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6国际骨质疏松—骨与关节大会
2006国际骨质疏松—骨与关节大会

2006国际骨质疏松—骨与关节大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06-10-19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2006国际骨质疏松--骨与关节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用微创,简捷,安全的术式解决以往难于甚至无法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所至脊柱压缩骨折的难题. 方法: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病患(57-72岁),在C臂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椎弓根将一中空管道置入伤椎以建立通道,经这一通道将特制耐高压小球囊送入伤椎,将造影剂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球囊,球囊扩张将松质骨向四周挤压,使伤椎恢复高度并产生空腔,经C臂观察伤椎复位满意后记录压力及容量,抽出造影剂使球囊呈真空并回缩后取出.按同量将含钡低粘度骨水泥注入球囊扩张产生的空腔内,经C臂观察确认骨水泥充满空腔后术毕. 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术后当天或次日既下地活动.经X线确认压缩骨折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平均较正16度(12-30),病患均回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 结论: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优效的方法.
  • 摘要: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对维持骨量和骨质结构十分重要.老年人骨重建呈现低转换特点,骨量流失加速,骨形成能力降低.因而,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治疗对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本文报告作者10余年来关于老年人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的衰退改变与成骨细胞骨形成促进药物的研究. 应用骨片分离法,由43例≤5岁-≥70健康者手术切除的松质骨骨组织标本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研究其增殖、形态和骨形成功能的改变.结果表明:≥70岁老年人成骨细胞由骨片游出的时间和生长汇合的时间较年轻组分别延长4~6天和15天左右,细胞数减少35%左右;形态出现明显退形性改变;骨形成因子合成功能明显减退,培养1 3天时PICP含量较年轻人低14.2%(男)和13.0%(女),BGP和IGF-1的含量也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骨形成相关基因表达明显降低,BGPmRNA降低44.4%(男)和24.4%(女),IGF-1mRNA降低31.9%(男)和34.4%(女),COL-1mRNA降低31.1%(男)和29.6%(女);对破骨细胞的调控能力减低,OPGmRNA表达降低22.3%(男)和26.6%(女),而RANKLmRNA表达量未见降低,因而RANKL/OPG比例增高.上述结果说明,老年人成骨细胞在骨重建中不仅增殖的数量少,且出现明显衰老退形性改变,合成分泌能力降低,因而骨形成功能明显减退;还由于成骨细胞OPG合成减少,对破骨细胞的调控能力减弱,使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力相对偏高.对新生大鼠头盖骨培养的第10-15继代成骨细胞和以低剂量率6 Gy 137Cs-γ射线照射的第2代培养成骨细胞的观察也显示,出现生长缓慢、形态松散塌陷、矿化和骨形成功能下降等退形性衰老改变.因此,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衰退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关键病理机制,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的药物应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为观察药物对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的促进作用,本实验室以建立的第2-3继代正常成骨细胞和第10-15继代自然衰老、第2继代辐射诱导模拟衰老等细胞模型进行骨质疏松防治药物骨形成药效试验.以细胞增殖率(MTT法)、细胞分化活性(ALP,PNPP法)和矿化节结形成数(诱导法,ARS or Von Kossa染色)作为成骨细胞骨形成促进药物药效的主要指标,对中药锦鸡儿成分(含异黄酮、二苯乙烯类化合物Kobophenol A)、国产rhPTH(1-34)(10-12-10-8 mol/L)和Novartis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密盖息注射液(10-4-10-12 g/L)的研究表明,这三种中、西药物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等骨形成功能均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抗肿瘤药长春新碱(10-1-10-9 g/)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则显示明显抑制作用.
