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3年治未病学术研讨会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3年治未病学术研讨会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3年治未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3-08-23

主办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3年治未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笔者学习邓老的养生思想并用之于膏方调治养生中,浅析辨体论治、辨证论治,协调平衡,调补脾肾,药食同调及注重精神调摄的膏方处方思路,处方以六味地黄丸为主,半夏泻心汤为助,再辨病辨证加减,取得良效.平衡阴阳是膏方的最根本的治法。寒热平衡此乃阴阳平衡的具体化表现,还要注重动静升降平衡,药物的属性可分动静、升降,动静升降平衡,则体内气机顺畅,脏腑功能才能健运,药物以重者滋腻者为静,轻者淡薄者为动。而脾主升清,胃主降。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脾宜升则健"。胃以降为和,饮食入胃,经胃腐熟后,必须下行小肠,才能化为气血精液输送至全身。因此,膏方拟方时,需要注意平衡脾胃升降功能,方能让膏方更好的被吸收。邓老十分重视脾胃的作用,其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肾精所化的肾气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增强脾胃功能,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要注重药食同调和精神调摄。
  • 摘要:本文以《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切入点,试探讨并分析了张仲景治未病的临床思维,揭示了五脏与五行的相关性是治未病的途径,条畅气机、调补后天之本为治未病方法,"顺应五常"为治未病的行为方式.阐释了"肝病传脾,当先实脾"治未病思想的科学内涵,研究证实仲景以肝脾为中心的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治未病"思想源于《内经》,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张仲景将这一理论法则与临床实践紧密相结合,并加以丰富和发展,按照五脏与五行的相关性理论,根据五脏与五行之问的生克制化关系。中医五行理论认为,五行臣口木火土金水。疾病的传变,主要是五脏六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的转化。结合中医理论,就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取类比象,把五脏六腑的特点与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相结合。一脏有病,以依据五行运动的规律而影响另一脏产生病变,五脏的传变,向着相克相乘的方向进行。为了防止疾病的蔓延,就应该依据这种规律,先治或先安未病的脏腑,以截断其传变的途径,从而使疾病向着瘁愈的方向转化。因为肝木能克伐脾土,如见肝实之病,应认识到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要注意调补脾脏,这就是治其未病的未病先防。张仲景"肝病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正是说明人体脏腑功能是顺应五行的活动,按照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要求人们的生活行为都应该顺应五行,方能健康无病,从而达到治未病目的。总之,"肝病传脾,当先实脾"是仲景从脏腑关系出发,以五行为基础,以肝脾为中心,运用整体观念和天人相应的观点,强调治未病重要性思想的集中体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
  • 摘要:回顾过去5年来的对肝癌发病因素及预防方面的相关研究,结合目前临床上对心理治疗、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应用,思考中医"情志治病"在肝癌预防中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说明七情本来就是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果七情太过,必然影响五脏而生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明在中医理论中,情志对于肝的影响是很大的。另外,中医学中还将人分为太阳人、太阴人、阳明人等等,并指出各态之人有其各态的心理性格特点,容易患相应的疾病。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更指出情志的相生相克关系,并有大量古代医家利用情志相生相克理论治病的论述记载。以上的这些都说明,中医学在"情志致病"、"情志治病"中总结了大量经验,这都为将其利用于预防肝癌中打下基础。综上所述,相信心理因素在肝炎发展为肝癌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其相关性,能为预防肝炎发展为肝癌起到重要作用。
  • 摘要: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关,对于其带菌者的有效健康管理是预防胃癌防止其他胃肠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制定幽门螺杆菌带菌者的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方案,首先总结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结合目前关于HP防治的共识指南,初步设想了HP带菌者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加强HP感染的健康宣教,中、西医结合的健康体检与复检,饮食调理及食疗养生,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部分人群给予中西医药物干预等。
  • 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TDP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TDP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能充分缓解疼痛和恢复肩关节功能活动,是治疗肩周炎快捷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rn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与统计分析方法,对21例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20例采用传统中医方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症状自我评价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并评价其临床疗效.rn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6个月,平均13.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自我评价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症状自我评价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本院自2007年7月组建椎间盘学校开展临床健康教育以来,每周六下午为患者提供腰椎疾患防治的"治未病"健康教育讲座,受到市民和患者的普遍欢迎及好评.经过5年来腰腿痛防治教育的"治未病"工作开展,本院的椎间盘学校由当初单一的腰椎间盘知识讲解发展至现在的颈肩痛、腰腿痛和骨质疏松症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讲座,收到了很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年来椎间盘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中医药知识和文化,通过讲座,首先减轻了医护人员健康宣教的压力,大部分患者均能主动参与椎间盘讲座。由于以上一系列积极效果的产生,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012年开始,组织专家团队,将单一的医院院内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进一步扩展到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社会更多领域,同时将讲课更加灵活化采用图片、动漫相结合,增加讲座的趣味性。开展导引、功能锻炼,药酒药膳等诊疗服务。将"治未病"的理念深入到更多的深圳市民的心中。
  • 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病例分为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组78例,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即时止痛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临床总疗效优于手法组.
