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4中国金融论坛
2004中国金融论坛

2004中国金融论坛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4-06

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会议文集:2004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从理论上说,金融市场的发展未必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实上,综观世界各国历史,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乃至金融危机,都有可能最先发端于金融市场。仅就20世纪的情况而言,30年代的金融危机、7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90年代初期的“巴林银行事件”以及1997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本文介绍了银行间接融资与市场直接融资的利弊比较结果,从完善货币政策市场化调控机制的角度,集中讨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问题,并分析其促成金融稳定的作用。
  • 摘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抽象的“利率”是不存在的。在任何时点上,通行的利率都有很多种,它们构成一个多样化且彼此关联的复杂体系。利率的多样性植根于融资活动的复杂性。在一项具体的融资活动中,举凡放款的期限、借款人的信用度、附属担保品的数量及质量、承载融资活动之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在利息支付上的税收待遇、破产清偿顺序等等要素都各不相同,由这些要素集合而成的具体的融资活动,在风险和收益方面便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基于融资活动的多样性,利率体系便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在这里,利率体系的多样性主要并不体现在利率水平的差别上,而是体现在每一种利率都对应着一类融资活动,并反映出这类融资活动的风险度。本文介绍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的进展,分析了约束利率市场化深入发展的微观和宏观因素,提出积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措施。
  • 摘要:中国现存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以农村信用社为基本框架的多层次复合金融体系。除农村信用社外,尚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业务、政府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业务、民间金融(农村基金会)业务及个人自发信用业务(高利贷)等。各地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上述复合程度有较大的差异。但农村信用社目前仍为农村基本金融渠道。本文介绍了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问题,探讨了2003年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新举措,阐述了八省市农村金融改革能力。
  • 摘要:金融交易的基础在于信用,因此,交易对手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即信用风险对金融交易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很久以来,金融市场参与者所理解的风险主要还是金融工具或其组合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对于信用风险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产品发展的基本背景,阐述了信用风险产品的主要种类及市场规模,探讨了信用风险产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其动机,分析了发展信用风险产品的主要障碍,浅谈了在中国发展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及其产品的意义。
  • 摘要:1997年12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韩国开始探索利用资产证券化处理不良债权。自1998年9月韩国颁布了《资产证券化法案》以后,资产证券化在韩国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开展资产证券化较为成功的亚洲国家之一。自1999年6月,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第一次发行资产支撑证券(ABS)以来,韩国ABS市场的发行总额(从1999~2002年年末)累计为146兆韩元。2002年,韩国ABS实际未清偿发行余额(issuebalance)达到了62兆韩元,在直接融资中所占比重为33.4%。本文首先分析了韩国资产证券化兴起的背景,进而探讨了资产证券化在韩国的发展现状、发展阶段,最后得出对韩国资产证券化的总体评价。
  • 摘要:股份制企业根据其股权流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种形式。目前,由于中国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的定位很不明确,渠道很不通畅,因此严重妨碍了股份制企业应有功能的发挥。从中国股份制改造的情况来看,非上市公司在数量上要远多于上市公司,因此,如何解决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问题,不仅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rn 本文介绍了中国非上市公司的现状,阐述了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的几种渠道,浅谈了对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分析了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促进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的对策思路。
  • 摘要:伴随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宏观调控或者说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第15条中规定:“国家要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中国宏观调控的四个主要目标:一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二是抑制通货膨胀;三是促进重大经济结构的优化;四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2002年秋天,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现阶段宏观调控的四个新目标:一是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增加就业;三是稳定物价;四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rn 将相隔五年的前后两个目标体系加以对照不难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也日趋成熟,基本进入了公认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轨道。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体系,理论界不存在什么分歧。本文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分析了坚持增长优先目标的原因,浅谈了实行就业优先目标的必要性。
