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电工技术>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4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4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4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0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会议文集: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4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针对110kV架空输电线路在软土地基下造价较高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技术经济上相对较优的树根桩基础,以及树根桩基础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并通过与其他基础型式的占地、工程量、造价等技术经济比较,得到了不同型式树根桩基础的使用范围.由于实际架空输电线路往往受到造价和基础占地受限制,使得一般基础型式经常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树根桩基础才能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且造价低,占地面积小,施工周期短,基础强度大,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小,且施工器械小,很适合架空输电线路野外实际施工的需要。因此,本文推荐在软土地基条件下,应以采用树根桩基础的型式为主,适当采用其他型式基础。
  • 摘要:针对深圳市土地资源稀缺、架空线路走廊及地下电缆资源日益减少的状况,本文提出建立了电力管网资源数据库,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资源管控能力,并进一步对数据组织、体系架构等进行了说明.通过对深圳电力管网资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深圳电力管网资源数据包括现状变电站数据、现状架空输电线路数据、输电电缆数据、规划变电站数据、规划高压走廊数据、规划电缆通道数据等6种数据。针对深圳电力管网资源数据库,建立8张数据表,基于电力管网资源数据库,可以建立以准确的电子地图为基准,将输电、变电相关信息通过地理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架空线路、高压走廊、电缆沟等资源信息统一数据存储、统一图元标准来实现电网资源图形一体化。为了保障管网资源数据的安全,采用内外网兼容的模式部署网络应用。通过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电力管网资源数据,用于现场调查、会议研究、宣传展示;可以实现电力管网资源的动态掌握、宏观分析、辅助决策;提升电网企业的输电、变电管理水平。
  • 摘要:在城区电网规划建设中,钢管杆通常是架空线路首选形式.而常规应用中的电力钢管杆,大多为平面对称结构,在复杂的应用中捉襟见肘.量体裁衣设计制造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异型钢管杆,可以将各种改接、π接、T接、电缆入地等方案在一基钢管杆一个塔头空间内解决,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摘要:在选择中、低压电缆截面时,设计人员不仅要按允许载流量选择,按热稳定校验,而且还要按电压损失校验电缆截面.尤其对于380V/220V低压配电系统,电压损失这一指标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常用的不同截面低压电力电缆在额定电流运行时的电压损失进行了计算,由此推算出电压损失不超过规定值(额定电压的7%)时各种截面电缆的最大允许供电半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设计工作.根据计算结果,笔者认为当低压电缆长度在150m以内时,截面选择可以只考虑载流量、热稳定要求。而当长度超过240m时,有必要进行电压损失校核,以确定所选截面是否符合末端压降要求。当末端负荷不大,供电距离稍远(如300m以内)时可适当加大截面等级以降低电压损失。但对于供电距离过长的线路,一味采取加大截面的方式就显得不经济了。
  •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政府为了缓解交通问题,越来越多地建设城市高架桥.由于历史问题,在城市中心往往现有很多高压架空线路贯穿于市中心.很多现有的高压线路,往往成为高架桥建设的瓶颈.这时候,能够相对精确地计算现有的架空线路对规划的桥梁之间的净空距离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城市中心的空间十分紧张,一味地将原有的高压线路下地改造成电缆线路造价太高.精确计算现有导线在各种工况下的水平距离对城市桥梁的规划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实际中,很多设计人员在算出导线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后,计算导线的风偏距离时,往往采用勾股定理直接求出净空距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这样计算就不准确了。必须采用画图法画出导线的净空距离。同时可以发现,导线的净空距离不一定发生在大风或者高温情况,还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工况条件下,这要取决于桥梁与导线的相对位置。
  • 摘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电网公司66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经验,依托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鞍山66kV桃山全户内智能化变电站示范工程的试点设计与建设,从智能变电站网络构架、保护装置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本工程采用间隔层设备集成,将保护、测控装置兼具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功能。合并单元对常规互感器输入的模拟量采样处理,按IEC61850-9-2标准转换成以太网数据,再通过光纤输出到间隔层网络;智能终端完成断路器开关状态采集、控制与控制回路监视等功能,以上均通过过程层网络,基于GOOSE服务发布采集信息均可集成实现。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的集成,使得原本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简化,减少控制电缆的数量,过程层网络组网以SV+GOOSE的方式同网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数据的传输,在这种组网方式下,过程层的设备采集的信息直接通过一根光纤就可以实现间隔层和站控层的数据交换,并采用“直采直跳”方式,即使过程层网络断网,本身的保护功能依然可以保证。在本工程中,新增了一套站域保护。站域保护,顾名思义,就是变电站区域内的保护装置,它具有低周减载保护功能、备用自投功能、10kV母线保护及断路器失灵功能。在66kV变电站中一般不加装10kV母线保护及断路器失灵保护,站域保护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个问题,为今后智能化变电站新建、改建工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摘要:针对广州石井变电站3号主变压器扩建,新增220kV、110kV电缆进出线可能导致的无功功率倒送的情况,提出相应无功补偿装置改造方案,给出了详细的系统方案计算、主接线图、装置工程布置、运行配置及与原电容器组配合运行建议.最后,对配置SVG装置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并介绍了基于AVC系统与调度中心配合控制方法,实现改造设备控制的无缝衔接,当无功负荷变化时,SVG能够根据负荷的变化快速变化输出的无功,从而使220kV母线的无功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SVG装置能够快速跟随负荷无功的变化而变化,使变电站持续保持高功率因数。此外,给出了汉田变电站系统电压不合格时SVG快速响应调节电压为合格时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当电网电压突然变大时,装置通过快速变化输出的无功把电压值恢复了,当电网电压突然变小时,装置也通过快速变化输出的无功把电压值恢复了,这说明SVG可以通过变化输出的感性或容性无功值来快速地调节电压到合格值。系统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在广州北部电网的每个变电站采用基于动态无功补偿SVG装置的应用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广州北部电网运行中出现的电压不合格、功率因数不合格、低电压穿越无功支撑等问题,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意义。
  • 摘要:轨道电机供电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电气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必将对外发射电磁辐射.本文以轨道电机电磁辐射为研究对象,从高速电力机车受电的特点出发,分别从电力机车受电弓与供电网络之间的等效接触电阻的不稳定性以及电弧的随机性两个方面分析了高速电力机车产生电磁辐射的机理.同时,文章还描述了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着重分析了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合理应用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加强个体防护等.
  •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家电网公司《110kV变电站通用设计规范》全户内变电站电气布置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110kV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的变电站进行优化布置的方案,充分体现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与“两型一化”的设计原则及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尽量优化占地面积,节约资源。根据电气工艺要求布置,配合电气进行尺寸的优化,使工艺布置、运输、检修通道顺畅。满足工艺、消防、建筑物与电气设备之间防火、安全距离及消防通道要求。结合智能变电站特点,合理配置设备用房,精简辅助用房,减少建筑占地面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以看出,改进后的方案更紧凑、更合理、更节约.
  • 摘要: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建设项目和工业企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程项目前评估不同,它是对工程项目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的综合评价.本文依据电力建设项目的特点,梳理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整理确定后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归纳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输变电工程后评估指标结构,并结合具体输变电工程的后评估情况,包括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项目的效果和效益评估、项目实施过程评估等,还进行了实例分析.注重电力工程项目后评估与立项时的项目评估及项目建设过程评价的相互补充,建立有机统一的评估体系。在实际项目运作中,需要加强项目后评估和新项目投资决策之间的逻辑联系,如在新建项目可研报告增加同类工程的主要经验教训及本项目拟采用的改进措施等内容;建立规范的反馈流程,将后评估结果作为公司重大决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使后评估中的经验教训和改进建议真正反馈到项目流程各个环节和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之后工作的改进发挥实质性作用。
  • 摘要:北京地区配电网通信网络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业以太网为主要技术的通信网络,随着电网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业务越来越多,对配电通信网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北京地区配电通信网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配电网通信的技术要求,对当前适用于电力系统配网的通信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适合北京地区配网通信的技术方案.。市中心区接入点密集,供电半径较小,电力管道资源丰富,完全具备敷设光缆的条件,同时北京市区高楼较多,土地资源有限,市区内多为地下变电站,自建无线通信专网的条件受限较大,北京是我国首都,重要用户众多,对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最高,同时,目前北京城区已采用工业以太网技术,建设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配网通信网络,因此,综合考虑,北京市区比较适合建设以工业以太网与EPON技术为主的通信网络。北京郊区总体可分为城镇和乡村,在近郊区已形成了较多经济开发区,用电重要用户随之增多,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与输配电工程同期建设的管道资源越来越丰富,为实现光缆通信提供有利的条件。乡村与城镇紧密相连,供电半径越来越小,接入点较密集。结合地区自然村分布特点,北京郊区宜建设无源光网络为主的配电通信网络,部分区域可以尝试采用无线通信网络。山区具有用户较分散、供电半径大等特点,受限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无线通信覆盖范围大的优势并不明显。对于具备光缆敷设条件的区域,应采用光纤通信,如EPON技术等。对于不具备光缆敷设条件的区域,需进行分类论证,结合地区特点,建设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通信网络。
  • 摘要:本文论述的变电站的综合管线设计主要是指包括电气、给排水、通风空调、通信等专业的室内管线的综合设计,不包括室外部分的管线设计,包括其技术特点、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并列出了综合管线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配电箱与吊车梁碰撞、风管与电缆通道碰撞等,体现了综合管线设计对于满足电气功能使用和建筑物美观的重要性.