  • 摘要:本人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其治未病养生思想的指导下,运用膏方调治过敏性鼻炎,认为以玉屏风散加六味地黄丸为底方,因人制宜,阴阳双补,以膏方的形式调治过敏性鼻炎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病案能取得疗效,是因为能辨证清晰,选方正确,捉住患者肺气虚为标、脾肾亏虚为本的特点;又能正确运用膏方调治。膏方具有药味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故能标本兼治,药效持久缓和,尤适合体虚、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痊愈后或恢复期、术后等情况。但是膏方也有其使用禁忌,而服用膏方的时间也需要注意正确的掌握膏方的使用方法,辨证清晰,选方正确,则能很好的调治疾病,达到养生健体的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体检中心体质辨识人群中部分湿热体质与平和体质进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探讨两种体质类型血清中ICAM-1与IL-4的微观特征,为今后湿热体质和平和体质的基础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rn 方法:以中医体质量表作为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工具辨识平和体质与湿热体质总共57人,其中,平和体质28人,平均年龄(32.39+10.88)岁,湿热体质29人,平均年龄(37.52+9.97)岁.从试验角度观察湿热体质和平和体质体内血清中ICAM-1及IL-4水平的变化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并归纳湿热体质和平和体质免疫反应机理的内在客观规律.rn 结果:湿热体质人群血清中ICAM-1的实际浓度和IL-4的实际浓度均高于平和体质人群血清中ICAM-1的实际浓度和IL-4的实际浓度,但在湿热体质和平和体质人群中ICAM-1实际浓度和IL-4实际浓度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一、湿热体质人群体内的ICAM-1的稳态形式与平和体质较为相似;二、血清中IL-4水平的升高或者降低会影响两种体质类型免疫反应的激活或者抑制,进而可使Th1产生偏移现象.但两种体质类型血清中IL-4水平波动产生的作用机制需要今后扩大研究的样本量以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及阐述.
  • 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构成情况,发现其中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放体质量表,收集其一般情况及体质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患者体质构成规律.结果:在观察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虚,阴虚、痰湿体质转化分较其他五种体质高;女性气虚、阴虚体质转化分高于男性;年龄及遗传因素对三种体质转化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阴虚、痰湿体质为2型糖尿病人主要体质类型,气虚、阴虚体质在女性患者的表现更为突出.
