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
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

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0

主办单位:亚洲创伤骨科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会议文集: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脊柱侧弯畸形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不但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严重时会危及心肺功能;治疗费用昂贵,对社会或个人都产生沉重负担.因此,脊柱侧弯的治疗研究始终为脊柱外科领域关注的热点.支具治疗是手术干预前治疗脊柱侧弯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早期和程度较轻患者的最佳选择。既往的保守治疗形式多样,但经允分论证而确实有效的方法为支具治疗。具体分析了前路、后路手术、截骨矫形和各种内固定器械的选择性应用,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分析了重度脊柱畸形、生长中儿童脊柱侧弯的治疗。脊柱侧凸的治疗目前主要分为支具治疗和手术治疗,支具治疗时间长,每天配带18-23小时,并需坚持到骨骼发育成熟,非常痛苦,常常伴有皮肤并发症以及平背畸形,且有效率在30%左右。手术治疗在矫正侧弯畸形的同时,将脊柱进行了融合,活动明显受限。因此,将非融合动态固定的理念引入到脊柱侧凸的治疗,即在矫正侧弯的同时,还能保留脊柱的活动,如果获得成功,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Dynesys系统是近几年来主要应用于腰椎动态固定的一种新系统,最早设计是为了增加脊柱的融合率,现也用于脊柱的动态固定,既然该产品可以用于腰椎的动态固定,也就可以考虑用于胸椎的动态固定,该产品的特点是在固定的同时保留了脊柱的运动,这样的产品应用于脊柱侧凸的治疗,目前全世界尚无此类报道和研究,本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 摘要: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burden in the health sector since the health service in Hong Kong is highly substituted by the government.In order to reduce admission related to geriatric fall incident, the community wide fall prevention program was started from 2000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ith nurse volunteers from AADO fall team.The program also aims to increase public awareness in elderly fall prevention.
  • 摘要: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的功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重返社会.国外康复护理学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康复护士在患者康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没有专职的康复护士,在骨科临床工作中骨科护士就要承担和完成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任务.本文就目前骨科康复护理进行总结综述,以期对临床康复护理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本文分析了骨科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时机的选择,对于肢体康复而言,护理贯穿于整个疾病康复过程中,从术前开始才有利于术后康复。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尤为重要,术后疼痛使患者早期康复受阻,严重疼痛导致患者不能及早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丧失最佳康复时机,功能恢复不满意,卧床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感染等)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不满意率增高。目前,国际疼痛控制组织已提出规范化疼痛处理(GPM)原则,即有效消除疼痛,限制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骨科护士应更新康复护理观念,尽早介入患者的功能锻炼。亟须通过继续教育提升骨科护士的康复护理水平。我国的康复护理仍处在探索阶段,制定康复护理评估和质量控制的详细内容和标准。引导康复护理工作向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为规范康复护理的实施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促进骨科临床康复护理与国际接轨,提高骨科护士的素质,形成高质量的骨科康复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健康和功能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摘要:目的:了解全国骨科专科护士的培训需求及课程设置需求情况,为合理设置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内容及培训模式提供参考.rn 方法:根据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原则,结合相关文献及往年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状况,形成课程设置,设计调查问卷,对全国骨科专业护理骨干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骨科专科护士培训有必要性;培训内容应包括案例教学(88.35%)、课堂讲授(70.87%)和小组讨论(56.31%),PBL教学需求(26.21%);评价方式包括"个案研究的陈述与分析"90.29%,"传统笔试"33.98%.在课程设置的选择投票中平均得票数为30.57.5.rn 结论:骨科护士需要专科培训,且专科护士培训应能提供全面、具体、实用的知识,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及培训模式,培养出适应学科发展的高层次的骨科护理人才.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对早产儿体格和智力发育的作用.rn 方法:对2011年1~3月NICU出院的80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42例)、对照组(38例).干预组患儿出院后给予抚触、游泳、水浴、婴儿操、营养等干预措施,跟踪观察至1岁.采用出生时、3月、6月、12月的体重、身长、头围评价体格发育状况;智能发育评估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共同编制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分别于6月、12月测查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12月时评估脑瘫发生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rn 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个月后干预组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3月、6月、12月两组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身长和头围明显优于对照组,6月、12月两组身长、头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12月干预组运动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2月干预组智力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2月干预组1例发生智力低下,对照组12例发生智力低下,3例发生脑瘫,两组智力低下和脑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降低智力低下和脑瘫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研究232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住院费用,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及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总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手术方式,并随住院天数的增加而增加.费用构成中内置物材料与西药费比重超过60%,且在总住院费构成中,除去内置物材料费,剩余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内固定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控制内置物材料费,规范治疗流程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的有效途径.
