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水利工程>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10-18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台湾大学

会议文集: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总结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明确提出了多准则决策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概述了多准则决策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其两个组成部分:rn 多目标决策与多属性决策。给出了概念清晰的用多准则决策理论计算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数学模型.以ELECTRE法为物件,具体说明了多准则决策的计算步骤与方法,给出了ELECTRE法计算新疆疏勒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算例。算例表明采用多准则决策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选择方案,论文结尾进行了评述。
  • 摘要:气候变迁可能导致降雨型态改变’再加上未来用水量日益增加,水资源调配上出现潜在危机,故探讨气候变迁对水资源之冲击为刻不容缓之工作。因此本研究为评估气候变迁对水库用水冲击影响,及方便使用者操作,特建立一套视窗化之评估系统。此系统主要包含三部分:(1)气候繁衍模式(2)降雨迳流模式(3)水库供需系统。以石门水库作为研究案例,结果显示,石门水库未来的缺水指数虽较现况之缺水指数低,但随时间增加,枯水期雨量减少且丰水期雨量增加,丰枯水期的变异增大,对於水库之调配运用似乎需重新修正:又考虑未来大台北地区人口的快速成长,未来需水量势必有增加之趋势,因此为了因应未来之用水需求,也宜重新审慎调配水资源以确保未来之供水平衡。
  • 摘要:本研究利用过去台湾大学综合灾害研究中心於台北县进行保全户校正与42条高、中优先处理顺序的土石流潜势溪流调查规划成果,提出一整合型的土石流调查与疏散治理规划方法,此方法系以每一条土石流潜势溪流为单位,进行包含基本资料蒐集、现场细部调查、灾害潜势分析、影响范围划定、疏散避难路线规划或检讨、整治工法建议等六大项目的完整规划,依据土石流潜势溪流环境的坡度、雨量的延时与强度以及地表调查後统计的松散土方堆积料源的多寡、型态与位置,整合三项资讯进行土石流发生潜势的判断,并配合Liu and Huang(2006)的土石流动态模拟程式进行土石流影响范围、流速与流深的模拟,整合模拟的结果进而提供疏散避难路线规划检讨与整治工法建议等防灾规划之量化依据,以期达到土石流防灾与避灾之目的。本文将以台北A168土石流潜势溪流为例,详细说明其规划的步骤内容,除可供相关人员做为参考,并可应用至其他的土石流潜势溪流之整体规划中。rn 依据现地勘查结果,A168土石流潜势溪流现地料源总体积量约为672m3,依据料源条件估算所得到的土石流总体积量为1865m3,若考虑50年频率分析之水量与料源总体积量都转化为土石流,则估算之土石流体积量3543m3.考虑土石流的发生必须同时满足够的水量与堆积料源,因此土石流影响范围的模拟采土石流总体积量1865m3估算土石流模拟结果显示土石流潜势溪流下游青山路将会受到影响,这样的结果与过去纳莉台灾现地曾发生的土石流事件相当吻合;工程整治建议於下游谷口处设置高3m之拦砂坝,进行整治後动态模拟的结果显示上游的土石流将被拦阻在坝体前,这样的拦阻工法将有助於缩小土石流的影响范围。参考影响范围数值模拟结果,在进行工程整治前乃采用既有的避难疏散路线规划以作为安全考量。
  • 摘要:本文选取石灰性紫色土分布的川中丘陵区盐亭县林山乡陈家湾小流域为研究区,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结合GIS技术,估算了紫色土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流失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盐亭紫色土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5681.859兆焦耳.毫米/ (公顷小时),土壤可蚀性为0.357吨.公顷小时/ (公顷.兆焦耳.毫米)。陈家湾小流域坡度范围为3度-32.2度,坡度因数的范围在0.69-5.33之间。坡长范围为3.2-96.8,坡长因数范围在0.4-1.9之间。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各地块的C值范围在0.095-0.5之间。流域内单位面积上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范围在28 t/km2-3246 t/km2之间,侵蚀强度>2500t/km2、500-2500t/km2和<500t/km2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2%、36%和42%。以坡度较大、坡长较长的林地侵蚀最为严重。
  • 摘要:本研究结合全时域最佳化供水模式以及RHABSLM一维水理楼地模拟模式建立一套方法以供分析在设定生态基流量及在供水系统之最佳操作下,对河川中生物栖地空间之影响,进而建立河川下游生态基流量与水资源最佳运用下供水量之取舍关系。研究方法首先进行水资源最佳运用分析,其步骤包括(1)设定下游河川生态基流量门槛值;(2)进行供水系统之水资源全时域最佳化调配.以旬为计算时距;(3)计算经供水系统最佳化操作後下游河段之日流量历线.接着进行可使用楼地面积分析,其步骤包括(1)翰入研究河段之各断面资料,率定水位、流量和流速等水理参数,计算该河段各流量下所对应之水深与流速;(2)输入研究鱼种之水深适合度及流速适合度曲线,计算该河段各流量下所对应之权重可使用栖地面积(WeightedUsable Area,WUA)以及可权重使用栖地面积百分比(Percent Usable Area,PUA)。最後建立取舍关系,其步骤包括(1)在不同河川生态基流量下,计算最佳化供水系统操作後之每日权重可使用栖地面积、长期平均权重可使用栖地面积(Average WUA)和长期平均权重使用栖地面积百分比(AveragePUA);(2)在不同河川生态基流量下,利率供水系统之水资源全时域最佳化调配结果,分析供水系统之缺水指数;(3)建立生态基流量缺水指数之取舍关系。rn 本研究将所建立之方法应用於新竹供水系统及新竹头前溪隆恩堰下游河段,并以台湾石为指标物种以彰显所建立方法之可用性,结果显示头前溪隆恩堰下游河段之生态基流量设定为3.75cms,可兼顾水资源之最佳利用及生态之保育。
