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全国第七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
全国第七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

全国第七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6-06

主办单位:中国老教授协会

会议文集:特种工程新技术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该工程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山港附近,新建的电镀铬板车间位于厂区已有厂房的南侧.在该车间中部由西向东设计布置有JK2、JK3及JK4基坑.各基坑内地下结构的尺寸设计分别为8.135m×6.8m、30.24m×8.4m、9.12m×6.8m,长向均为东西向.3个基坑地下结构间的距离均约2.0m,东西向总长为51.38m,南北向总宽为8.7m.JK2、JK4基坑底板下垫层底面高程为-8.6m,JK3基坑底板下垫层底面高程为-5.8m.地下结构北侧距已有厂房约3m.据了解该厂房采用管桩基础.本文介绍了多种支护工艺在某基坑工程中的综合应用.
  • 摘要:经济技术的发展,给多元化建筑学设计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奇特的建筑造型在给人们带来美感的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技术带来了挑战,如增加了大跨度、大悬臂的建(构)筑物设计与施工难度.另外,建筑密度越来越大,场地条件也越来越差,使得建(构)筑物容易产生诸如倾斜、破损等病害.本文对大跨结构纠倾加固实践进行了介绍.
  • 摘要:CFG桩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它是通过一定的施工工艺在地基中设置高粘结强度竖向增强体,以提高原地基土的强度和刚度,增强体、地基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上部建筑荷载.从施工工艺方面可分为: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沉管灌注成桩.因其加固后建筑物沉降量小且均匀、施工速度快、造价适宜,所以该法在国内许多地区得到应用.现结合深圳市一工程实例加以介绍.
  • 摘要: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办,用地面积约为8293m2.建筑物为地下室1层,地上16~17层.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基础埋深约6.0m,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330kPa.本文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在深圳某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 摘要:建筑物纠倾,系指建筑物由于地基、基础或本身因某种原因如地震、水害、加载、卸载、侧向应力松弛或建筑物自身的差异风化、人为破坏等造成建筑物倾斜超过规定限度,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时所采取的纠倾扶正措施.建筑物纠倾扶正技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已逐渐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实用技术,对恢复缺陷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拯救危险建筑物,特别是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建筑物和文物古迹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塔,有其结构的特殊性.底面积小而高度大,重心高稳定性差,稍有倾斜,就会产生较大的偏心荷载,使倾斜不断加剧,严重者可导致倒塌.古塔一般建于天然地基之上,对地基未做任何处理,基础工程也不规范,有的甚至没有基础.再加之年代久远,多属于砖石、砖木结构,风化破坏严重,整体性及刚度均较差.古塔作为文物,不能再生,对其实施纠倾比一般建筑物风险更大,故对其关键技术必须认真对待,确保纠倾过程中安全可靠、平稳可控.
  • 摘要:在砖混结构的改造过程中,由于功能要求的改变、国家规范的更新、技术要求的提高、周围环境条件的复杂及局限等原因,一般会要求对原建筑结构重新进行设计、处理,以满足技术和改造要求.砖混结构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在改造时会存在一定的设计、施工困难.本文通过对一幢砖混结构办公楼改造扩建中的难点的分析,提出了处理新老基础交界、多孔板防水、钢梁加固等方面的设计、施工方案.
  • 摘要:沈阳市政府大楼建于21世纪30年代末期,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半地下室1层,地上3层,中央设塔楼相当于3层高度,室外地面以上总高度27.8m.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原设计图纸等技术资料已无从查找.经现场实测基本柱网尺寸为(2.4m+7.4m)×5.5m和(6.9m+2.8m+6.9m)×5.5m,柱截面尺寸为0.55m×0.55m,梁截面尺寸为0.25m×0.6m和0.25m×0.4m,现浇楼板厚度为0.12m.所有构件的混凝土等级实测为C18.基础形式为独立柱基础.大楼建筑面积约为15000m2,难以满足现有办公需要,因此,市政府决定对大楼增层,拟增加8000m2.为搞好增层工程,市政府对增层设计工作提出了几项具体要求:第一,增层设计、施工总工期为100d,增层工程必须在1997年7月1日竣工.第二,增层方案要确保施工速度,且对办公环境干扰较小,在施工中基本保证正常办公.第三,增层后的市政府大楼的建筑风格与增层前保持一致.第四,增层后的市政府大楼要有较好的抗震能力.沈阳市政府大楼使用年限已超过半个世纪且当初的设计又没有抗震设防的概念,因此增层设计的难度非常大.经过对几种不同增层设计方案的论证,最后决定采用摩擦阻尼器对沈阳市政府大楼进行抗震加固方案.成功地完成了市政府大楼的增层工程.增层前的市政府大楼如图4.5.1所示,增层后的市政府大楼如图4.5.2所示.
  • 摘要:某学院教学主楼原设计为7层(局部8层),两侧4层,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埋深2.50m左右.基础及地上部分已经施工完毕.现需要将两侧4层增加至5层.由于荷载的增加,原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需要对地基及基础进行加固处理.4.7.2场地工程地质概况该场地位于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无液化土,无不良地质现象.该场地钻探期间未见地下水.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4.7.1所示.本文介绍了锚杆静压桩和压力注浆法在增层加固中的综合应用.
  • 摘要:上海桃浦春光村春光家园第80幢房屋长43.2m、宽10.3m,为4层砖混结构.该房屋结构竣工1年后,从屋顶的倾斜测量结果看,房屋向北倾斜达11.5‰,远远超过国家规范规定的建筑物倾斜允许值4‰的标准.考虑到建筑物的沉降仅完成一小部分,随着居民的搬入,恒载、活载均有一定的增加,结合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现状,建设单位要求对地基进行纠偏加固处理.决定采用锚杆静压桩、掏土和降水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设计桩身混凝土强度C30,截面250mm×250mm的锚杆静压桩63个孔,每个孔桩长15m,桩的接头形式为角铁焊接接桩.掏土孔为φ300mm.桩位布置与掏土孔布置如图3.16.1所示.本文介绍了上海某房屋倾斜治理及地基加固工程.
  • 摘要:挤扩支盘桩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在钻孔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利用专业机械成孔的变截面桩型.由于支盘桩技术能充分利用桩周各较好土层的端阻力,变摩擦型桩为多支点摩擦端承型桩,使单桩承载力大大提高,同时抗拔性能及抗水平荷载能力也显著提高.多年的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支盘桩的建筑物的沉降仅仅是采用普通刚性桩的二分之一,且稳定速度快.由于单方混凝土承载能力的提高,与普通灌注桩相比,支盘桩平均节约钢筋混凝土量达50%,因此工程施工工期可缩短达30%、基础造价降低20%.支盘桩与普通灌注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其最大的特点即是在成孔后下入专利设备进行挤扩成盘,大大增加了单桩承载力.具体施工工艺流程本文作一介绍.
  • 摘要:房屋增层改造工程的建筑设计,在建筑界一向不视为热门课题,建筑师对此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专论也较少见,但房屋增层改造的建筑设计是房屋增层改造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地在房屋增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着强调结构抗震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性,而忽视了建筑物立面造型设计与自身的协调性.比较常见有原建筑物的挑檐、檐口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在其上进行增层,形成了截然分开的双层建筑,新旧墙体也不作统一装饰.或者结合抗震加固采用外加圈梁、构造柱方案,造成整栋建筑"五花大绑",严重破坏了建筑立面造型,影响到景观与市容协调.房屋增层改造建筑设计不同于新建工程建筑设计,它受到原房屋众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建筑物增层改造的机会,在增层改造的同时,既要顾及结构的安全,又要照顾建筑立面造型和协调,使之整旧如新,最大限度地满足规划市容和环境的要求.本文根据房屋增层改造建筑设计的实践对其设计依据、基本要求、型式和方法诸问题进行粗浅分析和探讨.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建设也在各大城市大规模开展.城市中心区域往往建筑物、人口和地下管线密集,进行新的工程建设项目面临更多的环境问题,建设成本也将大量增加.为此,许多投资者为节约成本,避免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选择在既有建筑物上进行改建,其中便包括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层的情况.随着对既有建筑增层加固工程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关注此问题.如文献1曾报道了一个增层后进行地基加固的实例,并提出了加固质量的检测方法.较多报道倾向于关注增层后的加固质量,但对增层前对地基土的评价则相对较少本文评价了既有建筑物增层的岩土工程.
