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2年全军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2012年全军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2012年全军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常州
  • 出版时间: 2012-05

主办单位:全军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2012年全军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N-甲基D-天冬门氨酸(NMDA)是一种参与抑郁症病理生理及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的物质。氯胺酮为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物,是NMDA受体的拮抗剂。最近有研究显示,氯胺酮在快速抗抑郁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本例患者入院时的抑郁症状明显,给予静注氯胺酮治疗,注射后30min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好转,HAMD17评定减分率达50%,MADRS评定减分率达37.5%;注射后2h抑郁症状缓解,HAMD17评定减分率达79.17%,MADRS评定减分率达87.5%。可见,静注氯胺酮可以达到快速的抗抑郁作用,起效迅速而显著,而其在抗抑郁的长期疗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摘要:感应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表现的疾病,多发生于同一家庭中长期密切接触的亲属中,女性较多见。一般为2例,又称“二联性精神病”,感应者多为精神分裂症或偏执性精神病,被感应者表现出相似的精神症状。偶有报道超过2例者,称作三联或四联性精神病。本文例1以被害妄想为主要症状,并出现Capgras综合征(冒充者综合征),精神分裂症诊断明确。例2与例3均在例1发病后出现精神症状,例3的精神症状与例1相似,且与原发者隔离后症状缓解,故诊断为感应性精神障碍,但例2病前既有性格基础,且精神症状出现泛化,病程迁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 摘要:精神病病人外科急腹症表现的症状轻而隐蔽,症状体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往往不一致。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腹痛症状、体征反应较轻,甚至发生腹膜炎时腹痛也不明显,加之患者存在行为退缩、思维障碍,不能主动向医生、家属提供不适反应,症状易被忽视,就诊较晚,腹部炎症扩散掩盖原发病灶,导致易对病情产生错误判断。精神病患者的病史采集和查体十分困难,常常仅能提供简单腹痛症状,或是错误、混乱的主诉,甚至无法取得任何准确的病史、体征资料,常需向患者亲属及精神科医师间接采集病史资料。精神病病人手术麻醉的选择应依据其精神症状与外科病情特点综合判断。对于抑郁型的病人,只要耐心说服,做好心理护理及向其宣讲配合麻醉的注意事项,减轻其思想负担,一般尚可配合手术麻醉。对躁狂兴奋、幻觉妄想或“木僵”样反应的精神病病人,因不能主动配合麻醉手术,故必须采用全身麻醉。另外,精神病病人常服用的是酚噻嗪类和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物,且长期应用镇静催眠药。这些药物均有阻滞多巴胺受体、抗肾上腺素能和抗5-羟色胺作用,并与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有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因此,将麻醉药用量控制在常用剂量的2/3左右,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且未出现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及心律失常等现象。麻醉操作时,助手及巡回护士应在旁监护病人,防止病人兴奋躁动,不配合麻醉而坠床。麻醉操作完成后,用约束带将患者四肢或躯干牢靠固定在手术床上,避免患者术中躁动,影响手术。术中所有忠者均用无创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的变化。麻醉药作用减退时,病人会感到手术部位疼痛,易出现烦躁、胡言乱语、幻觉、被迫害感、自行拔管和治疗不配合等情况,因此,术后应尽可能给予完善的镇痛措施,以免加重精神病病情和延长康复时间。
  • 摘要:通过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阐明了护士积极自主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护理,避免精神病人因认知缺陷和护理不正确而影响生命安危的问题。抗精神病药所致的恶性综合征在临床上很少见,其前驱症状与病人的精神症状加重和某些内外科疾病极易混淆,加之病人自知力缺如,缺乏主诉等,为此主动的观察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在观察护理中要运用观察、思考、护理三结合的统一思想,具备熟练的主体认知技能和分析能力,给予细致周密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恢复患者的健康状态。
  • 摘要:在130多种压力较大职业中,精神科护理工作名列榜首.特殊的工作环境与特定的服务对象,加之精神病医院地理位置大都较偏僻,现行的封闭、半封闭管理模式又使他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加之服务对象的危险性,极易导致心理失衡.要求精神病患者的一切活动均不能脱离护士的视线,方能保证患者和自己的安全.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是会出现对工作厌恶疲倦感等.要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注重护士对挫折及困难的承受和应对能力,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修养,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心理防御。要保持平和心境,运用各种方式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里状态。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务生活,增加生活情趣,疏导,松弛精神紧张状态,维护其身心健康。
  • 摘要:精神科的特殊工作内容对护士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新护士适应临床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或难以适应,往往因各种原因而离开工作岗位.因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使护理质量得不到持续提升,并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2007年以来,对每年入科新护士进行规范的职业能力培训,制定了培训计划,规范了培训内容,确定了带教老师选拔标准及职责,规范了培训考核,使新护士在短期内掌握了临床实践技能,并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摘要:目的:疾病未治疗期(DUI,Duration of untreated illness)指患者正式开始治疗前疾病症状已经持续的时间.本研究探讨首发抑郁症DUI对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从未服药的首发抑郁症患者32例,以DUI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长DUI组和短DUI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四级疗效评定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DUI对抗抑郁药物疗效无影响.进一步的相关研究仍需进行.