  • 摘要:本文针对电缆隧道火灾多由电缆接头引起的事实,提出将隧道内接头固定布置于一定长度的区域内,采用重点区域、重点消防,在节省投资的同时,提高电缆系统运行稳定性.此外,本文还详细分析了电缆接头位置的制约因素,论证了接头分区集中布置的可行性,110—220kV电力电缆隧道中电缆接头集中布置,有利于解决事故多发区重点消防问题。电缆分段长度主要制约因素有金属护套接线方式、感应电压、运输条件、厂家制造长度、系统接线、牵引力、侧压力等,但合理选择分段长度及金属护套接线方式后,不会影响隧道内接头集中布置。为防止电缆接头故障影响同回路的另两相接头,三相电缆接头保持一定的纵向距离所形成的区域。l lOkV电缆接头纵向距离一般为5m,每组电缆接头长度约为12m;220kV电缆接头纵向距离一般为10m,每组电缆接头长度约为23m。为解决事故多发区重点消防问题,电缆隧道建成后,可将隧道内电缆接头进行合理规划,将隧道内接头集中布置于指定区段范围内。接头集中区长度应控制在200m以下,且与非接头集中区交错布置,非接头集中区长度一般控制在400m。接头区与非接头区交错布置。
  • 摘要: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是指±800kV(±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及相关技术,是我国电力跨区域大规模输送的必然选择.介绍了其涉及的换流站主接线研究、过电压和绝缘配合、外绝缘设计、控制保护系统设计和电磁环境以及提高特高压输电系统可靠性和可用率等技术,目前我国已具备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条件,我国能源与负荷分布的严重不平衡以及未来电力发展的巨大空间迫切需要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摘要:本文依托工程实例,利用STAAD.Pro程序计算分析,从受力、运输、投资等方面对变电构架的选型进行探讨,提出较合理的构架结构型式,并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依据.根据变电站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形式,考虑到变电构架主要受导线拉力作用,实际工程多采用联合构架布置形式。其主要设计指导思想是,在主要受力方向用无挂线的联系梁或延长母线梁,将相互独立的构架连成一体,使构架之间的导线张力成为以梁为支点的内力,线路侧的导线张力由多榀构架共同承担。这种布置方案不仅需要结合工艺的条件,而且体现了结构设计的主动性,从有利于结构性能的角度,增加部分联系梁,使构架梁、柱在受力范围和受力方向形成联合受力体系。其特点是,在导线张力相同的情况下,能使每个构架柱及基础的最大内力大幅度降低,从而达到减少构架材料用量及占地面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整体构架安全性能的效果。从计算结果来看,两种型式下的构架受力均合格,钢材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但就耗钢量来说,钢管结构要比格构结构多1/3,而且占地面积较大;考虑到钢材全部由国内加工完成后通过海运运往当地,采用格构式型式轻便于运输,运输过程中也能很好保护钢材不受损坏,而钢管形式满足这一点;格构式型式较钢管型式,现场安装起来较为安全,但当地劳动力充沛且经济,而缺乏大型吊装设备,则格构式型式更利于现场安装。
  • 摘要:为了满足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智能配电网对通信系统的建设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EPON作为智能配电网的通信方式.考虑光缆通道和配电网设备分布情况,设计一种新型环形冗余保护通信网络.在响螺湾地区和于家堡地区各建设两根48芯主干光缆,沿10kV电源线路径敷设,在站点处敷设24芯分支光缆,将主干光缆破口,分支光缆可以接入多个站点,适当做了预留,本期每一根光芯最多接入6个站点,在每个分支方向分配6根纤芯,站点满6个就换另外6芯,,采用2M带宽实现配网数据通信,将两个地区均建成配电通信网EPON手拉手网络。
  • 摘要:220kV瓷都变电站是沈阳地区第一批智能变电站,电气一次方案遵循国家电网220kV通用设计B-3方案,主变压器共3台.按照智能变电站设计思路,备自投不设独立的装置,其功能集成于监控系统中,但限于智能变电站设备水平的限制,实际施工中,监控系统并不能集成备自投功能.基于此,本文探讨220kV智能变电站3台主变压器的备自投解决方案,提出单独增设1台备自投装置含常规站3台备自投装置功能并针对本站3台主变压器重新编制备自投程序的方案来解决备自投问题,此方案较常规站方案节省2台装置1面屏,将其中两台变压器分列运行,具体说明了其母联备投、主变压器备投、联络线备投(主变压器备投的后备方式)等操作,不仅解决了智能站监控系统无法集成备自投功能的问题,还节省了设备造价。
  • 摘要:"强—简—强"模式下的110kV智能变电站简化了主接线及一次设备,相应地减少了二次设备数量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提出了在此背景下的二次自动化系统的较优组网方案,提高了站内二次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 摘要:论文在分析风电发电量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理论建立预测模型,对风电发电量进行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精度,论文对灰色模型做了以下改进:采用指数平滑法对随机性较强的风电发电功率数据进行处理;改造模型的背景值;采用滚动时间序列等.
  • 摘要:本文以某风电场上网线路工程为实例,通过仿真软件EMTP对风电场接入电网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计算所采用的基本依据和相关条件,包括风电场概况及接入方案、计算水平等;根据工程的相关资料,计算分析风电场并网运行后的无功电压,并分析给定接入方案下风电场对公共连接点、并网点的电压水平的影响;对给定接入方案下,风电场接入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研究;计算风电场对当地电网的电压偏差、电压波动、闪变和谐波的影响.
  • 摘要: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以"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支撑调控一体"为目标,着力探索前沿技术,推动智能变电站创新发展.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将实现分专业设计向整体集成设计的转变.通过整体集成设计,明确设备的功能需求,引导设备研制;通过电气主接线优化和总平面布局优化,提高变电站整体设计水平,确保先进的设计理念实施到位.
  • 摘要:本文以广州轨道交通某地下变电站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对该基坑工程建立3D有限元计算模型,结合现场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重点研究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以及坑底变形.基于开挖分步后的基坑监测结果调整参数,进行支护结构ANSYS有限元分析的模型参数反演,实现对该工程长期稳定的较可靠模拟.
  • 摘要: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应根据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建设规模、负荷性质、线路和变压器连接元件总数、设备特点等系统条件和具体工程条件确定.东扩12号(未来城)110kV变电站作为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新一代智能变电站6个示范项目之一,在电气接线上作了较大优化.本研究在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等方面对变电站110kV及10kV侧电气接线进行分析论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负荷性质、变电站的重要性,本研究推荐最优的接线方案,即110kV侧电气主接线终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Ⅰ母接2线1变,Ⅱ母接2线2变.10kV侧电气主接线终期采用单母线六分段环形接线.