  • 摘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其显著标志是交通与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建设许多宽直的公路和城市道路,这就使一些已建房屋成为建路的障碍.是拆还是移?技术上与经济上谁更合适?这促使了建筑物平移工作的展开.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总结,在多数情况下建筑物平移与拆除重建相比较可节省资金1/3~1/2,节省工期1/2~2/3,且对环保亦很有好处.另外,建筑物平移从技术上也逐渐完善,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国家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范>也即将问世.虽然建筑物移位的原理较简单,即将建筑物底部用上梁加固、设置底滑道、安装钢滚轴、水平切断房屋、用千斤顶顶推就位,但由于移位建筑物构造的多样性,具体的移位设计构造与施工方法也具有多样性,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移位工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文对建筑物平移关键技术设计进行了介绍.
  • 摘要:北京燕山石化在将原有的45万t/a乙烯装置改扩建成66万t/a乙烯装置过程中,汽油分馏塔和急冷水塔是两台重点改造设备.在乙烯装置第二次停车大检修改造期间,拆除原汽油分馏塔(DA-101)和急冷水塔(DA-103),新建汽油分馏塔(DA-101N)和急冷水塔(DA-103N).新汽油分馏塔,直径9m、高41.3m、净重618t;新急冷水塔8.5m/11m、高48.75m、净重736t.由于这两台巨塔是关键的工艺设备,而且直径超大、高度超高、质量超重,因而无法在工厂整体制造,只能在现场将部件组对焊接安装.本文介绍了燕化两巨型塔器整体液压连续平移技术.
  •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程,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课题不断出新,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原有结构改造加固技术的问题更引起建筑业的关注.原有建筑改造加固既包括古建筑,也包括20世纪初的建筑,包含了以建国初期十大建筑为代表的公建工程,也包含了七八十年代的大型公用建筑.这些建筑中一些是由于文物保护的要求需进行加固,一些是属于标志性建筑需要加固予以保护,更多的是出于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需要而进行的加固改造.北京建工集团一建公司自1993年以来参加了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北京广播学院、北京饭店等多个工程的加固改造,对这一领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施工经验.本论文就此进行简要描述.
  • 摘要:对于正常粘结完好的构件,已有研究表明钢筋和混凝土的平均应变基本符合平均应变的平截面假定.而对于受损构件,特别是由于钢筋锈蚀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降低、保护层混凝土脱落、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发生相对滑移,都将使钢筋与混凝土的平均应变不能很好地满足平截面假定.修复后的构件由于新老两种混凝土材料共同受力,平均应变的平截面假定是否继续适用,现有的研究在此方面资料较少.修复后构件的承载能力计算分析中,首先要保证材料的变形协调和材料间的粘结性能良好.粘结性能的状况可以通过构件加载过程和破坏后材料间的破坏形态来观察和分析,也可以通过仪器测试修复材料和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本次测试的构件根据试验过程的观察和修复材料试验结果,修复材料和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良好,在整个试验加载过程和最后破坏阶段均未出现新老材料脱离和粘结失效现象,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计算分析的基本假定.要保证材料间的变形协调性能,应该对新老材料加载后的变形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只有证明材料间的平均应变的平截面假定成立,才能使修复后构件的计算分析建立在上述基本假设之上.本次试验,结合采集到的修复材料和老混凝土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变数据对此进行了分析,对这一假定进行试验证明.
  • 摘要:某特大桥箱梁于浇筑完成后40d,对墩端横梁开始张拉,张拉至13号墩中钢绞线时,钢绞线突然弹出.为了保证质量查找原因,暂停张拉.后经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商讨决定继续张拉,同时查找原因.13号墩中横隔梁共张拉18束342根钢绞线,共有29根钢绞线滑丝.滑丝位置如图5.25.1所示.
  • 摘要:中国京剧院综合业务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大街南侧,2003年5月设计,2004年底土建主体工程竣工,2005年进入装饰期.该楼共12层,其中地下3层,采用C40混凝土;地上9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C35混凝土.圆钢型号为φ-HPB235,螺纹钢型号为φ-HRB335.电梯设在中央大楼主楼最东端的第1~2轴与[D]~[E]轴之间.第1~2层和第2~3层层高均为4.2m,原设计第1、2层为酒店,第3层为宾馆套房.业主要求将第3层楼的宾馆套房全部改为与第1、2层楼完全相同的酒店,改造部位是与电梯井相邻的第2~3轴与[C]~[D]轴之间的4号钢筋混凝土楼梯井(简称4号楼梯井)内的第1~2层的楼梯井井顶,要求将其楼梯延至第3层.
  • 摘要:某商场建于1992年,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横向框架采用部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纵向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个建筑按抗震烈度7级进行设防.建筑物地下1层,地上6层,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为六级人防区域.根据经营需要,在一层与地下室之间增设一部电动扶梯,需在地下室底板(标高-4.500m)开凿一个长4.6m、宽4.2m、深1.55m的电动扶梯井.因地下水位较高,商场新建时出现管涌现象,电动扶梯井开挖时可能有流砂、管涌等情况发生.
  • 摘要:某5层框架结构建筑物长100m、宽21.5m、建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此厂房为生产车间,长期生产腐蚀性强的化学材料,造成混凝土板底大面积钢筋被锈蚀,随着锈蚀钢筋的发展,锈蚀从表面向内逐渐引入到梁、柱、板内,致使梁、柱、板内钢筋锈蚀膨胀,混凝土被胀压破坏.经打凿发现,由于钢筋已腐蚀,梁体已处于少筋或无筋的受弯剪构件,大部分板底钢筋裸露,混凝土松散脱落,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 摘要:锚杆静压桩地基加固新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至今已有20多年之久,由于该项新技术有强大生命力,在工程界受到普遍称赞.特别对于既有建筑物的加固、加层、止倾、止沉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其在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声、无污染,属于环保型工法,且具有施工简便,设备简单,受力性能好,施工场地小等优点.与此同时,在积累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上世纪90年代初相继制定了<锚杆静压桩技术规范>,为该项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华冶建筑危难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和上海华铸地基技术有限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已相继完成了近500项危难工程.锚杆静压桩技术在基础托换加固、建(构)筑物逆作法施工等领域内得到成功应用.最近,结合住宅楼的改造工程,在这方面又有了新的拓宽.近年又成功地应用于上海地区加层平改坡改造工程、简易住宅楼改造工程等工程中.如上海音乐学院6层教师住宅楼的成套改造工程;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马经桥17号、18号住宅楼成套改造工程;上海浦东群星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楼增层改造工程;上海普陀区甘泉新村96号楼加层(6层+1层),再加平改坡和新设电梯的改造工程.
  • 摘要:某炼钢厂始建于1958年,最初装备有3台13t转炉.1991年拆除原有转炉,新建了3台25t转炉,2004年又增加了1台转炉.后建转炉不断扩容,现实际炉容已接近50t.年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数万吨增加到现在的数百万吨,增加了近百倍.2004年产量达到335万t,目前累计产量达到3255万t.随着生产的发展,厂房主副跨内的吊车也不断加大.原主跨内的吊车最大为50t,副跨内的吊车最大为30t,现在分别增加到75t和50t,吊车运行的频繁程度也大幅度增加.主跨和副跨的跨度均为18.42m,长度方向从03线到36线共228m,其中03线到1线和30线到36线为1970年扩建部分.柱距主要有6m和12m两种,仅F/1~4为18m,如图5.35.1所示.吊车梁系统均采用钢结构.1958年建造的吊车梁为铆接钢结构,有实腹式和桁架式两种;以后扩建、改建的吊车梁均为焊接实腹梁,如图5.35.2所示.目前这些吊车梁已出现多种损伤,包括裂缝、制动结构断裂、螺栓松动脱落等.