  • 摘要:为综合治理开发澳门附近水域,必须评估该水域水贸和控制水污染.数值模拟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手段。本文描述该水域平面二维非恒定潮流运动水质模型的建立、校准、验证和应用。rn 计算与寅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该模型计算不同陆地污染源排放时该水域污染物浓度分布,其结果是合理和可靠的。同时对该水域的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计算,为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水环境容量提供了依据。
  • 摘要:海河流域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很广,但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城市建设扩大,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直接向湿地水体排放,严重污染河湖水体,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海委一直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作为流域治理的首要目标和工作主线,开展了了大量的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为打造“湿润海河,清洁海河”,合理配置流域湿地资源,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利用好湿地资源,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本文针对海河流域湿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管理对策,旨在为打造“湿润海河,清洁海河”,使海河流域湿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服务。
  • 摘要:本文从湿地调查范围、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主要生物、社会经济状况及其主要水体功能等方面对海河流域湿地资源做了详细介绍。海河流域内分布着滨海、河流、湖泊、沼泽、库塘等五个类型的湿地。经调查,全流域湿地面积87.97万hm2,占流域总面积的2.77%。海河流域湿地内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0多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60多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0余种。2005年,生活在湿地及其周边、对其产生较大影响的居民总数达0.41亿,占全流域人口的33.3%,他们主要以从事农业、工业、渔业和旅游业为主,创造总产值2069.5亿元,占流域总产值的10.3%。流域内水体功能主要以农业、工业、渔业和旅游业为主。
  • 摘要:台湾具有特殊之地理位置、地形与天然气候,本就是高淹水潜势地区,尤其是河川下游沿岸与沿海低洼地带,而这些地区又恰好是人口聚集之所在,在在增加了淹水灾情。台湾在1970年代起在这些地区陆续兴建许多区域排水系统设施,其初期治理成果效益相当显着,但当年的工程设计并未考量气候变迁之因素,若加入气候变迁所增大极端降雨之事件规模及愈形恶化的海水位极端变异程度,淹水灾情必更形严重,其中又以深受地层下陷之苦的西南沿海低洼地区为最.因此,本研究以台湾西南沿海低洼地区之嘉义县荷苞屿排水系统为研究地区,蒐集气象、水文、地文及水利设施资料,进行研究地区对极端降雨及海水位变异影响之冲击评估,并同时检讨气候变迁与地层下陷对现阶段台湾水利主管机关正在执行的「易淹水地区水患治理计画(八年八百亿)」的冲击影响,探讨其对该地区之区域排水系统保护标准的差异。
  • 摘要:过去半个世纪,台湾水利政策成功引领台湾水利建设的发展,支援每一阶段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用水并降低水患损失。现阶段的台湾水资源政策纲领一新世纪水资源政策纲领,其精神已符合永续发展方向.各项执行方案也整体考量治水、利水、亲水、保水、活水层面,建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公义兼顾的永续台湾。但面对逐年显着且影响日趋扩大的气候变迁现象,现阶段水利政策是否得以永续仍有待深入评估。目前多数的气候变迁冲击的研究集中於确认气候变迁的情境、气候变迁对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冲击(涉及气候变迁情境降尺度分析与气候自然因数间之关联性分析),以及气候变迁对社会经济行为的冲击(如用水行为等)。但如何将这些冲击讯息传递至政策决策体系,以及如何评估这些冲击对政策的影响,相关研究几乎阙如.本研究扩充作者所发展的台湾水利永续发展政策决策模式,新增气候变迁冲击评估模组,成为更永续的决策模式。本文提出的气候变迁冲击评估模组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理论,具备评估气候变迁情境下水利公共建设投资需求潜势之能力。而水利政策的优选,则是以该政策是否能降低此公共建设投资需求潜势,做为政策评估基准。
