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八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
第八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

第八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新疆昌吉
  • 出版时间: 2013-08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

会议文集:第八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116条结果
  • 摘要:调查分析了宁夏六盘山区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与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和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之路,总结形成了"泾源肉牛发展模式";揭示了当前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于基础母牛增长缓慢,牛群结构不合理;饲草料资源利用率低,区域性和季节性不平衡矛盾突出;养殖业资金短缺,扩大再生产能力弱;饲养方式落后,规模小效益低。提出了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要调整和优化肉牛产业区域布局;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完善机制,为肉牛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培育龙头,加大市场体系建设,带动肉牛产业;设立专项,加大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
  • 摘要:2008年以来,张掖市强力实施"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肉牛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本文对张掖肉牛类群的形成过程及肉牛产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科研及项目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梳理,明晰了张掖肉牛类群的发展脉络,并针对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母牛养殖积极性不高、秸秆加工利用率低下、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产业化发展要试点实施能繁母牛补贴制度,拓展肉产品加工销售新渠道,开展牛肉品质检测与评定,进一步加强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肉牛养殖生态循环模式,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 摘要:近年来,该县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严格按照农村经济发展总体部署.以建设全省牛羊产业大县和实施"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工程"为契机,以打造绿洲奶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和创建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主线,加大现有养殖场(区)改造提升力度,着力做大做强奶肉牛产业.突出良种繁育扩群、基地规模建设、秸秆高效利用和动物疫病防控四个重点.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助推、典型带动等措施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 摘要:原生态、新科技、牛经济,丰都坚持以肉牛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肉牛产业宜养面广、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力强,是提高农业效益、助农增收的好产业.2008年以来,丰都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大念牛字经,壮大牛经济,走出了一条以肉牛产业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农业效益的路子,让全县广大农户行进在"牵着牛儿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通过坚持融合式互动,积极探寻“政企农科金”的肉牛发展模式;竭力开拓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坚持集群式发展,努力创造中国南方规模化养牛的佳绩;竭力开拓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坚持引擎式带动,突出发挥恒都建“牛都”的龙头作用;竭力开拓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坚持创新式激活,不断提高“牵着牛儿奔小康”的组织化程度;竭力开拓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坚持内涵式扩张,竭力开拓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坚持侧重式推广,突出发展符合农村现实生产力的“现代庭院牧场”。
  • 摘要:龙江县地处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三省交汇处,是全国的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多年来,十分重视肉牛产业发展,积极探索肉牛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典型带动、企业拉动、政府扶持等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了以元盛公司为龙头的肉牛产业链.为推进高档肉牛产业发展,又引进了纯种新西兰和牛3000头,建成了黑龙江省龙江雪牛(新西兰和牛)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为建设全国高档肉牛生产第一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摘要:广西的养牛业是畜牧养殖生产的一部分,目前正处在一个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农户散养的数量越来越少,而规模化饲养的数量越来越多,少则上百头,多则上千头的规模养牛场不断涌现。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用于养牛业及农业的土地使用数量在不断减少,养牛业产生的牛粪和污水处理没有足够的土地和农业生产直接消纳,导致规模牛场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益日凸显和严重。为了防止规模养牛场生产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们的健康,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本文就规模牛场粪污处理及循环经济利用模式进行探讨。提出规模牛场(包括肉牛场和奶牛场)粪污收集主要有人工清粪、铲车清粪、电动机械刮板清粪和水冲清粪等。目前,规模牛场循环经济利用模式主要有:牛粪、污水→粪污处理→自然堆积熟化肥料、有机肥料、叶面肥、液体肥→玉米、牧草、果蔬、蘑菇、蚯蚓→玉米秸秆和牧草喂牛,玉米粒作为粮食;果蔬、蘑菇销售增加收入,下脚料喂牛;蚯蚓作为动物饲料(养鱼、蛋白饲料)或制药。在这样的模式基础上,可以衍生和延生其它经济利用模式。
  • 摘要:清真牛羊肉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产品,以清真牛羊肉生产为主的草畜产业是原州区的主导产业.本文从原州区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采取的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思考提出下一步发展计划.提出要抢抓发展机遇,抓好养殖示范村及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加快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力度,出台政策、扩大补贴面、引导鼓励养殖户饲养良种基础母牛,增加资金投入。
  • 摘要:本实验通过不同比例大力士甜高粱和拉巴豆混合青贮、不同的青贮时间进行青贮品质的鉴定和各营养指标的测定.大力士甜高粱和拉巴豆按3:7、4:6、5∶5、6:4、7∶3的比例分别混合青贮,每种比例的混合青贮的青贮时间为30d、70d,共10个组合模式.结果表明大力士甜高粱和拉巴豆混合青贮比例为5:5是适宜的,将在牛羊等饲养中提供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
  • 摘要:德系西门塔尔牛是由瑞士西门塔尔牛和德系红荷斯坦牛杂交,并引入部分其他品种血液选育而成,有近150年的育种历史。它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牛品种之一,具有较高产奶和产肉性能,母犊用作产奶,公犊可用于育肥,生产成本较低,综合养殖效益明显。自2008年5月起,商丘市作为河南省唯一项目实施地开展了德系西门塔尔牛示范推广工作,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与当地西杂牛进行杂交改良,通过测定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产奶量等反映改良效果。项目实施五年来,改良了当地品种,促进养殖场、户增收,带动养牛产业发展。但存在着项目周期长,改良后代保留难;数据收集量大,管理有一定难度;缺少项目经费等问题。提出要加大养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转变养殖方式,适度增加规模养殖;项目推广要加强与规模养殖场的合作,提高数据准确性;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地方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做到有序改良。
  • 摘要:前言自2003年基地建立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西门塔尔牛"研究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西门塔尔牛产业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Y20050326002)、"中国西门塔尔牛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示范(Y20060326009)"、"肉牛遗传评定关键技术推广示范(Y20070326005)"等一系列外专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和引进人才项目.在外专局、农业部、农科院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项目以中国西门塔尔牛为载体,外引内联,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加大推广力度,在圆满完成预定经济技术指标的同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3月再次被命名为引智基地。示范推广项目主要包括在项目区推广良种登记制度,扩大基础群;应用人工授精和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技术加大制种供种能力;充分利用中国西门塔尔牛优良种质资源,进行杂交组合筛选;利用超声波测定技术进行种牛的早期选择;进行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多品种遗传评估的计算机程序编制;进行肉牛理想大理石级别的配方筛选试验;进行优质牛肉育肥试验;推广优质牛肉系统评定、加工及保鲜技术,提高养牛生产经济效益;进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创立知名品牌-科尔沁牛肉;建立中国西门塔尔牛网站,促进新品种的推广示范;人才培养与论文发表等。
  • 摘要: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调查研究表明,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中以9~12自然月为最高,5~8月为最低.根据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2胎的占19.69%,产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所调查的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0.28%,双胎率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 摘要:通过对33头纯种和牛和8头杂交牛出生时的体重、3个月犊牛期的日增重测定表明,纯种和牛公母牛出生重分别为:35.3kg和20.38kg,日增重公母牛分别为637.6g和611.2g;杂交公母牛出生重分别为40.5kg和34.5kg,日增重公母牛分别为923.6g和873.1g.
  •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在适度规模饲养模式下实行犊牛早期断奶技术,可缩短养殖周期和世代间隔,提高母牛膘情、发情率和繁殖成活率,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在于早喂初乳,适时断奶,补喂开食料,加强管理。
  • 摘要:选取14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安格斯与秦川杂交阉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采用不同精粗比的日粮饲喂,对试验牛的体重及体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以第Ⅱ组精粗比为67.1∶32.9,(粗蛋白12.38,消化能12.86 MJ·kg-1)的日粮对试验牛的增重效果最好.第Ⅲ组精粗比为45.7∶54.3(粗蛋白质11.29,消化能10.62MJ·kg-1)的日粮对试验牛的增重效果最差.