  •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传统集中式母线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布式母线保护的概念.无主站分布式母线保护方案克服了因主站误判造成母线全部失电的可能性,各个母线保护单独判断,独立跳闸.根据不同的采样值报文传输规约,本文设计了3种无主站分布式母线保护方案,采用SV网和GOOSE网独立组网方式,最多可以连接12个合并单元.最后对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 摘要:装配式变电站是变电站建设的一场革命,改变了变电站的土建设计和施工模式.与传统的建筑形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工期短、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干作业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变电站电气布局、土建设计和施工模式.变电站构筑物的装配范围包括构支架、围墙、防火墙、电缆沟、电缆沟盖板。通过统一围墙、防火墙、电缆沟、构支架等构筑物类型、结构形式,形成标准化预制构件,实现工厂规模化生产;围墙、防火墙等构筑物宜采用装配式组合墙板体系;构支架宜采用钢结构,柱梁采用螺栓连接;构支架与基础采用螺栓连接;设备基础采用通用基础。在工程设计中,装配式建筑设计缩短了设计及建设周期,减少了变电站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应用新设计、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形成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工程设计方案.
  •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目前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方法和水平,分析管线探测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要求.目前,地下管线探测方法主要分为管线收资、现场调查、物探仪器探测等手段,一般情况下,以上方法要配合使用,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和探测质量。现场调查是对测区内地下管线在地表有明显出露点的探查,通过对管沟、检修井、地涵等人工打开、进入的方式,以查明管线情况,对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做量测和记录,查清地下管线的种类、管径、材质、埋深、走向及管线的连接关系。地下管线探测在城市电缆线路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合理选择路径、控制投资、安全施工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 摘要:本文阐述了综合安自装置(一种能同时实现安稳执行站和220kV备自投功能的装置)产生的背景,介绍了综合安自装置的硬件配置和主要功能,提出了在220kV枢纽变电站中采用综合安自装置是理想的选择.综合安自装置能实现传统的安稳执行站和220kV备自投的功能。传统的安稳执行站的任务是采集本站的运行工况信息并发送到上级子站,同时接收上级子站或主站传送的控制命令,执行就地控制措施,并将控制结果发送到上级子站或主站。此综合安自装置已在广州电网的某220kV变电站进行了试点应用,试运行情况良好.
  • 摘要:本文针对深圳500kV坪山变电站220kV主接线方式,提出了220kV母线保护对应配置解决方案,对其保护原理、设计原则、实现功能、设备配置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阐述,并对工程实施本终期方案带来的影响做了论证,最终确定最优的220kV母线保护配置方案.,结合周边220kV变电站的规划,考虑远期接线的适应性,经过进出线间隔排列及接线调整优化,220kV远期采用双母四分段六段母线接线,本期按双母线双分段母线运行,从而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运行方式,提高了500kV坪山站的供电可靠性。配合上述220kV主接线方案,220kV母线保护采用双母四分段母线保护装置,从原理上实现了母线保护的双重化配置,二次回路接线相对不太复杂,对站内其他二次设备的影响不大,至2018年投产前,南方电网公司应已有多例该系列母线保护装置的在网运行经验。因此坪山站采用上述220kV母线保护配置方案是成熟可行的。
  •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业务的不断开展,电力通信网的业务形式由传统的语音模拟业务向IP等分组数据业务不断演进,而传统的刚性传送网MSTP无法提供分组数据业务端到端动态业务调度功能.本文提出随着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MPLS-TP的PTN(分组传送网)技术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主流技术.同时,提出位于电力Ⅳ级通信网的城域传送网的建网方式及建设策略.PTN技术在网络结构上也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以地区Ⅳ级网络为例,核心层节点可包括中心站及220kV变电站,负责提供核心节点间的局间中继。核心层应具有大容量的业务调度能力和多业务传送能力以及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采用带宽为10GE的环路结构,两环之间宜采用双节点互联,实现单节点故障时的业务保护,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核心层节点数宜在2-6个。地市Ⅳ级网络现主要为MSTP网络,节点主要为中心站、220kV变电站及110kV/35kV变电站,承载业务主要为电网生产调度业务及部分管理信息业务。在现有Ⅳ级通信网络的基础上,PTN组网有2种方案:PTN与MSTP混合组网;PTN与MSTP独立组网。
  • 摘要: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深入,输变电工程量结算风险越来越突出,急切需要通过加强结算管理来不断提高工程结算工作质量,提升风险防范水平,确保电网建设平稳较快发展.本文论述了风险定义,分析了输变电工程结算存在的招标文件质量风险分析、审价人员素质风险分析、勘察设计深度风险分析、外部环境变化风险分析的风险控制对策,为电力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结算审价风险控制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 摘要:为有效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与治理能力,根据输电线路走廊雷电活动规律、地形地貌、线路结构和绝缘配置、防雷计算方法、防雷措施等差异性,提出了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基于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输电线路全线走廊雷电分布规律,结合线路特征参数等,选择合适的防雷计算分析方法,逐基杆塔进行防雷性能评估,确定各级杆塔防雷安全等级及其决定因素;依据现有防雷措施技术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配置,制定具有不同特点的防雷方案.输电线路特征参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地形的类型、绝缘结构配置和杆塔结构等。杆塔和线路的防雷性能是由3个参数来确定的。对于绝缘结构和塔结构已经固定的输电线路,因为不同的地形影响,反应速率和屏蔽故障率也有很大的差异。目前,输电线路常用防雷措施有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减小避雷线保护角、加装线路避雷器、增强绝缘、架设耦合地线、安装塔头避雷针、加装并联间隙等。只有按照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规律配置这些防雷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其实效。因此,找出并针对各个杆塔防雷薄弱点选择有针对性、有差异的防雷措施是提高防雷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
  • 摘要:冰灾是严重威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自然灾害之一.高压线路由于具有线路长、穿越覆冰严重的地区、铁塔之间的档距大和多采用分裂导线等特点,更容易受到冰灾的危害.如何保证超高压输电线路在冰雪天气中的安全运行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通过对覆冰铁塔倒塌的原因和破坏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提出重冰区线路杆塔选型及通过改善铁塔结构设计来提高铁塔抗冰能力.重覆冰区的路径优化应遵循“避重就轻”的原则,即把“避开严重覆冰地段”作为一个首要条件来考虑。重冰区杆塔直线塔宜采用防冰闪能力强、结构合理的3V串酒杯塔。在重覆冰时,酒杯塔易被破坏的位置为地线支架及与塔身连接处、导线横担及与塔身连接处、上下曲臂K节点连接处、瓶口以下的身部。通过对以上方面铁塔薄弱位置进行加强设计,铁塔整体结构抗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 摘要:在推动设计理念创新,引领智能变电站工程技术进步方向,突出工业化设施定位,优化集成的原则下,以两型一化通用设计为载体,运用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积极合理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结合目前三集五大的改革思路,本文结合天津永定河220kV变电站工程进行了大量技术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创新和方案优化,包括电气选型及平面布置优化、电气主接线优化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
  • 摘要:随着城市建筑规划的日趋紧张和电网建设的发展壮大,变电站总体布置的集成化、紧凑化在可见的未来将日趋重要.预制舱型整体式变电站在此大环境下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面对这一实用新型的整体变电站,暖通空调的专业设计将成为新的课题,特撰此文详细介绍关于变电工程预制舱体暖通参数指标、维护结构组成、保温形式、微正压与空调一体化系统、通风系统,从设计角度出发,落实于实际工程,由浅入深并辅以相关工况进行说明.
