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
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

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1-18

主办单位: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结合大鼠毒死蜱经皮染毒的实验数据,构建经皮暴露毒死蜱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rn 方法:1、动物实验: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3个剂量组(69.75 mg/kg、 139.5 mg/kg和279 mg/kg)和1个对照组(花生油),每组18只.一次性皮下注射毒死蜱染毒,每个处理组在3、6、12、24、48、72小时6个时间点收集大鼠生物标本.测定指标包括血清和肝脏的毒死蜱(CPF),以及血清和尿液的3,5,6-三氯-2-吡啶(TCP).2、模型建立:(1)依据CPF作用于机体的特征确定模型房室结构;(2)查阅文献搜集模型参数,包括生理参数、组织器官分配系数、代谢参数和吸收参数;(3)将CPF在机体内变化过程编译为acslX环境中的语言,进行模拟;(4)根据动物实验数据优化模型参数,使模拟数据最大程度和实验数据相近,得到一个最佳PBPK模型.rn 结果:实验结果和模型模拟结果显示血清和肝脏CPF以及血清TCP浓度在体内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剂量越高的组这些指标值越大;尿TCP累积排出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剂量越大组排出TCP量越多。实验数据显示各剂量组血和肝CPF在染毒后6小时浓度达峰值,69.75 mg/kg组血TCP浓度在12小时达峰,139.5 mg/kg组和279 mg/kg组血TCP浓度在24小时达峰;模型模拟数据显示血和肝CPF浓度在6.7小时峰,血TCP浓度在24小时达峰。比较模型模拟和实验得到的各项指标的时量曲线,两者较为相似。rn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PBPK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CPF和TCP在体内的动态代谢过程,该模型可以进一步实现向人群的外推。
  • 摘要:目的:研究保肝口服液对酒精性肝损伤辅助保护功能。rn 方法:保肝口服液5倍浓缩液以1.7、3.3和10ml/kg剂量(成人日推荐摄入量为100ml,该剂量相当于成人每日每千克体重推荐摄入量的5、10、30倍)每日经口给予小鼠连续42d,分别测定小鼠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以及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rn 结果:各剂量组小鼠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样品对小鼠体重的增长无明显影响;模型对照组小鼠肝匀浆中MDA含量升高,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建模成功.样品中剂量组小鼠肝匀浆中MDA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样品中剂量组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匀浆中MDA含量;模型对照组小鼠肝匀浆中GSH含量降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建模成功。样品中剂量组小鼠肝匀浆中GSH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样品中剂量组能增加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匀浆中GSH含量;样品各剂量组小鼠肝匀浆中TG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该样品不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匀浆中TG含量;模型对照组肝细胞脂肪变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建模成功。样品各剂量组小鼠与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有不同程度减轻,中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该样品中剂量组具有减轻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作用。rn 结论:本实验中肝脏MDA, GSH和病理组织学指标阳性,根据保健食品对酒精肝损伤模型有辅助保护功能的评价标准,保肝口服液具有对乙醇引起的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基因沉默对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致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rn 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 Nrf-2基因缺陷细胞株(HaCaT-SiRNA-Nrf2),以终浓度为2.5、5.0和10.0μg/ml的nano-SiO2(15nm粒径)分别处理HaCaT和HaCaT-SiRNA-Nrf2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改变,同时采用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各浓度组细胞内活性氧(ROS)、8-羟化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进行测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总蛋白和核蛋白中NRF-2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基因mRNA表达水平.rn 结果:与正常HaCaT细胞相比,HaCaT-SiRNA-Nrf2细胞内Nrf-2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mRNA水平降低了90.1%。5.0和10.0μg/ml nano-SiO2可引起HaCaT细胞的活力显著降低(P<0.05),而2.5μg/ml nano-SiO2即可引起HaCaT-SiRNA-Nrf2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各浓度组HaCaT-S iRNA-Nrf2细胞的活力均显著低于同浓度组的HaCaT细胞.各处理组HaCaT和HaCaT-SiRNA-Nrf2,细胞内ROS,8-oHdG和MDA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高,与同浓度组HaCaT细胞相比,HaCaT-S iRNA-Nrfz细胞的增高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ano-SiO2可引起两种细胞内T SOD和GSH-Px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与同浓度组HaCaT细胞相比,HaCaT-SiRNA-Nrf2细胞的降低程度更大,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nano-SiO2暴露浓度的增高,两种细胞中总NRF-2蛋白和Nrf-2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5和5.0μg/ml组细胞核内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rn 结论:15nm粒径的SiO2可诱导人永生化表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性损伤,Nrf-2基因沉默可通过改变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显著增加细胞对nano-Sio2的敏感性,而Nrf-2的激活和核转位在调节细胞内氧化一抗氧化体系中起重要作用。
