安装一个气流挡板,膜片与下壳体之间成为膜下腔,摇杆安装在进气孔处,与摇杆一体的阀门和进气孔平台形成密封平台。气流挡板中间有孔,便于杠杆穿过和活动,其作用是使气流不直接冲击膜片,杠杆下端以销轴为支点转动,并且和摇杆有软性连接,带动摇杆开启阀门,调节螺杆可以调节膜片的位置。
  • 摘要:在某些情况下,人员由于环境的污染抑或是身体状况(比如超高温)的因素无法使用负压过滤面罩。在这些情形下,就需要应用自携式呼吸装置。本文介绍了由O2潜水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并制造的一套救助再生呼吸系统,称为“潜水包(SubPack)”。它服役于澳大利亚海军的“雷莫纳”。通过对船舶设置、系统需求、设计理念、系统描述、侧试状况、呼吸阻力、气体输送、电气性能及使用培训的研究,作者提出潜水包的再生呼吸设计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潜水包再生呼吸系统可以为营救任务提供3小时的作业时间。
  • 摘要:饱和潜水系统居住舱供水管路中水锤现象对管路、阀门等带来了诸多危害,影响了潜水员和模拟饱和潜水实验的安全。针对水锤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在管路中安装蓄能器、开放式水箱等设备以及对部分管路进行软连接改造,有效消除水锤现象对管路的不利影响,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 摘要:在模拟480m氦氧饱和-493m巡回潜水实验中,潜水员需要离开居住舱进入水舱,进行模拟巡回潜水。为了保证潜水员巡回潜水的顺利进行,选择合适的装具是关键。通过对国内外几种饱和潜水用装具的分析,在493m巡潜中,使用ULTRAJEWEL601 17B装具较为合适,但目前国内尚未引进该装具,国内现有的可用于饱和潜水的装具有TZ-300, MZ300及HJ801型装具及引进的KMB28B和KM18B型装具。由于国内的3种装具存在通讯部畅等问题均不能用在493m巡回潜水中。但KMB28/18B使用于饱和潜水时,最大使用深度为350m,该类型装具在350m以深的使用情况尚未见报道,因此,要对该类型装具做可行性的实验。在选择装具时,主要考虑3个方面:(1)装具的供气能力必须满足潜水员体力负荷要求,(2)呼吸混合气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必须维持在允许范围内,(3)因气体密度和装具结构引起的呼吸阻力不能过大。由于KMB 18/28B为开放式潜水装具(不考虑氦气回收),不必考虑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问题,因此,在分析KMB18/28B型装具能否用于493m巡潜时,主要考虑呼吸阻力和装具供气能力的问题。通过对呼吸阻力与供氧能力的分析,493m巡回潜水时,在满足一定劳动强度范围的情况下,使用KMB18/28B型装具是可行的。
  •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军某研究所在举行480m氦氧饱和潜水潜前,对潜水用气的准备。通过对饱和潜水系统和饱和潜水实验步骤的介绍,详细讲解了配气小组对所需气体量根据医学保障组所提生理学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精心细致的配制,完成饱和潜水气体准备,确保潜水作业顺利完成。
  • 摘要:目的:为某型快速上浮脱险装具的训练提供设备保障,为下一步更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的设备保障奠定基础。方法:30名参训艇员进行先理论后实践,由浅入深地进行快速上浮脱险训练。结果:30名艇员180人次训练安全顺利,未出现减压病、肺气压伤等潜水疾病。结论:科学合理完善的设备保障是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 摘要:在经历了2004年9月3日的特大洪水灾害后,我们对面对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应急措施。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对电路部分的检查,包括控制台的对讲系统应急呼叫,照明,视频和线路的线头及空气开关,空压机,管路接头,储气罐,进气管和出气管,应急排气阀等的检修尤其重视。在2010年7月16日,我们接到抗洪通知,科室布置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同时制定了抢险预案,我们查看洪水从那些地方能进入:一是门,二是窗,由于窗比较高,且洪水不会超过2004年的水位,因此只有从门口考虑堵截,我们用塑料薄膜铺垫地面,上面用沙袋一袋一袋堆放,相当于一堵墙;二是在高压氧舱内加压至0.16Ma;三是断开电源。经过精心安排高压氧舱安全度过了洪水期。我们对应对自然灾害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 摘要:本文对我国舱内火灾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一、1965-1975年,这10年中是我国刚开始应用和推广高压氧治疗的阶段。对高压氧医学认识不足,设备安全、治疗安全、管理安全等都存在问题。二、1976 -1994年,这阶段是我国高压氧高速发展阶段。但这个阶段对管理安全方面监督认识不足,对氧舱治疗质量缺乏科学评估和监督,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齐,编制不足,医疗力量薄弱,一些不符合高压氧治疗的医院也建立了氧舱。三、1995-2010年,这阶段是我国高压氧治疗的成熟期。尽管是成熟期,但舱内火灾仍然不断发生。因此,要对高压氧舱安全事故屡禁不止的原因作一深层次剖析和再思考。一、高压氧治疗界本身对高压氧治疗的定位不明确,看法不统一。这导致了领导层面的决策,领导难以对高压氧治疗在临床作出科学定位,影响医务界同行对高压氧医学的正确认同。二、高压氧治疗作为一个临床应该开展的科目,至今未列入卫生部管理体系和临床开展项目,规定高压氧不能设立门诊和病房,更无编制上任何规定。四、合理应用高压氧治疗还不够。五、管理安全重视不够。这些问题都是影响高压氧舱安全的因素。