  • 摘要:南阳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之一,数量多,分布广,在畜牧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做好南阳牛的保种、育种,对中国未来养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进行的南阳牛保种及利用作了分析和阐述.在工作中加强了南阳牛品种保护,建立了南阳牛保种体系;开展了本品种选育,做好了种牛性能测定。加强了南阳市品种资源保护场的建设。
  • 摘要: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种新兴育种技术,以高精度的育种值和极短的世代间隔已经在欧美国家的奶牛育种中广泛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是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估计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基因组选择的基本策略及其优越性,结合中国黄牛肉用选育的现状,分析了基因组选择在中国黄牛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中国黄牛育种如何由传统育种转型为基因组选择育种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 摘要:本试验目的旨在利用挪威红牛与中国荷斯坦牛杂交,提高荷斯坦牛在上述方面的弱势,为市场产品多元化提供一个优质可靠的选择。分析了F1外貌特征与适应性,繁殖性能,生长发育,DHI产奶量和乳成分,健康状况,寿命与终身产奶量。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在中国南方与北方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挪威红精液与荷斯坦精液相比(与配母牛同为荷斯坦),一次情期受胎率显著提高。F1(挪威红X荷斯坦)母牛的一次情期受胎率与纯种荷斯坦育成牛相比,显著提高;杂交后代出生时易产性好(犊牛出生时个体较小),国际杂交试验的数据显示死胎率大大降低;杂交后代犊牛充满活力,并且生长更快,产奶牛的体况评分,杂交后代要优于纯种荷斯坦;杂交后代每个胎次给牛场带来的收入大致相同,产奶量与乳成分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由于国际杂交试验显示杂种牛更为长寿,可生产更多胎次从而带来更高的终身产奶量;根据国际杂交试验结果的测算,利用挪威红牛进行杂交生产将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在中国尚无此数据。杂交试验结果在各试验场也普遍受到好评。
  • 摘要:为了研究奶公牛犊不同营养水平饲料下增重变化及具体饲料报酬,本实验将39头奶公牛犊分成四组(A组为精粮型,B组为粗粮型,C组为代乳粉组,D组为全脂奶粉组)进行饲养对比实验.每月进行体重测量和数据统计.通过4个月的饲养得到如下结果:A组体重302.4±38.79kg,日增重1.67±0.27kg,每kg增重饲料成本11.3元,B组体重284.27±26.54kg,日增重1.56±0.24kg.每kg增重饲料成本9.3元,但两组之间增重差异不显著;C组体重261.4±19.96kg,日增重1.556±0.089kg,每kg增重饲料成本27.1元,D组体重278.25±14.53kg,日增重1.585±0.231kg,每kg增重饲料成本27.8元,两组之间增重差异不显著.
  • 摘要:运用数学优选法原理和方法,结合宁夏肉牛生产现状,对肉牛畜群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出肉牛最佳畜群结构中能繁母牛的优化参数为51%~55%,研究提出了肉牛最佳畜群结构的优选方案.
  • 摘要:随着国内肉牛产业形势的变化,晋南牛的保护及其优良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逐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近3年来,山西省政府及科研院所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多次进村入户的调研,摸清了纯种晋南牛存栏现状,并测定了现存栏晋南牛的体尺、体重,采集了耳组织开展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晋南牛工作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摘要:为了提高雪龙黑牛的胴体性状,进行新品种选育,以组织蛋白酶D、L(Cathepsin D,Cathepsin L)基因为候选基因,利用PCR-RFLP方法对114头雪龙黑牛F1代商品牛进行多态性检测,应用SAS 9.2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sd、c581t位点与雪龙黑牛的经济性状无明显的相关性,ctsl基因Xma I位点与雪龙黑牛的三角牛腩厚显著相关,且AB型个体三角牛腩厚与AA和BB型个体三角牛腩厚差异显著.
  • 摘要:大元牛业运用物联网构架的基本流程,结合大元牛业“三省一市”的基本情况,在牛源供应和最终消费者之间建立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信息流程,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发布和交换,实现跨地域的运作业务集成。在物联网应用层面与天津大学物联网研究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探索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的现代大元牛业,加快推进天津大元牛业集团的发展方式,实现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良好、效益显著的现代化牛业物联网建设。rn 大元牛业牛业物联网构架将逐步实现“数字牛业”及“合理顺畅”的工作机制;实现重点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集团信息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广泛共享,信息服务覆盖业务全流程,实现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和信息服务规范化,创新“数字牛业”信息化建设体系,真正实现从传统牛业向现代牛业跨越式发展。
  • 摘要: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是制约中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规范企业收购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奶农利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产业链相关各方协商原料奶收购价,加强对原料奶收购价格的指导,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非常必要.要按照产销加工各环节都能获得合理利润和质价相符的原则,综合考虑奶牛饲养成本、原料奶流通费用、乳品加工企业成本费用以及淡旺季节生产需求、质量差异情况等因素确定原料奶交易参考价格。每季度确定一次。价格形式为交易参考价和政府指导价。
  • 摘要:内蒙古通辽市实施建设肉牛产业大市发展战略已经10年.本文从肉牛养殖生产实践的角度,阐述通辽市今后在肉牛产业大市建设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好资源的转化与利用、通辽人"黄牛情结"人文资源的开发与传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价值肉牛产业大市的打造以及政策的活化与支撑.旨在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为了掌握德系西门塔尔导入张掖肉牛的育肥性能.方法:选择德系西门塔尔×张掖肉牛(西弗F1)、西门塔尔×张掖肉牛(XM)的杂交一代公犊各15头,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400天,至18月龄屠宰.结果:在6月龄两品种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牛体重对以后试验不会产生影响.6-12月龄、13-18月龄阶段,两品种体重、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XM)杂种公犊在育肥前期长势优于试验组(西弗F1),而在13月龄到18月龄之间,两品种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说明试验组(西弗F1)杂种公犊在周岁期长势明显,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日增重等长速明显加快,体重迅速增加,后期育肥效果优于对照组(XM).
  • 摘要:安徽省临泉县某规模育肥牛场专门从养牛场或规模养牛户购买体重450kg以上的肉牛再进行100-120天的育肥,体重达到600-650kg/头出售,自称养"二槽牛".育肥二槽牛使肉牛出栏体重增加了33%,不但充分挖掘肉牛的增产潜力,缓解架子牛不足矛盾,还充分利用了本地的饲料资源、人力资源,促进本地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养牛场效益,缓解牛肉供应不足,于国于民于社会均有利.因此,育肥二槽牛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内蒙古三河牛的体细胞数的变化与其产奶量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有效指导三河牛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内蒙古海拉尔谢尔塔拉种牛场提供的258头三河牛的1957条DHI数据进行统计,利用Excel007分析了在不同胎次、测定日情况下,三河牛体细胞数(SCC)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以及SCC差值与产奶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三河牛第4-5胎产奶量最高,第5胎后产奶量下降;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负相关,而且随相邻两月SCC差值增加,三河牛产奶量损失相应增加.建议相邻两月SCC差值可作为辅助衡量三河牛乳房健康及产奶量的有效指标.