  • 摘要:中医药在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方面有不错的前景.运用膏方调治胃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具有一定优势,但缺乏经验指导,陈瑞芳教授在此总结了一些心得,介绍其临证经验以供同仁参考互勉进步.陈瑞芳教授运用膏方药味多样能标本兼治的特点,辩证用半夏泻心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为底方调治病人。半夏泻心汤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成,全方寒热互用能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的良方。现代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在治疗Hp相关性胃炎上有很好的疗效。而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三补"为主,肝脾肾并治,又"三泻"利湿降火,与半夏泻心汤合用,在膏方大量的滋补药中补而不滞邪,起到健运脾气,祛湿不留邪的作用。陈瑞芳教授临证时,还会因人而异加减补阳、祛瘀的药物,调治Hp阳性者取得很好的效果。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莞市中医院在建设"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中,坚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践中医"治未病"一站式服务理念的模式.具体表现为服务区域定位明确,形成"治未病"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设备、设施配置能满足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医养生指导功能的治未病软件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中医辩识仪器,做到四诊的统一化客观化系统化,修订治未病科基本服务和技术操作规范,重视健康宣教,传媒推广"治未病"健康理念,完善服务流程,实行了数字化管理.为中医治未病模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处在剧烈变革时期,社会各种思潮泛滥,各种利益冲突增加,一个小的问题就可能演变为暴力冲突,各种群体事件层出不穷,"社会稳定"成为上下关注的问题.最近,求是理论网发表文章,"祛除戾气,基层责无旁贷".指出:近年来危害公共安全、枉顾法纪、以暴制暴,甚至伤及无辜的暴力事件一再上演,两壮汉摔死两岁幼童、首都机场的爆炸案更是震得舆论"目瞪口呆",人们的安全感顿时降到了谷底.虽然只是个案,但从中可以看到长期积压的社会矛盾,病态的自尊心,焦虑的心态,一触即发的社会戾气.文章强调:祛除戾气当从基层抓起,要化解社会戾气,基层地方政府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笔者看来,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在规范人们生活行为方式,化解社会戾气,有重要作用,加强治未病工作,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教育,对维持社会稳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养生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传统养生观对现代生命观的教育价值,养生是生命的过程,是"人格及其生态修养的实践工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国同治"思想,"修其身而天下平",认为应该全面发掘传统养生理论,构建全面的传统养生教育体系,对培养健全人格,破除迷信,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现实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从太极推手创编出来的"佛山推手"的编制及应用推广研究,说明"佛山推手"是以"治未病"核心理念指导的一项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中医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保健养生运动,通过科研学术和群众普及活动开展,在治未病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得出以下结论:佛山推手对少年儿童的心肺功能有良好的影响,表现为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下降趋势,肺活量增大。佛山推手有利于少年儿童反应能力的改善,使动作反应速度提高,平衡能力增强。经常从事佛山推手训练,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佛山推手锻炼者在练习6月左右后,心理健康子量表方面出现初步的变化,表明佛山推手对改善和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众多研究和实际推广应用可知,"佛山推手"不失为一种有效防治体质偏颇状态的保健养生方法。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显著出现,而亚健康状态的提出,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理解,如何预防和调理亚健康是当前医学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对亚健康的预防与调理,提出以"治未病"理论及中医体质学说为指导,通过精神调摄、体育锻炼、起居有常、中医药调理、合理膳食等方法的配合来进行研究,阐述了亚健康状态、治未病理论、中医体质学说、中医对亚健康的预防与调理等四方面内容,以促进缓解亚健康状态,让亚健康人群享受健康生活的目的.