  • 摘要:高压氧舱是提供高气压治疗环境的载人压力容器(PVHO),高压氧舱的管理是临床高压氧治疗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文章就以下几点对高压氧舱的日常管理做了介绍。1.加强高压氧舱的操作管理。在使用前要注意检查仪器,查看是否有故障存在,要严格执行氧舱的操作流程。2.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氧舱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取得上岗合格证书;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自觉性,严格执行治疗方案,不得随便延长或缩短治疗时间,认真填写治疗记录单及各种文字记录。3.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管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认真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检查。4.重视高压氧舱设备的管理。做好日常检查工作,保持氧舱室整洁安静,爱护氧舱设备,舱内使用的各种布单巾类枕套床套等均应用纯棉布料制作,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严格执行氧舱消毒隔离制度。
  • 摘要:目的:探索如何更好地搞好快速上浮脱险训练中的理论培训。方法:结合快速上浮脱险训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培训。结果:针对快速上浮脱险训练中理论培训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1)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理论培训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2)各取所长,合理安排授课人员。(3)集聚智慧,精心编制培训教材。(4)创新手段,对照实物精心讲解。结论:科学合理的理论培训是做好快速上浮脱险训练的基础。
  • 摘要:本文对艇员快速上浮脱险训练从脱险设备、脱险过程及MK-10脱险服和2-8Ⅱ脱险服进行介绍,并对MK-10脱险服与2-8II脱险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研究。其相同点为脱险原理相同。根据不减压潜水原理,在不减压潜水的时限内,完成调压、出艇、上浮出水的全过程。两者的脱险服区别在于使用的材料不同,配备不同,重启结构、充气方式不同,水密拉链位置不同等。
  • 摘要:目的:通过在极限深度区域内针对高气压医学瓶颈问题的探讨,完善医学保障措施,提高医学保障能力,对大深度潜水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最终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本次实验采用氦氧混合气,参试人员由经过体格选拔的9名海军潜水员担任(年龄25~34岁,从事潜水时间6~16年)。饱和深度由浅入深,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潜水程序、医学监护措施、干预措施及能力评价的研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论:本研究采用大深度氦氧模拟饱和潜水的方式,通过周密的医学监护措施对高压环境下损伤性负荷进行深入的探讨,确定了合理的潜水程序和人员保障措施。本研究首次成功采用了我国的饱和减压方案;在压力敏感型人员筛选方面建立了有效手段;成功运用药物干预减轻了损伤性负荷,成功防止了大深度饱和潜水“后效应”发生:率先建立了高气压环境尿液代谢组学数据库。通过在极限深度区域内对以上重要医学相关问题的探讨,丰富和深化了高气压生理学内涵,将对大深度潜水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 摘要:目的:探讨渐次由浅深度到大深度进行模拟氦氧饱和暴露对潜水员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9名健康男性潜水员渐次由浅入深进行65米,250米及480米氦氧饱和暴露,每次暴露前后采集抗凝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在250米饱和暴露后潜水员外周血CD4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较暴露前显著升高;而65米及480米饱和暴露前后,潜水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渐次氦氧饱和暴露可以防止饱和潜水环境中潜水员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 摘要:目的:了解大深度氦氧饱和潜水中潜水员急性外耳道炎(diver acute otitis extema,DAOE)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阶段不同深度不同时间长度的模拟氦氧饱和潜水试验18名参试潜水员的DAOE发病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模拟65米、250米、480米饱和潜水试验中DAOE发病率分别为0、16.7%、50%;所有患耳均在饱和逗留期巡潜后发生;DAOE发病症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经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病程在6-8天。结论:DAOE是大深度饱和潜水常见的高发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氦氧饱和潜水的时间呈正相关,与饱和逗留期巡潜作业相关;其病程与药物治疗相关。
  • 摘要:高压神经综合征(HPNS)是限制人类潜水深度的最重要的原因,包括机体受高压作用时出现的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以运动障碍(如震颤和肌肉抽搐)、脑电变化、视觉障碍、眩晕、恶心和嗜睡等为特征。rn 本文的目的:在480m He-02模拟饱和潜水实验中,通过对手指震颤的检测,作为HPNS监护的一个方面,反映精细动作的调控(小脑,锥体外系),为工效学评价提供支持。方法:手指震颤的采集通过一维加速度计进行,加速度计套在中指末端,坐姿,手臂前伸,放松,维持姿势不变,采集1min数据。在加压、饱和逗留,减压的不同深度阶段对四名潜水员进行检测。结论:震颤幅度与压力成正比,随着压力的增减而增减,同时在饱和逗留时个别人可见消退过程。本实验所见,压力敏感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对升压速度的反应上。因此,手指振颇幅度的变化由两个原因所导致,分别是升压速度产生的负荷与绝对压本身产生的负荷所。
