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环境公共财税政策国际研讨会
环境公共财税政策国际研讨会

环境公共财税政策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1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产业联合会

会议文集:环境公共财税政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我国污水行业市场化改革对政府投融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提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落实政策的力度。本文研究了美国污水设施建设领域典型且成功的政府投融资模式——市政债券和政府性基金的资金流特点和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了二者的优势和劣势,认为二者在美国污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中发挥了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并关联,共同推动了美国污水基础设施事业的进步。
  • 摘要:本文调查分析了日本金融机构近年来在环境友好投资领域的新动态及发展方向。日本金融机构积极采用绿色评估体系,从提供资金方面采取贴息贷款、绿色投资等多种举措,多角度地促进企业开展环保业务。本文详细地梳理了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开展的具体业务及SRI社会责任投资在日本开展的情况。最后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开展状况提出了启示与建议。
  • 摘要:本文首先对绩效内涵进行了总结分析,尝试对环境保护项目绩效评价进行定义,通过相关文献和实践研究,提出环境保护项目绩效评价的一般性评价内容,总结、归纳出目前评价方法框架,以期为环境保护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及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 摘要:环境金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和升华。这一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提出,为21世纪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竞争的制高点。虽然环境金融的部分理论基础与传统金融是一致的。但环境金融又不同于传统金融。本文介绍了环境金融的界定与起源,浅谈了关于金融在环境保护中作用的探索,分析了金融对环境保护支持的路径与方式,阐述了环境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提出对环境金融理论发展的前瞻。
  • 摘要:本文从我国环境保护年度统计数据出发,研究了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现状,预测了我国环保投资的趋势,得出我国环保投资总最长期不足,但随着投资总量的逐年增长,逐步达到可以丛本控制环境污染的状况。由于历史欠账严重,仍需加大投资力度弥补旧债改善环境,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加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这个矛盾需要采用拓宽融资渠道和发展新的融资方式来缓解。环保投资结构不合理,真正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量较小,城市环境丛础设施建设投资存在高估现象,尽管近两年投资结构比例有了初步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改善环保投资结构。因此,我国应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改善融资方式,拓宽环保融资渠道,调整环保投资统计口径,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力度。
  • 摘要:专项资金是国家进行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其针对性强、政策导向和杠杆作用明显,对引领和带动社会投资,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进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关注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设立和使用。首先界定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定义;其次对水专项资金的设立和使用历程进行了简要概述,总结各方面的收获和经验作为研究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基础;再次,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家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水污染防治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最后,根据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该专项资金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少走弯路,更好地实现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长远规划。
  • 摘要:推行绿色信贷的目的,是引导资金流向有利于环保的项目,并从污染环境的项目中抽离资金,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政府绿色信贷导向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管理学背景,即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传承与超越,它将“与公民对话协商”和“追求公共利益”作为未来公共服务的基础,要求公共组织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公民权。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本文按照公共物品的特点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在此提出新公共物品供给思路。所谓新公共物品供给思路,是指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使政府充分履行职能,确保政府职能到位,防止“市场失灵”;又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民营化引进民有资本,借助治理结构的改善或竞争机制的引入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防止“政府火灵”。新公共物品供给思路应用在环境保护融资路径方面,就是应建立政府支持与市场供给相结合的环境保护融资体制。近年来,政府对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为银行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也为推行绿色信贷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 摘要:合同能源管理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最为重要的一种节能市场机制,它是沟通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间的重要桥梁,其制度设计不仅影响到社会总体节能效果,同时也会在合同双方间产生不同的福利分配效应。本文比较分析了当前最为常见的两种合同模式,节能量保证型和节能效益分享型,通过创建理论模型探讨了这两种合同模式间的差异性对社会福利在各方间分配的影响,并讨论了各种因素变化的作用过程及结果。最后,基于对两种合同模式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现状、面临的瓶颈及可行的对策。