  • 摘要:目的:为了减轻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出现肿胀.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返回病房即指导冰敷膝关节方法(即个性化冰敷),另一组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第二日再指导冰敷膝关节方法,然后观察2组患者术后五天内膝关节肿胀情况.结果:实验组有7.5%的患者有肿胀情况发生,对照组有62.5%的患者有肿胀情况发生,资料经统计学处理,2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个性化冰敷对改善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肿胀有明显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行膝关节置换的41例病人采用一般情况调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患者术后第3天没有要求使用止痛药,超过一半的病人(58.5%)等待止痛药的时间小于10分钟;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88±1.33;不同教育水平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仅仅根据疼痛程度来决定镇痛方式是不够的,护理人员应该考虑多种因素来决定疼痛处理.
  • 摘要:目的:探讨本科高龄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对本科收治的560例70-85岁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从心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的预防、疼痛管理、基础疾病的积极治疗及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安全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护理措施,560例患者关节活动度正常、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安全评估和准备、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制定良好的个体化康复护理计划等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保障高龄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二八定律在护理风险警示模块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骨科现有的风险警示牌模块中确立出重点的风险警示种类及重点患者,将这两项作为二八定律中的20%.结果:实施二八定律进行风险警示管理后,护士应用护理风险警示牌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应用二八定律能有效提高风险警示牌的应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护理安全.
  • 摘要:2013年1月-2013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收治脑瘫患儿60例,全部符合小儿脑性瘫痪(cera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早期诊断4要素标准.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8月~7岁,痉挛型40例,手足徐动型8例,肌张力低下型7例,混合型5例.脑瘫患儿存在高热惊厥和癫痫发作以及跌倒和坠床等风险。针对脑瘫患儿住院期间安全管理措施建议进行护理评估,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入院宣教。脑瘫患儿应特别注意预防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平时患儿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服,多喝水,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针对跌倒和坠床一方面要完善病区环境的安全设施,另一方面要加强脑瘫患儿自身安全注意。防误吸、误食,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根据患儿口部功能的发展由流质、半流质过渡到固体食物;进食时应保持正确的体位;进食时避免哭闹和大笑,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发生窒息;喂养时要耐心、细心,每勺食物不宜多;进食、进水不要过急,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 摘要:目的:为提高毁损性断肢再植的成活率,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在毁损性断肢再植术后的应用管理.rn 方法:2009年7月~2013年12月,对15例上、下肢毁损性离断肢体通过组织修复后行断端再植,对体表创面所存在的大面积缺损运用VAC系统进行I期封闭,加强VAC系统运用中的护理管理,密切监护显微外科术后的重点问题.Ⅱ期行缝合、局部植皮或皮辨转移来消来创面.rn 结果:随访6~24月,所有肢体均成活,获得满意的外观及功能.其中5例出现骨不连,予植骨重新内固定手术.rn 结论:VAC可解决毁损性肢体损伤再植术中软组织缺损的难题,加强术后护理管理,维持VAC系统正常运转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步骤.
  • 摘要:目的:总结98例手外伤术后手僵硬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在临床康复中综合的运用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多种运动方法,来维持和增加关节的运动范围,从而防止因关节活动减少而导致的关节僵硬,最大限度地恢复指体功能.结果:多种运动方法治疗外伤术后手僵硬效果良好,总有效率大95%.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手外伤术后患者恢复其手外形及功能,提高手足外伤病人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指数的影响.方法:将9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指数的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前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活满意度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早期介入可以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日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指数.
  • 摘要:截肢术是指经骨或关节将肢体截除的外科手段.它的目的是是切除病变的肢体部分和重建具有生理功能的残端.肢体恶性肿瘤病情发展快,组织破坏力强,易转移,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及健康.截肢手术被认为是挽救生命、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然而,截肢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同时造成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和心理失衡反应.因此,截肢术后患者更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给与必要的专业康复指导,患者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锻炼,提高自理能力,顺利回归社会.
  • 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按摩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后的肢体功能的改善.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急诊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后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穴位按摩组3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在治疗前后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表及成人握力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rn 结果:穴位按摩组受试者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上下肢功能恢复;穴位按摩组与对照组的握力改善未观察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采用穴位按摩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其疗法的安全性良好.