  • 摘要:无功电量是考核用电企业的重要指标,该文以受无功电量考核的某66kV用户变电站为案例进行分析,查找出其受考核的原因,,现阶段该变电站因为功率因数较低而考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有功负荷较低,站内2台主变容量各为40MVA,负荷仅为1—3MW,负载率不到7.5%,大大低于变压器经济运行的负载率指标,未达到规划的负荷指标同时长距离的电缆线路产生较大的容性无功造成。经过理论计算,提出了先进的解决方案,为解决现在该变电站考核点功率因数低的问题,可采取提高有功负荷或补偿感性无功两种方式。为越来越多出现此类问题的用户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型电缆工井和预制电缆工井在制作材料、施工工艺及成本等方面的特点,现场“搭积木式”的装配式施工,摒弃了传统的现场“湿法”作业,将传统的现场浇筑、砌筑、粉刷转化为工业标准化生产、现场按标准工艺拼装“干法”作业的装配式构件,安装简便,施工效率高。
  • 摘要:微电网是新型电力电子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及储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它可以实现分布式能源与大电网进行能量的友好交换,双方互为备用,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本文主要论述微电网管理系统方案,该方案已应用于河南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微网运行控制试点工程中.微电网监控管理系统从配电网调度层、微电网集中控制层、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就地控制层三个层面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其中上层配电网调度层主要从配电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的角度协调调度微电网(微电网相对于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微电网接受上级配电网的调节控制命令。中间微电网集中控制层集中管理分布式电源和各类负荷,在微电网并网运行时负责实现微电网价值的最大化并优化微电网运行,在孤网运行时调节分布电源出力和各类负荷的用电情况实现微电网的稳态安全运行。下层分布式电源控制器和负荷控制器,负责微电网的暂态功率平衡和低频减载,实现微电网暂态时的安全运行。本方案是一个包含光伏发电、电力储能的微电网管理系统方案,已实际运行,它是国内首个真正实现了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微电网控制、间歇性能源发电预测、功率分配调度与发电控制、电能平衡和负载控制的应用平台,凸显智能微电网能量优化调度控制的效果。
  • 摘要:通过对非晶合金、环氧树脂绝缘、NOMEX纸绝缘、立体卷铁心等不同类型的干式配电变压器的性能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选择出最符合南方数据中心配电工程特性要求的安全可靠、环保节能、经济的干式变压器.
  • 摘要:对于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进行网络测量则是必须的.对物理层的测量又是所有程序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3GPP协议基础上,对WCDMA的物理层技术进行了总结,空中接口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接口,可以看作是用户接口。与普通用户接口不同,空中接口采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而不是利用用户线传递信息,对此提出了测量方案,根据=对物理层测量的理解,提出了以下的物理层测量方案:小区搜索,对小区三步同步的过程的观察;指定小区的测量,对关注小区的信号进行监测,以了解其工作状态;指定小区公共导频信道的测量,观察小区的公共导频信道的状态;扩频后的物理信道码域功率的测量,观察小区的所有码道的当前功率。并在实际测量中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藏阿里风光水柴储能离网型微电网项目的概况,分析了微电网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要求,最后对微电网项目的保护配置及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当微电网系统由并网运行调整为风光柴储系统单独运行或当系统节点故障引起系统崩溃,系统黑启动时,需控制锂电池储能PCS放电,建立系统电压,其余的分布式电源依据系统电压进行并网。本电站采用风光水柴储能系统,风机、光伏分布式电源均具备不可控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水力发电机组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时,不同出力的风机、光伏发电单元随出力阶梯性变化,而水力机组提供短路电流差别较大。在丰水期及枯水期均能保证系统对短路故障做出正确的响应,同时保证系统保护的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及可靠性,是微电网保护配置的关键。现行的微电网系统中常用的储能系统有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锂电池储能系统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
  • 摘要:风电并网运行所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如谐波和电压波动问题随风电比重的增大而日益突出.本文首先对风电场并网运行引起谐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IEC标准和有关国家标准给出谐波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实际算例对风电场并网运行后的谐波和电压波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风电场接入系统所引起的谐波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带有电力电子装置的风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谐波注入,在实际风电场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需要建立详细的模型进行计算评估。如果风电场产生的谐波过大或超标,就需要考虑安装在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装置具备滤波功能。谐波和电压波动问题是电能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对风电场并网运行所引起的谐波和电压波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相关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分析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对该电能质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说明。
  • 摘要:近年来,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低压电网的比例逐渐增加,电网的运行特点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一直以来的单向潮流改变为双向潮流,电力用户不仅可以从高压受电也可以向电网卖电.然而,分布式电源为电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分布式电源接入低压配电网后引起的短路电流超标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大容量的小电源接人后,引起所在母线上短路电流的升高,超过相关设备额定短路开断能力,危及配网供电安全。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经分析比较,选择采取在发电机出口加限流电抗器的措施,有效地限制了短路电流,节省了大量更换设备的投资,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为以后的大容量分布式电源接入低压配电网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从三维选线技术出发,结合西藏林芝老虎嘴—墨竹工卡Ⅰ回Ⅱ接入林芝变220kV线路工程的实际设计情况,初步探讨了三维技术在输电线路设计中路径选择、杆塔排位、绝缘配合及电气校验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三维技术在输电线路设计和三维GIS中的前景.
  •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和信息数字化、通信网络化等技术的进步,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监测和评价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在阐述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的原理及监测范围,针对常用二次设备,提出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将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应用于试点变电站,确定了二次设备状态监测范围和各设备的接入方式,基于各设备的信息指标点表,实现了二次设备状态的评价,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 摘要:智能变电站中智能IED设备需户外就地安装,在主控室外,对温度、湿度、日照、雨水等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一次设备带来的电磁干扰必须加以重视并进行充分的试验考核,设计户外智能控制柜就是要由柜体本身来承担和消除由这些差异带来的对终端及保护等自动化装置的不利影响,即必须为这些设备提供接近室内的工作环境,提供全方位的防护,从而保证自动化设备及其他普通电气设备在户外条件下的正常运转和工作.
  • 摘要:本文以天津和畅路110kV变电站工程为依托,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电子、通信和传感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了智能组件(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电子式互感器(全光纤电子式互感器、罗氏线圈电子式互感器)、信息一体化平台、状态监测、高级应用功能(顺序控制、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设备状态可视化、源端维护)等先进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充分展现智能电网的特征,实现了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通过顺序控制及源端维护的功能,减少操作的中间环节和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可靠性以及降低成本;通过智能告警、故障信息决策等高级应用可以对一、二次设备的信息进行统一接收及综合处理,方便检修、运行人员对故障进行正确分析及准确判断;通过一次设备可视化及辅控系统、一体化电源等的接人,可以方便运行人员对运行设备制订科学的检修计划,提高一、二次设备的运行寿命。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集成安装于GIS设备中,实现了在气室外安装,避免了气密问题,且比传统互感器大大节约了使用空间。互感器的数据和状态信息通过通信光缆上传给合并单元,合并单元再通过SMV网络将数据实时上传给变电站主控室。在主控室通过远程方式即可对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管理,大大缩短了故障响应时间,无须往返奔波变电站现场即实现对设备工作状态的全面掌控,使得运维管理工作更加安全、有序,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维护压力和维护成本,对提升整体运维管理水平与能力意义重大。
  • 摘要:随着智能并联直流电源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设备推广应用目录技术,基于智能并联直流的电源方案将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本文通过研究并联智能直流电源的技术方案,总结已实施的智能并联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设计经验,提出适用于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并联直流电源系统典型设计方案.智能并联直流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二次设备分散化供电的需要,特别是变电站的预制式布置方案能很好地解决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占地问题。一体化电源系统按成套设计,集中组柜布置于主控室,集成交直流电源、通信电源及逆变电源,实现集中监控并上传信息至变电站一体化监控平台。其中直流电源系统采用并联蓄电池模块,设置集中式直流电源系统,共配置并联蓄电池模块及蓄电池各24台,按负荷分配情况配置3段直流母线,各段母线独立蓄电池及并联模块。本文总结的并联直流一体化电源典型设计方案,适用于110kV智能变电站的广泛应用,对于预制式及分散式布置方案的变电站将更便于总体二次设备的布置,远期可以在220kV及以上变电站中按电压等级分别采用智能并联直流电源,使智能变电站的电源设计方案更加灵活、合理。
  • 摘要:变电站集中安装了最重要的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因此需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实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的综合要求。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合理与否是关系到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地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文章介绍了深圳地区一个110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说明了入地故障电流和主接地网计算和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比如防腐离子接地极降阻、接地深井降阻等,为高土壤电阻率、占地面积受限的变电站接地网提供了设计依据.