  • 摘要:目的:对自制潜耳Ⅰ号滴耳液预防和治疗潜水员急性外耳道炎(diver acute otitis externa,DAOE)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实验方法,以4名参试潜水员为自身对照,在试验第8天采取医学干预措施,评价自制潜耳Ⅰ号滴耳液对DAOE预防和治疗的医学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医学干预前DAOE发病率为50%,干预后发病率降为0。实施医学干预后,DAOE常规抗菌治疗的病程由6-8天减少为4天。结论:药物预防DAOE是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新途径。自制潜耳Ⅰ号滴耳液可有效预防DAOE的发生,并能有效缩短常规抗菌治疗的病程,具有良好的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
  • 摘要:目的:研究高海拔氦氧常规潜水减压方案。方案的确定:在高海拔地区潜水时,必须对实际潜水深度及减压停留站深度进行修正,按修正后的理论深度进行计算,得到理论加压深度及理论停留站深度。由于是干舱模拟高海拔加压试验,与实际高海拔潜水作业不同,最终确定4个加压方案。方法:选取四名身体健康的现役男性潜水员,采用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的高低压舱进行模拟实验,经过9天,在3000m、4000m、5200m不同减压情况进行测试,并用Bubble technical system多普勒超声气泡检测仪进行身体检查。结果:潜水员在模拟高海拔压力暴露时与出舱后主观感觉无异常,精神状态良好,行为无异常,无疾病等症状。潜水员在减压过程中及出舱后进行了心前区Dopplar气泡音检测,静态、动态检查均未发现血流气泡音。结论:本次人体试验医学保障充分,未发生潜水疾病及其它异常情况,说明减压方案是安全的。
  • 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脓毒症膈肌P38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影响,以探讨其对脓毒症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n=10)、B组(脓毒症组,n=10)及C组(高压氧治疗组,n=10)。其中A组在给予水合氯醛麻醉成功后,从正中线剪开大鼠腹部,然后缝合伤口。B组和C组在麻醉成功后,使用盲肠结扎穿刺(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模型将大鼠制成脓毒症动物模型,并且C组在术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所有大鼠在术后16小时处死,取左侧膈肌检测肌条收缩力,右侧膈肌检测膈肌肌细胞凋亡率及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B组与A组比较,膈肌肌细胞凋亡率及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肌条收缩力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高压氧治疗后,膈肌细胞凋亡率、P38 MAPK蛋白表达及肌条收缩力较脓毒症组明显恢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能够有效抑制脓毒症时P38 MAPK蛋白的表达,减少膈肌肌细胞凋亡率,从而减轻脓毒症膈肌损伤。
  •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脑电图、临床疗效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电图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的改善与疗程和脑电图的好转呈平行关系。结论: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显著;疗效与治疗疗程有关,脑电图对临床治疗和疗效的判定有指导意义。
  • 摘要:针对文中提到的84例意识障碍患儿,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给予合理的高压氧治疗。结果,经HBO综合治疗后,72例患儿意识恢复,12例无效。在治疗中药对各个环节给予严格的管理,患儿出舱后返回病房,应先通知病房护理人员做好接应准备。对于上述治疗,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1、降低颅内压、纠酸、神经细胞营养剂、抗感染、支持方法等综合治疗措施,加之早期H80治疗,能阻止或减轻甚至逆转急性脑缺氧,防治脑水肿颅内压高恶性循环的发生。2、儿童脑组织占体重的百分比较成人高,耗氧量相对比成人高,气体交换储备力较低,所以对氧的需要量大而不耐受缺氧,患儿心肺复苏后,生命体症较平稳的情况下,应早期HBO治疗,改善组织缺氧,促进侧肢循环的生成,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病程,减少或预防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3、根据儿童优势的特点,进行HBO治疗是最有效地治疗手段,使濒死的脑细胞尽快恢复,使昏迷患儿早日康复。4、脑复苏后需坚持治疗。