  • 摘要:玉米杆青贮在南方农区规模化养牛中的应用有着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前景,湖北祥牛牧业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做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成功经验。不少实例和相关数据足以说明:青贮玉米杆在南方农区养牛实践中,特别在规模化肉牛育肥生产中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农户双受益,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具有深远意义。这一成功经验和模式值得推广和普及。
  • 摘要:犊牛自动饲喂机是新型犊牛哺喂设备,带来了规模牧场下犊牛福利饲养的革命性转变.在电脑的控制下,其具有精准饲喂、促进发育、减少死亡、节省劳力、安全卫生等多项优越性.推广和使用犊牛自动饲喂机,便于大量饲喂犊牛,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牛群增殖,对于推动中国奶牛业、肉牛业,甚至肉羊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前,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看,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应急处置管理的要求,借鉴国外先进应急管理模式,参照内地己有的经验,分析和结合呼图壁县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的成效与不足,从实践呼图壁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初步提出进一步加强呼图壁县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路与建议。提出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的突发性、危害性和区州兽医工作的新形势,要求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法制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下一步思考建立进一步健全乡镇、村组应急管理网络,加强应急管理人员物质、应急处置法制、应急保障机制、动物疫病可追溯能力建设。
  • 摘要:近年来,息县肉牛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受资金、技术、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等条件的限制,部分养殖场设施、设备过于简陋,饲养密度大,饲料营养差,异地引种频繁,防疫体系缺失等而导致许多规模养殖场疾病频发,严重的影响了肉牛产业的发展.本文从规模肉牛场当前疫病流行特点、疫病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防控对策与建议:要建立相对稳定人才体系;建立全体员工共同协作体系;建立干净整洁的环境体系;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切断传染来源;建立完整彻底的消毒制度;高度重视兽医实验室检测和监测;加强饲养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好免疫工作。
  • 摘要:奶牛疾病对发展奶牛业危害很大,轻者使牛生长发育缓慢,产奶量减少、繁殖力降低,重者使牛失去生产能力,甚至死亡.探索农村分户饲养乳役兼用杂种牛常见疾病的发生规律,是避免经济损失,增加养牛农户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为此,从2003年起,对宣汉县胡家镇、毛坝镇、双河镇、花池乡、土主乡四乡镇核心奶牛区共5000余头西杂奶牛连续十年所患疾病的诊疗记录,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探索农户饲养杂交奶牛的发病规律。研究表明,农村分户饲养的乳役兼用型杂种奶牛疾病以普通病为主,在搞好防疫的情况下,基本能控制牛传染病的发生。在普通病中,产科疾患居首位,消化系统疾病次之,呼吸系统疾病居第三位。这与集中饲养的纯种奶牛场奶牛发病规律基本一致。乳房炎、感冒、前胃驰缓、肠炎常见多发病中发病率最高,焦虫病,产后感染发病率次之,可通过提高农户饲养管理水平,强化防制工作,降低其发病率。疾病发生的高峰期出现在每年5,6,7,8四个月。几种主要多发病的发病高峰期也与这些月份邻近。这与饲草饲料变更大,气温不稳定,劳役和天气炎热(7,8月)密切相关。只要在发病高峰期前,做好养牛农户的宣传工作,对牛只加强饲养和管理,合理搭配饲草饲料,合理使役,做好防寒保温,防暑防湿工作,感冒、前胃驰缓、肠炎、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病率,还能够再降低一些。近几年来,未出现牛出败、炭疽、结核、布氏杆菌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牛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病的可疑和阳性牛只也没有,破坏风病仅两侧,这与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打好防疫针,作好购进牛只的检疫,提高农户防疫灭病的知识和责任感是分不开的。十年来,宣汉县奶牛核心区有杂交奶牛5023头,共发病6925例,死亡192例,治愈率达97.23%.死亡占2.77%。破伤风病和牛红薯黑斑病中毒治愈率最低。除加强防制疾病的宣传,落实防制措施外,减少治愈率低的疾病的发生,探索难治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对减少杂种奶牛的死亡,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 摘要:为了了解体内外寄生虫对肉牛养殖造成的危害及损失,通过调查肉牛寄生虫病感染情况和对研究进展报道的整理,分析了体内外寄生虫的几种传播途径和对内牛的致病影响,探讨了寄生虫病的检测方法和治疗药物,提出了寄生虫病预防、治疗,环境处理等措施,能有效防治寄生虫病危害,提高养殖效益.
  • 摘要:牛瘤胃臌气是牛食入了大量容易发酵的草料,在瘤胃内发酵,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并在瘤胃中积聚,使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导致牛反刍和嗳气障碍、腹痛及呼吸困难的一种疾病.笔者诊治了一例,采用中西兽医与民间验方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效果理想.豆科紫花苜蓿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和皂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皂素能在草食动物瘤胃中形成大量的泡沫,在幼嫩紫花苜蓿的根、茎秆、叶片和花中都有存在,是造成反当动物瘤胃臌胀的病因之一。二是幼嫩豆科青牧草紫花苜蓿在牛瘤胃内发酵后,急速生成挥发性低级脂肪酸及乳酸,瘤胃内pH值降至5~6,呈酸性状态,从而抑制瘤胃运动及嗳气,阻碍牛瘤胃中C02,CH4等气体的排出,造成瘤胃臌气。该养殖户的10头牛中,另外5头没有发病,是因另外5头牛在饲喂幼嫩紫花苜蓿时,将黑麦草、干稻草搅拌在一起饲喂。所以适当合理搭配青、豆、干牧草,不单一过量饲喂幼嫩豆科青牧草,可以避免本病的发生。泥鳅进入瘤胃后,由于其活动,刺激瘤胃的蠕动从而达到通便泻下,排出积滞,通气消胀的目的。病牛消胀后,应及时给予健胃及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以促进瘤胃机能恢复正常。
  • 摘要:奶牛修蹄跟人剪指甲一样,长了难受,要剪一剪,修好了以后,走路就稳了.而且由于牛场的条件所限,牛蹄叉部位有可能受到泥浆,细菌的感染,还有外来异物比如铁钉,小石子之类的侵害,如不能及时发现,给予清除,就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蹄叶炎,从而发展成跛行,而最终导致淘汰.丹麦是全球知名的奶业大国之一,在这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中医也讲"大医治未病",讲的就是预防重于治疗的概念.丹麦已经把修蹄纳入了牧场的日常管理中,有专门的修蹄工, 修蹄器械等.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借南昌国际乳业大会的契机,邀请到了丹麦著名的修蹄专家-Henrik,来场指导,驻场2天,现场亲自授课,指导和培训了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金山种牛场的所有修蹄工,进一步提高了上海的奶牛养殖水平.内容包括了解和认识牛蹄;肢蹄损伤牛只的查找;患蹄的处理——查找患蹄,清洁患蹄,清洁后观察患蹄,修整;打磨,上药,包扎。
  • 摘要:繁殖障碍是当今养牛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特别是高产奶牛尤为严重.繁殖障碍分为先天性和生后获得性两类,先天遗传性繁殖障碍,只能通过遗传育种的技术手段进行逐代剔除,而后天获得性繁殖障碍,则多与饲养管理技术以及养牛生产的环境条件相关.为有效控制牛的后天获得性繁殖障碍,本文从牛繁殖障碍的主要表征、诱因、预防、治疗以及提高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要严格饲养管理技术,供给全价平衡日粮;严格执行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创造舒适的生产环境;严格接助产操作规程。探讨了发情不规则或乏情、卵巢疾病、子宫内膜炎、胎产病等疾病的治疗。提出要科学制定适宜的产犊间隔,优化牛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积极治疗繁殖障碍症,科学制定繁殖计划、健全繁殖档案。
  • 摘要:本文就六盘山区黄牛不孕症的危害、发生原因、治疗与预防措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并对黄牛不孕症的提出了综合防治以供研究和养殖者进行参考.提出要准确掌握发情关,做好适时配种关,做好分娩护理关,做好饲养管理关,做好疾病治疗关。
  • 摘要:肉牛产品追溯系统是指对肉牛从农场的养殖到运输、屠宰、分割、储藏、加工和包装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追溯管理,整个产业链很长,设计环节多,要实现生产和监管精准管理,保持产品完整详尽的个体信息,防止不同来源的产品交叉混合,并完整保留相关的数据资料和检测报告及相关证书,下游生产者及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和检查,即上下游生产商及消费者,可根据您系统提供的电子标签及条形码,进行产品相关信息的检查和考证,确保肉牛产品的安全和优质;确保产品在意外情况下能立即做出调控决策.肉牛追溯管理系统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足够清晰地产品标识信息,同时在生产环节对内牛建立有效的验证和注册体系.