  • 摘要:目的:考察银离子敷料在外固定支架钉道护理应用中的效果,评价银离子敷料在骨科外固定支架钉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rn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下肢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纳米晶体银离子敷料进行钉道护理;对照组用75%酒精纱布缠绕钉道,每天更换一次的传统护理方法.两组均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钉道周围软组织皮肤、炎症、细菌培养、有无过敏反应及其他副作用等情况及患者舒适度.rn 结果:本研究共入选60例下肢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9.08岁(20岁~60岁).胫骨平台骨折2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19例,踝关节骨折9例,Pilon骨折5例,足部骨折4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钉道周围软组织皮肤情况评分观察组为2.72±0.29,对照组为2.22±0.6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炎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4%,对照组为36%(P=0.013),创面拭子细菌培养阳性率(P=0.002).两组均有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过敏,无统计学差异.白细胞总数升高者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P=0.144).切口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3.30±2.01d,对照组为20.70±7.14d,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患者舒适度评分观察组为4.58±0.46分,对照组平均为3.97±0.9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rn 结论:纳米晶体银离子敷料用于外固定支架钉道护理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钉道感染,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患者舒适度,可改善骨科外固定支架钉道的护理工作,是下肢骨折后外固定支架钉道护理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驼背脊柱畸形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的应用,使脊柱畸形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方法:160例脊柱畸形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接到手术通知单时、进入手术室及手术后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心率、血压变化明显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著提高脊柱畸形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脊柱畸形老年白内障患者术中配合.
  •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临床护士运动性疲劳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80名本院临床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护士进行持续三个月的有氧运动,对照组护士不参与有氧运动,三个月后比较2组护士与自身三个月前疲乏程度.结果:实验组护士运动性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护士(p<0.05).结论:有氧运动有利于临床护士的运动性疲劳程度,提高护士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科室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共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过查看病历,根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同时加强专科和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度过围手术期并正常出院,其中3例发生身体浮肿,1例伤口渗液,经过对症治疗,正常出院.结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较大.根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病房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时间、地点及原因,找出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为老年患者安全管理提供参考.rn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老年病房发生的13起跌倒事件,分析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rn 结果: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多发生在晚夜间起床下地和上厕所期间,发生跌倒与老年人生理、疾病、药物、心理等因素有关.rn 结论:①评估跌倒风险,设置防跌倒标识牌,有跌倒史、痴呆患者列为跌倒高危人群,在标示牌上增加红色三角.②完善病房的设施,保持周围环境安全,卫生间增设防滑垫,增加防水洗澡凳,正确使用床档,穿防滑拖鞋等.③晚夜间是跌倒的高发时间段,护士加强巡视,物品置于患者易取拿处,高龄患者给予尿壶,置于床旁椅上,避免下床,痴呆患者陪护人员睡觉时紧挨患者床旁,患者活动时容易觉察,巡视病房时检查地面是否有水,光线是否充足等.④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防跌倒基本知识,跌倒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镇静安眠药等的注意事项等,打印、签名贴于床头醒目处,健康教育重复多次进行,不断强化.⑤提高护理人员防范跌倒的意识,培训护士正确使用跌倒风险评估表,熟练掌握防跌倒措施.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军队离退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336位住院的离退休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入院时伴有焦虑情绪95例(28.3%),伴有抑郁情绪76例(22.6%),出院时伴有焦虑情绪20例(6%),伴有抑郁情绪30例(8.9%).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较入院时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军队离退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给予对症的康复护理对策.
  • 摘要:目的:了解恶性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rn 方法: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Enneking恶性骨肿瘤术后功能评价系统(MST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12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rn 结果:化疗间歇期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常模(P<0.001);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功能维度得分逐渐增加,但症状维度有所波动,呈V字型变化;年龄、化疗疗程、功能锻炼等是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生存质量与肢体功能呈正相关(P<0.01),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呈负相关(P<0.01).rn 结论:恶性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构建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集束化方案,实施并评价该方案在预防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干预效果.rn 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5例).对照组接受预防DVT的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集束化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早期功能锻炼、梯度压力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药物预防四项.rn 结果:术后5-7天,干预组DVT疾病相关知识及健康信念水平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现1例血流瘀滞,对照组出现2例DVT,6例血流瘀滞,干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对降低DVT发生风险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摘要: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已逐渐成为一项常规手术.比起手术的进步和普及,国内术后康复则相对滞后.人工髋关节术后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而术后及时的康复治疗和有效的功能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是综合近几年关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相关文献,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作一综述.