  • 摘要:某垃圾发电厂80m单筒分段式混凝土烟囱采用单滑内砌施工,于1998年11月20日建成投入使用.该烟囱按基本风压0.8kN/m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上口外直径2.9m,±0.00外直径6.66m;筒壁厚度为360~160mm,12.0m以下采用双层配筋,12.0m以上为单层钢筋,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内衬240mm厚耐酸砖(12m以下)、120mm厚耐酸砖(12m以上),±0.00~30.0m隔热层为100mm厚高炉水渣,30.0m以上采用50mm空气隔热层;烟囱入口温度215℃,烟气中含有HCl、SO2、NOx及CO等有害气体.该烟囱全景如图5.37.1所示.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目前我国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工程质量事故也连年不断,建(构)筑物产生过量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结构上部损坏、整体倾斜、丧失使用功能,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是造成建筑物裂缝损坏或倾斜等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探讨此类质量事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本文分析了建(构)筑物产生过量或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对大量的事故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为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也为排除事故提供依据.
  •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交通容量的快速膨胀和市政规划的迅速发展,旧城改造和道路拓宽工程屡见不鲜,经常出现与原有建筑物用地相矛盾的现象;有时也会遇到建筑物使用功能不足或者建筑结构安全性能下降等情况.传统的解决手段是将原有建筑物部分或全部拆除,然后再扩建或重造.然而其中会有相当数量的建筑物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或者具有相当的历史人文价值,一旦拆除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作为在两难中求得两全的最佳解决方法,其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上海音乐厅移位托盘梁系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
  • 摘要:嵌岩桩作为一种特定的桩基类型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嵌岩桩特性的理论研究和嵌岩桩的工程应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报道,有关嵌岩桩的理论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工程界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有关嵌岩桩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
  • 摘要:位于中堂镇中心马路边的东江旅店为7层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约800m2.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采用独立柱基础,基础承台下外柱为4条φ480mm沉管灌注桩,中心柱为5条φ480mm沉管灌注桩,桩长约为23m.首层基础平面尺寸为6.1m×12.7m,如图3.9.1所示.该建筑物1~7层②轴交[D]~[F]轴外飘约2.2m全封闭式用作房间,③轴交[B]~[D]轴飘约1.4m全封闭式用作房间,[B]轴飘约1.45m为楼梯间,[F]轴2~7层外飘约2.2m封闭式阳台.该建筑物周边情况,如图3.9.2所示.本文介绍了他的抢险加固与纠倾情况.
  • 摘要:处于珠海闹市区邻街的某4层倾斜住宅楼为筏板基础,埋深3.5m,筏板厚350mm.筏板下为约4~5m厚的回填粗砂和部分块石,其块石占回填粗砂量的10%~20%.该住宅楼东边及北边的相邻建筑物与其相距1.5~2m(图13.12.1).北边的为毛石基础,埋深与该住宅楼一致;东边的基础不详.该住宅楼已建成使用近20年,自上世纪80年代发生向东倾斜至2005年,其倾斜值达40cm.其屋顶女儿墙已与东边4层建筑物相靠,并将东边建筑物顶层女儿墙压碎.为此,必须对该住宅楼实施纠倾,恢复该住宅楼的正常安全使用.
  •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绝大多数是从事新建工程的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除了继续以每年超过2~5亿m2的速度建设外,工程技术人员也开始关注越来越多的既有建筑物改造与病害治理工程上来.为满足2008年奥运会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国家奥组委对各项赛事场馆和配套工程的建设提出了详细的规划.赛事场馆的建设可分为三大类,即新建场馆、改建场馆和临时场馆,如表5.2.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新建和改建场馆各占11项,改建项目占总建设项目的一半.目前各新建、改建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中,各项配套工程如酒店、市政道路、地铁等也在建设中.本文介绍了北京五大奥运场馆及配套工程的改造加固情况.
  • 摘要:目前,在我国旧房改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底下若干层承重墙打通形成大空间的情况.托梁换柱指的就是以新的局部框架结构来代替被拆除的承重墙,承受上部墙体的重量和各层楼面荷载,它受力明确,传力合理,有效地满足了大空间平面尺寸建筑功能的需求.本文介绍了托梁换柱施工技术在砖混结构房屋改造中的运用.
  • 摘要:该住宅楼为5层砖混结构,南北朝向,建于1989年.长44.4m,宽9.2m,总建筑面积2200m2.各层楼面采用预制空心板,所有外墙、楼梯间砖墙均为实砌,C20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该楼建成后便出现不均匀沉降.1992年以前曾作过迫降纠偏处理,但未对地基基础进行有效地加固.差异沉降继续发展,至2005年3月该楼向西倾斜15‰,东西向差异沉降约60cm.西侧一楼室内地坪已低于室外地坪约40cm,已失去居住功能.由于该楼的倾斜属承重墙平面外侧向倾斜,使承重墙处于严重大偏心受压状态,承重墙体在纠偏前已出现了局部水平裂缝,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纵向墙体斜裂缝也有多处.严重影响了该楼的安全使用,该楼处于十分危险状态.这也大大增加了顶升纠偏的难度.
  • 摘要:在我国沿江和沿海地区存在着大面积未经固结的淤泥质软弱地层,其岩性一般为新近回填土、淤泥层、中粗砂或细砂、砾砂层等,下部通常为黏土、粉土或残积土层.大面积软基的存在容易引起建筑设施下沉等质量问题.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表现为地面标高损失,继而造成雨季地表积水,防泄洪能力下降;沿海城市因海堤高度下降而引起海水倒灌,海港建筑物破坏,装卸能力降低;地面运输线和地下管线扭曲断裂;城市建筑物基础下沉脱空开裂;桥梁净空减小,桥墩不均匀下沉,影响通航;深井井管上升,井台破坏,城市供水及排水系统失效等.地面沉降强烈地区,伴生的水平位移有时也很大,不均匀水平位移造成的巨大剪切力使路面变形、铁轨扭曲、桥墩移动、墙壁错动倒塌、高楼支柱和桁架弯扭断裂、油井及其他管道遭到破坏等.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来控制过量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对软基地区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我国钻孔灌注桩基础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由河南省用人力转动锥头钻孔以来发展迅速.钻孔灌注桩以其施工简便、承载力大、适用范围广而得到工程界的普遍认可,已成为工程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在众多的成孔方法中反循环钻机成孔以其适应性广、成孔质量好、速度快、设备简单、噪声和震动波小而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承担施工的许多工程中均使用反循环钻机进行成孔作业,取得很好的效果.经过数十年的摸索改进,各种成孔方法的灌注桩施工工法均已比较完善,但由于水下施工的不可遇见性以及其施工工艺专业性较强,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出现各种质量、安全事故.因此桩基础施工是风险性较大施工项目.下面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施工体会对反循环成孔的钢筋混凝土水下灌注桩在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作一浅显论述.
  • 摘要:近年来,建筑结构胶研发及应用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国产结构胶年销量已达5万余吨,并以12%的速度递增.有近200个生产厂家,约120个品种,累计大小加固工程近万个.在高效益高利润背后,却也潜藏着不少暗礁,主要表现在对胶的性能要求不清楚,长期性能无保证,市场管理混乱,事故时有发生.以下就工程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作一分述.