  • 摘要:为响应国家节约用地的基本国策,在电力建设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对工程用地进行优化.本文主要以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为例,从优化电气主接线、对设备选择以及集装箱的应用等方面着手,优化站区总平面布置,以提高围墙内用地率,减少宝贵国土资源.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民生银行战略研发服务基地供电方案的简要介绍及经济性分析,提出中国民生银行采用10kV供电方式,在满足其供电需求的同时,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0kV供电增加了其供电方案设计的复杂性。民生银行一级负荷含消防系统(含消防控制室内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控制设备、消防泵、消防电梯、排烟风机、加压送风机、消防补风机等)、安防监控系统、应急及疏散照明指示、通信、计算机机房、停电后须坚持工作的设备等用电负荷;二级负荷含客梯、生活泵、污水泵等;三级负荷含其他电力负荷及一般照明。若民生银行自建1lOkV变电站,需从两个不同系统变电站分别向民生银行引出一回110kV电源线,即系统需提供两回1lOkV电源线即可满足民生银行供电需求,根据民生银行各回路所带负荷情况,经核算,最终北区10kV电缆线路使用单回ZR—YJV22—8.7/10-3x400电缆,南区10kV电缆线路使用双回回ZR-YJV22-8.7/10-3x300电缆。共需28回10kV电源线为其供电。最终根据民生银行网架结构,结合网架规划,确定新建110kV民生变、松柏变为民生银行供电,由两变电站各出14回10kV专板专线为其供电。
  • 摘要:本文在强风化软质岩地基开展了掏挖-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短桩-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和板式-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3种类型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的现场基础施工和抗拔试验;总结了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分析了3种类型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的适用条件;根据荷载位移特性和破坏形式,阐明了其抗拔承载机理,提出了其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将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二者吻合性较好.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在山地和丘陵地区的输电线路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其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强风化软质岩地基的现场基础施工和试验结果表明,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具有良好的抗拔承载性能,它充分利用2种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是上土下岩的地基条件下的优化基础型式,它适用于强风化软质岩地基。掏挖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短桩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板式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均适用于上土下岩的地基条件,工程应用中应根据承载力、环保、安全要求以及地基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基础选型。岩石锚杆复合型杆塔基础极限抗拔承载力可取上部基础与群锚基础的承载力之和,即两者的承载力发挥系数均可取1.0。但该系数的取值,与地基条件、基础尺寸大小和加载条件等因素有关,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摘要:目前宁波地区正在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风电,深入研究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影响及接入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宁波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特性,简要介绍了宁波地区风能资源分布及特点;分析了风电接入后对电网的影响,主要包括电能质量、安全稳定运行和并网调度等方面,并针对各种影响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降低其接入对电网的影响;通过对风电并网单点接入容量、并网电压等级和接入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提出宁波地区风电场接入电网几种典型的方案.
  • 摘要:根据220kV琴韵3C绿色变电站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实例,基于孤岛现象的发生和传统防孤岛效应保护的缺陷分析,研究了基于网络和IEC61850标准的站域孤岛保护,通过采集变电站区域内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相关部分的实时运行信息,进行集中判断、运算,实现基于站级的防孤岛保护功能.站域孤岛保护装置与其他相关装置配合,通过过程层网络交互实时信息,根据全站相关信息来进行判断,而不是采用局部信息进行判据,实现站域孤岛保护功能。所有的保护判断功能,都由一台装置全部实现。装置实现方法直接,判据完善,充分考虑各种运行方式及网络故障或通信中断的情况(当过程层网络故障或通信中断时,该系统会切换到站控层网络交换信息,保证站域孤岛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发出告警信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摘要:现阶段变电站设计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二维设计,主要采用AutoCAD来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对设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二维设计完全依靠设计人的经验、无法实现各专业协同工作、一旦修改各专业重复工作量较大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采用三维设计可以有效克服传统二维设计的弊端,采用Autodesk Revit2013软件进行了某220kV变电站的施工图三维协同设计.本文将介绍三维协同设计的过程及优点.传统二维设计的设计流程为线性的、串行的,势必造成工作效率较低;而三维协同设计采用交互式的、并行的设计流程,各专业可同步完成各自设计任务,各专业只需完成本专业修改就可实现全专业的同步修改,无重复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维协同设计采用立体模型,更加直观,易于进行碰撞及带电距离检查,可以实现实际工程量统计,提高设计质量。采用三维协同设计无须大量工程经验,通过三维实体建模就可以快速掌握专业技能,设计人员成长周期短。采用三维协同设计可进行深层次开发,实现三维数字化移交,为变电站运行、管理、维修等方面提供延续服务,工程附加值较高。
  • 摘要:随着大规模风电的并网,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综述了风电场对电能质量影响的产生机理;从潮流计算的角度,充分考虑风电机组的特性,提出风电机组节点的处理方法,分析不同处理方法的可行性;综述了无功优化算法的发展与改进,分析了各种算法的特性,给出相应算法缺陷并给予改进方法;指出现阶段在考虑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展望了发展方向.用遗传算法确定风电场并网点处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分组和控制,考虑风电机组特有的功率特性,对并网节点进行合适的处理,文献考虑风功率和负荷的变化,得到合理的无功补偿容量和分组容量,保证风电场母线电压的稳定性。风电接人会对整个电网的电压产生影响,系统的无功同时也需要重新优化;利用随机模拟技术模拟风电机组的出力和负荷水平,采用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无功补偿模型,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风电场最优无功补偿容量,充分考虑了风电出力和负荷水平的变化;考虑了双馈感应风电机组的无功调节能力,引入风力预测,将双馈电机风电场无功容量极限作为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多约束的非线性混合整数优化数学问题。但在具体实际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技术的限制,许多优化算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改进优化算法,将算法应用到实际中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方法论和一套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介绍和讨论了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技术方法在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包括选定要开展造价控制的对象,这种选定对象的工作一般包括项目工作包,项目活动两个层次,还有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和依据以及改进和提高项目活动的资源配置效果等,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否,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与质量、工期具有同等地位,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随着中国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电力工程建设中来,工程造价管理将会进一步凸显其管控效能。
  • 摘要:基于本工程窄基钢管塔在机动车道中间绿化带中外部荷载对杆塔基础的影响特点,本文通过对黏性土地质和软土地基两种条件下采用有限元分析其应力和合理性,探讨外部荷载在不同基础边缘情况下的影响程度和基础结构受力大小.通过两种地质条件下,外部荷载对窄基塔基础的影响分析比较,可得:在黏性土地质条件下,直线塔采用柔性粱板基础是合理可行的,该基础受力合理,受机动车等外部荷载影响相对较小。在软土地基条件下,采用混凝土单桩加托梁基础,不仅优于其他型式基础,而且在外部荷载影响时,基本上不增加基础的工程量,具有较大的结构安全余度。通过两种基础受外部荷载影响分析,可得在基础边缘1.5m外,外部荷载对基础基本上已经没有影响。而桩基础则影响更小。
  •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国内部分城市配电网开始研究合环模式供电.配电网合环运行能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尤其是在减少停电次数方面有着开环运行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配电网合环运行潮流比较复杂,"N-1"转供影响因素较多,本文建立配电网合环运行模型,求导合环单元正常运行和"N-1"故障运行时转供电分析目标函数,通过定性分析归纳出影响合环接线单元转供电的三层因素,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思路借助计算机程序对现行各种配电网合环运行模式转供电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 摘要:铁塔设计是架空送电线路工程设计的中心内容,它直接影响着衡量线路设计优良等级的几个重要指标,也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随着大电网的建成,国内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成功运行,跨区域送电的增多,一些大跨越问题就相应产生.本文将通过对铁塔型式、塔头尺寸、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开设计研究,以获得较为经济合理的大跨越塔型.在满足设计规程和技术规定的安全可靠性前提下,通过对杆塔型式选择、塔头尺寸设计、跨越塔高选择等方面展开设计研究,最终获得较为经济合理的塔型.