  • 摘要: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改善和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长.老龄人口剧增,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城市已进入老龄社会.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总数和老年人口数均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3亿,平均11个人即有一个老年人.老年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医疗保健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疾病.1995年美国Riggs估计2.3亿美国人中可能有2500~2800万骨质疏松病人,相当于1/3绝经后妇女加上大多数老年人.中国1996年流行病学调查后会计,骨质疏松症患者在8600万人以上.据估计,全球每30秒钟即有一个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新病人出现,有人评估,美国每年有170万人因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其中髋部50万人,腕部25万人,其他部位25万人.骨质疏松的问题是全球性的,极其严重的.所以成功地防治骨质疏松,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介绍 老年骨折的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 摘要:二十年来,骨质量测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的发展.骨密度测量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临床治疗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骨形态计量学测量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能更好反映由局部脆性增加引起的表面的损伤.然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是更加灵敏、特异和无创伤的指标,能在完整骨组织水平上精确地评价骨转换.近10年临床实践表明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很大的潜力.已成为临床治疗检测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介绍,与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检查,与骨吸收有关的生化检查和临床应用的现状。
  • 摘要:目的:观察骨疏康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肾虚兼气血不足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双模拟对照的试验方法,将骨疏康胶囊(试验组)120例与骨疏康颗粒(对照组)120例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1)骨质疏松症试验组总有效率8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7.619%,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中医证侯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4.286%,组问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骨密度疗效:腰椎(L2-L4)试验组总有效率72.38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3%;股骨颈试验组总有效率73.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8%; Ward's三角试验组总有效率61.905%,对照组总有效率61.905%;大粗隆试验组总有效率76.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2.381%,各部位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骨疏康胶囊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 摘要:本文研究骨代谢模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骨细胞生物学,确定主要的骨代谢调节因子,探索体内骨质流失的病理生理机制,筛选新的抗骨质疏松物质,确定其作用机制,并寻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方法。 建立成骨期的离体模型时,首先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脯氨酸预先标记颅骨或长骨标本,在培养基中培养,致成骨细胞增殖,骨基质形成.之后将成骨细胞分离出来培养,直至其增殖、分化、凋亡,以便比较离体和在体成骨细胞的不同类型(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用于骨质疏松症等骨科疾病的研究。
  • 摘要:治疗骨质疏松症应该从两点着手:增加骨骼构建和减弱骨质吸收,从而提高骨组织的机械力度.以往对于锶与骨代谢的研究表明,微量元素锶与钙和镁类似,可以形成骨组织和牙齿,锶(乳酸盐和葡糖糖酸盐)在人体内和大鼠体内都有增加骨体积的功能.给切除卵巢的大鼠使用2个月的雷奈酸锶,结果显示它减少了骨质的吸收,并保护骨组织.使用1年后,显示它改善了骨组织的微观结构,增强了骨强度.雷奈酸锶在新骨组织中聚集,却并没有改变骨矿物质的浓度.本文介绍骨骼构建和骨质吸收的最优化药物:雷奈酸锶的临床优点和药效模式。
  • 摘要:目的:微重力引起骨丢失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研究了失重飞机的短期变重力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成骨细胞如何响应重力变化. 方法:成骨细胞ROS17/2.8和EGFP-ROS细胞搭载了法国空客A300失重飞机,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多聚甲醛固定细胞或Trizol裂解细胞.放射免疫测定培养上清中骨钙素的含量,改良钙钴法分析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RT-PCR法检测了飞行后骨钙素、COL1A1和ALP的表达变化.用荧光双染法,分析成骨细胞微丝F-actin、G-actin和磷酸化p42/44的分布状态和定位情况.荧光半定量法分析不同处理(细胞松弛素或PD98059)后EGFP-ROS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 结果: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成骨细胞微丝系统发生重排,F-actin变粗、方向性增强;G-actin分布相对集中在中央.成骨细胞的功能下降,骨钙素分泌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它们的mRNA表达下降.磷酸化的p42/44(绿色)和重排的F-actin(红色)荧光图象重叠后,大部分绿色区域成黄色,说明活化的Erk共定位于F-actin.抛物线飞行轻微的提高了EGFP-ROS的荧光强度,但是PD98059处理后,荧光强度显著降低. 结论:短时间重力变化导致细胞骨架重排和功能下降;而且在细胞骨架适应重力变化过程中,ERK信号通路与F-actin重排之间存在偶联.
  • 摘要:目的:介绍骨质疏松性椎体变性和病理性椎体骨折.出现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伴发腰腿痛性跛行的临床治疗. 方法:近4年治疗骨质疏松症伴急剧颈肩痛、腰背痛、进行性驼背畸形患者113例,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HRT,降钙素,二膦酸盐、钙等,85例,余28例经保守治疗仍有顽固性腰腿痛,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作开窗式中央管或侧隐窝减压,选择性截骨和内固定,恢复神经功能. 结果:脊柱后凸及侧凸角度小,脊柱矢状面及冠状面X线尚能维持平衡.经抗骨质疏松治疗有效85例.脊柱畸形角度大,伴有顽固性腰腿痛及明显的根性跛行症状且有接受手术治疗的能力,则选择手术治疗.本组平均随访2.2年,均获满意疗效. 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变性或骨折,影响脊柱负重功能者可选择手术矫形.能使受压的神经获得减压和重建脊柱的稳定。
  • 摘要:人的部分骨骼为承重骨,以对抗正常的活动期间例如走、跳跃时地球重力所产生的负荷.由于重力在骨形成中的作用,因此骨骼系统对重力的变化非常敏感.人类载人航天实践证明失重对骨骼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它可以引起骨密度减小、骨质脱钙、骨组织结构改变、骨力学性能降低.在空间飞行阶段这些变化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从而使航天员再入重力场时发生重力适应性障碍,甚至引起骨折. 在空间中,骨骼不再需要对抗重力的作用,其所产生的机械应变减少,应变力的缺失导致的成骨细胞增值减慢和活性降低.由于细胞成骨功能降低,而同时破骨活性升高,直接导致了骨形成的减少.这是空间骨丢失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样,在地球上当骨骼系统处于脱负荷状态时,例如长期卧床也会产生骨质的丢失. 本质上,空间骨丢失是对空间微重力环境的一种主动适应. 骨丢失并不只是航天医学的关注焦点,在美国至少有一千万人遭受骨质疏松症的困扰,全世界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破坏,脆性增加,使之容易发生股骨颈、椎体和腕部骨折的全身性骨疾患.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引起骨丢失所致,老年性骨质疏松是因为增龄引起机体性激素的紊乱.二者皆导致成骨细胞功能的抑制和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使骨重建紊乱,骨破坏增强,产生骨质疏松. 对绝经和衰老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仍有许多问题尚未阐明.特别是女性患者.二者可能有本质的不同.也可能是同一病程的两个阶段.与骨质疏松症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增龄、性别、种族、绝经、家族遗传因素、生活习性、体型等等. 研究者希望空间骨丢失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在地球上骨质疏松症机理的阐明和治疗.