  • 摘要:众所周知,伴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经粗具规模。本文介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三方面不平衡,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 摘要:公司债市场的发展对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关于金融方面的许多论述,比如“健全金融调控机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等等,都与金融市场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有欠缺,其中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市场是个“短腿项目”,如何补齐,既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如何推动公司债市场的发展,已经有了许多研究,内容也非常丰富。本文介绍了公司债发展的国际比较,分析了防止扭曲的方法,探索了公司债发展的定位,阐述了基础设施。
  • 摘要:中国政府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后,更为市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目前,中国国债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各类投资者投资国债、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以及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本文介绍了市场发展成果的主要体现,提出推动国债市场发展的方法。
  • 摘要: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创新,其运作方式已经十分成熟。在中国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不仅能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于丰富中国的债券产品,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的成熟产品,阐述了各国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模式与主要经验,提出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浅谈了中国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货款证券化业务的初步设想。
  • 摘要:中国从1996年开始利率市场化进程以来,利率的波动日益频繁,债券市场投资者面临着巨大的利率风险,债券市场再次推出债券期货的呼声日益强烈。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更为债券期货的推出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介绍了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规范发展取得的成绩,阐述了针对债券期货特点和要求,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风险监管能力,为推出债券期货创造条件的方法。
  • 摘要:众所周知,拓展债券市场,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这对于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对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意义,提出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方法。
  • 摘要:谈到中国资本的结构问题,我们都知道债券品种偏少是一个严重的表现。成熟市场国家债券与股票的比例,一般是75%:25%,我国刚好倒过来,这个比例造成资本市经常性的剧烈波动和投机气氛严重,在这样一个认识下,发展债券市场是目前大家的共识,但债券市场的发展有一个着力点的选择问题。这个着力点应该放在市场主体的责任能力和诚信建设上。没有责任能力,债权的清偿失去了保障,投资人不会来,不讲诚信,市场难以有持续的繁荣。其中责任能力说到底取决于发行主体的经营增长性,诚信状况则依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科学和完善程度。本文介绍了公司债在证券市场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债权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分析了债权人保护的两个层次。
  • 摘要:托管结算系统俗称“后台”系统,在无纸化、网络化的现代债券市场形态中处于市场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近五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人瞩目。二级市场记账式债券余额稳步增长,目前通过中央国债公司托管的债券余额达3.56万亿元;交易结算额增长迅速,2003年前10个月交易量已达17万亿元;预计2003年全年记账式债券(含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企业债)发行1.5万亿元。如此大量的债券以无纸化的方式发行、交易,作为各类投资人的资产进行存管和过户,都必须依靠债券托管结算机构安全、有效、稳定地发挥作用和功能。rn 本文对中国债市托管体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阐述了债券分级托管体系和类型,分析了两个市场结算的本质差异,浅谈了结算周期与结算方式,探讨了中央国债公司,提出加快中国托管结算系统建设的建议。
  • 摘要:本文介绍了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和农村金融产品面临挑战和创新的需求,指出应加大力度发展直接融资,阐述了社会保障体制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 摘要: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体现着金融的市场化程度。长期以来,在计划机制制约下,中国境内没有金融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所需的金融资金主要依靠银行的存贷款机制来实现。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金融市场逐步发育成长,一些区域性资金融通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等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进行规范化建设”等背景下,计划机制得以继续贯彻,形成了一些由中央行政部门直接控制的覆盖全国的金融市场。本文介绍了全国性金融市场运行和发展的特点,阐述了金融市场开放的含义。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快速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在金融面上,资金相对过剩与资金相对短缺并存,对绝大多数缺乏资金的企业来说,真正短缺的不是债务性资金而是资本性资金。本文介绍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指出目标创新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导向标,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取向-机制创新。