  • 摘要:古代医家名著如何认识"治未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古代典籍和医家积累了关于"治未病"的丰富认识与实践,其精辟的见解,一直指导着后人"治未病"的工作,"治未病"概念的提出,首先见于《内经》,书中有三处直接提及"治未病",分别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等。关于"未病"一词,在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各有所指,其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理解起来,主要包括为"无病"、"未生之病"、"未成之病"、"未盛之病',"未传之病"、"未复发之病"。治未病即治其疾病未生、未成、未发、未传、未复发。"治未病"的内容主要分为健康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健康干预,健康管理和疗效评估。
  • 摘要: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2008年国家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目标是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佛山市中医院作为广东省试点单位,成立治未病中心,运用耳穴诊治技术在治未病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应用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认为耳穴诊治能充分体现治未病核心理念,在健康测评、诊疗技术、按摩养生、临床应用等方面,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效的中医干预防治技术,中医学对体质偏颇患者的调治有其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辨体论治,合理运用药物、针灸、推拿和自然疗法等具体的调治方法,运行气血,疏通经脉,调节脏腑功能,调整机体阴阳偏颇,改善体质,从而实现对体质偏颇患者的早期干预,阻止其向疾病转变。治未病中心在服务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了耳穴诊疗法,总结出一系列诊疗技术,包括毫针法、火针法、放血法,耳穴贴压法,耳穴按摩法等。耳穴诊疗法将能发挥自身防病治病、养生康复方面的优势,在治未病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肝肾养护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下称G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G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肝肾养护组(治疗组)及普通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3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3疗程后采用GFS症状积分评定表,疲劳评定量表(FAI)进行评价.结果:肝肾养护法治疗CFS临床疗效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从CFS主症、兼症评分,FAI治疗前后自身分值变化,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摘要: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退行性骨关节炎与中医体质类型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为构建退行性骨关节炎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实践依据.rn 方法:选择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32例实施横断面现场调查,由研究者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影响因素资料和体质类型资料,对影响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体质分布资料,用平和质做对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危险体质.rn 结果:共回收248例有效问卷,其中:(1)膝关节、腰椎、颈椎、髋关节、踝关节的患病率依次为45.97%、39.52%、8.87%、4.03%、1.61%.(2)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工作姿势、劳动类型、家族史、关节外伤史、蹲坑排便习惯、饮酒、失眠和焦虑、居住楼梯房、食用水果、体育锻炼、运动形式、健康知识获得是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男性、主动获取健康知识者发病风险更低;高提质量指数、有蹲坑排便习惯者、运动形式为负重运动者发病风险更高.(3)体质类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平和质相比,阳虚体质人群、血瘀体质人群患骨关节炎的危险度显著增高.rn 结论: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危险体质为阳虚质、血瘀质,危险因素为负重运动、蹲坑排便习惯、高体质量指数,保护因素为男性和主动获取健康知识.
  • 摘要: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作为中老年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备受关注.但对其早期预防和控制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将其预防医学思想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使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临床和广大群众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提高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满意度.方法:将274例骨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7例进行单纯的口头宣教,观察组137例在口头宣教的同时由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不同病种、不同阶段,从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开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结果:两组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性差异(x2=33.428,P<0.005),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处方作为传播健康知识简便、快捷、有效的载体,已成为健康宣教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这种教育形式,提高了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满意度.
  • 摘要:陈瑞芳主要从事中医预防保健、中医健康教育、中医养生与中医"治未病"的研究,陈瑞芳教授经常讲中医治病是整体调节,"一好百好",不能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握病机,调和体质,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中医讲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气是血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调气即调血,调血即调气,气血阴阳调和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陈教授膏方中最常见的两个方子是半夏泻心汤、六味地黄丸,足以佐证陈教授重视先后天之本,陈教授是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调养脾胃及养肾之思想,膏方中常规有大剂量补益药物,补药多属于静药,大多滋腻碍脾,陈瑞芳教授尤重视后天脾胃的运化,活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动静结合,平衡阴阳,陈教授认为,作为中医辨证,可以参考西医诊断(辨病),但必须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即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论治结合。陈瑞芳教授擅长治疗急慢性胃肠疾患,失眠,变异性鼻炎,失眠者加用何首乌、获神、合欢皮、酸枣仁、珍珠母、龙骨等安神,咳嗽咳痰者加用毛冬青清热化痰,心功能不全者用真武汤加减温阳利水,变异性鼻炎用木蝴蝶、桔梗、辛夷、白芷辛开通窍,取得较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玉玄宫经络治疗仪对慢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病程皆为3月以上,30例普通针法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0例玉玄宫经络治疗仪治疗者作为治疗组,分别对两组病例的康复疗效做出比较.