  • 摘要:<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构造图集>是我国首次正式颁布的工程结构加固适用构造系列图集之一,统一编号为GJBT-645,图集号为03SG611.本图集内容主要是针对砖混结构工业与民用建筑及构筑物的静力加固及抗震加固,包括裂损结构补强加固、结构功能改造加固、单体构件加固、结构连接加固及结构总体布局加固等.本图集按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围护结构三个组成部分分类编排.按单体构件、结构连接及总体布局示出.单体构件按柱、墙、砖过梁、混凝土大梁、楼板、阳台、围护墙及附属构件等绘制.本图集依据现行国家相关鉴定加固标准、规范、规程,参考吸收了国外先进经验.结构加固方法很多,构造十分复杂,本图集编制着重于可靠性和适用性.结构加固前应进行可靠性鉴定,明确加固原因、加固内容和重点.同一个问题和对象,本图集有多种方案,应根据可靠性鉴定结果、加固原因、可靠性差异程度、结构特点以及施工条件等,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原则选择确定.单体构件加固,尤其是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根据鉴定和验算结果对症下药,一般都可以选择和制定出明确的加固方案.结构总体布局、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以及结构整体性加固,则要求对结构的总体受力状态和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对比,制定出合理的加固方案.必须指出的是,静力加固应着重于承载能力提高和使用功能改善,而抗震加固应着重于结构延性提高和整体性加强.加固设计,首先是加固理念设计应清楚正确,计算简图应符合实际,承载力计算应考虑结构的二次受力.本图集所示加固尺寸和材料规格,为一般情况下的最小构造要求和控制尺寸,具体工程应取计算结果和本图集控制值的较大值.
  • 摘要:锚杆静压桩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一项地基加固新技术,是锚杆和压桩两项技术的有机结合.基于该技术的特点:施工时,无振动、无噪声、无污染;便于狭窄场地施工;可与上部结构同步施工;基础托换时,可实现车间不停产、居民不搬迁.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区(如上海、天津),该技术的应用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本文以基础咨询中所接触到的基础工程偏心事故处理来讨论锚杆静压的应用和设计,以期总结经验和提高认识.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既有建筑的检测和鉴定,已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既有建筑不论是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存在缺陷,还是受到气候作用、化学侵蚀引起结构老化,均会造成工程隐患,降低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了确定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需要对工程结构进行检测和鉴定,对其可靠性作出科学评价,然后进行维修和加固,以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工程检测鉴定的实践,谈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中的若干问题.
  • 摘要:减沉桩设计遵循的是沉降变形控制原则,即按基础的沉降量来确定桩基参数(桩长、桩数等),桩在基础中主要起控制沉降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桩基础设计法,采用减沉桩设计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将导致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较大改变.本文介绍了减沉桩设计原理及工程实例有限元分析.
  • 摘要:树根桩是一种小直径钻孔灌注桩,在20世纪30年代初由意大利Fondedile公司的F.Lizzi首创并付之实践,因其桩基形状像"树根"而得名.它具有机具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振动和噪声小,对墙身和地基土几乎不产生应力等特点,所以常用于古建筑托换加固、地下铁道穿越、房屋建筑加层改建、稳定岩石和土质边坡及桥墩基础加固等工程中(图6.5.1).已有文献所介绍的国外树根桩工程,无论是古建筑托换还是楼房加层基础加固,大多采用由φ100mm左右的斜桩组成的网状结构,因这种网状结构形似树根而得名为树根桩.在国内,迄今为止的树根桩工程基本上均为直桩,而采用类似树根桩施工方法施工的斜桩常称之为"锚",纳入"土锚"范畴.树根桩的直径也有增大的趋势,上海地区φ200~300mm是常见的,直径150mm以下的树根桩已属罕见,显然国内外的树根桩有明显的差异.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树根桩的研究现状、适用范围、设计计算、施工方法和质量检验等方面内容,并讨论它的发展前景.
  • 摘要:湖北省荆州市某宾馆为砖混纵横墙混合承重结构.因原设计没有考虑消防通道,不能满足消防要求,需将原建筑⑦~⑩轴间一、二层改造成消防通道.改造后宾馆平面图和立面图如图5.22.1、图5.22.2所示.本文介绍了砖混结构无支承墙体托换技术.
  • 摘要:本学科的重要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已建成的各类建(构)筑物达400多亿平方米,现在每年还以5亿多平方米的规模进行.这些耗费巨资和人力、物力建成的各类既有建(构)筑物,是我国的宝贵物质财富,是全国亿万人民劳动的结晶,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因此,维护好这些大量既有建(构)筑物,保证其安全使用,及时消除天灾或人为造成的各种病害,延长其使用寿命,就是对国家社会财富最有力的保护.建筑行业包括两大领域,即新建工程领域和既有建筑领域.本学科涵盖了既有建筑物的改造和病害处理工程.既有建筑物的改造工程包括:建筑物的移位、增层、改建与扩建;既有建筑物的病害处理工程包括:建(构)筑物的纠倾、沉降控制和裂损的加固处理.既有建筑物,包括了既有构筑物.
  • 摘要:中国国土沙漠化、荒漠化(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土等)态势严重,全国荒漠化土地超过260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以上,超过耕地总面积2倍多,而且每年还以6700km2的速度发展.荒漠化土地约为日本国土的7倍、法国国土面积的5倍左右.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200多亿元人民币,已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西北部分地段的长城都几乎被沙所埋盖.因此制止国土沙漠化、荒漠化的发展,向沙漠夺回被侵占的耕地,发展沙产业,开创使沙漠变绿洲的"绿沙工程",是关系到13亿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本文将探讨治沙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建议重视开发工程治沙法和全面推行综合治沙法.
  • 摘要:据统计,我国已建成使用的各类建筑物已超过400多亿平方米.这些建筑物是我国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筑物的设计寿命一般为50~70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建筑物未达到使用年限就被拆除了,最近在北京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住宅产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就提到,我国既有建筑物平均使用寿命仅为30年左右,甚至很多刚建成的建筑物未能使用就被拆除了.这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用什么办法来确保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使那些病害建筑物转危为安呢?我们认为通过建筑物维修、加固、改造和病害治理等各种技术手段来保护或恢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这些建筑物能长期地为人民生活、生产服务.这将是保护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的一个巨大贡献.本文介绍了特种工程技术新成果新进展情况.
  • 摘要:某民族学院大礼堂外观雄宏巍峨,内部华贵典雅,是一栋具有鲜明民族特性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建筑.建于1953年,总建筑面积约4000m2.整个建筑由前厅、观众厅、舞台三部分组成.前厅是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左右各带一个耳房,耳房底层的地下室为砖混结构,与前厅连成一体.屋面尺寸为36.5m×14.1m,屋面外挂琉璃瓦.观众厅平面尺寸为31.9m×28.5m,排架结构,柱距4.5m.屋盖采用梯形钢屋架,跨度为28.5m.舞台平面尺寸为24m×13.5m(矩形),4层框架结构(底层设有地下室).屋盖采用木屋架,屋架的一端支撑在舞台台口的大梁上,另一端支撑于设置了构造柱的砖砌山墙上.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埋深3.5~4.5m.基础垫层为300mm厚碎石三合土.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某中学一栋5层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使用功能为教室、办公及配套用房.建筑面积5600m2.采用天然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于1990年交付使用.近年来使用过程中发现了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部分教室楼板四角产生45°贯通斜裂缝;沿梁产生水平贯通裂缝.为了解结构的实际质量状况,校方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对该工程进行了质量检验鉴定,并要求加固处理.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北京戒台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马鞍山北麓,距京城35km.始建于隋开元年间(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风景秀丽.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戒坛,可授佛门最高戒律菩萨戒,故有"天下第一坛"之美誉.寺内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潭柘因泉胜,戒台以松名.寺内有国家级保护古树88棵,早在明清时期,戒台寺十大奇松就已闻名天下,古人称"古树倚睛峰,鳞老作虬龙,神州第一坛,律人海意禅".2004年7月一场大雨之后,寺院内建筑物和地坪开始出现裂缝,当年9月复建千佛阁挖基时,发现了一道长大裂缝从东北角穿过,为慎重起见复建工程不得不暂停.此裂缝从西围墙进寺,分别穿过大悲殿→真武殿→牡丹院→千佛阁遗址→大雄宝殿→加蓝殿→鼓楼→出山门殿后,经停车场进入东侧自然沟,最宽处达250mm,地裂缝所经之处,建筑物出现局部下沉或拉裂,而且变形持续发展,有些殿堂不得不落地保存.本文介绍了北京戒台寺抢险加固情况.