  • 摘要:在南海局势日趋紧张的当代,南海地区新建的部队医院里部医疗护理正面临着新军事变革引发的巨大挑战,部队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承担平时为驻南海地区部队、地方病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更要履行为战时及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卫勤保障的重要职责.然而随着部队编制体制调整与部队医院担负的卫勤保障任务多样、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军民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这都给南海地区新建的部队医院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护理学学科建设对部队医院未来生存与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部队医院的护理学科应走平战结合的道路,强化全员的战备意识,提高部队医院多元化结构护理队伍的业务素质以及提高其战创伤救治护理技能,对南海地区邻近部队的体系医院进行全面帮带,寻求联合发展。这样在和平时期使得部队医院在平时发挥部队医院本职效能,带动南海地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在南海问题激化、领土主权争端而战争局势一触即发之时出色完成保障任务,确保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战略举措顺利开展。
  • 摘要:亚洲创伤骨科学会成立于1992年,学会始创宗旨为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以教学研究为本,提高创伤医护水平.会员包括来自香港,亚洲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医护人员.承蒙梁国穗教授的邀请于1995年成立护士分会,护士分会亦是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f Orthopaedic Nursing(ICON)的成员.与其他来自北美洲,欧洲及亚洲的成员,抱着同一的使命,通过骨科护理研究,教育和实践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护理素质.护士分会每年皆举办数个研习班及工作坊,以课堂学习及模拟训练的形式,为香港及澳门的骨科护士提供有关骨科创伤护理的知识及技术训练。每两年举办的”骨科护士研讨会”,提供奖学金,护士分会的成员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亚洲创伤骨科学会护士分会本著”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积极将骨科护理服务从医院推广至社区。
  •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视为进入老龄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老年人口1999年时达1.26亿,占人口总数10%,标志着自1999年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社会.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保障老年人健康生活体系的构建作一综述.具体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基本状况、主要特征。以及我国目前老年人健康生活现状,指出了我国高龄老人口数量庞大且呈持续增长态势、老年人口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养老与医疗保障低水平且城乡差距明显、养老机构服务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养老护理人员短缺,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建议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广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试点的成功经验、建设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老年护理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现阶段,国内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有了全民的关注,政策的有利导向,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撑,再加上老年人自身努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将更加健康、幸福、精彩。
  •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心理联合镇痛对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疼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rn 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32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采用药物-心理联合镇痛的方法,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医学应对量表(MCMQ),对其镇痛前后疼痛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rn 结果:入院时患者疼痛评分为(5.23±1.74)分,焦虑评分(32.60±3.71)分,经联合镇痛后,患者的疼痛评分(2.34±1.22)分,焦虑评分(25.50±3.70)分,镇痛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23,-4.42;p<0.01).对焦虑因素的进一步调查显示:前3位(占50%以上)的是患者对手术、麻醉及预后的担心,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及对术后监护病房的恐惧.入院时医学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面对、屈服、回避维度的评分分别为疼痛及焦虑程度比入院时明显减轻(P<0.01);医学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三个维度评价值中,面对、屈服、回避的评价值分别为(19.52±3.04),(17.16±2.17),(11.98±4.75)分,镇痛后面对、屈服、回避维度的评分分别为(23.52±3.46),(14.16±2.14),(8.98±1.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09,-4.92,-4.16;P<0.01),患者大多能采取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rn 结论:药物-心理联合镇痛方法有效缓解了成人脊柱侧弯患者术前疼痛及因疼痛而产生的焦虑、消极的医学应对方式,使患者能采用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促进了患者身心康复.