  • 摘要:辽宁大伙房饮用水源地是全国九大重点水源地之一,作为辽河流域中下游城市的饮用水源地,牺牲了发展机会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由于尚未建立系统的补偿体系,辽河流域上下游地区普遍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补偿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凋节生态环境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本文通过分析大伙房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和经济发腱状况,梳理辽宁现有的具有生态补偿意义的财政补偿政策,提出了构建完善大伙房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路对策,明确生态补偿过程中“谁来补、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等关键性问题,确定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从而完成生态补偿的整个过程。
  • 摘要: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程度已经接近临界状态,随着北京市的城市建设、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需水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密云水库是北京市主要的地表水水源,水库上游流域的2/3位于河北省的张家口和承德。供水区和用水区的分离使生态补偿模式成为北京市水源保护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北京市与周边水源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北京市水源区生态补偿模式包括:直接补偿、项目补偿、产业发展带动等多个方面。直接补偿主要包括稻改早项目、退耕和生态公益林项目等方式,项目补偿丰要通过《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和京冀间合作共建方式开展,项目涉及小流域治理、水资源节约与水环境治理、水源保护林工程建设、“稻改旱”项目等。本文在水源地水资源供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生态补偿项目对上游区域发展的影响,探索北京市水源区生态补偿的模式、机制、存在问题和实现路径,并据此提出了首都与水源地协调发展的机制和对策。
  • 摘要: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环境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难以清晰的产权关系导致了极其典型的外部性,表现为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牛存环境的不颐恶化。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性上对排污权交易问题进行探讨。本文首先对环境容量资源的产权进行界定;其次,对排污权交易的产权激励与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第三,构建我国的排污权交易框架体系;最后,提出推进排污权交易的配套的财税政策。
  • 摘要:在庇古等福利经济学家看来,环境税是解决环境外部性最为有效的手段。在以科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家看来,纠正环境外部性的有效手段是私人之间的协商而非政府制定环境税。环境税的优势体现在为推动环保技术革新的动态效率和降低环境保护成本的静态效率,但是不管从环境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还是环境规制措施的绩效来看,环境税存在诸多现实弊端。正确认识环境税的理论优势及其现实弊端无疑有助于我国环境税制度的理性建构。本文将从环境税的学理溯源、理论优势及其理论挑战三个方面来还原环境税基本理论的基本面目。
  • 摘要:建立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环境公共财政政策是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要而急迫的任务。本文基于公共产品定价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三大理论支撑,重点强化公兆财政对资源配置、行为引导和资金保障三大主要功能,从构建资源环境产品定价、绿色税收和环境公共财政支出三大制度入于,搭建了“三横三纵”的环境公共财政政策框架体系,设计环境公共财政政策路线图,提出了建市资源环境产品定价制度、绿色税收制度和环境公共财政支出制度的具体建议。
  • 摘要:节能减排效应分析是评价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效益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混合动力公交车(HEV)为研究对象,并以传统柴油公交车(CDB)为比较对象。首先从持有者成本角度分析财政补贴的影响,然后结合全生命周期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研究初步核算出HEV的节能减排数值,并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定性与定最的外部成本定价研究,简单测算出HEV的社会成本及效益。研究表明,比较高的财政补贴水平才能弥补HEV与CDB的成本差异,从而扩大市场促进HEV的大规模发展;财政政策具有促进HEV的技术研发、商业化示范运行乃至大规模应用的效果,可取得一定的节能减排效益和社会福利效益。
  • 摘要:森林碳汇是指通过森林来清除CO2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的碳的汇集和存储的结果。森林碳汇是一种纯公兆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碳税是指对排污企业因其向外在环境排放温室气体而征收的一种污染税。森林碳税主要是排污企业通过购买森林碳汇,对排污企业的负外部性进行纠正,使其排污行为成为企业的内部成本,并从而使林业生产者的边际外部收益得到补偿。本文通过收集有关数据,通过对排污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和环境(E)的定量分析,采用生产函数法,在企业的生产量最大化的目标下,根据福利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在既定成本约束下,要使得产最最大化,求出K、L和E的最优选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求出最优森林碳税为18.5元/tCO2左右。最后提出促使排污企业购买足够的森林碳汇来补偿其外部成本,实现森林碳汇市场化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的有关建议。该研究对我国国内的森林碳汇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合理的森林碳税政策,解决排污企业及林业生产二者的外部性问题等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摘要:绿色税收是指税基与特定的环境因素相关的税种。消费税是“绿色税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对许多产品所征收的税款,都能归纳钊消费税当中去。消费税在各国的税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球积极参与用财税手段保护环境的背景下,考虑从与民众联系最密切的消费税入手,有其实践价值和意义,且有明显的效果。新的历史时期下,消费税的职能将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财政和一般消费调节的职能,更应该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消费税征收的改革进一步调节破坏生态、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消费行为,鼓励消费者进行健康和绿色消费。