  • 摘要: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发展时机。一方面,WTO所造成的制度改革冲击和结构调整压力,要求中国政府在新的时期必须加快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中国国内需求不振的情势下,必须保持年经济增长不低于7%的速度,这也给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提出了新的课题。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中长期任务,而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所要解决的永远是中短期问题,正因为这一点,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问题才更具紧迫性。本文从货币政策的现状问题入手,探讨用扩张货币供给手段刺激生产性支出的有效途径。
  • 摘要: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一个笑话,即代表们搞不清谁是国有银行的老板。国有银行的老板的确很多,有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各级政府,等等。人民银行管资金、管投向、管总量,银监会管准入、管退出、管人员资格、管干部任职;国家发改委管投向、管总量、管拼盘;国家经贸委管投向、管投量、管拼盘、还管“剥离”;各级政府管投向、管投量;只有财政部是管成本、管费用、管资本金拨补的。然而,非常有趣的是,所有对银行的投向投量有发言权的政府或部门,对银行的成本收益和资产质量都没有责任,因而也不关心,也没有兴趣;而惟一对银行有资本控制权和财产处分权,因而关心银行的成本收益的财政,又对银行的经营方向和投向投量没有一点发言权。这样造成的事实就是,没有任何部门或任何一级政府对银行的盈亏感兴趣,或负责任。这是国有银行改革二十多年来始终没有解决的最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国有银行的改革难有实质性进展。即使股改上市也未必解决问题。rn 本文介绍了国有银行与国家的关系,分析了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讨了关于“股改上市”的问题,阐述了成立“金融国资委”的原因,指出必须改革银行的工资制度,实现收入的市场化。
  • 摘要:一项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同时也是它与法律制度互相作用、互相磨合的过程。金融产品的产生往往是创新者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寻找法律上的空隙进行创新的结果。它形成了对原有法律制度的突破;反过来,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又是对现有法律制度的一个挑战,它产生了对新的法律制度的需求,并由此推动了法律制度的供给和演变。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就体现了上述的互动关系。本文介绍了资产证券化与法律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阐述了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对资产证券化的制约,分析了发展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总体立法思路。
  • 摘要: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征求意见稿。这份新的资本协议框架是以1999年6月该委员会提出的新的资本协议框架为基础修订的。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即将在全球银行业推行的新的资本充足协议的基本原则。尽管这个重要的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了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意见,并且还打算在2004年正式实施,但是,基于这个新的框架协议对于全球金融业的深远影响和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巴塞尔委员会主动宣布推迟一年实施。本文介绍了巴塞尔新协议的内容,阐述了巴塞尔新协议的特点,浅谈了巴塞尔新协议的三大支柱,分析了新协议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 摘要: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最近讨论非常多。我们的研究人员,还有很多很著名的研究人员,包括很多国际上非常著名的人,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发表了看法。现在可以说,关于人民币汇率要不要调整这一争论,其实基本上算是告一段落了,就是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但是下一步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是更具有挑战性的。本文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阐述了关于当前人民币汇率的争论,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办法。
  • 摘要: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的产生背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了满足在浮动汇率时代寻求汇率稳定的需要;另一个就是货币合作与建立最优货币区域的需要。货币合作和建立货币区域实际上也是为了在浮动汇率时代寻求汇率稳定,之所以说它是另一个背景,是因为这种货币篮子与讨论的货币篮子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介绍了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汇率稳定与货币篮子的关系,浅谈了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操作与实施的过程,分析了套利的问题,探讨了利弊。
  • 摘要:所谓最优的货币政策,就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中央银行通过抉择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使货币政策目标达到最优,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说一旦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以后,反过来说这个理论就是在寻找一个最优的货币政策能够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那么货币政策规则只是最优的货币政策里面探索的一种结果。也就是中央银行能够通过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使货币政策达到最优。rn 本文介绍了货币政策目标函数的确定与最优货币政策,阐述了时间一致性、动态偏差与稳定偏差的关系,分析了货币政策规则的几种形式,浅谈了货币政策规则的检验及应用,探讨了货币政策规则与中介目标,指出货币政策的可信度、透明度和独立性,提出货币政策规则的前瞻性和稳健性。
  • 摘要:“洗钱”通常是指为了掩盖非法收入的真实来源和存在,而通过各种手段使其合法化的过程。最早的“洗钱”并无贬义,就是把已被弄脏污的金属铸币清洗干净的意思。据说在20世纪初,在美国旧金山市有一位名叫圣·弗朗西斯的饭店老板,看到自己饭店用于日常流通的一些硬币沾满了油污,因怕弄脏了顾客所带的白手套而影响到饭店的生意,便将收进的硬币用碱液清洗一遍,然后才将清洗后的洁净硬币投入流通使用,这就叫“洗钱”。现代“洗钱”概念已远超出这个范围,引申为因货币资金或财产的来源和性质“不干净”而进行清洗,通过“清洗”使黑钱、赃钱、犯罪收入合法化。这种“清洗”不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除污,而是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交易来完成清洗过程,通过这种清洗后,就隐瞒和掩盖了犯罪收入的来源和性质,达到表面合法化并安然享受不法财物或利益。rn 本文介绍了洗钱犯罪的概念和危害,分析了国际社会反洗钱立法的一般概况和主要措施的改革,阐述了中国反洗钱立法措施的现状与缺憾,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反洗钱立法和措施的有关建议。
