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0年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2010年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2010年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0-12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0年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评估氯乙烯(VC)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动态效果。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38年来VC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合工作场所VC浓度变化和VC接触人群健康变化,综合评估防护措施的动态效果。结果:通过分析提示VC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改进,随之不同年份中VC的浓度具有下降趋势。暴露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比,暴露组的症状与体征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头晕、手足麻木、皮肤干燥、四肢乏力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的检出率分别为6.4%、11.0%,明显高于对照组。VC暴露组人群血清的AH、H、MG、CG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人群血清中CAT、MDA、SOD、GSH、AST、ALT、ATP水平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是一种致多系统、多器官损伤的毒物,对接触VC工人进行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VC可引起暴露对象产生神经衰弱综合征,包括头晕、手足麻木、皮肤干燥、四肢乏力。通过持续的VC防护措施的加强,VC浓度的逐渐降低,VC对暴露对象的健康危害逐渐降低。90年代以来随着VC中毒的发生率逐渐降低,说明VC的综合控制措施是有效的。尤其2000年后通风防毒措施的加强,防护效果更加显著。
  • 摘要:从五年(2005~2009)监测数据侧面看重庆市机械行业中油漆涂刷和喷涂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的浓度,观察厂方对职业病防治法的执行情况。2005~2008年是该行业情况最好的年份,从221次监测中看出<6.0 mg/m3的ZWh占总数的88.8%,<10.0 mg/m3的STEL占总数的86.9%,两者均<1.0 mg/m3的分别占总数的66.3%和56.6%。最差的年份为2009年,<6.0 mg/m3的TWA占全年总数的73.9%,<1.0 mg/m3的仅占47.8%,超标数占26.1%,<10.0 mg/m3的STEL占全年总数的60.9%,<1.0mg/m3的仅占43.4%,超标数占39.1%,显示出经济大环境影响着职业病防治法监测监督的执行。但也显示该法对劳动者仍然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 摘要:某化工厂芳烃装置内的苯塔、苯储罐及苯输送管道中存在大量的高毒物质苯,如发生苯泄漏事故可造成苯大量扩散,在事故状态下,作业人员存在接触有毒气体的可能,极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苯塔发生事故泄漏,还可能影响到邻近辅助生产装置及办公区,甚至影响至其他装置区域。为做好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及时有效地处置职业中毒事故,现对某化工厂苯塔泄漏事故进行定量风险评估,以完善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的编制。
  • 摘要:我国目前实施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是职业病前期预防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我国目前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大多停留在定性和经验的评价模式上,对于化学物质慢性及潜在致癌风险,由于尚未建立统一、明确的评价方法和定量模型,不能较科学的量化评价,影响了评价质量,成为职业病危害评价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所阐述的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及剂量反应多阶模型风险分析技术,以化学物质致癌风险概率作为评价目标进行定量化分析,主要应用于化学致癌物慢性暴露导致致癌风险的定量评价。rn 技术方法的程序以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段法的步骤进行分析,即风险辨识、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等;以PBPK模型的应用,实现了外暴露剂量到内剂量的转变,使得暴露评价更为准确;采用多阶模型分析暴露剂量与致癌反应之间定量关系;针对暴露与风险的不确定性,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分析概率分布规律。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及剂量反应多阶模型风险分析技术的建立,可以实现在职业病危害评价进行致癌风险的定量分析及风险管理的实际应用,为我国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以及职业肿瘤等严重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对高噪声作业进行职业暴露评估是研究劳动者听力保护管理的重要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对职业性噪声聋进行定量风险评估,探讨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方法:以某石油化工聚酯装置的短丝及聚酯生产车间为对象,通过对其生产工艺过程噪声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劳动者职业暴露的特点、检测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并对频谱特性进行分析,对个人使用的防噪耳塞防护效果进行分析,对进行定量风险评估通过装置的噪声检测结果与国际标准化组织1971年发布的0~45年间连续性噪声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的关系表相结合,对聚酯装置噪声所致听力损害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牵伸工、卷绕工和切粒岗存在噪声暴露时间长、暴露强度高的特点。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0~45年间连续噪声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的关系表(ISO-R1999),以作业工人平均职业生涯30年计,对各生产车间以检测的实际噪声暴露水平进行听力损伤风险预测。结论:开展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风险评估,进一步探讨噪声危害的客观规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危害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说明噪声的职业暴露及风险评估在今后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摘要:通过对某炼化企业6套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计划检修期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及个人防护情况调查,发现装置检修中焦炭尘、电焊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检测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也均有检出,外来检修人员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不合格,提示:应建立炼化企业装置检修期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检修期间的职业卫生监督,做好检修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
  • 摘要:目的:对某煤矿采掘工作面工人接触的空气中氡浓度水平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法测量氡浓度。氡的采样方法是将特殊制作的热释光元件安装在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采样头内,分别采集一个工班工人接触的呼吸性粉尘和氡浓度样品。结果:在测定的18个氡浓度样品中,氡浓度范围65Bq/m3-1111Bq/m3。其中,超过500Bq/m3的样品11个,超过1000Bq/m3的样品1个。结论:按《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下,应采取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在年平均活度为500 Bq/m3~1000Bq/m3(平衡因子0.4)范围内。达到500 Bq222Rn/m3时宜考虑采取补救行动:达到1000Bq222Rn/m3时应采取补救行动。因此,该矿除应进一步探讨井下氡浓度超标的原因和氡的来源外,对采掘工作面应加强通风降尘措施,合理配风,降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以达到降低氡浓度水平的目的。