  • 摘要:弧光保护系统专门根据中低压母线系统的保护特点设计而成,能有效地防止和降低弧光的危害.本文首先介绍了弧光保护的原理、组成及特点,针对110kV向阳变电站设计方案,详细论述了弧光保护系统构成及应用设计方案,弧光保护系统由主单元、辅助单元、弧光传感器组成;保护区域内配有快速跳闸输出端口,故障发生时能够断开主进线断路器从而实现选择性跳闸。通过检测弧光信号,整套母线的保护动作时间可达5—7ms,对开关柜内的短路故障切除时间可以控制在lOOms以内;采用检测弧光信号和过流闭锁的双判据原理,可实现保护的可靠动作;整套系统连续自检,充分保证整套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弧光保护系统专门根据中低压母线系统的保护特点设计而成,能有效地防止和降低弧光的危害,系统采用弧光检测和过流检测双判据原理,动作快、可靠性高,系统配置简单适应性强,对一次设备无特殊要求,可适用于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中低压母线保护解决方案。
  • 摘要:城市内建筑密集,传统变电站因其占地面积大、施工工序复杂而不适合在小地块建设完成.集装箱式设备维护结构以其高度集约、吊装方便、罗列灵活等优势更好地迎合了城市变电站的建设需要.为满足电气总平面布置要求,总体布置极为紧凑,本设计中集装箱在变电站的西侧,位于场区的中间部分与变压器相邻,集装箱两侧通道与场区环形道路相连接,便于交通运输,开关柜的安装方式基本与户内安装方式相同。考虑到运输中的颠簸和晃动,在开关柜顶用走线槽与集装箱顶相连,使开关柜与集装箱形成一个整体。lOkV集装箱式设备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内规模生产、集成调试,采用标准化定型,提高工艺水平,推进现场机械化施工,减少劳动力投入,减低现场安全风险,提高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
  • 摘要:文章通过将隔离断路器与传统断路器、隔离开关进行对比,阐述了隔离断路器的设计理念;通过对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闭锁系统、电子式互感器、在线监测装置的功能集成化情况分析,了解隔离断路器实现的原理;探讨了隔离断路器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 摘要:目前,山区输电线路升压改造工程中由于大档距和大高差,按现行规程规范标准,存在线间距离不足等现象,须对这些线间距离不足的杆塔进行改造,但是对于山区220kV骨架网,线路长度可达160km,杆塔数量接近400基,逐基杆塔进行校验,计算工作量太大,为此,在镇泉—恒心220kV线路工程(康董线改造段)中,利用组合分析法进行分析,达到了迅速找出改造线路中线间距离不足的杆塔,通过每百米档距与每5度高差角的线间距离D(m)组合表和等效水平线间距离D。查询一览表进行组合分析,能迅速检验出山区输电线路改造工程中线间距离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杆塔,并及时提出改造方案,不再需要对每基杆塔进行校验,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山区输电线路改造工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校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线间距离组合分析法不仅可以运用于老旧线路线间距离分析,同时也可以运用于分析新建线路、大跨越线路线间距离。
  • 摘要:本文以户外GIS架空线水平排列的弊病为切入点,提出了架空线排列方式的技术趋势的问题,剖析了220kV户外GIS架空线垂直、品字形排列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数据,并对其技术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架空线垂直排列在节约用地的优势及其推广意义.
  •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220kV市区变电站噪声扩建项目的概况,对噪声源和噪声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工程的噪声源.针对实际情况,该工程采用钢结构框架、吸隔声模块墙体,利用变电站原有的防火墙等,形成一个屋顶开放式的围护结构.同时采用的隔声降噪措施有拆装式吸隔声大门、折板式消声百叶和微孔吸声板等,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对同类城市变电站降噪工程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摘要:本文运用有限差分原理,采用FLAC软件,建立了某变电站冲孔灌注桩施工对站外边坡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冲孔桩冲孔施工中边坡坡体代表性质点的水平振速及竖向振速,分析冲孔桩施工对现状边坡的影响.变电站场地冲孔灌注施工振动对边坡产生的影响很小,不会对现状边坡的安全造成影响,但桩基与该高边坡肩最近距离仅约10m,所以建议对邻近边坡坡肩的桩基施工应注意冲孔机具对边坡的影响,且建议采用护筒,防止漏浆、塌孔。
  • 摘要:本文介绍了超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组成、防灾机理及工作原理,从细水雾的特性解读该系统相对常规变电站灭火水喷雾、气体的优缺点;参考超细水雾在南京110kV鼓楼变电站的实际应用,预测超细水雾系统在南网变电站灭火系统中将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灭火形式.
  • 摘要:本文以通用设计、通用设备为引领,采用集成式智能化电气设备,按照工程实际优化配电装置布置,优化设计各基本模块,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形成功能集成、配置优化的变电站方案.
  • 摘要:为降低线路工程整体造价水平,文章规划设计了一种全系列悬垂转角塔以替代线路工程中部分常规耐张塔.根据转角度数的差异,规划设计了两种悬垂转角塔:当线路转角度数较小时,借助L型布置绝缘子串,优化铁塔和绝缘子受力,限制导线摇摆角,缩小塔头尺寸;当线路转角度数较大时,转角内侧导线绝缘子串借助导线张力被拉起,故取消了导线横担,改善了铁塔受力,减小了导、地线纵向荷载对塔身的扭矩,而转角外侧采用在横担下方加装挂线架手段,解决了带电体对横担下平面的电气间隙问题.与常规耐张塔相比,悬垂转角塔使用悬垂串代替耐张串,取消了跳线串,减少了绝缘子数量,优化了塔头横担设计方案,简化了塔头间隙设计,其经济效益明显.
  • 摘要: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定量分析是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可靠性网络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最小割集的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变电站外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量化了电气主接线可靠性指标,并结合实际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和接入电力系统情况,进行可靠性评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该变电站主接线最优方案.
  • 摘要:随着近年来电网容量剧增,系统短路电流越来越大,面积较小的城市GIS户内站全面推广,及一些建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变电站,对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的复合接地网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立体(深井)接地网随之而产生.本文介绍了立体地网的设计思路,并用地网模型、图表等方式的对立体地网,做了详细的分析,为说明立体接地网原理,可以把立体地网分解成水平地网和导线连接并联的垂直接地棒两部分来分析,并介绍了单根垂直接地棒电极、有多根接地棒的垂直接地电极、水平地网和垂直接地体组合的电极、解离子接地系统工频接地电阻的设计计算。
  • 摘要:二次设备室作为电网安全运行重要机房,对于房间温度的要求远高于变电站其他房间,常规空调系统采用粗放式控制方法,以房间整体为控制对象,将二次设备室室温控制在26℃左右,空调能耗很大.本文通过对二次设备室内工艺设备特点分析后,提出更为合理的空调方式,并对两者进行经济性比较.变电站二次设备室直冷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冷凝器风机,室内机、地板下隔断风道、机柜下进风孔口。蒸发器和压缩机出口处设有测温测压元件。系统压缩机依次与冷凝器、节流元件、室内机、风道相连接。室内机中的蒸发器的出风口与地板下隔断风道相连接,风道与机柜的进风直接连接,即蒸发器出风直接进入机柜发热设备的进风口。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二次机房机柜发热设备发出的热量;在冷凝器中,将热量排放到室外环境。变电站室内机与被冷却的机柜列侧边面板的距离为lOOmm范围内,室内机组在机房内的放置需要由支撑结构来实现,包括静电地板装饰框和背板。背板与静电地板装饰框相连。室内机悬挂固定在背板上,静电地板装饰框放置于地板开孔口上。送风冷通道实施方式采用模块式地板下空间隔断的方式,即用隔板将每列柜子下的地板空间隔离开来,形成进风通道,使冷却末端的冷风能够直接提供给设备机柜,避免冷量在整个房间地板下的损失。
  • 摘要: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减少碳排放量、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为了有效支撑电动汽车的发展,健全、完善的充换电设施服务网络已成为必要条件.通过充换电设施的分类,确定设施类型,并利用单日服务能力和充换电站日最大服务能力预测充换电设施的规模.结合设施特点制定布局规划原则,并研究充换电设施对电气设备和经济运行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社会背景下将得到普及,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目前存在着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的缺点。所以,为满足电池充电或更换的需要必须建立新能源汽车电池集中充电站,而充电站采用的充电机为非线性设备,在运行时会对电力系统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造成谐波污染和电网功率因数的下降等方面。进行充换电设施的网络规划布局,从城市的总体规划考虑,有利于保障规划的完整性及可操作性。实现充换电设施的网络规划布局,既保证了电动汽车补充电能的及时性,又便于满足区域内各点的充换电服务需求。
  • 摘要: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装配式建设已成为变电站建设的新要求.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是国家电网公司在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中首次提出的重点应用.本文通过研究光伏发电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顶部装设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构建光伏发电系统,解决了预制舱内的照明问题的同时也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城市电力工程中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隧道敷设电力电缆.根据电缆隧道工程的特点,本文结合广州芳村高尔夫地块电缆隧道工程供电方案设计,对电缆隧道的外接电源主接线、工作井配电房配电装置的布置等进行探讨.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电网对城市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的意见.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也提出了"3C绿色电网"的发展规划。本次设计方面采用预制式立面材料,建筑形体简洁、明快,巧妙地通过立面的变化,体现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通过建筑立面表现建筑的主要特性。然而,不同的城区风貌又要求建筑立面有多样化的可能性,采用预制式挤塑成型水泥外墙板,在材质、肌理、颜色及形体风格上有不同的选择余地,以方便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因此,在本次设计中,提出了单元化设计与普适性环境协调的设计理念,将模块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建筑设计理念。