  • 摘要:一个安全高效、功能齐备、运行稳定的债券托管和资金清算体系,是债券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保证债券流动的安全,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还肩负着防范一个国家债券市场风险、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重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日益提高,市场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市场的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体系得到很大改善,为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运行环境。rn 本文介绍了中国债券托管体系,分析了中国资金清算体系,探讨了债券发行市场的清算,阐述了债券交易市场的清算和债券本息兑付的资金清算,浅谈了债券市场交易清算的风险控制。
  • 摘要:美国票据市场有两块,一个是商业汇票,另一个是商业票据。其中,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通俗地讲,就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一种资金融通的工具,是纯粹短期债务工具。它与债券的区别在于,第一,商业票据不是标准化的,并不都是每张100元的面值,其面值可能高过数千万美元;第二,它的发行一般是私募的,不是公开发行。本文介绍了美国票据市场,对中国票据市场进行了分析。
  •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以债券市场发展为主题举办本次论坛很有必要。发展债券市场,对促进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当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分析了保险资金运用与债券市场有着天然的依存和互动关系,探索了中国保险市场与债券市场互动发展的新思路,对债券市场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 摘要:中国债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1981年国家恢复国债发行开始,中国债券市场从以实物券柜台市场为代表的不成熟场外市场,发展到以上交所为代表的场内债券市场和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代表的成熟场外债券市场,经历了渐次升级的嬗变过程,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债券种类不断增加,发行、交易方式及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展示了良好的发展绩效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指出商业银行是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主导性力量,阐述了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结构、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依托,对今后中国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间怎样更好地互动,以求得双方更大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和设想。
  •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包括开放式回购、远期交易以及债券期货交易在内的债券衍生品交易,可以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拓展债券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本文就当前的宏观和金融形势以及债券衍生品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介绍了当前的宏观与金融形势,指出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是制约中国当前债券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
  •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过程中,要“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债券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直接融资的一种经常性方式,由于中国各类公司较为普遍地存在资金紧缺,因此,在论及公司债券时,相当多的人主要从融资角度看待公司债券。认为仅仅从融资机制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公司债券,是不够的,甚至是有害的。本文介绍了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政策导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1、应当运用公司债券机制,有效推进金融系统的整合;2、应当运用公司债券机制,有效推进发行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 摘要: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15段有关于资本市场的一整段论述,其中第四句话为“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将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提到与多层次的股票市场相同的战略高度,显示了债券市场在一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证监会尚福林主席在证监会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提出“建立由市场主导的创新机制,把拓展债券市场作为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明确了债券市场的在今后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rn 作者认为下一步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市场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发展速度很可能超过股票市场的发展。本文将从国外公司债券发展的状况比较、公司债券优势理论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公司债券发展的潜力,最后针对中国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的制度问题,提出具体制度建设的建议。
  • 摘要:早在1995~1996年间,香港政府为推动二手按揭市场发展及推动将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引导到物业按揭市场,以加强本地银行体系内资金的提供的稳定性,已着手研究成立按揭证券公司。在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后,包括美国“Fannie Mae”,“Fraddie Mac”及“GinnieMae”,香港按揭证券公司终于在1997年3月成立,其管理架构及运作安排均以“FannieMae”为蓝本。本文介绍了公司成立的背景及主要目标,阐述了公司的特色及行政管理架构,浅谈了按揭证券业务,分析了按揭文件的标准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