  • 摘要: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和消除全钢工程子午胎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相结合的方法,对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毒物(溶剂汽油、一氧化碳、正己烷、苯系物、S02、H2S、),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工频电场、电离辐射,不良照明及不良气象条件等因素。18个接触噪声工种中11个工种(炼胶单元密炼工、子午胎单元A区钢圈工、子午胎单元A区多刀工、子午胎单元B区成型工、公共及辅助工程单元动力站和循环水站巡检工等)个体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超标,噪声性质为连续稳态,频谱分析以中频噪声为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6个工作场所高温强度中有2个工作场所(子午胎车间A区锭子房和C区硫化机)超过了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毒物(硫化氢、氯化氢、溶剂汽油、二氧化硫、正己烷、苯系物、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业X线探伤机探伤室的漏射线剂量当量率符合要求,周围辐射水平符合要求。结论:粉尘、防毒、防电离辐射效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噪声、高温控制效果部分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 摘要:目的:了解某乙醇胺生产行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状况,掌握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探讨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参考、类比现有装置毒物、噪声和工频电场等数据进行分析,在经验分析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包括氨、环氧乙烷、乙醇胺等)、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各生产岗位化学毒物的浓度、高温和工频电场的强度应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液氨装卸、真空机组噪声是该工程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该工程具备较完善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措施。结论:该工程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经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可使发生职业病的危险度降到最小,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 摘要: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寻找汽车铸造厂作业工人腰背痛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此类疾患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在某汽车公司铸造厂对1340名工人进行腰背痛和劳动负荷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58.9%的工人自述一年内患有腰背痛,其中铸造、造型和物流作业工人腰背痛年患病率较高,分别为64.6%,64.6%和62.5%。以不适体位搬举、大幅度弯腰、同时存在弯腰与转身及搬运重物这些负荷因素导致患腰背痛危险性最高,其OR值分别为2.085、1.961、1.967和1.956。各个危险因素在不同工种中的分布不同。选择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搬运重物、不适体位搬举、大幅度弯腰、弯腰与转身同时存在及工龄和性别均被选入模型。结论:手工搬运重物、不良劳动姿势或二者同时存在是导致腰背痛的首要危险因素,应从这方面入手,加强工效学干预研究,减少此类疾患。
  • 摘要:近年来因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动荡带来的竞争加剧,我国职业人群遭受到日益增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困扰。职业有害因素的范围已经由传统的有毒有害因素,扩展到一切可能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冈素。在传统生产性企业职业有害因素有效控制的单位与地区,更应该关注由于持续的高工作压力所致的职业紧张所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频繁报道的职业人群中的自杀现象,说明精神卫生问题值得关注,而职业人群中的精神卫生问题如抑郁等多与工作压力大、职业紧张程度高有一定的关联。而且职业紧张问题还会降低员工的劳动生产力。尤其是在以服务性行业占主导的城市,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增加职业人群的健康水平,不仅是员工个人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也是各用人单位所必需面对的、现实的人力资源问题。
  • 摘要:国内外对粉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粉尘检测和其所致疾病方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差,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自觉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工人的健康状况对保持整个公司的生产能力有重要影响,企业要认识到在工人中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必要性与紧迫性。工人学习职业卫生知识越多,当他们面临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时,就越能够及时关注自身的职业健康。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工人对职业卫生服务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工人参与职业卫生活动的积极性和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发生。本文主要调查分析唐山市机械制造、冶金和陶瓷行业接尘工人的防护行为现状,找出相应的影响因素,为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指导依据。
  • 摘要:职业人群是人类社会最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宝贵资源。流动工人作为我国职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作为职业人群中的脆弱群体,流动工人遭受着严重的职业危害和健康危害。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我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有1600多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另据报道患有与工作有关疾病的病人中约90%是流动工人。为了了解流动工人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在流动工人中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提高流动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流动工人的职业健康,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 摘要:近几年,随着山东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弥补了一些行业岗位人员的不足,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生产过程中存在接触粉尘、化学毒物、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为职业病高危人群。为了全面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卫生服务需要及需求现况,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对卫生服务产生的影响,引起社会及各相关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视,分析其供需差距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卫生服务问题,更好地保护他们的职业健康,促进社会公平及和谐。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