  • 摘要:对云南省最近30-50年来云南养牛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养牛业规模总体上已趋于相对稳定,由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与之相关的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养牛业在云南畜牧业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但云南省肉牛业生产效率和奶牛业发展规模目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云南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肉牛业应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奶牛业则需要适度扩大养殖规模.
  • 摘要:本文在研究了中国牧区半牧区县肉牛生产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形势,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牧区半牧区县的牧业人口数总体保持增长;牧区半牧区县牛出栏量呈上升趋势,牛肉产量保持增长,两者年平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水平,由此表明牧区肉牛生产能力在逐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牧区仍面临繁育提供架子牛重任、草原生态保护、生产发展方式转型等.未来,牧区肉牛生产将逐步由繁育和育肥为主向全产业链发展、养殖模式呈多元化、注重草原生态保护的肉牛养殖将受到重视、总体生产发展保持稳定.
  • 摘要:晋中市肉牛产业规模总量不断做大,养殖方式不断转变,产业要素不断发育,保障机制不断创新。得益于基础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但目前存在着比较效益较低,环境变化影响,肉牛生产周期较长,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提出要进一步推进肉牛产业又快又好发展,进一步落实好中央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畜牧产业保障体系建设。
  • 摘要:钟祥市草食畜牧业秸秆草场资源丰富,肉牛品改体系健全,规模养殖发展迅猛,草食畜牧板块已见雏形。为加快草食畜禽发展步伐,建议因地制宜发展草食家畜,扶持和发展草食家畜产业链,出台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政策。
  • 摘要:南阳市是全国中原肉牛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重要的肉牛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发展肉牛产业,尤其是实施高档牛肉生产开发,意义十分重大.南阳牛以其数量大、品质优、皮张好、肉质嫩、遗传稳定、适度性强等优良特性,成为全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为全面提升黄牛产业,化优势为效益,变特色成品牌,使黄牛产业实现较大突破。但存在着养牛比较效益低,黄牛生产缺乏后劲;综合技术水平低,资金投入有限;企业加工能力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提出要搞好南阳牛普查,实施区域规划;搞好良种登记,建立社会育种群;迁建种公牛站,建立性能测定站;完善配种网络,健全育种体系;增加资金投入,扶持养殖基地。
  • 摘要:商丘是全国著名的黄牛养殖区,养牛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黄牛市场行情持续上涨,但作为传统养殖主力军的千家万户养殖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现状,规模养殖发展缓慢,黄牛饲养总量出现了明显下降.通过调查,认为引起肉牛饲养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比较收益问题;肉牛养殖在农民致富门路的选择中处于劣势地位;饲养周期长,单位成本投入大;饲料涨价,成本增加的影响;肉牛养殖技术力量不足;产业化发展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了饲料资源短缺;农村发展环境问题等。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提高良种覆盖率;因地制宜,降低成本;科技养牛,提高质量效益;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产品品牌,扩大企业规模;推进企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 摘要:吉安市是江西养牛生产的主产地区,也是浙、闽、粤等沿海经济发达地省份主要的肉牛供应基地,多年来能繁母牛存栏量一直居全省首位,肉牛出栏量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相当部分村组出现农户养牛减少的情况,养牛大户迅速兴起,农业机械的日益普及是促进全市养牛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内在动力。提出肉牛生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一项朝阳产业,发展肉牛产业必须改变分户散养的传统模式。要坚定发展方向,形成产业优势;搞好规划布局,形成区域优势;明确发展思路,实施品牌战略。
  • 摘要:近年来, 呼图壁县奶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全县农业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为实现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满足消费需求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呼图壁县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在奶牛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显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本文对呼图壁县奶业现状进行了浅析.认为发展奶业具有消费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但存在着牧区奶牛养殖方式落后,养殖效益不高;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现有奶牛合作初小区、奶企未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大型乳制品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乳品加工业对奶牛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提出要建立良好的企农联结机制;认真做好牧区奶牛规模化养殖工作;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健全完善乳制品安全保障体系。
  • 摘要:2012年,甘肃奶业发展平稳,奶牛养殖在重组中复苏,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生鲜乳收购站在整顿中进一步规范,数量减少,奶业产业链条逐步趋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态势.目前甘肃奶业正处在自我调整、重组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突出的是奶牛良种覆盖程度低,现有的奶牛单产水平仍不高,奶牛养殖生产方式落后,奶农的合作组织程度很低,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健全等等。提出要倾斜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扩充高产牛群,转变生产方式;适度规模生产,推进标准化养殖;培育奶农组织,理顺利益关系;强化奶农培训,提高养殖水平;强化奶站监管,确保鲜奶质量。
  • 摘要: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四川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会对西部乃至全国奶牛业发展起到引领、带动和促进的作用.本文从四川牛奶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奶牛饲养规模情况和奶牛不同规模饲养成本收益比较等三方面对四川奶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制约四川奶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奶源供应不足,奶牛单产水平较低,优质粗饲料缺乏,奶牛生产成本上涨,疾病制约发展,鲜奶价格影响发展,联合育种体系不健全,饲养管理粗放。提出要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推动奶牛产业化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奶牛品种改良;保障乳品质里安全;开发优质牧草,强化饲草生产调制。
  • 摘要:肉牛肉羊产业作为呼图壁县畜牧业中的一个主导产业,笔者认为是目前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其所蕴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巨大。呼图壁县肉牛肉肉羊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如何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在竞争激烈、风险四伏的广大市场站稳脚跟,并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强大起来,最终走上快速、健康、平稳发展的轨道,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把农牧民组织起来,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组织化的框架下,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落实,摆脱目前的困境,才能使其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广大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通过对呼图壁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进行分析,以探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呼图壁县肉牛肉羊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要加强优惠政策投入,扶持合作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合作组织制度管理,做好合作示范工程推广;加强人才培训,普及合作组织思想。
  •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秦川牛在新疆喀什的适应性和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安格斯牛改良当地秦川牛的效果.方法:在新疆喀什地区某肉牛养殖场选择秦川牛、安秦F1共386头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2、18、24、30月龄的体高、体斜长、腰高、胸围、腹围、尻宽等体尺数据,估算了体重,计算了体尺指数、育肥指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秦川牛在新疆喀什地区饲养5年时间,生长发育良好,繁殖正常;并且引进安格斯牛杂交改良秦川牛的安秦F1的12-30月龄体重及各项体尺指标和体尺指数,均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结论:秦川牛在新疆喀什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当地秦川牛是切实可行的.
  • 摘要:为了系统的评价不同补饲方式对南阳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39头初生的健康南阳牛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3头,对常规饲养、在常规饲养基础上进行舍内补饲、舍外自由采食牧草三种方法产生的平均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并利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舍内补饲、舍外自由采食牧草对南阳牛犊牛生长发育影响极显著.从而提出了适合南阳牛犊牛生长发育的最佳补饲方式,对促进南阳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根据长期接触观察本文论述了大通牦牛的放牧行为、反刍行为、饮水行为、吮吸行为、性行为等生态行为,以及休息、情感表现的一些特有行为。
  • 摘要:为研究经"全哺乳"饲养后,6月龄及18月龄麦洼公犊牦牛的生长发育及肉质特性.对6月龄及18月龄麦洼公犊牦牛进行屠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月龄和18月龄犊牦牛的宰前重、体高和体斜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胸围和管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头重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蹄重、尾重(去皮)、睾丸重、皮重和喉管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脏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心脏、肝脏、脾脏和肺脏无显著性差异(P>0.05);胴体深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口<0.01),胴体长和胴体深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净肉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净骨重、净肉重、屠宰率、胴体产肉率及骨肉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全哺乳"方式对6月龄及18月龄犊牦牛,育肥效果明显,6月龄犊牦牛平均体重达到85kg;二者均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及净肉率,产肉性能良好.