  • 摘要:某大型商场位于市中心地区,两面临街,另两面与相邻建筑物较近.该建筑物建于1996年,原为7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3238m2,1~3层为商业用房,4~7层为办公用房,后改为简易仓库,层高只有3m.因扩大经营需要,业主需对大厦内部进行改造,拆除原5、6两层结构,在4层和原7层之间新浇筑一层结构板,这样原4层和新5层层高均为4.5m,满足商场使用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随着公路运输的高速发展,原来建设的高速公路由于一些原因,已不能满足现在的行车要求,这样就需要对一些高速公路进行改造.其中跨越高速公路的桥梁改造无疑是改造中最大的难点,由于净空不足,许多桥梁都有被超高车辆刮擦的现象,危及了桥梁的安全,采用桥梁整体顶升技术则是解决公路净空不足的理想方法之一.安徽省某高速公路上的三座桥梁的整体顶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摘要:随着海河两岸改造工程的启动,天津市内跨海河桥梁的改造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这些桥梁具有结构完整、功能完好等特点,但是这些桥梁由于建造时间较长,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通航高度的不足.而采用同步顶升桥梁上部结构是解决通航净空不足的好方法.根据规划要求,海河的通航为Ⅵ级航道,通航净高为4.5m,按此要求狮子林桥需顶升1.271m,北安桥需顶升1.122m.两座桥均采用抬高后,桥墩、台不加高,而将原支座拆除,并在原位施工钢管混凝土支座垫石的方法.本文介绍了桥梁顶升技术在建设中的应用.
  • 摘要:近年来,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平移,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效果,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建筑物整体平移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利用液压推进系统,可提高平移速度,提高工效,为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前景.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锚杆静压桩是锚杆和静力压桩二项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桩基施工新工艺,是一项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加固机理与坑式静压桩相同但施工工艺不同.现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逆作法施工基础,其施工工艺是先在新建的建(构)筑物基础上预留压桩的桩位孔,并预埋好锚杆,然后安装压桩反力架,通过锚杆利用建筑物的自重作反力(必要时可加配重),用压桩设备将桩体(混凝土方桩或钢管桩)逐节压入地基土,桩节与桩节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使桩端坐落到或进入可靠持力层.使建筑物荷载直接传到持力层.当压桩力和压桩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桩头与基础浇注在一起,桩即可受力.压桩深度采用压桩力和标高双控制措施.
  • 摘要:本文以北京地铁在施工某地铁车站标段为实例,对深基坑施工工艺的优化进行探讨.以该车站明挖南段为例.其主体结构为三跨两柱三层结构,上层为商业服务层,中层为站厅层,下层为站台层.主体基坑正常段总宽22.3m,坑深22.4m,属深基坑施工.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体系.灌注桩φ1000,间距1200~1500mm,桩长29.70~30.70m,桩顶设1200mm×800mm冠梁,桩间采用100mm厚C20喷射混凝土挡土,混凝土喷层内设φ8@200×200的钢筋网片.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聚积性增大,伴随而来的自然、人为灾害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在提高.例如,2003年11月3日,衡阳市衡州大厦失火,造成大楼突然发生坍塌,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15名官兵受伤;2004年2月14日,俄罗斯一水上乐园的玻璃屋顶突然坍塌,随后一面墙壁发生倒塌,造成28人丧生、110多人受伤;2005年12月4日,俄罗斯一游泳馆发生顶棚坍塌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其中包括10名儿童,另有10多人受伤;2006年1月2日,德国一冰上运动馆的屋顶突然倒塌,造成至少15人死亡.这些现有建筑的倒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何防止现有建筑跨塌事故,成为国内外政府机构、学者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新疆库尔勒市巴州科委科技综合服务楼位于库尔勒市孔雀河北侧,建于1993年,为地上6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地下室四周设有重力式挡土墙.建筑物长27.0m,宽16.8m,高25.4m,总建筑面积2527m2.因孔雀河风景旅游带的建成使得这一带的车流量和人流量骤然增加,造成交通格外拥挤.为解决这一问题,巴州建设局决定拓宽孔雀河北侧的道路,将巴州科委科技综合服务楼向北整体平移16.8m.该平移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由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完成.
  • 摘要: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建设了大量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建筑物在建设或者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如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图3.1.1),中国的虎丘塔和奎光塔.这种情况同样也大量出现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中,如山东某电厂120m高的烟囱、济南某新建住宅楼等.建(构)筑物倾斜轻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使其丧失使用功能,甚至倒塌破坏.如为了控制比萨斜塔的倾斜花费了2500万美元;加拿大特郎斯康谷仓则花费很大代价纠倾,但纠倾后其位置比原来降低了4m.相比而言,建于中世纪英国著名的Ely大教堂和法国的Bauyais大教堂则没有那么幸运,由于倾斜量过大发生倒塌.本文介绍了建(构)筑物纠倾技术进展.
  • 摘要:哈尔滨市齐鲁大厦地上26层,地下2层,基底埋深9.9m,地上高度96.6m,框剪结构,箱形基础.主塔建筑面积19000m2,裙房建筑面积7400m2,总建筑面积26400m2,主塔平面尺寸为26.10m×26.10m,箱基底板31m×31m(图3.2.1).该楼1993年开工,1995年12月主体完工;1996年3月发现倾斜,到1996年12月倾斜值达542mm,倾斜率6.05%.3.2.1.1倾斜原因分析首先,经过分析计算发现该楼存在严重偏心,由于建筑物造型不对称,导致荷载在地基平面上分布不均,使形心与重心偏移0.55m.其次,施工时出现严重失误,在重心偏移方向上建筑物基底底板襟边短缺0.4~0.9m,缺失面积20m2左右,加重了建筑物偏心程度,使偏心距达到0.9m.再次,施工主体完工后消防水池漏水,总量达2600t,全部渗入地基土中,造成地基土承载力下降.本文介绍了我国当前最高的纠倾建筑物——哈尔滨齐鲁大厦纠倾工程的技术与实践.
  • 摘要:冻结法是岩土工程的一种施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冷液在插入地层中的冻结管中循环,将冻结管周围地层的热量带走,使之不断降温,直到冻结,从而在预期要开挖的场地外围,构筑起稳定且不透水的连续冻土墙,这样就可在一个安全、干燥、方便的环境中施工,直到把永久性构筑物建造起来为止,并把临近构筑物的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冻结法一般根据冻结管形式不同,可分为3类,即垂直孔冻结法、水平孔冻结法、斜孔冻结法.
  • 摘要: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与计算理论的研究已随之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我国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发生率还是较高的.特别是紧邻既有建筑物的深基坑支护工程的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更是难以祢补.北京银泰中心北侧紧邻北京地铁1号线的地铁变电站.该变电站担负着整个北京地铁1号线40余公里的供电任务,其安全性十分重要,决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针对具体情况,北京银泰中心工程深基坑支护在与地铁变电站相邻部位,采用了与其他部位不同的支护方案,收到极好的效果,确保了地铁变电站的安全.本文介绍了紧邻地铁变电站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
  • 摘要:新兴县县城位于新兴江中下游,为新兴江的冲积平原区.其地层构成,除地表有1.5~3.0m黄褐色的粉质黏土层外,其下部多有1.0~8.0m不等厚度的淤泥或淤泥质土.该层含水量多大于70%,为高压缩土层.早期建造的民用建筑物,很少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供设计人员采用,多凭表观经验确定地基土的强度,导致一些建筑物建造在较厚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层上,地基沉降变形明显.当建筑物基础范围内的软弱层厚度分布不均匀时,会产生差异沉降量,导致建筑物明显倾斜,降低其安全稳定性,需通过纠偏加固施工才可继续使用.本文介绍了迫降法建筑纠偏技术工程实践.