  • 摘要:腰椎退行性变主要表现是下腰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腰椎椎间融合术已成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疗效已被肯定.然而,腰椎椎间融合术后仍有20%~30%的患者出现下腰痛,影响功能恢复和日常活动能力,除疾病和手术治疗等因素外,术后早期护理和康复缺乏严格、系统、有效的指导是其重要原因.目前,腰椎患者术后康复指导无统一标准,每一位腰椎患者术后护理未体现个性化,但是,随着术式不断更新,住院时间逐渐缩短,患者的快速康复,是临床护理亟待解决的问题.ODI评分可反应腰椎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根据ODI评分形成个体化护理方案疼痛是腰椎术后常见的临床症状,做好疼痛教育,正确指导:坐、站、睡姿、翻身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可使患者及早站立行走,延续性的护理服务促进了患者躯体功能的康复。根据ODI评分制定的个体化护理方案,使患者明确了康复目标,增强了康复信心,随着不同阶段目标的实现,提高了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了腰椎间盘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
  • 摘要:目的:探索骨科创伤性损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新方法.提高对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和损害的认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少其发生,降低发生后的严重程度和致命性损害.方法:综述创伤病人低体温发生的原因.通过研究资料分析与综述低体温对机体相关系统的影响与损害,对创伤伤口与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对创伤性损伤者愈后的影响,低体温的预防、监护及复温方法与注意事项.结果:创伤性损伤者容易发生低体温,采用预先保温或综合保温方法,是预防低体温发生的重要方法.结论:创伤损伤性低体温,采用相应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防止或减少其发生,减少对机体的损害,有利于创伤伤口及手术切口愈合与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原因,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老年人防跌倒指南推荐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骨折的效果.rn 方法:病例选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排除双侧骨折、既往骨折、病理性骨折及多发伤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方法随机分为防跌倒综合干预组及无干预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对侧再次骨折发生率及功能康复情况差异.rn 结果:总共386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并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9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并存疾病、手术类型等均无明显差异.干预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2例(6.2%)、20例(10.4%)失访.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6例(3.1%)患者发生对侧再次骨折,而对照组则有15例(8.7%),防跌倒综合干预明显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次骨折发生率(P=0.033).同时,干预组术后1年功能康复较对照组明显更佳(75.1VS.69.4,P=0.000).经多因素分析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再骨折的原因有:重度骨质疏松,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rn 结论:由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根据中国老年人防跌倒指南对不同患者及生活条件给予系统的预防跌倒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护理过程.本研究发现经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次骨折发生率,需引起临床工作者密切注意.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的价值.rn 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给予微侵袭锁定接骨板技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并随机分为给予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功能锻炼的对照组,观察近期恢复情况、远期髋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rn 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生压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术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髋关节功能,且不会增加术后的创伤.
  • 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预防脱位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办法.方法:选取100例接受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重点进行术日返病房时、术后首次翻身日、术后首次下床日、出院前一日这四个重要时间位点的环节质量控制.结果:100例患者围手术期顺利,切口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随访无关节脱位发生.结论:实行时间位点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
  •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疾病康复知识得分及膝关节评分(HS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疾病康复知识得分:观察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SS评分:观察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分级护理组.应用Autar量表,在术前1日、术后1日、术后1周分别进行血栓风险评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护士按照层级进行分级预防护理.结果:术后24小时、术后1周Autar评分分级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腿围测量结果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后4-7天患侧下肢比健侧肿胀;分级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根据血栓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护理级别与护士层级管理相对应,提高了护理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灌肠方法在截瘫患者护理中的疗效.rn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2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截瘫患者22例,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肥皂水灌肠,观察组采用肥皂水中加入开塞露用一次性吸痰管缓慢灌肠,通过对两种不同灌肠法灌肠后的保留时间(灌肠至排便时间)、排便效果(根据患者大便软化程度;大便是否完全排出;腹胀缓解程度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进行评定)、患者舒适感应度三方面进行对比.rn 结果:两种灌肠方法比较:保留时间:观察组(15.2±2.3)min,对照组(8.1±1.8)min;排便效果:观察组:优6例,良4例,差1例,对照组:优3例,良5例,差3例.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保留时间、排便效果及患者舒适感应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采用肥皂水中加入开塞露用一次性吸痰管缓慢灌肠与传统的灌肠方法相比,在解决截瘫患者排便困难的这个共同的前提下,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通便效果好,患者舒适感应度优于对照组,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另外,取材方便,减少了对患者的刺激,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 摘要: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早期介入间歇性导尿的疗效.方法:选取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观察膀胱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间歇性导尿可明显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发生率,且早期介入效果更好.结论:早期介入间歇性导尿可减少膀胱残余尿量,使患者控制或消除泌尿系感染,尽早达到自行排尿.