  • 摘要:为了解不同剔骨工艺对牛肉涮食食用品质的影响,以西门达尔牛的前驱肩肉,中躯外脊,后躯臀肉为原料,研究了冷剔骨工艺、热剔骨排酸工艺及热剔骨速冻工艺对不同部位肉的涮食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剔骨工艺对肩肉,外脊的持水力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臀肉的热剔骨速冻工艺的持水力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工艺(P<0.05);对肩肉的L*值差异不显著(P>0.05),外脊的热剔骨速冻工艺与其他两种差异显著(P<0.05),臀肉的冷剔骨工艺与其他两种工艺的L*值差异显著(P<0.05),总体来看热剔骨速冻工艺的使L*值偏低;pH值变化范围均在5.5左右;三种不同工艺对不同部位肉的蒸煮损失,a*,b*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肩肉的热剔骨排酸工艺的剪切力值高达6.78±2.00Kg与冷剔骨工艺差异显著(P<0.05),臀肉的两种热剔骨工艺的剪切力值差异显著(P<0.05).消费者嗜好性评价结果显示,肩肉的热剔骨速冻工艺嫩度高于其他两种,差异显著(P<0.05),外脊差异不显著,臀肉的三种不同剔骨方式差异显著;总体可按受度得分均在3分以上.研究表明:肩肉、外脊、臀肉的热剔骨速冻工艺和冷剔骨工艺均适宜生产涮食牛肉,而热剔骨排酸作为生产涮食牛肉的工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一般牛的胴体分割常进行二分、普通四分和枪形四分的大体分割与肩肿、肋脊、腰脊、后腰脊、臀、前后腿、前胸、胸腹、胁腹等部位分割。依据2011年12月30日发布,2012年4月1日实施的GB/T27643-2011《牛胴体及鲜肉分割》中明确胴体部位分割为里脊、外脊、眼肉、上脑、辣椒条、胸肉、臀肉、米龙、牛霖、大黄瓜条、小黄瓜条、腹肉和健子肉,并明确了二分体、普通四分体、枪形前、后四分体及部位分割肉的分割技术要求。rn 肉牛胴体分割是因地制宜、因需而定的商品化分块进行生产的基本过程,国际、国内各大规模化企业是不同的。牛肉的质量因胴体部位不同而显现出明显的肉质差异,分切后比例的不同对商品牛肉的价格具有极明显的影响。国内各企业根据各地区不同人群的市场消费要求,往往分设常规品种、季节品种和企业需求品种。就共性而言,牛胴体商品化牛肉最佳肉品主要在肋脊部和前腰脊部,即商品化名称的里脊肉、外脊、眼肉等。
  • 摘要:2012年中国肉牛业进入转型攻坚期,发展速度趋缓.商品牛源紧张、养殖成本上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肉牛出栏数及牛肉产量呈下降趋势,活牛及牛肉价格涨幅明显,牛肉出口量减少,进口数量剧增.各地区肉牛业发展开始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政策补贴逐渐向适度规模化养殖倾斜.金融资本广泛关注国内肉牛产业,中小型肉牛企业少有惠及.国民对于牛肉消费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肉牛品种、饲养方式、分割部位等因素都已成为许多消费者判断牛肉产品价格的参考依据.优质国产牛肉企业与市场流通领域间的合作加强,自主牛肉品牌的培育与推广已初见成效.假冒伪劣牛肉和走私牛肉行为依然猖獗,现行监管体制难以标本兼治.提出要探索“家庭农场”模式的肉牛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的牛肉消费问题;大力推广奶公犊育肥技术;发挥乳肉兼用牛优势,提升养牛效益;进一步拓宽肉牛业融资渠道。
  • 摘要:雪花牛肉产业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传统肉牛分割加工标准更为细致繁琐,分割部位数量更多,这就对雪花肉牛的生产仓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雪龙黑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集高档肉牛的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及销售于一体,有着产业链长、食品安全要求严、精细化程度高等特点.传统牛肉分割以四分体、六分体方式将胴体简单分割,部位肉数量少,而雪花牛肉为提高产品附加值,需要精细分割,分割部位多达三十余个,每头牛生产的部位肉总数量可达近百块.正是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在仓储过程中曾一度出现过数据不准、备货速度慢、发货不准确、货位摆放混乱等仓储管理上的问题,导致经常接到客户投诉.原有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已无法满足本企业仓储管理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ERP系统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提升肉品仓储管理质量势在必行.通过实施“合箱扫描”与“货位管理”这两项创新型改进工作库存管理上做到了“又快又准”,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真正做到了“先进先出”,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正因为各环节的顺畅使“雪龙肉牛安全追溯系统”真正实现了从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及销售的全“安全可追溯”,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 摘要:近年来,康乐县紧紧围绕“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立足生态、民族、传统和特色优势,坚持“规模化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把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培育,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路子,通过政策配套、资金扶持、提升服务等措施,探索出了享誉省内外的“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基地支撑,科技服务、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2011年全县草食畜饲养量达36(万头只),其中肉牛饲养量13.8万头,出栏5.8万头,草食畜牧业增加值1.1亿元,占大农业增加值的30%,草食畜牧业尤其是肉牛产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取得的良好成效得益于健全机制,充分发挥了政府引导作用;探索创新,着力构建了利益联结机制;整合资金,破解了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狠抓基础母牛繁育,促进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注重技术推广,提高了畜牧业科技含量;开发饲草资源,拓宽了增收渠道;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拓宽了市场流通渠道。今后要做强基础,建设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良种繁育体系;打造市场,建成西北地区最规范的肉牛羊及产品交易平台;提升品牌,铸造让消费者信得过的牛羊肉产品全程质量标准控制体系;组团发展,组建全省一流、西北地区最具活力的肉牛产业集团化龙头企业;整合资金,建立良性的的融投资机制。
  • 摘要:畜牧产业化发展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面对新情况,新要求,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临泽县畜牧产业化向纵深发展,是值得认真探索和思考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作为临泽县四大传统产业之一的畜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产业化建设发展迅速,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提出今后要重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用地、用电和运输优惠,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提供信贷服务支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畜牧业。
  • 摘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黄牛存栏量为3.98万头,黄牛存栏数量多,开发肉牛产业潜力大,如能利用存栏中40%的母牛作为基础与纯种肉用公牛冻精进行杂交,然后进行犊牛的培育和集中育肥,生产优质牛肉,开展其他副产品的加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养牛产品的附加值,则养牛效益相当可观.当前钦北区农村肉牛养殖存在肉牛良种化程度低、饲养管理跟不上、牛肉加工工艺落后、饲草饲料不足、养殖规模小、疾病防疫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发展对策一是抓黄牛品种改良促肉牛产业发展;二是要加强饲养管理;三是提高肉牛加工业水平;四是大力发展饲草饲料;五是多方筹集资金;扶持养殖户;六是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等.
  • 摘要:本文从重庆市肉牛改良现状,以及取得的经验进行了重点阐述和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提出了在人们认识上、技术培训上、冷配体系建设上、建档立卡信息管理以及政策支持上的对策措施.
  • 摘要:近年来,海南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牧场,引进和牛胚胎及冻精,繁殖纯种和牛,利用和牛资源,在当地推广和牛品种,取得了较大成效,形成了产业发展.本文主要介绍海南省和牛发展历程、现状,和主要做法,分析和牛产业在海南发展面临的肉牛养殖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不高;肉牛品种改良体制滞后;肉牛饲草逐年减少,饲料开发滞后;传统的肉牛饲养模式受到冲击;和牛杂交后代个体偏小,高档肉面积偏小等主要问题,为和牛产业在海南提出建议: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建立海南和牛优势发展区域;合理杂交,科学组合,提高杂交牛肉质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合理建设配种站,加强配种站管理,提高配种员技术水平;科学引导,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养殖专业水平;开发各种饲草饲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
  • 摘要:位于太行山顶的山西省和顺县早在1973年就引进国外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属全国首家牛改试点县;全国首批肉牛基地县;中国西门塔尔牛山区品系基地.回首和顺县肉牛业40年的发展,和顺县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造就了一批强有力的畜牧技术队伍.和顺县兴科养牛流通协会,就是在养牛业由生产资料转向生活资料的转型中组建、发展、壮大的,2012年受到了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的"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奖.和顺肉牛的高质高效发展,为全县扶贫攻坚,发展"三农"不断注入活力,发挥了主导产业的作用.