  • 摘要:山东省是水资源严重贫乏的省份,黄河是山东省主要的客水资源,山东沿黄地区是全国优质粮食主产区,近几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大但随着黄河上中游各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引黄水量不断增加,黄河进入山东的水量不断减少。因此,开展节水灌溉,增加引黄灌溉面积,是从根本上解决山东沿黄地区水资源短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对缓解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对农业节水灌溉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对辽河流域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本区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在地下水超采严重、水库建设接近饱和、海水淡化投资大产出小的条件下,寻找一条新的水资源出路--大力发展雨水贮存利用.介绍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内雨水利用现状,为本地区的技术运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後因地制宜,分析辽河流域特点,提出了几顼合理的雨水贮存利用技术,并从防洪减灾、经济、社会、水土保持四个方面分析了雨水利用的间接效益.雨水利用,对於应对气候变化对辽河流域水资源的挑战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项解决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有效的途径。
  • 摘要:台湾地区位於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洋板块碰撞挤压之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造山运动剧烈,导致台湾天然环境中之「地文环境」呈现;地形陡峻、地质年轻脆弱、地震频繁。而相对的其「水文环境」则面临:河川短促、豪雨辄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洪峰量大、河川暴雨集流时间短暂、地表土壤冲蚀量大等严峻条件。rn 德基水库位在大甲溪流域之最上游,自日本人据台时期拟议开发,直到国民政府来台指示台湾电力公司动工兴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参与规划之专家学者,均已体认像德基大坝之良好坝址极不可得,建坝投资经费庞大,施工所需时间甚长,加上环保意识抬头,将来欲规划新建水库愈来愈艰难。故如何加强保育现有水库集水区成为优良之水资源涵养环境,是水库能否永续安全经营之关键。rn 本文主要以德基水库集水区经营管理约三十年之经验,分析本集水区在恶劣水文、地文环境下,水资源保育工作面临之间题。检讨水行政主管部门针对该等问题,长期所投资办理各项经营治理工作之成果,及今後对未达成之目标尚需持续办理之事项,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决策单位今後制定集水区整治对策及现场工作人员实际执行整治工作之参考。
  • 摘要:从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因素出发,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地下水脆弱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和可获得资料的情况,确定了北方滨海地区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DRAMTICH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rn 以黄水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编图,对当地今後制订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等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方法同样适用於其他类似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 摘要:黄河的断流,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的?专家们曾给出过明确的答案。然而经过10余年黄河水情形势的变化,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现在回顾对断流的认识过程,应该会得到一些新的启发:rn 引起断流的因素众多且复杂多变,如人类因素、气候因素、管理因素和工程因素等,我们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人类活动是引起断流的根本原因、到直接原因,再到主要原因,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变化过程。只有建立起权威、高效的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全河水量统一调度,并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解决黄河断流危机,保障母亲河的健康。
  • 摘要:由於水资源设施开发规模大小与开发顺序二者存在交互影响,故研究水资源最佳开发排程主要目的为期许可在最经济、最大供水量或其他限制条件下,自一系列拟议开发方案中选择最适方案,并探讨开发顺序、开发规模,进而了解各方案开始供水时间。rn 进行水资源设施开发排程分析时,各开发方案性质上为离散,每一方案在工程上可能为一次兴建或分数次执行完成,开发规模上限由地形、地质、材料、水文条件、环境冲击及社会冲击等限制决定,且须了解各方案自兴建至完工所需之开发时间及成本。rn 本研究规划水资源设施开发排程时,以最经济开发成本为目标,所谓最经济开发成本即为於某特定缺水容忍度下满足各时段设计用水需求之最小开发成本现值。在考量水源设施兴建不易下.假设各方案开发规模均规划至其地形地质条件上之最大允许上限,且均为一次开发完成,而各方案开发顺序及开始供水时间则由模拟法及优选法决定。
  • 摘要:近年来水利部提出了入水和谐的新治水理念,在防汛工作中突出体现了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洪水资源化利用等新思路转变,而在传统的水库调度中只利用洪水的统计资讯,没有充分利用气象水文长中短期预报成果和最新水库防洪调度技术,致使一些水库在汛期弃水而汛後又无水可蓄,造成洪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使水库防洪与兴利尽可能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本文分析了洪水资源化的内涵、洪水资源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洪水资源化的实现途径、洪水资源化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对策等关键问题,结合辽宁“058”暴雨洪水介绍了水库在洪水资源化中的应用情况,对洪水资源化今後的工作提出建议。