  • 摘要:目的:总结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护理要点.rn 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接受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44例,术前给予心理辅导、完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检查,做好肺功能锻炼;术后给予严密病情观察、体位管理、引流管护理、注意观察神经系统功能、呼吸系统功能及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情况等护理措施.rn 结果:术前主弯侧凸Cobb角平均104.6°(43.7~138.3°),后凸平均89.3°(53.5~162.9°).术后侧凸平均19.4°(3.1~35.6°),后凸平均26.3°(19.6~41.3°).术后即刻出现5例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壁层胸膜撕裂行胸腔闭式引流,2例呼吸支持时间延长,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各1例,均给予对症护理.术后随访3~18个月,12例并发症患者全部好转.rn 结论:在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中,围手术期科学综合护理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改善并发症情况的有效途径.
  •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障碍自残伤的术后观察及心理护理.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8例自伤自残的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加强心理干预、术后观察,特殊情况请精神病院医生会诊等方法.结果:绝大多数患者较好的配合了治疗.除两例断指患者、一例断腕患者不配合放弃保肢治疗外,其余患者在全麻或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一期手术修复,保肢成功.伤口愈和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13例,愈后功能恢复较差5例.结论:精神障碍患者自伤,往往伤情严重,对患肢功能的影响较大,只要做好对精神疾病患者患肢的病情观察与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就能缓解患者精神症状,患者患肢功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处方模式对空巢肿瘤患者住院期间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n 方法:将76例空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只接受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行健康教育处方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后应用简易疲乏量表(BFI)、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rn 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减轻、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处方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空巢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更加有效的减轻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的护理方法.方法:把60例创伤24小时之内的足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芒硝湿敷,24小时之内配合清水冰袋冰敷,对照组采用清水冰袋冰敷方法作为消肿方法.观察两组肿胀值、消肿率、肿胀程度,共观察5天.结果:①伤后120小时两组肿胀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消肿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③伤后120小时两组肿胀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芒硝湿敷配合冰袋冰敷消肿效果优于清水冰袋冰敷,可广泛应用于创伤肿胀患者.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的有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从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掌握率由67.33%提高到95.33%,患者对疼痛控制认识的正确率由66.57%提高到90.29%,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率由60%提高到9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骨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的有效率.
  • 摘要:目的:探索骨科手术后患者合适的进饮食时间.rn 方法:将112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由责任护士在术前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健康宣教,手术回房后由责护先行评估患者情况,根据患者进饮食的需求,在旁协助并指导患者进少量温开水,并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对照组(56例)严格按医嘱的要求进饮食.rn 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饮、进食的时间分别为(0.51±0.46)h、(2.89±2.72)h,76.8%的患者在手术后2h内进食;对照组为(5.23±1.84)h、(6.58±6.18)h,两组进饮食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骨科择期手术后患者2h内进饮食是安全可行的,早期进饮食能有效缓解患者手术后的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摘要:目的:观察微循环监测反馈法联合体感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的影响.rn 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药物基础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组应用药物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微循环监测反馈法+体感音乐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2月时的肌力评分总和(包括手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4周、2月时肌力评分总和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月时比较,治疗组愈显率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微循环监测反馈法联合体感音乐疗法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肌力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摘要: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而手术方式也是不断发展的,临床中多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年龄、身体情况、骨骼质量等决定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本文就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的演变,每种术式的优缺点及适应症作一综述.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普遍的观点是保守治疗只适用于移位不明显或有多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和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手术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类:闭合复位内固定;骨瓣移植加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现今股骨颈骨折术式多样,术式的选择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前身心状况、合并症治疗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联系密切。结合最优化原则和骨折治疗的原则来看,手术治疗应选择复位最好、固定最牢靠、软组织损伤最小、恢复最快且最经济的方案。但在临床工作中,会面临一系列的矛盾,由于情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权衡多方面的因素。