  • 摘要:本文就制约中国奶牛养殖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牛群品质差,结构不合理;养殖方式落后,饲养管理粗放;日粮配合不可科学,饲料转化率低;发展方向不明确,科技支撑体系薄弱;疫病防控意识差,防治体系不健全;环保意识淡,饲养环境差。提出要创新奶牛品种,加快良种化进程;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规范化饲养管理;深化饲草资源开发与加工调制,普及全价混合日粮;贯彻“5个重要指标”,强化科技支撑;搞好疾病防治,降低疫病风险;清洁生产,保护环境。
  • 摘要:随着规模化养殖业水平的提高,畜禽粪污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就畜禽粪污的危害,结合畜禽粪污处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思路和策略:可还田处理、厌氧发酵及堆肥处理;栽培牧草作物消纳粪污;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为畜禽粪污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依据.
  • 摘要:南阳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以数量多、分布广、肉质嫩、皮质优著称.但其商品性能与国外肉用品种相比还存在着前期生长速度慢、泌乳性能差、产肉率低等缺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南阳市在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利木赞、夏洛来、皮埃蒙特等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在提高产肉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积累了丰富的育种工作经验.但由于杂交后代生长速度提高不大,产奶量增加不明显,加之毛色混杂,不为老百姓接受.为此,南阳市政府、市畜牧局就今后南阳牛的育种方向、技术路线、方法措施等问题,组织全国养牛知名专家多次聚集南阳进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德国黄牛是一个肉乳兼用品种,肉用性能好、产奶量高、毛色和南阳牛非常相似的理想导入品种.rn 杂交后代初生重38-42kg,比南阳牛增重6-8kg。德南杂交后代公牛各项体尺、体重指标均高于南阳牛,特别是中后躯和产肉性能密切相关的几项体尺明显提高。德南杂交牛耐粗饲,易饲养,且生长发育速度快。德南杂交牛背腰宽广平直,后躯发育好,体型呈方块型,肉用体型明显,有效地纠正了南阳牛背腰欠宽广,况部尖斜等缺陷。杂交牛毛色为米黄色或浅红色,和南阳牛传统毛色相似,更均匀一致,深受农民喜爱。调查过程中未发现难产现象。尤其适合山区牛改良。活牛交易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断奶时德南杂交牛比南阳牛可多售300-500元。
  • 摘要: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养殖业的主体畜种,其独特的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到高寒牧区经济和生态平衡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活体原位保存法和新技术保护法等资源保护技术;耗牛本品种选育,经济杂交,野耗牛杂交等生产技术;介绍了耗牛的药用产品,牛乳、牛肉、牛毛和牛绒、皮及皮制品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利用。
  • 摘要:本文从普通牛与牦牛种(属)间杂交、野牦牛与家牦牛杂交等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了牦牛远缘杂交利用现状,从组织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内分泌学等方面阐述了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有效、合理地开展中国牦牛的杂交利用工作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禾草秆锈病由禾柄锈菌导致,植株地上部分均可被侵染,以茎秆和叶鞘最重.发生于禾本科植物的秆锈病常见的有小麦秆锈病、玉米秆锈病、竹秆锈病等,直接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主要综述了禾本科秆锈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期能在牧草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锈病发生初期在叶和茎出现浅黄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逐渐增多,病部形成黄褐色菌体,散出铁锈状物质。病害发展后期病部出现锈色,最典型的症状是用手抨一下病叶,手上会有一层锈色的粉状物。由于锈菌的危害,受害禾草生长不良,叶片和茎秆变成不正常的颜色,使禾草生长缓慢,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失调,蒸腾作用增强,大量失水,叶片变黄枯萎,病害严重时禾草成片死亡,严重影响禾草产量和品质。防治措施主要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 摘要:宁夏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正逐渐的从小规模型向集约化型转变.宁夏未来的肉牛产业发展方向必将以清真高档肉牛发展为先锋,优质肉牛发展主力,拉动农民增收为目的。同时要尽快出台和制定基础母牛补助相关政策,控制母牛出栏时间,鼓励大型肉牛场自繁自育模式,支撑养殖业,提高基础母牛养殖资金支持。
  • 摘要:干草是指利用在适宜时期收购的天然草地或人工种植的牧草及禾谷类饲料作物,经自然或人工干燥调制而成能长期保存的草料.它具有营养好、易消化、成本低、简便易行、便于大量贮存等特点.在草食家畜的日粮组成中,干草的作用越来越被畜牧业生产者所重视,它是秸秆、农副产品等粗饲料很难替代的草食家畜草料.本文主要介绍了青干草的调制原理、调制方法、干草捆的制作、干草的贮藏、品质的鉴定、干草的饲喂等内容。
  • 摘要:临泉县地处安徽省西北边陲的淮北平原,农作物秸秆及饲草资源丰富,发展养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来,临泉县肉牛规模养殖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全县有规模养牛场549个,年出栏百头以上的有68家,存栏500头以上的有3家,存栏1000头以上的有1家,在安徽省居首位,为全省养牛第一大县.但与前几年相比数量却下降很大,特别是能繁母牛的数量大量减少,造成当地犊牛紧缺而价格高.一是影响了规模养殖场数量的发展,二是增加了肉牛育肥场成本,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经初步了解,临泉县规模养牛场的犊牛80%以上来自外地,渠道主要有东三省、内蒙古和西北等地.长途调运一方面增加了运输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应激反应,造成中途死亡或调入后饲养管理的难度增加,成本增高.造成犊牛紧缺的根本原因就是基础母牛群或者说是能繁母牛数量大幅下降.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外地犊牛牛源基地建设;一手抓保护和调动当地群众养殖母牛的积极性,提高犊牛繁殖数量,满足当地肉牛育肥的需要。巩固建立外地犊牛牛源基地,充分利用农区具有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适宜发展规模养牛的优势,积极与外地牧区养牛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树立诚信意识,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确保调入犊牛的数量和质量。
  • 摘要:通过对1~30月龄589头次新疆褐牛种公牛估测体重及主要体尺指标进行测定,探索了新疆褐牛种公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析了其估测体重及体尺指标的相关性和不同年龄阶段种公牛的体尺指数.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种公牛体尺指标及估测体重随着月龄的增加逐步增长,腹围和胸围增长速度高于其他指标.新疆褐牛种公牛体高、硬长、软长、胸围、腹围、管围和估测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 摘要:针对冷冻精液产品细菌数超标这一现实问题,本文从生产管理细节进行分析,从生产环境、洗涤与灭菌消毒、抗生素与稀释液、公牛和台牛、工作人员、生产流程环节等角度制定周密的控制措施.
  • 摘要:为观察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牛)在通辽地区的杂交效果,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科尔沁经产母牛进行人工授精,对弗科杂交牛繁殖情况、生长性能、适应性等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弗科杂交牛生长较快,体型好,花片好,值得大力推广.
  • 摘要:目的:补饲中药制剂对种公牛精液品质影响.方法:用7头摩拉水牛和6头西门塔尔牛以用药前60天为对照组,连续用药120天,用药后60天为过渡期,比较用药前后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变化.结果:种公牛采精量比用药前提高(P<0.01),精液品质改善(P>0.05).结论:公牛饲喂中药制剂可增加采精量和提高精液品质.