  • 摘要:台湾从1994年起便积极进行推动节约用水,藉由建立省水标章制度,推动省水器材换装与普及化,办理民生及工业用水节水技术的服务与辅导,推广雨水及生活杂排水利用等工作,至今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目前节约用水工作已展现显着成效:省水标张产品计有「洗衣机、一段式省水马桶、两段式省水马桶、两段式冲水器、一般水龙头、感应式水龙头、自闭式水龙头、莲蓬头、省水器材配件及小便斗冲水器」等十项,历年累计核发1,022万枚,有效节约用水达1亿5千万吨;在民生及工业节水辅导方面,民生辅导234案次,节水量1,244万吨,工业辅导503案次,节水量4,890万吨。本文针对历年来推动节约用水各项措施之成效提出具体分析,并提出後续推动工作重点。
  • 摘要:由於气候变迁可能造成水文量及水文环境之改变,造成现有的水利防洪设施无法应付未来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中分析气候变迁对水文量及水文环境造成之影响,并分析此变化对都会区水利防洪系统造成之冲击程度,作为判断水利防洪设施是否足以应付未来变化之依据。rn 研究中讨论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委员会」(IPCC)提出气候变迁可能发生之A2、B2情境,以大气环流模式(GCM)仿真台湾周边区域短期(2010-2039)、中期(2040-2069)、长期(2070-2099)之气候变化後,用统计降尺度工具SDSM及简易降尺度推估气候变迁对台洪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之影响;本研究讨论河堤系统、区域排水系统、分洪隧道设施之脆弱度,并以脆弱度之变化表现其受影响之程度。rn 本研究以台北都会区为示范区域,其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迁对淡水河流域之湿季(5-10月)雨量有显着之提升作用,加重河堤系统的负担:如果气候变迁情境趋向A2情境,中期、长期之台洪事件强度可能超过员山仔分洪隧道设施之负荷能力:如果趋向B2情境,则短期之冲击较强,必须加强短期之调适策略规划:而在A2、B2情境下,抽水机系统之脆弱度都没有显着提升,表示台北市之区域排水系统应足以应付未来需求。
  • 摘要:台湾地区因特殊地形、地质与水文条件易於诱发山坡地坍塌,於台风豪雨侵袭期间,往往造成山崩与土石流之坡地灾害。本研究目的乃藉由边坡稳定分析理论结合降雨迳流模式,预测於豪雨时期间可能引发坡地灾害之分布范围。研究中采用台北县大粗坑集水区为试验区域,并采用水文模式配合时雨量资料,以模拟集水区地下水位之变化;而後将所得集水区地下水位之变化配合无限边坡稳定分析,藉以预测集水区中不稳定之格点。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11月象神台风於大粗坑集水区中之昇福坑次集水区,造成50%以上之区域呈现不稳定状态,因而发生地滑与大规模土石流。本研究之分析结果与坡地灾害实际发生隋形大致相符。
  • 摘要:台湾平均每年约遭逢6次台风侵袭(1995-2005),大量的台风降雨常集中於短时间内,再加上台湾地形狭长多山,河川湍急,集流时间短,难以提供下游民众足够的反应时间,一旦发生可怕的洪水灾害,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改善台洪预测一直是台湾很重要的课题之一,提升较长延时预报的准确性尤其需要关注,以期能够延长预警及反应的时间。本研究拟以台风特徵因数改善较长延时的台洪预报,但由於目前学理上尚未有效掌握台风到洪水之间的物理机制,因此采用类神经网路来建构台洪预报模式。为详细探讨台风特徵因数的影响,建立四种具不同输入项的台洪预报模式,分别预测未来一到六小时的流量,而在评估模式表现的指标方面,除了惯常用来表现模式整体效益的效率系数之外,本研究另以预警的观点提出三个指标来评估模式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台风特徵因数能明显改善较长延时的预报准确度及其有效预警率,提升洪水预警系统的效果,尤其在缺乏雨量资料的情况下,台风特徵因数所带来的改善效果更加显着。另外,本案例在缺乏雨量资料的情况下,如果不应用台风特徵因数将无法提供任何预警,因此建议将台风特徵因数列为台洪预报的重要参考资料。
  • 摘要:我国水土流失区主要生态灾害有洪涝灾害、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及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其主要对策是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建立了3个层次3个安全共计15个指标的水土流失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水土流失区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体系。
  • 摘要:水准井具有保持进水量与减缓水井井壁堵塞优势,可设置单一水准井为取水廊道,亦可与宽口井搭配而成辐射井取水工。本研究以MODFLOW地下水流软体仿真水准井取水情形,并以Joshi(1988)及吕劲(1993)之解析公式进行验证,以增加数值模式之可靠度。利用数值模式进行现场仿真讨论现地泄降状况,并由模式水平衡分析推估水准井流入量与来源,应用於林边溪上游地区之案例类比。rn 由研究成果显示,本研究仿真林边溪上游枯水期集水廊道取水情况,藉由类比增加设置集水廊道深度10m与20m,可增加之出水量分别提高32,889cmd与35,926cmd,即为增加47%与51%出水量,而河川入渗增加量分别为31,840emd与34,834cmd,可得知增加之出水量主要来源为河川入渗增加量,显示集水廊道增加深度取得河流水之效能良好,且泄降影响范围并不显着,对於邻近居民生活并不会造成影响,因此可於枯水期持续提供更足量之洁净水源。