结果:对于病程3月以上患者,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疗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玉玄宫经络治疗仪能显著提高慢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疗效并缩短疗程.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东莞市居民的中医体质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对来本院体检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职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中医体质分布中以单一体质为多(91%),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15%)占首位,复合体质中以气虚兼阳虚质为多.结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分类研究,掌握人群的中医体质特征,为中医预防、保健、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中医体质能对人在生理状态下进行划分,但是不少医务工作者认为在病理状态中医体质应被"证"所取代.本文通过对中医体质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范畴进行论述,探讨中医体质和中医"证"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从而明确中医体质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并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体质是对个体身心特征的概括,是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征。它通过人体形态、功能和心理上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全面地体现在人体形态和功能的各个方面。体质作为一个生理学概念,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可呈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体质实质上是通过组织器官表现出来的脏腑精气血阴阳之偏颇和功能活动的差异,是人体生理活动综合状况的反映误解中医体质只是生理学概念,随着疾病的发生,会被中医的"证"所替代的根本原因是分辨不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的区别和联系。体质可以从生理概念,转为病理概念。认识到病理性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对于疾病预防有重要的意义。既然病理性体质是其相关体质发生的基础,那么在疾病未发生之前,用药物改善病理性体质,就可以成功阻遏其相关疾病的发生。证候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特有的概念范畴。中医学认为,症候是在病变过程中的阶段性病理反应和临床类型,具有动态演变的特点,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症候。体质是在遗传察赋基础上,在缓慢的,潜在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在人体生长壮老过程中渐进性地形成的个体特征性,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综上所述,中医体质不只能生理状态下对人体进行划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疾病状态下,对体质的研究不能被辨证论治简单的替代,辨证论治与辨体质论治应该有机结合。
  • 摘要:"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精髓,其主要意义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疾病本身及其癌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借鉴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防治,以期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UC健康管理模式,对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及癌变率具有重要意义.防治UC,必须从"重在治疗"的传统观念向"重在预防保健"的观念转化,探讨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UC的健康管理模式,其意义重大。而"治未病"在防治UC方面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更是相对滞后的,导致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进展缓慢。在防治UC方面,通过科学、先进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在秉承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研究技术,有待深入探讨,以期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果。
  • 摘要: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体质因素在糖调节受损发生中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研讨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构建模式.为改善患者的体质,从根本上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于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进行体质测评,探讨患者的体质特征分布规律,研究出现糖调节受损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性.rn 结果:糖调节受损人群体质以两种兼夹的复合体质为主,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等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主要体质.出现糖调节受损状态人群的年龄为36-55岁,喜食肥甘厚味、平时吸烟、饮酒、高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人更容易出现糖调节受损.糖调节受损人群健康管理方案的构建,可从中医体检入手,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进行健康调查、中医体质辨识及四诊,制定相应的保健调理方案,再根据不同的个体的调理结果制定相应的复检内容,根据复检结果再行调理与治疗.rn 结论:体质因素在糖调节受损的出现及糖尿病的产生中占有重要的因素.从体质为切入点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进行个体化中医体检、干预治疗是本病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摘要:"治未病"源于《黄帝内经》,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n1.笔者在保健和临床相结合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的管理实践中,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医疗活动中,在保持现代医学"诊断"、"治病"优势的同时,加入了中医"治未病"治疗,发现该中西医结合新模式在妇幼保健院运用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以及良好前景.
  • 摘要:通过对不同体质人员进行中医保健技术的干预,干预内容包括温针、耳针、电针、灸法、拔罐疗法、红外线、激光、中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方式,疗程均达1月以上,疗后根据其症状及其填写的"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健康情况改善和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治疗前后体质改变情况比较,结果显示:中医保健技术在体质干预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可以达到改善患者体质的目的.
  • 摘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该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疾病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死亡率亦增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要遵循《黄帝内经》"治未病"的防病养生策略,注重养生保健,注意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大自然、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动静适宜。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发病机会、预防疾病的发生,防病于未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