  • 摘要:目前,建(构)筑物的设计计算以刚体力学和线性小变形力学为基础,地基和结构通常只考虑弹性变形和一小部分塑性变形.比如,确定地基承载力时,主要考虑地基的弹性变形,将塑性区严格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地基沉降设计计算,多采用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前者将地基视为均质连续、半无限空间各向同性线性弹性体,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中附加应力.后者也是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中附加应力,采用一维压缩试验确定土的压缩模量,并采用经验系数加以修正.我国规范规定在风荷载和地震(小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其内力及位移分析计算采用弹性方法.除少数情况下,构件的刚度一般采用弹性刚度.本文介绍了非线性理论在纠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邵阳市水府庙戏楼位于该市邵水东路北端,东邻双清路,西面、北面为邵水河与资江两江交汇口(如图3.6.1所示).该戏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曾两次被毁,第二次重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水府庙戏楼原为一座庙宇,由正殿及戏楼诸部分组成,因历史原因,正殿、配殿均被拆毁,现仅保存戏楼(如图3.6.2所示),1983年10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文探讨了湖南省级文物邵阳市水府庙戏楼整体抬升方案.
  • 摘要:该金刚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部的官渡镇,建于1458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建筑规模最大的金刚塔之一,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由砂石砌成,重13500kN,高17.1m,其塔座为正方形座式基台,边长10m,高4m,四面券洞相通,每个券洞宽2.8m,高3m.该塔坐落在原昆明湖螺壳土层上,其地下螺壳土渗透系数高.基础为浅埋毛石基础,厚100~150mm.地基土用石灰、黏性土与碎螺壳等拌合物作浅层处理,厚1000mm,长宽均为20m.其下有木桩,桩长1500mm,桩径200mm,桩间距200mm.顶升纠倾前,经勘察表明,该塔长期以来地基沉降量很大且基本均匀沉降,略有倾斜.加之所建民房在其周围不断填土,造成周围地面抬高,致使塔座顶面低于周围地面2.0m,并且低于地下水位线400mm,造成塔基长期浸泡在水中.经详细勘查,塔尖向东南方向倾斜240.5mm,倾斜率1.4%.
  •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使有限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但总有一些物质,由于技术的限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得不闲置,甚至被视为垃圾.因处理失当,人类已饱尝大自然的报复之苦,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和紧迫.科学、优化处理垃圾,创造性地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成为必由之路.
  • 摘要:河北省邢台恒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小房岗硫酸厂52管电除雾器于1997年建成,8年后发现混凝土框架向东南方向倾斜,影响生产.2005年3月委托河北工程大学纠倾加固.3.8.1概况电除雾器的框架楼由4根框架柱及梁板组成的5层小楼,承载着52管电除雾器.基础底深2.2m,底板为厚600mm、边长7.8m×8.2m混凝土筏板及4根1.2m高的梁组成,筏板底部设有12φ钢筋,而顶部未设.如图3.8.1所示.本文对电除雾器框架楼纠倾进行了介绍.
  • 摘要:某学校10号、11号、12号三幢学生公寓为5层砖混结构,长43.44m,宽9.12m,高度16.0m.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整板基础.在竣工验收前沉降观测时发现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三幢楼全部向北倾斜,倾斜率分别为8.5‰、5‰、8.7‰,已超过规范要求,严重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及正常使用,必须进行纠倾加固.学校原计划安排新学生即将入住,为减少社会负面影响,要求施工期间二层以上学生宿舍保证正常使用,这给施工增加了难度.本文以10号楼为例.纠倾前倾斜状况如图3.10.1所示.本文介绍了这一情况.
  • 摘要:五洲大酒店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亚运村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由于从配套设施到使用功能上均已无法满足现有要求,故业主对该楼进行改造扩建.此次改造除结构不动,其他隔墙及设备管线全部更新.为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该工程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并通过钻孔、植筋等方法进行结构扩建.扩建完成后要求基本保留原貌.该工程的结构加固改造主要内容本文作一介绍.
  • 摘要:植筋锚固技术是因建筑结构胶的发明而产生的新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业也迅猛发展,植筋锚固技术以其锚固力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工期短、相对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改造及补强加固工程中,成为梁、板、柱和墙等构件后加、连接、重置的有效手段.4.4.1植筋锚固的特点及要求植筋,即将后增加部分结构的钢筋(或用于受力的螺栓)伸入到原有结构内,使之可靠地锚固,从而将新旧结构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使后增结构钢筋得到可靠锚固的一种专项施工技术.植筋施工首先采用专用钻孔机械按设计位置、孔径、深度钻孔,然后灌入专用高强度胶粘剂,再插入钢筋,作适当养护使胶粘剂达到设计强度,从而使后增钢筋与原有混凝土结构可靠地连接.
  • 摘要:钢绞线网和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主要适用于受弯构件和受剪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梁和板的加固,混凝土抗震墙或砌体抗震墙的加固等,不仅能显著提高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而且构件刚度也能够得到明显的增加.该技术首先由韩国开始研究和应用,近几年引进我国,在立交桥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加固改造中也得到广泛应用.韩国的钢材是由高强不锈钢丝制成的钢绞线,再由工厂加工成钢绞线网,强度高、不锈蚀,且方便运输及施工.我国钢绞线是采用镀锌钢丝绳,再加工成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为无机材料,强度高,与混凝土和砌体等粘结性能好,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高温性能.这些材料全部在工厂生产,然后运送到现场进行施工,可以机械化施工如喷射法,也可人工操作如分层抹,施工便捷.本文介绍了不锈钢绞线网和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
  • 摘要:上海市某建筑物为1986年建造的砖混结构6层住宅,长53m,宽9m.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埋深1.5m.2000年6月苏州河综合治理合流污水工程的顶管从本住宅楼基础下7m深处由东南向西北施工穿过.6月10日顶管进入基础平面投影范围,6月17日顶管完全出基础平面投影范围,历时8d.顶管直径2.4m,顶管顶埋深8m.建筑物基础及顶管平面位置关系如图3.14.1所示.本文介绍了掏土和锚杆静压桩相结合在纠偏工程中的应用.
  • 摘要: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难度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建设立体化、交通高速化和改善综合居住条件成为现代化土木工程的特征.随着隧道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地域日益广阔,也自然经常要在软弱地层中修建铁路、公路隧道及城市地下铁道等工程.软弱松散地层的自稳性能非常差,在这样的地层中修建隧道,就必须先对工作面前方沿隧道轮廓线进行超前加固,然后再开挖,以保证施工安全.隧道超前加固问题处理不好,后果严重.据调查统计,世界各国发生的各种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工程事故,开挖隧道中的软弱松散地层问题常常是主要原因.隧道的超前加固问题处理好,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需求促进发展,实践发展理论.近年来我国在隧道超前加固处理技术方面发展很快,队伍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隧道超前加固已经成为活跃的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点.21世纪是土木工程大发展的世纪,也是隧道建设、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大发展的世纪,隧道超前加固技术也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本文介绍了水平旋喷桩超前加固技术进展.
  • 摘要:建筑物裂缝问题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了建筑工程界的广泛注视.尤其是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的原因很复杂,混凝土的裂缝成因与裂缝控制问题作一简述.