  •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迁导致极端降雨事件,台湾沿海地区因人为活动造成地层下陷,种种的水土环境变迁将冲击水资源供需平衡,因此提出稳定且永续之供水管理系统实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以缺乏地面蓄水设施之彰化地区为研究范围,其民生与工业供水大都来自地下水,不足水量则由外县市水源支持,因此需充分利用水源以稳定供水。rn 本研究因应彰化地区之水土环境变迁,以供水系统永续管理为目标.提出地面地下水管理调配方法,以提升水资源调配效率。地面与地下水联合运用主要以MODFLOW地下水流软体配合零水位变动法与希尔法,推估地下水安全出水量,利用MODMAN结合MODFLOW与LINDO软体,在目标与限制条件下,进行地面地下水联合调配,以减缓供水系统对水文环境之冲击。
  • 摘要:节水是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取用水过程的损失、消耗和污染,达到科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我国正处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发展速度较快,相应的全国工业用水总量一直在增加。rn 到2000年已占全国总用水的20.7%.工业用水因保证程度或水质要求高,一直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焦点,推进工业节水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是节水发展的重点.辽河区是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又是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合理发展工业成为辽河区一直探寻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摅辽河区的特点,提出了解决辽河区节水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
  • 摘要:在邢台市黑龙港平原区,由於大量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含水层疏干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特微分析,根据品质守恒原理,用观测的水位资料和区域地质参数,分析地面沉降发展,并计算沉降量等。最後分析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为该区地下水管理和研究、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rn 邢台市黑龙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特别是深层地下水,补给能力较弱,补给量有限,补给量远远小於开采量,便大量消耗深层地下水储量资源。由此造成深层地下水漏斗区不断下降,扩大,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分析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的机理,计算和预测由於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对今後保护地下水环境,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规划。因此,随时正确监测地面和地下水位沉降,并提供标准的资料对於预测和预报地面沉降工作至关重要。
  • 摘要:为彻底解决长丰县高塘湖沿湖湾区群众经常遭受洪涝灾害影响的问题,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本区域的长治久安,本文详细研究了长丰县高塘湖的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该县沿湖湾区实际状况,通过方案间的比较提出了长丰县高塘湖洼地部分移民迁建、部分兴建保庄圩堤的综合治理开发方案,同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方案开展所需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长丰县高塘湖洼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宁海下洋涂围垦工程围垦过程中对围去老塘内养殖塘换水能力的研究分析,提出合理解决围垦对内塘养殖的不利影响的方法,给类似围垦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 摘要: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是粤港澳过亿人口的饮用水源地。近几年,由於枯水期连续乾旱等极端气候,咸潮已成为珠江三角洲饮用水源安全的第一威胁。2008年年初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等极端气象条件亦成为饮用水安全新的威胁。在2005年、2006年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2006年~2007年枯水期、2007年~2008年枯水期珠江水量统一调度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乾旱、强冷空气袭扰和海平面上升等极端气候气象条件对珠江三角洲(特别是澳门、珠海)供水的影响。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咸潮威胁,提出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和制订珠江骨干水库调度条例等应急和长效机制。