  • 摘要:对于甘草和甘草酸的使用,仍然参照100 mg/day的限量,这个剂量水平相对更加安全。另外,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甘草药材用量是2-10 g,考虑到药材规格中甘草酸不得少于2.0%的含量要求,这也要求在保健产品开发中,甘草生药的用量不建议超过5 g/day。鉴于SCF提出100 mg/day。作为甘草酸摄入的上限不能充分保护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活性低下的人、患有高血压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相关疾病的人群,出于充分保护消费者的考量,建议将“高血压患者”和“低血钾患者”纳为不适宜人群,建议“高血压患者”和“低血钾患者”禁用含有甘草的保健食品或食品。
  • 摘要:目的:为蝙蝠蛾被毛孢菌丝体作为保健食品开发提供依据.rn 方法:设置合理的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进行研究。rn 结果:急性毒性试验:LD50> 10.0g /kg·B W,属实际无毒物质;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无遗传毒性作用;大鼠30天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周食物摄入量、周食物利用率、体重增加、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液生化学检查、脏器称量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雄、雌性大鼠的肝、脾、肾、胃、肠、睾丸(卵巢)均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病理组织学变化。rn 结论:蝙蝠蛾被毛孢菌丝体粉急性毒性试验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物质;三项遗传毒性试验检测均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未见其对受试动物有毒性损害作用。
  • 摘要:目的:系统性探讨微囊藻毒素-LR (Microcystin-LR,MC-LR)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肝脏细胞的毒作用特征.rn 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法建立原代培养的大鼠肝脏细胞模型,并通过抗大鼠细胞角蛋白(CK18)的特异性抗体来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纯度.对分离培养得到的原代肝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10-12-10-5mol/L)的MC-LR,在给药后的不同时点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的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发生率、细胞周期、DNA合成速率以及细胞内ROS含量。rn 结果:分离培养所得细胞均为肝实质细胞,细胞纯度为100%。高剂量的MC-LR能引起细胞死亡或凋亡的发生,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高;而低剂量的MC-LR则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效应,DNA合成速率以及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在染毒后出现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双向毒性效应的分界浓度为10-7-10-8mol/L左右。rn 结论:MC-LR对的原代培养肝脏细胞的毒性效应表现为剂量上的双向性,即高剂量的MC-LR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内ROS升高从而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而低剂量的MC-LR毒性作用则表现为促细胞增殖效应。
  • 摘要:TTC方法首先是建立己知毒性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如慢性毒性终点NOEL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按概率方法学估算出某类化学物质的特定风险水平上的人体暴露阂值。TTC决策树是由一个非常实用和系统的工具来评价食物中低暴露水平且毒理学信息不完整的化学物质的安全性。从TTC决策树得到的结果有两种情况:①预期化学物质的暴露水平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②需要明确的毒性资料。另外目前欧盟食品接触材料的非三致物质的管理豁免限值为10ug/kg,按照以上膳食摄入量假定,其对应暴露量为30μg/person/day。参照以上TTC方法的决策树,若再明确此物质是非机磷类物质,那么在这个豁免限值下使用这些物质的安全风险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 摘要:目的:建立RNR2启动子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号发光酵母细胞高通量筛选化学诱变原.rn 方法:用PCR方法从酵母(W303-1A)基因组扩增RNR2启动子,将其插入到含酵母嗜好遗传密码子的yEGFP报告载体(pRNR2-yEGFP);从YIPlac204TC-NLS-DsRed-Express-2扩增DsRed-Express-2红色荧光蛋白,用构建成酵母报告载体(pGPD-DsRed-Express2).用醋酸锂方法将其共同转化于W303-1A酵母细胞,从而构建成RNR2启动子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号发光酵母(W303-1A/RNR2-yEGFP/DsRed-Express2).用不同DNA作用水平诱变原分别作用于该发光酵母细胞,于0,4,8,12,16和20 h,分别测红、绿荧光蛋白的发光强度,用其相对荧光强度描述与诱变原的剂量效应关系.rn 结果:在与DNA发生结合的化合物中,放线菌素D呈阳性而溴乙锭呈阴性;在与DNA发生烷基化的化合物中,甲磺酸甲脂和瘤可宁呈阳性,而丝裂霉素C呈阴性;在使DNA发生断裂的诱变原中,顺铂、4-硝基-N-氧化喹啉、博来霉素和福来霉素均呈阳性;在抑制DNA合成酶或拓扑异构酶的诱变原中,5-氟尿嘧啶、羟基脲和喜树碱均呈阳性;而非基因毒性化合物秋水仙碱、刀豆氨酸和四环素均呈阴性.rn 结论:该重组双信号发光酵母细胞可快速、方便和高通量地筛选诱变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