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5长江经济带建设高级研讨会
2015长江经济带建设高级研讨会

2015长江经济带建设高级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5-04-09

主办单位: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辑部

会议文集:2015长江经济带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考察长江经济带1999~2013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下降2.9%,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下降幅度仅为0.4%,污染是导致能源效率损失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整体层面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发展演变基本呈"双峰一谷"的"M"形分布,表现为两个"上升-下降"周期,而省际和上中下游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演变特征迥异;从空间差异看,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远远大于上中下游差异,但近年来这种差异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来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践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强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促进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发展的协同进步.
  • 摘要: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气候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压力.为此,以二氧化碳排放为测度指标,定量分析了1998~2012年长江经济带二氧化碳的时空格局特征,并构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人口总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碳排放的绝对差异呈增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动变化趋势;碳排放与人均GDP(1997年不变价)的相关性较弱;②碳排放空间格局相对稳定,高碳排放区域以江苏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③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人口总量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的决定性因素,其次依次为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和城市化水平.
  • 摘要:泛长江经济带是由长江经济带衍生出的一个新的"大流域"概念.在我国未来"三纵四横"水网布局的大背景下,泛长江经济带不局限于长江干流,同时还应覆盖由长江源头、干流、支流、人工河渠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大流域,覆盖范围从原有的9省2市增加至包括青海、西藏、广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东、北京、天津在内的18省4市.泛长江经济带的形成是区域内各省市经济社会生态关联日益强化的客观体现.为保证泛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高效运作协调发展,建议组建"长江经济带科学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类规划的制定及重大工程的实施,务实推进泛长江经济带建设.大流域的特征是“跨行政区划”,因此各行政区的统筹、协调特别重要,也特别困难,靠相关各省市自动自主自觉协调是低效能的。长江航运是一个企业,长江水利委员会是一个流域规划机构,协调功能弱化,运行多年的长江流域的各类协作区联席会权威不够。应该设置一个权威的,有协调功能的,跨大流域的机构——长江经济带科学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它的职责是:宏观规划、长远规划、统筹协调重大发展事项,统筹协调产业布局、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分水配水、兴建水利工程等重大工程。
  •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开发轴线,近年来已经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肩负着参与国际竞争、协调东中西3大区域、推进双向开放、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流域经济发展为视角,从长江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出发,回顾了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历程,从经济地位、产业集聚、航运建设、岸线开发、沿江交通等5个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态势,并重点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发展与布局、生态环境影响、港口建设与发展、城市群培育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改革考核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强化流域协调机构与建立流域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 摘要:随着地理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运用互联网展开城市网络结构研究逐渐成为经理地理研究的新思路.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11年~2014年百度用户关注度,构建百度指数城市信息流网络,从大城市群视角和所辖三大子城市群视角,分别探讨城市网络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等级日益明晰,差距拉大.三大子城市群表现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并存,区域非均衡性突显;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和改造着城市群,但非完全颠覆传统城市网络格局,地理区位对城市网络格局和城市影响力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 摘要:阐释了长江经济带港口代际识别的意义和UNCTAD框架下港口代际识别的标准.运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主要港口进行代际识别测度,并对初步识别结果做进一步分析和修正.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港口代际等级总体上较低,大多数处于UNCTAD框架下的第一代港和第二代港水平;②不同代际港口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港口代际等级和港口分布密度由东向西均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③从局部空间看,不同等级的港口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省域化"特征,即在省域范围内形成以一两个高等级港为中心、其他低等级港为支线港、喂给港的港口群形态.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下的港口战略转向:充分认识港口在长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有序推进长江经济带港口代际更替;以港口群的形式推进港口建设和适时推进长江沿岸自贸区建设.
  • 摘要:长江经济带近年来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然而区域内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其有序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新环保法的出台与实施为长江经济带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从生态环境退化、物种持续减少、环境事故高发等7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趋向,并从明确政府环境责任、解决违法成本低等5个方面对新环保法展开解读,然后基于综合规划、合理布局、严守红线、优化技术、地方立法、依法行政、降低风险、公开信息与共同参与等9个方面对长江经济带的环保执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开发法制建设提供参考.
  •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大河流域既是地球淡水资源的关键载体,也是人类文明发育的主要摇篮.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和现代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情况更是如此.长期的实践表明,大河流域的开发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极化特征:即在人文生态系统获取快速发育的同时,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流域自然生态的系统发育及其多样化的发展.流域开发的程度越高,这种极化效应的特征也就越明显.论文的实证分析表明,由于缺乏流域开发生态效应的正确认识和过分追求人文发展利益发育最大化,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正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例如,河水断流、水质污染、湿地萎缩和水生物种消亡.为国家现代文明的永续发展计,亟需改变目前传统的"重开发、轻保护"大河流域资源环境开发观.提出依据长期开发的实践,加大河流域开发生态效应的要素构成及其时空演变机理的科研投入,以此提高大河流域开发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认识;在上述科研基础上,从河流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开发基础的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大河流域开发生态效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基本准则。
  • 摘要:在梳理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与合作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区际产业发展的互补特征鲜明,下游地区服务业发展较为完善,中上游地区特色产业突出;但也存在市场化程度发育偏低、要素流动不畅、行政区经济严重制约、中心城市产业高度偏低、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根据未来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的基本思路,提出应发挥下游优势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结盟作用、加强产业园区的创新示范作用等若干对策建议.
  •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近年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逐步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而自长江经济带初步构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我国学者对长江经济带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通过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了解分析文献来源规律,梳理总结文献研究内容,有利于相关学术研究的推进.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文献来源进行分析,接着对长江经济带的概念与范围进行了辨析,再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协调与合作、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关系与生态环境等8个方面的对文献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探讨,最后从加强交流合作、宏观微观结合、经典理论应用、关注交通研究、流域联动机制及视野动态开阔等方面对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研究进行展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