  • 摘要: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及过度开发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是触目惊心的,必须实施强化节水、抑制需求、清洁生产、适度开发、合理配置、加强管理等一系列综合开发、利用及治理战略,才能维系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 摘要:我国华北地区连年大量超采地下水,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为了抑止地下水环境的恶化,在节水为先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各种水源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人为地调节地下水的开采一补给关系、阻止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是十分必要的。在山东省地下水人工回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研究,建立了基於GIs的山东省地下水人工回灌资讯管理系统和地下水库运行管理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山东省不同水源、不同类型区和不同工程型式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模式,取得了地下水人工回灌关键技术系列成果。结合不同地区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 摘要:台湾地区河川坡度陡峭、地质脆弱、降雨强度大,导致河川输沙能力很强,在槽水库都遭到严重淤积的威胁,而影响水库生命及供水能力.为改善此一情况,水库之开发已由过去”蓄浑排清”转向”蓄清排浑”可持续利用的规划。本文介绍台湾南部士文水库以可持续利用观念规划其相关设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如何推估入库泥沙量,评估各种不同排沙方式的差异性,及最後选择最可行的排沙方案且估算其排沙效率及供水能力。
  • 摘要:先进国家多半面临建设传统水资源设施日趋困难之难题,利用都市污水再生工业废水再生、海水淡化与雨水储留等新兴水资源作为辅助措施降低水源供应压力,达到「多元化水资源」(Waterdiversity)的目标已成为水资源调度开发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中因为薄膜程式(Membrane process)可以有效净化与提升水质,逐渐成为开发新兴水资源时的关键处理单元。rn 本文中将介绍水处理工程常用薄膜种类与特性,包含微过滤(Microfiltration)、超过滤(Ultrafiltration)、入奈米过滤(Nanofiltration)逆渗透(Reverse osmosis)与电透析(Eiectrodialysis)等五大类,并分析其主要用途。薄膜程式之主要应用包括纯水处理、海水淡化、自来水处理、废污水厂放流水回收与特定工业废水之回收等领域本文中亦将说明各项应用之大型案例与市场规模。rn 台湾因水价偏低,薄膜水处理工程案例多局限於超纯水系统与工厂内特定废水之处理,但随着水资源日赵珍贵,民众对於水质要求日渐提高,也创造了薄膜工程发展的空间;目前已有两座自来水厂运用薄膜处理,并有数座海水淡化厂与废污水再生厂在规划阶段;在下一个世代里,随薄膜模组价格下降与技术成熟,预期薄膜处理程式将可广泛应用於更多领域,并有效降低新兴水资源之供应价格。
  • 摘要:保定市属资源性缺乏地区,特别是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但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却与日俱增。由於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超采区,超采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当地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和应急供水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为此,通过一些压采措施解决保定市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的迫切任务。
  • 摘要:台湾地区自1970年代以後经济蓬勃发展,民生及工业用水需求量急速上升,乾旱缺水现象频率增加,各标的用水间之水量分配纷争问题随之逐年加剧,尤其北部地区及高科技科学园区之缺水问题特别敏感,该地区自2002年迄2006年间更遭逢连续之严重乾旱缺水事件,农业部门为因应民生及工业用水之需求,采取大面积停灌,俾调用农业用水支援因应.受影响之停灌休耕农地面积达十余万公顷,因此而造成社会不安及钜额之经济损失。rn 在未来可预见之全球暖化效应下,乾旱缺水事件必然对区域性之缺水问题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提升水资源之有效利用及缓和乾早缺水之冲击等,势必成为世界各国所关切之议题.监於农业水资源占台湾地区水资源运用总量之最大宗,每年约有130亿立方公尺,当前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数年,考量未来之农业生产结构及农地利用趋势等,宜规划平时及乾旱时期之农业用水经营策略,建立乾早缺水时期农业用水支援民生及产业部门之作业程式,应可降低缺水带来之社会冲击及经济损失;本文之研究应可提供有关部门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乾旱缺水因应措施、农田水利施政及相关业务推动之参考.
  • 摘要:在都市化过程中,由於人口快速成长且集中,随之而来的建筑物、道路等不透水面密度增加.rn 导致地下水补注减少及破坏水文循环.为清楚了解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长期水文量影响,建立一个合宜的都市水循环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选定台湾台北的六馆抽水站集水区进行案例分析。rn 模式参数经过敏感度分析、率定与验证。文中首先采用改变不同透水铺面设置比例的方案。评估其对迳流量、入渗量、蒸发散量的改变。并分析设置不同比例屋顶雨水贮集系统对地表迳流量及供水量的改变。本研究所建立的都市水循环模式是评估土地利用改变造成水文量的改变的一个有效工具,并可提供决策者做为都市土地利用决策的参考。
  • 摘要:乾旱的影响因素众多,指标体系复杂,旱情等级评价具有一定难度。采用单因素评价旱情只能反应某个气象或者水文要素的作用强度,不能全面的反应乾旱程度;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多种乾旱指标,宏观评价辽宁省整体乾旱情况,但又不能具体反映某个因素的作用强度。本文以辽宁省2000年旱情为例,将单因素评判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取长补短相互印证,以期能够科学合理的评价辽宁旱情,为科学防旱抗旱提供依据。