  • 摘要:华东地区某体育馆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部分为5层,体育馆外围为1层室外平台(外围直径为110m),于2000年上半年开始兴建.整个体育馆的主体结构由32榀框架组成,主框架外围直径为95.6m.1层、4层径向框架梁和5层C轴环向梁(直径为80m)施加预应力,2层、3层径向框架梁未施加预应力.屋盖采用空间网架结构,整个网架通过32个支撑点与直径70m的环形钢梁相连,钢梁与32个柱顶间有橡胶垫相连.本文对他的主框架梁裂缝原因进行了分析.
  •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为了缓解城市地上空间开发的压力,地下大空间开挖势在必行.但是,地下大空间的开挖利用必将造成上覆岩层内部的原始力学平衡状态的破坏,从而使岩层内部的应力重分布;上覆岩层开挖顶板向上就会相继发生垮落、断裂、离层、移动和变形等,并发展到地表,使地表产生一个范围较大的下沉盆地--开挖沉陷,对地表建筑物带来诸多灾害性后果.这些后果成为制约地下大空间开发利用的瓶颈.因此,研究覆岩移动和地表下沉基本规律及其控制措施必将对我国地下大空间的开发、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社会意义.但是由于上覆岩层的强度、变形性质、刚度、载荷、正应力和剪应力值及其层接触面粘结力的比值等地质条件差别很大,解释各岩层的力学行为极富挑战性.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和深入研究,并发展为一系列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本文介绍了地下大空间开挖引起的上覆岩层离层的基本机理.
  • 摘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建设领域要厉行节约.我国大量的既有建筑,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建筑,都是国家的既有财富,社会的固定资产,也是一个地方物质、文化实力的体现.延长这些既有建筑的使用寿命,通过改造提升它们的使用功能,避免"大拆大建",是一件厉行节约、积累财富、利国利民的大事.过多地把一些历史遗留保护建筑和一些本可以改造升值继续使用的新建筑拆除,变成有碍环境的"建筑垃圾",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本文介绍了加强建筑结构改造工程的科研与实践情况.
  • 摘要:建筑物移位技术起步始于20世纪初欧美国家,世界上第一例建筑物移位工程是位于新西兰新普利茅斯市的一所一层农宅,此后,欧美、前苏联等国家相继发展了这项技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有1901年美国依阿华大学科学馆整体平移,1982年英国伯明翰一所会计事务所平移,1983年英国兰开夏郡Warrington市一座学校建筑整体平移,1998年美国一所豪华别墅从波卡罗顿移至100多英里外的皮斯城,1999年6月美国北卡罗莱纳州Hatteras角海岸一座灯塔移动2900英尺,1999年丹麦哥本哈根飞机场候机厅移动2500m.目前国外累计完成的移位建筑物约30余幢.2004年之前,移位最重的建筑物(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哥伦比亚的库特考姆大厦.该建筑物高8层,重7700t,移动距离29m.本文对建筑物移位工程技术现状进行了介绍.
  •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与改造的热潮方兴未艾,在旧城规划拆迁改造、道路拓宽等一些城市建设中,经常需要对一些尚具有使用价值或较高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实施拆除重建,既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时间,又难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建筑物移位是指在保证建筑物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特殊的托换加固处理,利用行走轨道和牵引装置,将建筑物从原址迁移到新址.建筑物整体移位不仅避免了拆除重建造成的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且相对造价低、工期短,施工期间不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移位技术对于城市改造来说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新兴工程技术.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在我国还仅限于移位成功,至今尚没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没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处于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标准严重滞后于工程实际的局面.因此,对移位工程中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已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本文介绍了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技术及可靠性评价.
  • 摘要:混凝土是由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与水配制的胶结材浆体将分散的砂、石子搅拌粘结在一起的工程材料,是一种多元、多相、非均匀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较高而抗拉强度较低,在受约束条件下只要发生少许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往往会大于该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下面以具体的工程实例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 摘要:和文化部颁布的<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之规定,并充分考虑到原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目前该楼受损的实际现状,按照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采用钢结构对原主体结构进行整体顶托加固.通过此方法加固,一方面完全保留了原建筑外观和传统的建筑艺术风格,另一方面结构安全及抗震性能得到保障;并且由于该钢结构是一个可拆换的体系,方便将来的更换,实现了保护文物建筑的可逆性思想.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武汉大学老理学院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组成部分,1936年建成,距今已有60多年.该建筑于1993年被武汉市公布为"武汉市历史优秀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该建筑建造年代久远,建造至今尚未进行大的修缮.今发现在其两侧的东南楼(三层)和西南楼(二层)破损、老化严重,主要结构受力构件均出现严重破损.两楼建筑面积共约2500m2,结构型式均为钢筋混凝土内框架.考虑到老理学院建筑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化部颁布的<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之规定,并充分考虑到原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目前该楼受损的实际现状,按照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采用钢结构对原主体结构进行整体顶托加固.通过此方法加固,一方面完全保留了原建筑外观和传统的建筑艺术风格,另一方面结构安全及抗震性能得到保障;并且由于该钢结构是一个可拆换的体系,方便将来的更换,实现了保护文物建筑的可逆性思想.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正大商厦"是笔者近年完成的几项砖混结构楼房有代表性的改、扩建工程."正大商厦"原是一个"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建筑面积3164m2,有118个小房间的老式办公楼,现改、扩建成建筑面积达4237m2的营业楼(图5.20.1),为业主赢得了700多万元的利润.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一栋闲置三年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主体工程,建筑面积6735m2,仅凭一张由台湾建筑师绘制的"彩色效果图",将其改、扩建并增层为一幢集餐饮、休闲、洗浴、商住为一体的四星级"惠丰大酒店",如图4.6.1所示.本文对改建、扩建、增层设计中的几项技术问题加以论述.
  • 摘要:上海成陆已有六千年历史,自1843年开埠以来,建造了不少近代建筑,风格各异,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反映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岁月流逝,建筑犹在,它无疑已成为上海近代发展的历史见证.上海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已列入<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好优秀近代建筑的保护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上海市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管理制度,如:1991年市长8号令专门颁布了<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优秀近代建筑是指:①在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史上有一定地位、具有建筑史料价值的建筑物和中国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②在建筑类型、空间、形式上有特点,或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物;③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发展上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④反映上海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和街区.2002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同时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这些法规为优秀历史建筑的确定及规划管理、质量检测、改造利用、保护管理提出了具体方针和操作程序,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市政府已决定成立上海市优秀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加强统一领导.本文介绍了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评定与加固.
  • 摘要:目前关于建筑物移位技术的文章与报道已较多,多层框架与砖混结构的建筑物移位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但对于高层建筑物平移的论述仍较少.由于高层建筑总体高度高,单柱荷载特重,建筑物整体刚度及梁柱等刚度也很大,所以平移时较一般建筑物平移考虑的因素要更全面、技术要求更高、平移时的风险也更大.本文通过吴忠宾馆整体平移工程的设计与实践阐述高层建筑平移的要点,希望能对平移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摘要:本文考虑施工过程中托换基础与上部结构、地基共同工作时不同工况下结构内力的分布情况.以2层框架结构为例建立有限元实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考虑共同工作时地下加层工程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模拟中混凝土材料视为线弹性体,土体为非线性弹性材料.采用八节点六面体单元进行分析.加层地下室层高4.5m,基础连梁高800mm,取土深度最大为地下5.3m.结构材料属性及尺寸如表4.3.1及图4.3.1、图4.3.2所示.