我国现行消费税制绿色化程度不高,在税制的改革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本文分析了从消费税领域进行税制绿化的优势和现实性,就我国消费税税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国外消费税绿化的情况,对我国消费税领域的“绿化”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 摘要:环境保护投融资政策是拓宽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加大环境保护投资的重要保障。依据投融资主体,环保投融资政策可划分为公共财政环境投融资政策、银行环保融资政策、企业与社会资本环保投融资政策等三大领域。基于三大领域,本文分析了环保投融资政策现状和实施情况。环境保护投融资主要存在政府与市场职责分工尚不清晰、政府间环境事权财权不匹配、缺乏硬性环保投融资渠道与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环境保护投融资战略构想,并从完善公共财政环保投融资政策、银行融资政策、企业和社会资本环保投融资政策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完善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开拓间接融资渠道发挥信贷导向作用、监管和激励并重促进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具体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首先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环保领域的整体需求进行了估算;通过分析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工业污染领域的投融资机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下一阶段的投资需求特征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投融资机制的建议。
  • 摘要:环保投资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本文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选取1995年——2006年的相关指标数据来研究环保投资与工业经济结构优化的关联特征与程度。文章选取整个工业及主要的工业污染行业的增加值作为经济结构的指标,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及其三大构成作为测绘环保投资的指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关联度最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关联度最小;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行业关系最为密切,而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存在较紧密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以2007年我国31个省(区、市)工业“三废”污染的治理和投资数据为基础,适当选取评价指标,通过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我国环保投资在“三废”产值、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和废物处理方面的效率,分析国内地区之间的发展现状,得出我国目前环保投资效率不高、仍以粗放式发展为主的结论,进而探讨我国环保投资效率低下的原因。
  • 摘要: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自建立以来为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保障,推动了绿色消费和环保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在具体操作层面有待改进。为有效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广泛调研,设计了包括商务、技术和环保3个子系统的政府绿色采购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了政府绿色采购指标体系;通过案例分析,识别分析了“绿色产品”在政府绿色采购竞争中亟需加强和改进的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研究成果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纵深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低碳经济能够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后,得出我国能源的供应能力受资源环境约束,能源的供用很可能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制约瓶颈的结论。低碳经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必然选择。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方面财税投入的重点必须要放在低碳经济的三个核心内容上:低碳生产、低碳消费和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国家财税政策的倾斜,鼓励技术创新,寻求低碳能源的开发,开拓环保和技术的新市场,调整能源工业结构,并在社会上引导和鼓励居民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从终端控制碳消费。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完善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费政策。本文简要地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环境税费政策现状、作用和问题,对目前中国环境税费政策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
  • 摘要:环境税为“两高”(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灵活的调控机制。本文以农药行业为例,分析了实施环境税的优势和预期效果,根据我国农药行业的特征提出农药环境税的制定原则,税率确定方法,并通过归纳不同环境税种的作用,及其相关将代性经济政策和配套管理政策,提出基于环境保护目标的税收制度优化策略,从而为“两高”行业环境税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可交易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税是两种重要的市场规制污染手段,本文从费用效率、企业投资激励、时间一致性、监管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经济学比较分析,从而为我国环境管制的制度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摘要:从统收统支到包干制,到分税制,再到公共财政,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转变。与此同时,环境财政制度也发生重大转变,对环境保护事业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我国现有的财政体制与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存在矛盾之处,主要表现在:环境财政体制本身与可持续发展相悖;政府间环境事权与财权划分不匹配;土地财政加大环保压力;转移支付政策的制定没有侧重考虑环境因素;现有的税收体系绿色度不高等。这些使得财政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在污染控制中的调控作用,财政政策效应不明显,尽管政府逐年加大环境保护支出,环保投资仍缺乏稳定资金来源,环境保护财政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财政体制重物质生产、轻公共服务,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就难以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 摘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优化我国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湖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对转变湖南发展方式,科学跨越发展和富省强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共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部分分析湖南现行财税体制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勾画湖南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总体战略构想;第四部分提出湖南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税政策建议。