  • 摘要: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成员,选定主题.骨关节外科的品管圈小组成由7名护理人员组成,圈长由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活动规划、组织品管圈活动会议等工作,其余成员为圈员.选定圈名为"灵活圈",寓意为通过努力,帮助病人重获无痛、稳定而又灵活的膝关节.根据头脑风暴法提出5个待选主题,本圈圈员分别为待选主题的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和可行性打分,分值可可为0-2分,总分最高者为本圈选定主题.最终选定主题为"如何防止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滞后".选题理由: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特点决定术后功能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患者恢复健康至关重要;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与护士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的过程也是提高护士沟通能力、培养责任感的过程.全体圈员总结出造成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滞后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术后疼痛较重,不敢活动。护士指导督促不到位。科室针对此类病人术后指导没有精细化的流程及完善的监管措施。以上三项原因占造成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滞后所有原因的75%。据此,将以上三点确定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改善重点。通过开展此次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我科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滞后的发生率,并且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进步,减轻了患者围手术的心理焦虑及生理痛苦,加快了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增强了患者对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各年资、各层级护士的业务能力均有了提高,在品管圈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每位圈员都发挥最大潜能,阐述观点、参与管理,制定措施并监督实施。圈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 摘要:目的: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为理论基础制定干预措施,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依从性,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rn 方法:随机选取96名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名为对照组,另51名为研究组.对照组仅接受病房护理人员提供的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外,另辅以IMB模型干预措施.rn 结果:实验组在疼痛评分、康复训练完成情况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基于IMB模型为患者提供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的整体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
  • 摘要:目的:发现影响椎间盘术后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的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促进神经根水肿消退,预防神经根粘连,缩短卧床时间.rn 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方法,选取椎间盘手术患者20例,进行活动指导.根据Susman等人提出的行动研究理想模型,以诊断、计划、实施、观察、改进五个阶段为基础,循环进行,评价活动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采用询问法评估患者依从性,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估患者舒适度.rn 结果:实践7周,完成4轮循环,通过系统的术前健康教育、叮嘱患者术前购买支具、消除止痛泵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等措施,使患者活动的舒适度及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依从性良好.rn 结论:本研究所制定的康复活动方案能够提高椎间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舒适度及依从性,安全、有效地预防神经根粘连,促进肢体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缩短卧床时间.
  • 摘要:目的:评价Workshop培训模式对提高护士跌倒防范知识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176名护士实施Workshop培训,测试培训前、中、后护士的跌倒防范知识水平,并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价参与者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护士对跌倒防范知识掌握的平均成绩为16.24±1.907,培训后平均成绩为18.66±1.321,较前提高2.42±2.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者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较高.结论:Workshop培训模式可提高护士预防跌倒的知识水平,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外事故频发,急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诸多并发症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低钠血症是急性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中度低钠血症较为容易纠正,对患者造成的威胁相对较小,但当血钠浓度<125mmol/L.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低钠血症.大量文献发现,该病症发生率可高达45%~77.8%甚至更高.遗憾的是目前对该病的临床认识不足,护理上更是容易忽略此类并发症,不能及时提供临床诊断依据,从而延误康复时机.脊髓损伤患者轻度低钠血症多无明显临床表现,但重度低钠血症常引起脑水肿,患者有不同的神经系统表现。护理措施需密切观察病情、监测血尿生化指标、饮食干预、合理补钠、心理护理。临床护士对应提高急性脊髓损伤低钠血症的认识,加强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可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预防病情恶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摘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又称"产科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是妊娠晚期特有而又少见的致命性疾病.该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较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安全.据既往文献报道,母儿死亡率分别为75%和85%.但如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终止妊娠,则母亲死亡率得到降低,婴儿死亡率亦可降至58.3%.该病临床表现与暴发性肝炎相似,表现为突然发生持续性恶心、呕吐并伴上腹疼痛,厌油食,呕吐物先为食物,后为咖啡样物.有明显的腹胀及全身出血倾向,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易发生早产、死胎.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做人工肝治疗,现介绍1例本院AFLP患者治疗、护理的临床资料及心得体会.AFLP的病因不明。由于AFLP发生于妊娠晚期,且只有终止妊娠才有痊愈的希望,故推测妊娠引起的激素变化,使脂肪酸代谢发生障碍,致游离脂肪酸堆积在肝细胞和肾、胰、脑等其他脏器造成多脏器损害。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处理时期的早晚与本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保守治疗母婴死亡率极高,应尽可能早期行肝穿刺确诊。到脏器衰竭后,有出血倾向时,做肝穿刺危险不宜进行确诊后,应迅速分娩并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治疗。可采取卧床休息给予低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保证足够热卡,静滴葡萄糖纠正低血糖;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一般疗法。亦可采取换血或血浆置换、成分输血、保肝治疗、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终止妊娠等措施。产后仍需支持疗法,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休息,不宜哺乳。经上述治疗,多数产妇病情改善,预后良好。肝脏损害一般在产后4周能康复无慢性肝病后遗症少数患者虽经迅速终止妊娠及上述各种方法治疗,病情继续恶化的,可考虑肝脏移植文献报道对不可逆肝衰者肝移植确能提高生存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