  • 摘要:建筑物整体移位是指在保持建筑物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托换加固体系将建筑物与原有基础分离,再通过迁移轨道设施及动力设备将其移动到指定位置的工程.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示意如图2.4.1所示.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发展,尤其是道路改扩建及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一些原有建筑物往往面临两种命运:一是拆除;二是移走.拆除不仅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损失,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而通过建筑物的移位,不仅满足了新的规划要求,且与拆除重建相比可以缩短工期,节约大量人力和成本.一般建筑物移位所需要的成本约占拆除重建的1/4~1/2,高层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尤其可观.建筑物的移位基本上不干扰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秩序,尤其是避免了建筑物拆除重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对高层建筑物移位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城乡建设与改造,建筑物移位技术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完成的建筑物移位工程实例总和为30余例,而我国已完成的建筑物移位工程实例总和为130余例.目前,最重建筑物移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由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创造的--广西梧州人事局综合大楼(高10层,建筑面积8836m2,质量13254t).
  • 摘要: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需要抗震设防的城镇多且分布广.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家已经制定了既有建筑的抗震规范和标准.三十年来在科研、工程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建筑行业方面的规范和标准不断更新和提高,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结构鉴定、加固和改造项目日渐增多,其中存在的结构抗震问题不容忽视.我国解放初期以及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建筑,现存的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有的建筑甚至处于超期服役.由于建造年代较早,这些建筑在设计之初绝大多数没有考虑抗震设防,但目前还有不少需要利旧改建.因此在进行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时,如何协调处理好新、老部分的结构抗震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 摘要:钢筋混凝土构件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材质不符要求,使用功能改变,温差过大,遭受灾害损坏以及耐久性等原因,会出现超出设计规范允许值的结构裂缝,或造成承载能力不足,对此应采取加固措施进行补强处理.加固方法有两种:一种为非预应力加固方法,另一种为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常用的非预应力加固法在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中共介绍了以下几种: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法等.近几年又发展了构件外部粘吵贴碳纤维布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在我国现行加固技术规范里也有介绍,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传过来的传统加固方法,分为水平拉杆法、下撑式拉杆法和组合式拉杆法三种.这几种方法均是以Ⅰ级钢或Ⅱ级钢作为补强拉杆,采用手工横向张拉施加预应力,两端采用电焊的方法与固定在大梁两端的钢板托套相连.传统的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法如图5.24.1所示.
  • 摘要:某商场建于1992年,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横向采用部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纵向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个建筑按抗震烈度7级进行设计.建筑物地下1层,地上6层,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为6级人防区域.因经营需要,将作仓库使用的地下室改为超市,在1层与地下室之间增设一部电动扶梯(图5.26.1),需在地下室底板(标高-4.500m)开凿一个长4.6m、宽4.2m、深1.55m的电动扶梯井.由于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该商场新建时曾出现管涌流砂等现象,分析电动扶梯井开挖时可能有流砂、管涌等情况.
  • 摘要:广东省中山市某中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建筑面积约768m2、结构2层,平面呈矩形,原设计图纸与建筑资料全部遗失.经考证,该图书馆为两层外砖墙-内框架结构,屋盖为钢结构桁架及现浇混凝土组合屋盖,基础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首层层高3.5m,二层层高6.7m,其中夹层层高2.9m,坡屋面起拱高3.8m,建筑总高度14.0m.据史料记载和相关人员介绍,该图书馆于1934年建成并使用至今,没有进行大规模修缮或加固.由于图书馆个别房间需增加荷载,整个建筑年久失修,部分结构、材料老化,承载力降低等原因,给图书馆的安全使用带来隐患.通过对图书馆结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和鉴定,认为图书馆部分构件存在使用安全隐患,必须要采取补强加固措施.由于该图书馆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具有历史纪念、建筑风格欣赏意义,因此,补强加固方案必须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布局,补强加固修缮后的图书馆必须保持原有的风格和外貌.
  • 摘要:某高层酒店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22层(含设备层),地下1层,群房6层,建筑物总高76.8m,总面积21870m2,于1992年主体封顶.由于当时设计不够规范,管理混乱,施工质量差,剪力墙、框架梁、柱、现浇板均存在较多、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以至于主体完工后无法继续装修施工.业主处于弃之可惜,留用无方的两难境地.作为烂尾楼耸立在闹市街头,这一搁置就是12年.经过对主体补强、加固、维修,现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摘要:在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日趋完善和深入,1991年底先后由建设部、能源部和国家建材总局分别颁发了有关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已有这类建筑物30多座.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承载能力大大提高由于钢管的约束作用,管内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力状态.这使混凝土的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但提高了承载力,而且增大了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2)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柱破坏时可以压缩到原长的2/3,完全没有脆性破坏的特征.即核心混凝土在钢管的约束下,不但使用阶段改善了它的弹性性质,而且破坏时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本文介绍了在建筑加固工程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施工问题.
  • 摘要:某高层住宅楼,地下1层,地上共5幢高层住宅,28层加1层,建筑物高度93.700m.上部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因施工操作原因,造成1号楼22层局部柱、23层局部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严重偏低,柱混凝土强度最低只有C6(原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通过三家有资质的检测单位钻芯检测,检测平面图如图5.33.1所示.加固前主体结构已完成.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该建筑物由于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在施工阶段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减少损失,避免浪费资源,决定进行加固补强处理.喷射混凝土技术在我国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强度加固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技术上由许多新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基本建设,必将涉及到既有建筑物的保护,或迁移、或抬高、或功能完善等问题.如文物建筑或保护性建筑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移位、抬高、加固等;城市立交桥的匝道桥改为高架桥等;既有公路、铁路、水上桥梁运营若干年后,由于不能满足净空高度要求,需要抬高桥梁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对既有建筑物的移位和抬升.以往对这些建筑物多采取切块搬迁或拆除后在原址重建的方法.这种方法建设期长、造价高,对城市发展或交通的影响很大.随着新的施工技术--PLC液压整体同步控制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既有建筑物的迁移或改建有了新的认识和方法.这种施工技术的特点是:在不改变既有建筑物形态和结构性能的前提下,以最短的工期、较低的造价完成对既有建筑物的迁移、保护和改造等.
  • 摘要: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起始于20世纪初,它是指运用托换技术,将原建筑结构(或原建筑的部分结构)脱离原始支撑点,用人力、机械、液压等动力使之移动到目标位置,最后和新支撑点连接的工程技术.由于建筑物自身刚度及移位过程中的不同步,有可能造成结构局部应力过载,这是施工人员应考虑的头等大事.托换技术经过多年施工经验累积,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但是如何解决在运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结构的附加应力及如何提供始终符合工程要求的动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 摘要:在铁路既有线下顶进桥涵施工中,由于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方法不当等,顶进桥涵极易出现刚架扎头下沉现象,造成刚架内净高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和刚架受力状态的改变,造成工程废弃.南宁市江滨路延长线下穿湘桂铁路地道工程主刚架整体下沉的处理,采用了在刚架底布置油顶整体顶升调整刚架标高的施工技术并获得成功,确保了刚架施工质量,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挤扩支盘抗拔桩的作用机理挤扩支盘灌注桩由主桩、承力盘及分支组成.常规钻孔形成主桩后,利用专利液压挤扩机,在合宜的位置对钻孔周围土体施以三维静压,挤扩形成承力盘或分支.灌注混凝土后,主桩身和承力盘、分支形成一体.一个承力盘面积是主桩截面的6~7倍.适合设置承力盘或分支的位置,即是桩身有效深度范围内各较好土层.在支盘桩受向上荷载时,变摩擦型桩为多支点摩擦向上端承型桩,大大提高了桩的抗拔力,减小了桩基的变形.如图6.7.1所示.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近年来,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其基本原理是对现有结构采用托换技术,从基础的适当位置使移位部分与原结构部分脱离开,分成原有基础部分与平移部分,使平移部分形成独立的可移动单元体,然后安装移动装置,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的目的.下面仅对平移中的移动装置作简单阐述.移动装置指的是移动的过程中上下轨道体系之间的相互接触部分,也可以简单看作上下轨道体系间移动中的连接方式.大体上可分为滚动式和滑动式两种.
  • 摘要:换填垫层法是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该方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在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垫层的厚度z,而z值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载力来确定,并符合下式的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