  • 摘要:当前,我国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将其作为解决我国在区域和流域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生态补偿实践中,相对于市场补偿机制的补偿方式,政府补偿机制以其政策性强、容易启动、目标明确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当前,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层面计划和已实施的生态补偿实践中,政府补偿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府补偿机制中,财政转移支付是生态补偿最重要的手段。本文就1994年国家进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及地方政府实施的具有生态补偿作用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与专门针对生态补偿的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全面详细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与生态补偿机制相协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我国现行生态补偿实践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最后,提出了优化当前生态补偿实践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 摘要:产业节能减排志愿模式在西方环境保护中的已日见成熟,其成功实施离不开个体企业和产业界的抢先行动动机。该动机得以形成的原因在于:政策制定中政府与企业需要信息权衡;生存压力下产业界需要积极自救。本文介绍了产业节能减排志愿模式在西方兴起的背景,分析了产业节能减排抢先行动动机形成的原因,阐述了产业节能减排抢先行动的几种动机。
  • 摘要:本文在识别我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行业投资主体的基础上,对政府投融资和企业投融资的渠道和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分析政府投融资与企业投融资的特征,比较政府与企业的融资环境,识别二者面临的主要融资问题,并给出初步建议。
  •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来设计环境融资战略的方法学。本项目是与丹麦一家顾问公司(COWI有限公司)一起设计和实施的,由丹麦环保局东欧环境合作司(DANCEE)提供经费支持。本文是为2000年3月22—24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召开的第二次新独立国家(NIS)经济手段专题讨论会《新独立国家环境融资网络第四次会议》提供的背景论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新独立的国家或者是过渡经济国家提供环境投融资分析工具。2001年12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选择四川省作为OECD中国环境投融资战略的试点。参加该试点研究的单位主要有中国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目前,四川省的试点工作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工作,预计2003年将完成该试点工作,并计划在全国其它地区进行推广。本文主要系统地介绍由COWI咨询公司、OECD和DANCEE联合开发环境投融资战略方法学。
  • 摘要:本文在简单阐述绿色信贷国内外现状和提出目前我国推行绿色信贷过程中面临问题的丛础上,试图初步构建推动我国实施绿色信贷的体系——绿色信贷OITP体系。具体包括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学术科研机构和NGO组成的绿色信贷组织结构;形成了含有6大项17小项的绿色信贷制度创新体系;研究了包含绿色信用评级、绿色信贷定价、ESG风险管理等3项的绿色信贷技术创新体系;探索设计了包含贷款类、理财类、票据类、租赁类等4项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体系。
  • 摘要:基于宏观视角,选取年各级环境保护机构人数、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最指标,研究分析1990-2007年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和环境监管能力对提高中国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贡献,以及三者之间的数最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存在约为5年的滞后影响,环境监管比污染治理投资更能够促进工业达标排放;要提高我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效果、促进流域污染治理,应着重加大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投资,同时强化水环境监管能力是更重要的因素。进而,本文从体制、制度、机制等层面提出提高治理资金利用效率和强化监管建议设想。
  • 摘要:建立在“排放权交易理论”丛础上的经济手段,将环境外部成本内化为经济主体的生产成本,比行政手段产生更大的利益激励效果和效率弹性,成为全球减排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丛于京都机制的全球规范市场与基于自愿的自愿排放权交易市场;然后分析了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具备的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场所、交易规则等要素;最后提出中国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应着眼于解决法律保障、二级交易市场的活跃与完善、政府监管的完善等环节。
  • 摘要:环保投入模式是指环境保护投融资的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本文根据环保投融资主体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环保投融资中所处地位及其利益取向和行为方式,环保投入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自主型、引导激励型三种类型。引导激励犁环保投入模式是中国当前及未来若干年环保投入模式的目标取向。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应采取如下措施完善引导激励型环保投入模式:一是进一步明确引导激励型环保投入模式目标框架;二是科学合理地划分各环保投入主体环境保护市权;三是健全政府环境公共财政投入体系;四是引导激励非政府主体参与环保投资;五是健全政府环保投融资监管机制;六是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