  • 摘要:文章针对GB/T 12130《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在理解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简要叙述,重点讲述以下几点:1、标准代号GB/T中的“/T”是指推荐性(标准)。按标准的属性,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标准的编号由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2、标准第1章范围中:适用于加压介质为空气,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0.3MPa的氧舱,这里的0.3MPa是要注明表压还是绝对压。为了防止舱内患者发生急性氧中毒,舱内最高工作压力被限于0.3MPa,这里应理解为是绝对压。3、氧舱中的节能灯不算是冷光源。真正能算冷光源的应该是光纤照明和发光二极管照明。4、对于GB/T12130中安全性能监督检验与型式检验的区别在于:型式检验是产品在注册、周期检验、许可证换发、产品安全认证时应进行的检验。型式检验由国家质检总局和(或)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负责进行。型式检验的产品抽检数量为1台或2台。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是根据《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由国家质检总局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对涉及产品安全的项目进行监督和检验,包括在氧舱制作单位进行的制造监督检验和在氧舱使用单位的现场进行的安装监督检验。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要求对产品逐台检验。对于其他问题如:1、标准中对舱室安全阀只提了整定压力的要求,是否应增加对启闭压差的要求?2、过渡舱可以作为治疗舱使用吗?3、标准中规定:氧舱温度仪表的示值误差应不大于±2℃;测氧仪的示值误差应不大于±3%。两者指的“示值误差”有没有区别?4、标准规定:测氧仪的示值误差应不大于±3%,报警误差应不大于1%。标准对这2个指标的要求是否太低了?等问题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 摘要:无论是在高压氧临床治疗,还是在潜水作业中,都存在机体在高氧分压环境暴露的问题。目前,关于肺损伤的检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指标综合判定:肺功能的测定、肺部形态学检查以及各种生化指标检测。一、肺功能的测定.肺功能的测定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等。对于氧中毒造成的肺部损伤,肺功能的测定也是常用的手段,肺活量减少是肺型氧中毒最灵敏的指标。二、肺部形态学检查。形态学观察高氧分压下肺损伤早期以炎症渗出为主,表现为肺部出现大面积的充血、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等,后期发生肺组织纤维化增生。一般采用影像学的手段对肺部形态进行检查,如X线检查可发现肺纹理增粗或肺部片状阴影。三、各种生化指标检测。最常见的检测手段是血常规检测,但对于肺型氧中毒只能作为诊断病情的辅助检查手段。还没有找到一个成熟的能判断肺型氧中毒发生的生化检测指标。
  • 摘要:目的:研究在高压氧下星状神经节近红外直线偏振光照射能否更有效改善急性患者的肢体功能及通过分析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三周后Fugle Meyer(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改变的相关性,探讨脑血流量的改变与肢体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0年09月~2011年0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住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中选择32例参加本研究。分为两组:纯高压氧治疗组:15例(男8例,女7例);星状神经节治疗组:17例(男10例,女7例)。高压氧治疗组:只接受高压氧治疗;星状神经治疗组:在高压氧下同时进行星状神经节近红外直线偏振光照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存在自然康复过程。星状神经节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方面效果更佳,能够加速治疗康复过程。结论: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证实星状神经节阻滞类似治疗在改善异常脑血流方面有确切的疗效和作用。本研究证明,rCBF的增加能有效提高高压氧治疗的疗效,二者协同作用,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摘要:目的:通过对30例沼气中毒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结果:30例患者,中毒24h内的轻、中度患者治愈率100%;重度患者总有效率为80%,后遗症患者总有效率达80%;急性期死亡1例,治愈29例。结论:沼气中毒实施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越早效果越好,同时做好治疗时的护理工作。
  • 摘要:目的:提高高压氧(HBO)治疗患者及陪舱人员的安全性,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借鉴其他医院结合我科特点自行设计HBO治疗患者及陪舱人员知情同意书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让患者及陪舱人员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及安全须知并签署意见,方可进舱治疗,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及陪护人员对高压氧治疗知情情况及医护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共接诊患者600余人次,治疗约11000余次,陪舱人员200人次,均未发生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同时患者及陪舱人员对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9%,无一例医患纠纷发生。结论:HBO治疗知情同意书应用有利于提高HBO治疗患者及陪舱人员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