  • 摘要:本文以110kV解放和马南输变电工程为应用实例,对110kV输变电工程接入系统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根据不同110kV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电网规划与布局以及路径走廊等特殊条件对实际工程进行差异化设计,寻找最适合的接入系统方式.综上所述,1lOkV解放变系统接入时,没有单独考虑解放变自身单个变电站接人,而是通盘考虑周边网络构架,将同区域和邻近区域的次坞变以及应店变的情况考虑进去,不仅有效解决了解放变的接人问题,还将次坞变以及应店变连接起来,构成了220kV暨阳变一110kV应店变一110kV次坞变一1lOkV解放变一220kV白塔变的环形接线。该种环形接线不仅大大提高了各个1lOkV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而且充分适应各个llOkV变电站的具体接线形式,如应店变为2条进线的内桥接线,终期为2台主变,所以以双“T”的接入形式最为合适;而次坞变及解放变终期均为内桥+线变组接线,必须考虑远景第三回进线接人的问题,所以本接入系统应用实例灵活应用了“T”接、“n”接以及环形接线多种接线形式,更加适应电网的实际布局情况,在仅增加少量线路投资的前提下,一下子就解决了诸暨市西北部供电的可靠性问题,充分考虑远景规划,预留发展空间。
  • 摘要: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目标,而电力作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之一,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以及将一些废弃能源转化为电能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主要的电气设备之一,如果能够有效地将电力变压器产生的热损耗回收,用来解决电力变电站本身的供水、夏季空调、冬季取暖等问题,不仅能够大大改善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环境和运检、值班人员的工作条件,更能够有效地节能降耗.同时,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以及电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在实现变电站所用电系统供电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冗余电能的并网发电.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在水源热泵空调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基础上,提出变电站自循环绿色供能系统的构想,为变电站主变压器能量损耗的回收利用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发展方向,对于更进一步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变电站建设,提升电网资产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本文对大连地区无线专网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详细论述了现有无线专网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改造的必要性,提出了采用TD-LTE技术的改造方案,为解决智能化配电网提出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配电网中的终端分布较广且数量巨大,网络容量需求巨大。TD-LTE网络的大容量特点能够满足电力专网需求,并且,随着TD-LTE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网络升级潜力巨大,速率可达到1Gbit/s,TD-LTE是多种技术融合演进的结果,在继承已有技术安全性的特点外,还在设备自恢复、业务QoS自保障、网络及业务层面数据加密鉴权方面得到了提升,能够满足电力专网安全性要求。电力专网业务以控制计量点、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等为主,这些业务有上行带宽高、终端位置固定等特点。TD-LTE具备上行业务带宽可调、低时延、系统扁平化设计的特点,并且对业务质量分等级进行保障,可以解决电力专网业务应用的诸多难题。
  • 摘要:舞动是覆冰导线受稳态横向风作用而引起的大幅低频振动,其振动的幅度很大,持续时间长,易产生很大危害.本文从舞动现象机理的研究着手,从几种常用的导线振动理论出发,对防振方法进行分析,优化了防振锤的安装,提出优化方案.根据理论分析,对存在舞动现象的220kV顺牵线进行改造,成功地防止了舞动的发生.
  • 摘要:天津陈塘庄电厂-迎丰变220kV线路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全面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输电线路建设的先进典型.本文对工程的设计创新实践成果进行介绍,主要设计亮点有新型节能导线应用、良导体地线和OPGW均采用分段绝缘单点接地运行方式、导线呈"双曲线"紧缩型布置杆塔规划设计、双回路(鹰嘴)蝶形钻越塔、大截面角钢应用、后注浆灌注桩、栈桥施工方案等.
  • 摘要:针对天津沿海软土地基的特点,根据输电线路杆塔荷载、地质水文及地形条件,通过计算、分析及总结,确定合理的基础型式,指导天津沿海地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选型.介绍了微型管桩基础、注浆灌注桩基础等不同型式,处于盐池、洼淀、鱼池里的杆塔基础,推荐使用普通灌注桩基础;此时,大开挖类基础,台阶基础和柔性板式基础占地面积大,需做护坡处理,本体投资较普通灌注桩基础大。处于填海造田地形的杆塔基础,推荐使用普通灌注桩基础。天津沿海地区填海造田地成形时间不长,表层填垫范围在6~8m,属于高压塑性土,年沉降量大,地基承载力低,不适于采用浅基础。
  • 摘要:针对天津沿海地区多水塘、鱼池、盐池的地形特点,对水中杆塔组立和基础施工方式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对传统填土垫道施工方案、搭设临时栈桥施工方案以及调研成果——搭设钢管架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选,得到进场道路及施工作业平台施工方案的优化结果.
  • 摘要:本文针对典型的220kV AIS变电站,提出了全站二次设备中公用设备以模块化形式布置在二次设备间;间隔层设备以预制二次设备舱的形式布置在就地配电装置区的二次设备布置方案.然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证明该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最后,本文对预制舱辅助系统和防腐方案等做了详细分析.
  • 摘要:根据对道亨系统杆塔明细表输出过程的观察,其生成过程为由断面数据生成MXB.DBF数据库,然后由MXB.DBF文件中的数据根据各院格式生成DXF明细表文件。因为杆塔明细表生成后需要对其对应杆塔进行基础根开、基础地螺尺寸、基础型式及对应金具串及档内金具的填写、校核以及修改。输电线路辅助设计软件——SLCAD架空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处理及定位CAD系统(220kV)中明细表的输出格式为DXF格式.该文件必须用CAD处理,后期调整、校核时更改不便,工作效率低.而采用Excel软件采用表格方式处理,通过以上过程处理,辅助处理工具的架构就建立起来了。在设计过程中,只需要在道亨系统中处理完平断面,生成MXB.DBF数据库。再运行Excel文档,将自动打开操作窗口。设置好基本参数后即可用Excel程序借用VBA代码对明细表完成处理过程,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将设计人员从繁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其他方面,平时只需由各专业各自负责维护各部分资料并严格校核,核审过程可以同样在VBA程序中采用以上方法实现并减少人工差错。
  • 摘要:本文结合凌水变至白玉变新建22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实例,阐述根据山区的实际地形和铁塔根开,合理确定长短腿高差和每条腿的级差,充分利用山区塔位地形,尽量少开土方,而且摒弃了四柱开小平台的做法,由于四柱开小平台的传统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为达到尽量少开土石方甚至不开土石方的目的,大大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缩短工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做到“两型三新”、“两型一化”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将本工程的杆塔基础的选型和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采用长短腿和加高基础立柱相结合的办法,尽量不降或少降基面,理论计算基面以上部分的土石方实际并不挖除,以保持自然地面的坡度,其植被及覆盖层均不遭破坏。基面“零开方”的设计理念将对原始地貌的破坏降到最小程度,保证了山体的稳定,减少了施工难度,而且增加了基础抗拔能力。
  • 摘要:电力基建工程中,通信设计施工图是指导变电站通信设备安装、通道安排和光缆敷设的指导性文件,其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而且对于电网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图纸差错率是设计质量的量化标准,因此,降低施工图阶段通信图纸差错率就成为影响基建工程通信施工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设计支撑材料、施工图标准化模板、设计要点这三个方面的完善,能够有效地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电力通信施工图编制的差错率。差错率的降低有利于变电站如期建设,有利于电力通信网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摘要:变电站建设工期要求、工程质量要求、工艺要求与现有变电站建设模式相矛盾,而二次设备现场接线、调试工作量大,而且现场施工需等待土建、电气一次等专业施工完毕后方可进场,严重制约工程的建设进度.采用模块化二次组合设备则最大程度地实现变电站建设的模块化、标准化、工厂化建设,从而实现减少资源消耗和土地占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本文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近两年来开展建设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对变电站内模块化二次组合设备的配置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由于布置在配电装置区域内的固有空地,不额外增加占地,也不影响电气设备及二次设备舱的运输、安装以及后期扩建和运行维护工作,同时配电装置到预制舱的光、电缆长度大为减少,最大程度地实现变电站建设的模块化、标准化、工厂化建设,然而,由于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运输条件的限制,其舱体空间较小,二次设备布置不太灵活,设备运行维护空间较小,另外由于舱体外围护结构采用钢板结构,防水性能较差,易发生局部锈蚀,其保温隔热性能也较差,减少了舱体使用寿命,增加了运行维护的成本。而模块化二次组合设备由于模块配置的灵活性,模块可根据设备配置情况和二次设备室空间灵活布置,同时,模块对二次设备屏柜要求不高,可采用“前显示、后接线”传统屏柜,也可采用“前显示、前接线”屏柜。
  • 摘要:城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是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目前供电企业正在逐步完善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武汉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中,利用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对武汉市远景饱和负荷进行空间负荷分布和负荷密度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动寻找优良初始站址的优化算法实现对变电站的布点和数量的优化规划;整个专项规划根据远景规划制定武汉市电网建设进度,首次将武汉市220kV及以下电网进行分区分片平衡及分析,并首次依据分区对线路廊道进行布局规划.此外,武汉市电力设施专项规划首次将城市电网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张图"中,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落实.整个规划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灵活性.
