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四届中原肝病论坛
第四届中原肝病论坛

第四届中原肝病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3-03-22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肝移植中心;中原肝病论坛组委会

会议文集:第四届中原肝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活体肝移植和DCD是目前解决供肝来源匮乏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介绍了活体肝移植(LDLT)的开拓性工作,阐述了外科技术创新,同时就临床亲体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进行了研究,阐明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具有针对性基础研究。研究表明:中国肝移植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主要的问题仍然是供体来源匮乏;DCD是缓解供肝来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任重道远;活体肝脏移植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仍然是扩大供肝来源的主要手段,值得提倡;应重视与肝移植相关应用基础、移植与免疫的研究,提高受者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摘要:肝脏疾病导致病人代谢异常和营养不良,尤其是终末期肝病或肝功能衰蝎的病人。因此,对肝脏疾病或肝功能不全的外科病人,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代谢改变及营养状况,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文章介绍了肝脏疾病时的代谢改变,阐述了肝脏疾病病人的营养支持。综上所述,肝脏疾病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复杂而困难,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代谢特征,通过合适的途径、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维护机体重要脏器功能,防止多器官功能衰蝎的发生,只有这样,才可能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 摘要:目的:探讨ICG试验在评估脾切断流术中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对50例行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ICG、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进行分析.rn 结果:将Child A级患者分ICGR15<20%和ICGR15>20%组,术后检测谷丙转氨酶(1d 40.54±15.76Vs46.33±14.19,3d 29.29±11.85Vs49.83±15.16,7d 21.04±6.81Vs32.67±1.75,12d 15.21±4.43Vs18.00±2.37)、总胆红素(1d 20.45±7.86Vs30.77±3.48,3d 16.41±6.71Vs46.37±11.26,7d 13.94±5.02Vs32.17±10.52,12d 11.02±4.11Vs 19.65±3.90)及白蛋白(1d 31.8±5.37Vs30.45±4.08,3d 33.16±3.05Vs33.78±2.10,7d31.17±3.19Vs29.33±1.36,12d 30.51±5.04Vs26.35±2.43).术后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在时间和分组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不同时间点上、不同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20%患者比ICGR15>20%患者术后恢复好.rn 结论:ICG试验可作为脾切断流术术前肝功能的评估指标,并是对Child—Pugh分级的有利补充.
  • 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应用于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将肝移植术后患者55例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2天益生菌组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添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对照组则不服用思连康.于术前及术后第2,5,8天清晨抽血检测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观察和记录患者术后感染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rn 结果:术后第8天益生菌组的ALT和TBIL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第8天的ALB,PA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内益生菌组感染率为41.38%,对照组感染率69.23%,差异有显著性(P=0.038),益生菌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4%,对照组为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rn 结论:肝移植术后应用益生菌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肝功能恢复,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感染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摘要:本文列举了2个例子来说明肝癌分子诊断病理学的应用。今后,肝胆肿瘤病理学科应积极和主动地适应临床肝胆肿瘤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加强肿瘤生物学特性诊断技术以及分子标志物指标体系的研发和临床转化应用研究,积极探索病理诊断新模式,不断拓展临床病理学诊断内涵,形成“形态学+生物学”的整体病理学诊断模式,为临床科学制定诊治计划和提高疗效提供更为丰富和更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信息,对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性激素的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rn 方法:采集25例原位肝移植受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测定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及垂体泌乳素(PRL)水平,严密监测肝移植受者术后肝脏功能、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受者存活情况,分析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对肝功能和移植受者死亡率的影响.rn 结果:肝移植受者术前E2和PR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且受者E2和PRL水平随肝功能水平的降低而明显上升;肝移植受者术前T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且受者的T水平随肝功能水平的降低而显著下降.术后3周内有20例受者性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其中1例死亡,死亡率为5%;有5例性激素水平未恢复正常,其中3例死亡,死亡率为60%,两组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肝移植受者术前血清E2和PRL水平的升高和血清T水平的下降与肝功能水平相关;性激素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移植预后的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rn 方法:将156例病人分为肝癌组及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癌组97例,正常对照组59例,包括肝血管瘤患者47例,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挫裂伤5例;收集两组病人的血清及组织标本,用ELISA法检测两组病人外周血中FLNa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FLNa的表达情况.rn 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中FLNa的平均浓度为31.64±10.51pg/ml,正常对照组为47.16±18.62 pg/ml,肝癌组患者血清中FL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FLNa在肝癌组织中同样低表达,肝癌组中FLNa的阳性表达率(21.64%)低于正常对照组(83.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FP值较高、分化程度较低、肿瘤直径较大以及发生复发转移的肝癌病人,FLNa在血清中的含量及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段的肝病人血清中及组织中FLNa的表达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FLNa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FLNa的低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