  • 摘要:肉牛易地育肥过程中,运输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环节.选择适宜体重、年龄的牛只,使用适合地区特点的运输方式,有助于减少牛只失重和缩短恢复到运前体重的时间,便于牛只尽早进入正常的育肥阶段,有助于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对6月龄以下犊牛进行一定规模长途运输的报道尚少.本文对犊牛长途运输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就本试验按体重分组其失重量和失重率相比较,大个体牛失重极显著高于中个体牛,中等个体牛失重又显著高出小个体牛;相对失重量也是大个体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本试验牛为犊牛,瘤胃发育尚不健全,由于本试验犊牛其个体与日龄均较小,特别是中小个体组其瘤胃容积与体重相比相对较小,因消化道内容物所占体重比例较小,因而失重比例亦相对较小。不同日龄组牛只失重和失重率150日龄以上组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出其余2组,而恢复生长过程中3组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按体重分组结果基本相符,而恢复生长时间,大日龄犊牛并不占优势。在犊牛运输过程中,犊牛体质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失重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运前饲养管理,注意犊牛运输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输途中失重。犊牛长途运输失重率的高低不影响牛只育肥增重效果,长途运输中牛只的体重损失不能得到相应的恢复补偿,故运输失重即成为估测单头牛生产效益的重要依据。如以单头牛来看,恢复到运前体重时间较长的牛育肥成本相对较高。
  • 摘要:鲁西牛属于中国中原地区黄牛代表型品种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畜牧遗传和文化遗产资源,研究和利用价值很大.由于受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鲁西牛的存量和生产方式变化甚巨,探索资源利用和新的产业模式十分必要.文章介绍了鲁西牛的自然生态环境、品种形成历史、科学研究、饲养管理,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适应能力、遗传性能等。认为目前鲁西牛杂交利用优势明显,存栏数量日益减少,群体结构明显失调,屠宰加工企业亏损,鲁西牛声誉受损毁。提出要科学认识鲁西牛资源,加强品种资源保护,矫正杂交改良方向,实施产业化开发;要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国家层面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支持。
  • 摘要:吉安黄牛是江西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具有筋腱显露、皮薄干燥、持久力强、体型紧凑和耐热耐寒耐粗饲等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牛开展杂交改良以来,吉安黄牛杂交牛在江西表现出了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在较粗放的饲养条件下,18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和36月龄体重F1代牛较吉安黄牛分别提高44.29%、44.5%和59.17%.在中等营养水平下,平均产奶量可达2440.1kg,若折算成标准奶为2982.0kg;全期的平均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分别为(5.48±1.83)%和(4.14±0.60)%,杂交效果十分明显.
  • 摘要:采用广西南丹黄牛母牛作为供体牛,进行超数排卵,以获得可用胚胎,把可用胚胎进行冷冻保存,以获得其基因保存的目的.通过供体牛的超数排卵、人工授精、采胚以及冷冻等等,结果表明:5头广西南丹黄牛母牛进行超排,共采卵5头次,采卵数41枚,其中22枚可用胚胎,平均4.4枚/头次,可用胚率为53.7%.
  • 摘要:奶牛的繁殖工作在实际生产应用方面可以分为繁殖工作管理与技术进程监测两个方面,本文就此做一些实际生产体会和简述.介绍了营养与繁殖之粗饲料,营养与繁殖之体重监控,舒适度与繁殖之牛舍,舒适度与繁殖之卧床,舒适度与繁殖之颈夹等工作。奶牛的繁殖进程监测包括:繁殖计划的方案制定与跟踪落实,繁殖技术流程的选择与实施监测,繁殖工作进程的考核与效益分析。
  • 摘要:本文以奶牛NRC和中国饲养标准为依据,从分析奶牛营养需要、可摄入营养、日需营养差、体能的储备分解(或沉积)、以及体重变化与理想体况分的关系入手,利用奶牛泌乳前期日粮主要营养浓度需要估算模型,估算了不同产奶量牛群适宜的日粮营养浓度及群内不同产奶量牛只转群日,可供奶牛场制定本场奶牛泌乳前期日粮及适时转群参考.
  • 摘要:本文介绍了谷物配合饲料饲喂奶公犊牛直线育肥技术,包括犊牛的选择、犊牛日常管理技术、犊牛育肥期间建议的日粮营养浓度、犊牛各阶段体重、日增重指标及饲料报酬,谷饲小牛肉与半乳饲小牛肉品质比较.目的是为低成本生产小牛肉提供技术依据.
  • 摘要:研究了共轭亚油酸(CLA)对肉牛肾周前脂肪细胞增殖与脂肪沉积的影响.选取5头28月龄去势"雪龙黑牛"的肾周脂肪组织,对提取的前脂肪细胞分别添加0.00、0.05、0.10、0.15、0.20、0.25、0.30mmol/L CLA进行培养,测定了细胞数量、细胞内的脂肪含量、瘦素和脂联素分泌量.结果表明:培养分化天数的增加能增加细胞数量和脂肪含量.细胞数量在培养第1、2天随CLA浓度的增加表现起伏不定的变化,第3天随CLA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在培养第3天CLA浓度达到0.20mmol/L以上时,提高CLA浓度都能显著提高脂肪含量(P<0.05),但在第4天,脂肪含量在CLA 0.30mmol/L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LA对瘦素分泌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增加脂联素的分泌量(P<0.05).结论:在肉牛肾周前脂肪细胞中,培养天数的增加能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与脂肪沉积,CLA可能通过促进脂联素的分泌量来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与脂肪沉积.
  • 摘要:DNA甲基转移酶被认为在配子发育、胚胎形成、体组织发育和脂肪沉积等过程中与甲基化形态的获得有关.DNA甲基化作为DNA序列的修饰方式,是哺乳动物的一种最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在CpG二核苷酸位点上将胞嘧啶甲基化,形成5'甲基胞嘧啶.像瘦素基因、生长激素基因、脂肪酶基因等几种基因已经被认为与脂肪组织含量和NDA甲基化的水平就有相关性.rn 近年来,牛肉质量的改进得到日益的关注,因此,提高牛肉的品质成为肉牛饲养主要的目标。牛肉的质量性状包括:大理石花纹、被脂肪厚度、脂肪颜色分数和眼肌等部位。有报道表明其中一些质量性状和脂肪沉积有关。于是提出这样的假设:DNMT3a和DNMT3b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影响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牛肉的质量。本研究测定了DNMT3a和DNMT3b在肝脏和眼肉中的表达量,进而对这两种基因对牛肉质量性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应用于雪龙黑牛肉牛品种繁育,提高雪龙黑牛品质。
  • 摘要:为提高母牛繁殖率,促进肉牛产业稳步发展,娄底市草业科学研究所组织科研人员开发了肉牛繁殖管理系统,本系统具有对母牛在繁殖环节的生产和管理上进行系统化、智能化运作,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本系统设置了十三个科目,其中四个前端数据上传科目为养殖户管理、母牛管理、配种与孕期管理、犊牛管理;九个后端信息查询科目为母牛发情信息查询、配种信息查询、补饲信息、疫病防控信息、母牛异动档案、犊牛异动档案、母牛孕期异常信息、查看统计数据、母牛繁殖性能综合评估原始参数。
  • 摘要:本试验选择60头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头,日粮和饲养管理相同,试验组采食"草尚膘"复合型营养舔砖,育肥期90天.结果表明:试验组肉牛采食速度加快,被毛和皮肤营养改善提前,日增重比对照组多175g,增重提高14.1%,每日收益提高3.2元.rn “草尚膘”富含肉牛生长所需要的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促生长营养因子、植物提取物、生物肤等,与中国市场各类添砖产品相比,营养更全面更平衡,促生长效果更为明显,使用方法简单易行。在肉牛饲粮内不需再添加其它微量元素及维生素,适合在广大肉牛养殖户中推广使用,在肉牛育肥中具有明显效果,提高饲料报酬,增加养殖户收入,提高养殖积极性,对促进肉牛养殖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摘要:牛肉品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研究了不同等级对雪花部位肉的影响及不同部位肉间品质差异分析,从雪花牛的前躯、中躯、后躯选取15块不同部位肉,对A2、A3、A4等级的不同部位肉进行肉质测定,指标包括脂肪、蛋白质、水分、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结果表明:A2等级的不同部位肉在脂肪、蛋白、水分、剪切力、pH差异显著(p<0.05);A3等级的不同部位肉对脂肪、蛋白质、剪切力、蒸煮损失差异显著(p<0.05);A4等级不同部位肉的脂肪、蛋白质、水分、剪切力、蒸煮损失差异显著(p<0.05).不同级别的部位肉(板腱、上脑、眼肉、外脊、牛柳、臀肉)的脂肪差异极显著(p<0.01),蛋白质中上脑差异极显著(p<0.01),水分中高档部位肉的上脑、眼肉、外脊差异极显著(p<0.01),剪切力中的三角尾扒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随着等级逐渐递增,前驱与后躯中部分部位肉的嫩度与之呈反比,在嫩度上可与高档部位肉相媲美,譬如辣椒条、三角牛霖、三角尾扒、臀肉等,可开发具有提升增值空间的部位肉.另外,级别对上脑、眼肉等高档部位肉的脂肪差异极显著(p<0.01),对非高档部位肉影响较小.说明胴体分级适用于高档部位肉,而对非高档部位肉分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肥牛火锅是一种时尚、快捷方便、膳食合理的饮食方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然而目前对涮食牛肉的食用品质特性研究很少,科学的表征涮食牛肉的食用品质,可以为我国涮食牛肉的食用品质评价体系奠定基础,为规范和标准化涮食牛肉提供依据.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筛选涮食牛肉食用品质评价指标,并确定颜色和可见脂肪量是用于评价生肉切片的主要指标;易咬入度、初始多汁性和肉香味是评价涮食熟肉的主要指标.