  • 摘要:本文分析了多载波调制法生成阶梯波算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CPLD和DSP的单相逆变电路触发脉冲发生器,并将其用于所设计的单相五级逆变器.说明了其电路拓扑结构和调制方法,以及硬件设计,包括主电路及驱动隔离电路和控制电路设计,仿真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逆变器输出谐波含量少、开关损耗小、效率高,同时外围电路简单、可靠性高、实时性好.
  •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用电量急剧攀升,电能表抄表量逐渐增大,用电管理成本增加,管理难度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抄表技术已无法满足供电管理的需求.本文通过对现有抄表技术的研究对比,应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与GPRS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无线抄表.
  • 摘要:电气化铁路作为大功率单相整流负荷,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非线性和不对称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将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在分析电力牵引负荷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其对电力系统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主要包括谐波与负序电流对电力系统的危害、电铁功率因数偏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出降低和限制负序电流措施、谐波防治措施等。
  • 摘要:基于电缆通道设计的需要,本书给出了一个电缆通道三维选线系统的建设方案,从数据建库、模型建模、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该方案既具有逼真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又具有一定的空间分析和辅助选线的能力,能够满足电缆通道设计人员的应用需求,可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采用多层的C/S体系结构,具体分为数据库层、业务逻辑层和三维应用层,管线数据结构是三维建模、可视化、空间分析和空间查询的关键,本文针对不同种类管线具有的共同空间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特征,考虑三维管线建模、空间分析与查询的需要,设计每类管线在空间数据库中按照管线层和管点层存储。建立电缆通道三维管线系统可从底层重新开发,也可利用现有二维GIS系统开发。同样,考虑都周期和成本,基于现有GIS软件的二次开发更适合该系统。GIS平台可选择ArcGIS系列,开发语言C#,.net均能满足需要。根据电缆通道三维选线系统的功能需要,系统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选线功能。电缆通道三维选线系统够满足设计人员对管线三维显示、查询和分析方面的要求,对设计人员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本文对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规划设计在线路工程在全寿命周期管理控制要点及作用,提出了线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线路工程全寿命周期,按费用的发生,可以划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报废回收等阶段,覆盖了工程项目的整体存续时间。线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不是片面地要求控制单个环节投资最省,而是要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全面合理地进行投资分布,从更长的时间范围考虑工程总费用,更合理地评价投资的效益。由于目前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中相互独立,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业主的需求从决策阶段开始就没有得到准确的描述,项目参与各方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全寿命周期目标服务,业主对不同阶段之间的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生成的信息不能共享,设计部门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都沉淀在设计院而不能转化为运行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为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对各阶段进行集成管理,实行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势在必行。
  • 摘要:本文阐述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发展历程,柱、梁、板、各预制构件的构造措施、连接处理方法及设计中应注意问题,预制柱把连接节点设置在梁柱节点处,在预制柱的柱头与现浇混凝土结合面上进行粗糙处理,增加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的黏结力;同时为了节省节点现浇时模板使用量,在预制柱头上设置柱模。柱模需进行防裂构造措施处理,如布设钢筋网片。预制柱的柱脚需有与下一层柱头结合的处理措施,柱脚采用套管进行连接。同时在柱脚端面上设置凹槽可以使上下柱的连接得到加强。柱预制时,在柱脚的柱主筋位置布置套管,叠合梁的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的连接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在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叠合梁通过箍筋把这两部分连接起来,同时在预制梁的叠合面上进行拉毛粗糙处理。通过粗糙面加强现浇混凝土与梁预制部分的黏结,梁预制部分带有预制梁模,可以尽量减少梁现浇部分的模板使用量。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叠合楼板的应用最为广泛。与传统预制装配楼板相比,叠合楼板有较大的整体刚度、较好的抗震和抗裂性能,并且其主要部分可在工厂制造,机械化程度高,现场湿作业少,施工方便,简化模板体系,符合建筑工业化的要求,是一种较为适合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楼板体系。叠合楼板和叠合梁相似,由预制和现浇两部分组成。传统叠合板的现浇层与预制层之间的混凝土不能很好地连接在一起,叠合面水平抗剪是一个薄弱环节,影响板的整体性。在新型叠合楼板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设计提供参考.
  • 摘要:杆塔间隙圆设计在于确保杆塔具有足够的安全间隙距离,是架空线杆塔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一般设计流程需要经过计算、绘制单线图、绘制闻隙、返回修正等步骤,较为烦琐.该软件可输入气象条件、绝缘子参数、导线参数等参数,可集成导线力学计算、风偏角计算,生成单线图,并在单线图中绘制间隙圆,本软件采用VB6.0开发,使用代码6000行,最大程度实现了生成间隙圆的程序化,本程序已成功申请了软件著作权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 摘要:信息化道路是设计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是一场企业全方位的变革.本文试以探讨中小型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对信息化建设在中小型设计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说明,详细阐述了中小型电力设计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需要关注的方面.同时,提出了中小型电力设计信息化建设走特色道路的几个关键点,并对中小型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信息技术要真正起到提升管理水平的作用,就必须与经营管理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所以,除了信息资源硬件集成外,还必须整合管理资源,改革管理架构,使硬件、软件、数据与信息、技术与管理和人力组织机构之间集成,畅通信息流,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以满足科学管理流程。中小型设计企业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不足:电力勘测设计市场化进程加快,对中小型设计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限于各种客观因素,中小型设计企业的软硬件条件与先进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信息化管理制度执行、管理系统应用水平亟待加强,光纤宽带扩容、数据自动备份及灾难恢复、终端设备共享等硬件尚需投入,既懂计算机、又专设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三维数字化设计、全程数字化管理起步较慢。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中,即便会遇到各种难关,中小型设计企业也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促发展战略,坚持规划不动摇,加快制度完善,加速人才培养,加大基础投入,加强系统管控。扬己之长,借智于众,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致力于构建现代信息化企业。
  • 摘要:通过对北京电网多个用户的基本信息及历史电量数据统计,形成样本数据库,对样本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建立负荷模型,掌握用户负荷发展趋势及饱和负荷水平.为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对样本各类用地性质、各种用户类别的饱和负荷水平及负荷增长空间时间特性研究,形成用电指标体系,研究结果为电网规置中的空间负荷预测提供依据.
  • 摘要:本文对现行DL/T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中圆形基底基础用土重法进行上拔计算时相邻基础影响的微体积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得出了精度较高的微体积近似计算公式,用近似体积常数替代了基础影响系数,公式简单实用,纠正了线路技术规定中微体积计算时基础影响系数(Kv)的错误.
  • 摘要:变电站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排涝能力关系到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本文结合110kV同光变电站的防洪设计研究,从竖向布置、电缆沟构造措施优化、电缆埋管封堵构造优化、站区大门构造优化、地基处理、排水系统等方面来探讨当前变电站防洪排涝的有效措施,以避免站区内涝,维护电网安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