  •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置—水库乾旱预警系统,以台北翡翠水库供水系统为研究区域,综合乾早的监测、影响、预警、应变至决策的分析,建立风险型乾旱预警决策分析模式,并利用资讯化技术建置线上决策支援系统.经案例分析显示,针对枯旱缺水时期,本研究发展模式可进一步提供决策者不确定下不同风险之风险型决策,并透过网路平台之操作,使本研究成果能更落实於乾早防灾管理之作业。
  • 摘要:大汉溪水源主要供应石门、桃园农田水利会之农业用水及桃园、板新地区之公共给水,现有水源设施包含石门水库、鸢山堰及三峡堰,其中石门水库位处於关键枢纽位置。石门水库近年来遭受台风暴雨带来之高浓度洪水影响,造成水库大量淤积、取水困难。为配合石门水库未来短期、长期排砂或清淤相开工程之需要,有必要将石门水库泄空,而其取水改由川流操作之供水能力为每日110万立方公尺,尚不足以满足公共给水每日148万立方公尺之用水需求。现行水资源开发已朝向永续经营之观点,本研究考量多元化水源开发利用之替代方案,经综合各方案仅高台水库与下游川流水串联可提供替代石门水库之供水能力。高台水库约占石门水库集水区面积之43%对石门水库人流水砂之控制具有一定之影响能力,本研究分别从泥砂控制及供水备援等层面探讨兴建高台水库之具体效益,并提出汛期调砂、非汛期调水之建议,使石门水库与高台水库均能保持长期有效之库容。
  • 摘要:兰阳溪为台湾东北部宜兰县境内最大河川,发源於南湖大山北麓(标高3,536公尺),本流东北流至破布乌始入平地,至兰阳桥附近形成干流,再东北流至东港注入太平洋,流域面积978平方公里,干流长度73公里。流域下游为兰阳平原,因地势低洼,加上年雨量高连2,656公厘及因砂土性质的排水性差,导致洪水宣泄不良而泛滥成灾。近年来相关单位元虽以工程治理作为防洪手段,但受到工程措施仍有其设计风险存在,并无法完全消除水患,故应辅以非工程之防洪措施,如洪水预警及洪灾保险措施之规划等,以弥补工程方法之不足。然而,在灾害防救工作上,洪水水位往往比流量较具有参考价值。若是能在事先预测出沿岸的洪水位剖面线及特定地点的洪水位预报资讯,必能提供河川流域之洪灾应变决策参考,将可有效减低洪水所带来的灾害损失。rn 一般进行河川演算模拟时,必须有上、下游边界条件,目前既有之河川演算模式,大都采用上游为流量历线,下游则为河口潮位历线。但一般水文监测站多为记录水位资料,因此若能将上游边界直接引用水位历线,将可减少水位转成流量过程中所产生之误差。此外,受到上游段河道坡度较陡,及底床地形变化剧烈之种种地形因素,则会造成败值的不稳定。为避免这种状况,在易造成数值不稳定的上游段,以较不受地形影响之运动波模式先进行演算,在前人研究方面,运动波大多以流量进行演算.一旦遇到需要洪水位进行预报及决策时,则将形成预报的漏洞,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结合运动波模式及动力波模式,建立河川洪水位演算模式,以掌握河川水体的即时水位变化趋势.本研究首先在坡度较陡的上游河道,以即时观测水位配合运动波模式进行数值演算,作为动力模式的上游边界;而动力模式方面,则以缓变量流理论为基础,配合非线性四点完全隐式差分法所建立.最後,将两模式衔接,完成河川洪水位演算模式.为检验本研究所发展之河川洪水位演算模式数值演算的正确性,分别就运动波模式、动力波模式及经衔接两模式发展出的河川洪水位演算模式,探讨洪水波在人工管道之传递过程,从模拟结果发现,当坡度越大时,运动波模式计算结果更接近於动力波之结果.另外为了测试本模式是否能应用於天然河川,故以兰阳溪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并以台洪事件进行测试。由模拟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河川洪水位演算模式,确实可以在台洪期间提供兰阳溪合理及准确的短期河川洪水位资讯。
  • 摘要:本研究主要目的为利用指数型地下水补注推估法评估台湾地区之地下水补注量值,首先将研究区域以网格划分的方式,配合经由基流数据估计法与稳定基流分析后所得之稳定基流指数,以及收集降雨量与蒸发散量数据,在将各所需参数代入本研究所建立之指数型地下水推估模式,即可求得各项水文参数于空间上之分布,进而快速估计大范围区域地下水补注量。本研究所建立之模式的优点在于,仅需要收集三种水文观测值一河川流量、降雨量、蒸发散量,并将研究区域以网格划分所求得的空间分布特性。适用于快速估计大范围区域的地下水补注量。研究结果显示,常年平均稳定地下水补注量之空间分布趋势为,有最高值(大于1,000 mm)的区域发生在台湾东北部以及中央山脉偏东岸地区,其原因为这两个区域有较高的降雨量以及较低的干燥程度。高山区则约有800-2,000mm/yr,山麓区则大概为200-600mm/yr,平原低地区则有0-200mm/yr的稳定地下水补注量。另外结果显示台湾西部沿海区域,其长年平均稳定地下水补注量低于0以下,而这个区域也是台湾地层下陷最为严重的区域。由本研究建立的指数型地下水推估模式推估求得台湾的地下水补注量约为180亿吨/年。
  •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典型的井灌区桓台县为例,在总结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等单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集成了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综合节水技术模式,为维持区域地下水采补平衡、促进区域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模式。
  • 摘要:本研究利用山腹边坡斜面崩坏机制配合地下水位上升公式,推导出崩坏系数之计算公式,进而推估集水区境内之崩坏潜势,接着搜集崩坏潜势所需之参数,以GIS系统建构崩坏潜势评估各参数之图层,分析集水区境内平均坡度及有效集水面积,推估出区域内之地文潜势,并分析因边坡崩壤土石进入河道之料源多寡推估有效土体崩坏潜势,最後结合地文潜势与土体崩坏潜势定义土石流发生潜势。rn 在模式验证方面,本文选取南投水裹乡上安村南投071土石流潜势溪流及其集水区作为研究物件,探讨溪流两岸直接崩落土石、坡度及集水区大小三者之间相互阗系,并配合利用GIS系统以建构集水区坡面崩坏潜势与地文潜势所引发土石流发生潜势之分析机制,期盼别效果高达69%之多。另配合降雨量可即时获得集水区境内不同之崩坏潜势及土石流发生潜势,配合防灾规划,可作为相关单位进行防灾监测与土地管理之参考。