  • 摘要:对全放牧婆罗门淘汰母牛背最长肌上脑肉样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婆罗门牛肉鲜样中水分含量为73.08%,粗蛋白为22.19%,脂肪为2.37‰灰分为1.43%;鲜样中17种氨基酸的总量为23.12%,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33%,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并超过FAO/WHO的标准;功能性氨基酸中,鲜味和甜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比例高达49.96%;氨基酸评分(AAS)显示,评分均超过FAO/WHO规定的理想蛋白质模式.由此判定:婆罗门牛肉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丰富,属优质蛋白质食物.
  • 摘要:牛是牛科(Bovidae)中不同种和不同属家畜的统称.通常指黄牛或普通牛(Bos taurus)和水牛(Bubalus bubalus),也包括牦牛等."牛"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化动物,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牛是人类最早驯服的家畜,是人类最忠实最亲密的动物朋友,自古列为"六畜之首".牛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相传殷商先祖王亥发明了牛车,周人先祖叔均发明了牛耕.牛是诚实与辛劳的象征,是力量和奉献的标志.牛的形象,画家爱画,诗人喜咏,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精心刻画,牛成为古今文学艺术家所着力描述的艺术形象之一.本文探讨了与牛有关的颜色外貌特征、性别生育、区别年龄的汉字,成语典故,《诗经》、《春村》、《村晚》等诗歌,常用的、养牛专业技术相关的谚语口头禅。
  • 摘要:河北省肉牛存栏和出栏虽然逐年下降,个体小型养牛户(1-2头)减少,但规模养殖场(50头以上母牛)有所增多,西门塔尔、和牛、和杂牛母牛存栏量增多,养殖水平逐年升高,由个体小规模养殖向中大型规模养殖转型迅速,合作经济发展较快,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发展西门塔尔牛改良、选育和优化为河北省发展肉牛业的基础,改变母牛繁育期赔钱的现状,增加母牛存栏量;大力发展高档肉牛养殖;加强基地和合作模式的建设;加强品牌和安全放心意识建设;加强高档肉牛生产标准和规范建设;加强饲养管理和可追溯制度建设;保护好地方品种;充分利用废弃奶牛舍,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育肥措施,向奶牛要牛肉;提高环保意识和肉牛福利待遇。
  • 摘要:本文论述了加快调整耗粮型畜牧业结构调整增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及其优势,总结分析了河南省快速发展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提出节约饲料用粮就可基本上保证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调整耗粮型畜牧业结构是节约饲料用粮的关键;保护和利用耐粗饲的畜禽优良品种是节约饲料用粮的基础;研究和开发非粮型饲料资源是节约饲料用粮的物质保证;节约饲料用粮的出路在于重视畜牧循环经济的技术集成与创新。作者认为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加据的严峻形势下,应用新的理论发展河南畜牧业经济,对全面实现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促进和示范作用.
  •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德系西门塔尔牛在山东地区的推广应用情况,掌握该品种与本地牛杂交改良的实际效果,笔者对山东地区主要推广示范县开展了调研,总结出推广应用中的主要经验做法有政府重视、财政支持、引种促推、加强服务、宣传发动等。认为存在着推广应用中级进杂交工作受到制约,项目实施中杂交改良后代的奶的收集还不及时、不规范,德系西门塔尔牛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健全,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养殖场还比较少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摘要:近年来,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依托资源优势,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以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在全区率先大力引进夏南牛,推广"公司+基地+加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养殖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规模优质肉牛养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武宣县已有规模肉牛养殖场56个,2012年全县肉牛出栏2.14万头,存栏6.6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3.17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已成为武宣县推动畜牧业跨越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武宣县地理位置良好,饲料资源丰富;率先在全区探索出“北牛南养”成功路子;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势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牛冷配改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服务有保障;肉牛产业发展基础好,政府政策支持肉牛产业力度大。
  • 摘要: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是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牛业发展大提速更应是顺势之为.中国现代牛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尤其是母源基地建设不够,制约牛业进一步发展.母牛是畜牧业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结合荆门市肉牛养殖发展实际,重点对制约荆门市肉牛发展的母牛繁育基地建设卡扣环节进行了分析调查.建议优化产业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扩大能繁母牛规模,加强母牛繁育体系建设,突破肉牛生产发展瓶颈.
  • 摘要:通过对宿州市肉牛产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宿州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优势所在,指出肉牛业生产中存在的肉牛生产资金投入较大,比较效益低;基础设施薄弱,粗放饲养比较普遍;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要积极引导,加强协调;政策扶持,资金奖励;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扩大招商引资。
  •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雷州市的养牛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到1984年全市牛的存栏量达到18.3万头.然而,雷州市的养牛业并不像中国中原地区的市县那样持续跨步发展成为中国农区养牛发展最快的地区,而是先徘徊,后逐年下降.为此,本文对雷州市肉牛生产现状进行总结,以期找出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促进雷州市养牛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提出要建立健全全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树立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适当扶持规模场,实施标准化生产;创造肉牛高效养殖新模式,积极组建肉牛专业合作社、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产、销服务。
  • 摘要:根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安排部署和西藏牦牛产业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召开由当地有关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扶贫开发办、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和牧户参加的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西藏牦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调研,通过分析当前制约西藏牦牛产业标准化发展的重大、共性问题、现有自治区优秀政策及牦牛产业发展模式分析,提出了今后西藏牦牛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要加强耗牛种业投入,建立耗牛良种推广繁育体系,制定能繁母耗牛补贴政策,制定调草保畜补助政策。
  • 摘要:标准化示范场示范创建工作起始于2010年,农业部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精神,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开展的标准化示范场示范创建活动,按照农业部文件精神,河北省也出台了省级示范场示范创建的具体标准和条件,经过3年多的示范场示范创建工作,河北省规模奶牛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奶牛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实现了畜禽良种化;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养殖方式更加科学;牛群结构更趋合理,养殖规模更加适度;养殖设施设备齐备完善。布局合理;管理水平有很大提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