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15-11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笔者初探马元仪所著《证论精微》,析其要义,冀望对中医理论与临床有所裨益,通过介绍马元仪的医学源启,介绍了《证论精微》的不同版本,重点探究了其诊疗特色,指出《证论精微》1卷33篇,言简意赅,条目清晰,撷各家医论所长,更多独到之见解。马元仪旁征博引,结合50余年临证经验,庞杂者删繁就简,未尽者毛举缕析,不当者直抒胸臆。《证论精微》阐述病因脉证、治法方药,注重病证源候的分析,理法有度,求精启微,对于当今中医临床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摘要:全文通过黄帝设问,层层铺述论证,一气呵成,前后呼应,意境高尚,主题思想明确。通篇崇尚的是“大医弃药”的境界。共三层。现代很多学者的译文,似乎都将此篇三个层次割裂为各自独立的文段,王洪图、凌耀星等认为本篇主要论三个问题:治疗方法要随疾病变化不断发展;神机与疗效的关系;水肿病的治疗。南京中医学院译本也认为本篇主要论:汤液醪醴制做与功用;医患关系;水肿病治疗。郭霭春则认为:本篇对汤液醪醴的制造和应用作了说明。并对五脏伤竭的病因作了分析,指出了原则性的治疗方法。
  • 摘要: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中医在历经数千年的总结发展后,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处理技术,近20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到中医临床文献的研究当中,使大量的隐性知识被挖掘,通过介绍数据挖掘在中医临床文献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针对数据挖掘在中医临床文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结论的临床合理,数据挖掘与个案解读结合,细化数据挖掘对象,扩大数据挖掘深度,指出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临床文献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推动中医理论的突破以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无论在临床治疗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许多数据挖掘工作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需要数据挖掘和中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深入研究,不断地改进数据挖掘技术,使挖掘结果与实际更好地结合,提高其使用价值。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挖掘蕴藏于中医药海洋中的数据宝藏正在逐步推进,仍有许多潜在知识等待去探索发现。
  • 摘要:2009年某出版社影印出版《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封面有烫金文字:"清代御医薛福辰批阅句读影宋本".卷末薛福辰(1832-1898)朱笔批注: "同治九年岁在庚午(1870)夏四月无锡薛福辰校阅点句于武昌节署",1922年恽铁樵(1878-1935)套印于上海.目录、卷二、卷四、卷六、卷八、卷九、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皆有"天历之宝"大型方形朱章.本文指出“天历之宝”为套印荣饰,与薛福辰本为重要版本无必然联系。校勘《素问》,当首选顾从德本,同时需校读金刻本《素问》、元胡氏古林书堂本、元无名氏本及清薛福辰批阅本。例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台湾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中华民国四十九年(1960)影印“国立中央图书馆珍藏明朝嘉靖年顾从德重雕版”、日本经络学会1992年据四库本影印《素问》顾从德本、美国哈佛大学珍藏之顾本复刻本“竟”字皆阙末笔,避宋讳,薛福辰批阅本“竟”字无缺笔,不避宋讳,非摹宋本也,认为辨析版本是读书大事。
  • 摘要: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与写作年代的探究,认为不论是从刘向校书时确立书名及部类图书的义例进行考证,还是从当时图书流传的历史客观情况进行考察,抑或是从基本的逻辑原则出发进行推论,《白氏内经》无疑当为《百氏内经》,即《百家内经》也;“百”之义犹“多”,即《多家内经》也;“百”之义犹“杂”,即《杂家内经》也,并探究了《内经》与《外经》的关系,李柱国是将“中秘书”中的“医经”类文献编为《内经》;将“中秘书”以外的其他“医经”类文献编为《外经》。这种说法,较之以“论患病原理”、“论治病方法”及“同为一家之学,而体例不同”作为《内经》与《外经》之区别的其他诸说,更为合理,也更为可信。
  • 摘要:《秦医缓和》为中医学类专业《医古文》课程传统篇目,该篇节选自《左传》.由于《左传》年代久远,文字古奥,对后人的理解带来不便.因之历代注家及教材对一些词句的注解也往往不尽准确,如关于"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句中"降"注为"下降、减弱"即有违中国传统乐理,而注为"产生",则合于乐理,文意通达.笔者认为,此处“女”不当作“女性”解,而当释为“男女”,用文中原话则为“近女”,即男女之事。众所周知,男女之事恒于动,不动则无所谓男女,故其性属阳;又因其常于夜晚进行,故其时属晦。故曰“女,阳物而晦时”。而且整段文字都是医和告诫晋侯要节制男女之事的,故此处“女”释为“男女”也是顺理成章。综上所述,“女,阳物而晦时”一句当释为“男女之事,其性为阳,其时为晦”。如此则文从字顺,亦合医理,上下文逻辑清晰,义理通达。
  • 摘要:《儒门事亲》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其作者张从正也是在中国医学史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之一. 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儒门事亲》中存在着许多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字形,对这些字形,统称其为非通用字形。正确认识这些非通用字形,准确掌握这些非通用字形的处理原则,是整理《儒门事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对非通用字形的处理,所遵循的原则是: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籍用字的实际,又不影响现代人的理解。笔者认为,做中医古籍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恢复珍贵古籍的原貌,存其真,二是为了便于今人更好的利用,发其效。出土所见如马王堆医书,以及宋元旧刻、孤本、珍本,确实需要做存其本真的工作,而存其本真,似乎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原物示于大众为宜。大部分中医古籍,包括《儒门事亲》,主要是需要通过整理而为使用者提供方便、直接的资料,因此对其中非通用字形的处理也需要一定的方法。理解古籍中的非通用字形,首先要放在当时的用字环境中,而不能用现代的简化字系统来对其规范和要求,非通用字形仅仅是在繁体字系统中,与简体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在不同的用字环境中,其结果往往截然相反,因此,对古籍中出现的文字情况,不要轻易将其定义为不规范,整理工作,只能是在特定文字系统中的相对规范。个人认为,通过保留出注、径予规范(附表)两个路径,对非通用字形进行处理,是解决古医籍中非通用字的较好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