  • 摘要:土石流在流动时,一遇防砂坝、梳子坝、民宅房屋等障碍物,往往产生比洪水还大之冲击力,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与公共设施莫大破坏与损失,因此如何估计土石流冲击力,以作为土石流可能发生区域中各项建物之设计参考,为一重要课题。本研究搜集国内外文献後,发现土石流冲击力之估算,不同公式间之差异甚大,甚至可连103~104倍。由於土石流冲击力之估算尚未有定论,本研究进行实验,调配体积浓度在35%、45%、55%及65%之土石流撞击压力计。为了解颗粒冲击或流体动压瞬间之脉冲力,以观察巨砾冲击或流体动压碰触到障碍物时力量随时间之变化情形。实验结果发现单点瞬间被颗粒撞击所受之力,大於流体动量变化之量值,也就是说,在砾石型土石流可能流发生处,在安全前提下,应考虑土石流中巨大砾之撞声。
  • 摘要:在前人提出的相关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河流流态、水文情势和地貌景观这三大类生境因数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的相关关系,以期概括河流生态系统各组分与生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以及相对应的生物生产、物质迪圈、资讯流动等生态系统功能特徵。在模型中除了考虑自然力因素,还考虑了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干扰作用。rn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模型由河流流态一生态结构功能4维连续体模型;水文情势一河流生态过程耦合模型;地貌景观空间异质性一生物群落多样性耦合模型三个模型整合形成,基本上抽象概括了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徵。文章还讨论了模型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方向以及该模型在流域可持续管理、河流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摘要:本文针对水资源规划系统工程综合专案在节水、水保、治污、调水以及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初步效果,结合专案区大规模单纯兴建取用水工程无序取水的经验教训,以人水和谐、上下游共赢理论为指导,运用模糊评价理论,分析了影响水环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水环境修复工程投资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最优投资结构。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和统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休系。
  • 摘要:为营造良好之亲水环境,创造人与自然溪流和谐共存之意象,河溪生态之保育或复育为重要工作项目之一。在上游集水区,无论是进行河溪生态之保育、复育工作或者是整治河溪避免发生洪水、土石流等灾害,整治工作前後都应进行野溪生态栖地之评估调查,了解野溪之生态背景资料与整治後对於生态复育之成效。rn 溪流生态栖地之评估方式繁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学者(例如:水利、生态及地理学者),在进行栖地分类与生态栖地评估时,所使用之指标往往不尽相同,看法不一,且大部分是定性之描述,少定量之指标,导致现地之工程人员难以进行调查,若相关之指标付之阙如,在设计时,更难以进行所谓之生态栖地营造或是亲水环境营造。本研究以人为破坏相对较下游河溪少、生态复育潜力相对丰富之上游野溪作为研究对象,在蒐集相关文献後,选择工程人员较易使用、物理性量化指标相对较多一由澳洲维多利亚省所发展之溪流状况指数(Index of StreamCondition,ISC)评估模式,本研究将针对台湾10处经整治後之野溪进行评估,探讨ISC评估模式应用於台湾上游河川生态栖地之适宜性,提出修正建议,提供未来建立台湾本土溪流状况指数评估模式之参考。rn 本研究由溪流鱼类调查之文献资料以及本研究现地调查之结果综合评估,将指标鱼类鱼种种类数目、发现数量(密度%)以及体长差异加入水生物次指数之评分项目中,并统合整理各研究区域所发现之指标鱼类之鱼种、数量、体长资料,作为评分项目比率分级之依据。另外本研究蒐集溪流鱼类栖地之物理栖地条件(水深、宽度、长度)、化学水质条件(pH值、电导度、水温),以及栖地水流流速资料,与指标鱼类各项性质(最大体长、平均体长、体长差异及密度%)以单因数变异数分析找出对於指标鱼类影响显着之因数,结果显示物理栖地因数中之水深对於各项指标鱼类性质最为显着。
  • 摘要:台湾雨量充沛,但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非常不均匀,台湾溪流於乾季水源枯竭,水量极小,但在每年5~10月之梅雨与台风季节,常发生暴雨;又由於台湾山多而平地少,河川多短促流急,一旦暴雨,山洪倾泄而下,中、下游河道水位暴涨,常泛滥成灾。近年来台湾地区人口激增,在平地面积有限之状况下,寅难以满足人类利用土地之需求,因而向山坡地开发;但在长期过度使用与忽略河川整体生态环的情况下,台湾之溪流已失去了自然稳定的平衡效用。因此,但每逢豪雨则山洪泛滥,山崩、地滑、洪水或土石流等灾害相继发生,对於沿岸之居民生命财产之损失甚巨。野溪复育的目的乃在於防止或减轻河道冲(淘)刷与崩塌,并有效控制土砂生产与移动,达成稳定流心,减少洪水与泥砂灾害.就现代理想的治理概念来说,生态工程较为现在人们所接受,但能不能达到减轻或防止洪水与泥砂灾害,则须探讨或改施用其他方法。
  • 摘要:本文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胜地区世界银行贷款专案的科学实践,剖析了淤地坝建设对水环境调节的作用。并论述了淤地坝建设的有利条件,指出淤地坝建设是该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核心,营造沟道人工湿地的可靠保证,也可作为黄河系统节约输沙水资源和洪水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有关部门应大规模发展淤地坝建设。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