  • 摘要:人类载人航天实践证明失重对骨骼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它可以引起骨密度减小、骨质脱钙、骨组织结构改变、骨力学性能降低.这些变化在飞行一周内就会出现并持续一年以上.空间骨丢失的发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航天员的在轨工作效率,特别是再入重力场时发生重力适应性障碍,甚至引起骨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对抗这种效应的产生. 在中长期空间飞行期间维持骨钙平衡的措施包括飞行中的锻炼和适当的食谱.但目前在空间飞行中采取的锻炼措施尚不能完全阻止骨质丢失的发生.空间舱里的宇航员每天用大约2个小时借助于各种装置进行身体锻炼,但仍无法解决骨丢失的问题. 目前受到重视的其他对抗措施包括:从激素调节的角度有证据表明PTH-维生素D在骨钙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体内PTH-维生素D的变化将导致肠钙吸收的减少和骨钙的正常释放.同时其它一些激素也能影响钙和骨质的代谢过程. 物理对抗措施是另一个研究焦点.NASA科学家研究认为每天10~20分钟的轻微振动航天员即可阻止骨头损失,实验结果显示振动可以维持正常的骨形成.与此同时NASA正在研究以人造重力对抗空间骨丢失的策略. 本实验室研究了药物、低频电磁场和微小力刺激对尾悬吊鼠骨质代谢和回转成骨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了维生素K,低频电磁场和直接的微小力刺激可以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减少骨质丢失,增加了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可望有效对抗空间骨丢失的发生.目前实验室正在开发基于力刺激的物理防护装备,期望通过高频低幅的力刺激,有效促进骨的形成,减少骨丢失对航天员造成的危害.
  • 摘要:目的:评价手术风险评估软件(骨科部分ORAS1)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手术风险性评估的价值,探讨ORAS1的临床实用性, 方法:2002年11月~2005年3月,21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接受手术的病人,其中男117例,女100例,平均年龄72.3岁(65-93岁);股骨颈骨折137例,粗隆间骨折80例.分别采用全髋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等手术方法;麻醉主要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应用ORAS1于手术前进行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病率的测定,患者均经术后30天随访,随访主要观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病率,并与ORAS1测得值相对比较.统计学采用X检验. 结果:应用ORAS1测得的217例病人手术死亡率平均为4.7%(最高死率为38.5%,最低为1.2%),并发症发病率为21.4%(最高并发症发病率为84.37%.最低为24.%);而实际随访发现手术死亡率平均为1.3%,并发症发病率为14.2%. 结论:ORAS1所测得值均高于实际随访值,也就是应用ORAS1测定后包含了所有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病率,因此有利于手术实施方案的决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
  • 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正被逐渐重视,但临床处理时尚存在较多问题和误区.主要问题在于对骨质疏松本身的认识和诊治不足,表现在认识和技术两大方面.认识误区:轻视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起源和危险因素,缺乏对骨骼状态的认识和分析,曲解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的重要意义,忽视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最终目的;技术误区:忽视骨质疏松病情诊断及再骨折的危险性分析,重视骨折治疗而忽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治疗.对策:提高对骨质疏松的全面认识,关注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因素,重视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及诊治的重要作用,掌握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前后的不同策略,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综合技能.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危害来自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目前骨质疏松尚无法根本治愈,减缓病变的进程,预防骨折的发生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内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正被逐渐重视,但临床处理时尚存在较多问题和误区.主要问题在于对骨质疏松本身认识和诊治的不足,表现在认识和技术两大方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对策强调:在充分认清骨质疏松病情,详细了解全身骨骼及骨折区域状况的前提下,注重外科治疗与药物及其它物理治疗的联合。
  • 摘要:本文研究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中医没有"骨质疏松症"的病名,但"骨痹""骨痿"与骨质疏松症的描述十分相似,论文通过病名追溯,介绍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以及目前上市的部分中成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