  •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rn 方法:42例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分别对之进行WHO-NCTB和PANSS测定,并与4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rn 结果:治疗12周时,PANSS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减分率达到50%;患者的平均反应时(P<0.05)、最快反应时(P<0.05)显著低于治疗前,利手的手工敏捷度(P<0.01)、数字译码(P<0.05)、正确打点数(P<0.01)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余项目前后测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与治疗24周对比,NCTB各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4周时,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神经行为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讨论:利培酮能够较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行为功能.
  • 摘要:随着社会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精神科的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加强现有护理人员的精神病护理意识,提高护理水平,保证护理质量,推动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在精神科加强护士心理素质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要努力提高现有护士的精神科护理意识。充分认识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素质培训,加强排班的合理性,多关心护士,加强自制力的训练。
  • 摘要:为了探讨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狂症的方药配伍规律,推论与之相关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笔者结合文献分析,将狂症分为宋前、金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对其治疗癫症的方药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从这些主要药物频率的对照图示,总体可以看出,补虚药在使用率上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P>0.05);清热药、平肝息风药、安神药、开窍药的使用率变化不大(P>0.05),解表祛风药的使用率显著下降(P<0.05);化痰药的使用明、清两代显著大于宋前,活血化瘀药的使用率三个时代并无统计学差异。温里药使用率金元明与其他时代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宋前与清代之间差异不显著。各个时代对狂症病因病机认识的各异j是导致各时代药物应用不同的原因。这种差异也反应了狂症临床上有不同的证型。我们在临床辨治狂症时,需要充分注意区分热、痰、瘀、寒方面的病机特点,同时在遣方用药上,注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物等使用。
  • 摘要:目的:通过简单回顾镇静催眠药的分类和概况,介绍近年来国外完成的抑郁症伴发失眠,以及本课题组完成的抑郁症伴发失眠和焦虑的临床精神药理学研究.rn 方法:用平行、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精神药理研究方法,以Fava M等应用氟西汀并右佐匹克隆为例,进行抑郁症伴发失眠治疗对照研究,取得较好效果.本课题组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用万拉法新合并小量舒必利和苯二氮卓类治疗抑郁症伴发失眠和焦虑患者,进行对照研究。rn 结果:不论对经过诊断量表验证的单相还是双相抑郁症经过6周的治疗,HAMD, HAMA,PSQI评定的减分均值,均取得具有明显统计意义的阳性结果。TESS评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尤其没有较高的转躁率。对此结合文献进行必要讨论。rn 结论:万拉法新合并小量舒必利和苯二氮卓类治疗单相或双向抑郁症伴发失眠和焦虑患者均有较好疗效。
  • 摘要:目前认为精神疾病患者中遗传和基因起着80%的作用,而环境因素起着20%的作用。基于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发现,大部分患者患各种类型精神疾患的高峰年龄均在18~25岁,某些类型的精神疾病发病与年龄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如5岁之前易患孤独症(AS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5~10岁易患品行障碍和反社会行为,10~15岁易患强迫症和进食障碍,15~20岁以后则易患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焦虑障碍、物质滥用和精神分裂症。rn 自1976年首次报告精神分裂症患者头颅CT检查存在明显的脑室系统扩大以来,有关各个年龄组、发病不同时间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逐年增多。有关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脑白质和灰质结构的异常,特别是青少年起病患者,与特异性感觉和运动相关的大脑皮层和皮质下传导束的发育进程明显落后于对照组。以大脑连接功能障碍导致精神疾病的ASD为代表,其中10%~30%的患者合并有癫痫发作,50%~80%的患者脑电图有痫性放电,ASD共患癫痫患者同时还可能存在ADHD、交流困难、强迫行为和入睡困难等。与此相反,在婴幼儿时期患神经系统疾病的癫痫患者中,有41.7%合并有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学习困难和听力障碍,有30.3%同时合并抑郁、焦虑、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样精神行为异常。因此,基因变化和神经元发育异常导致的脑组织结构和神经网络异常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在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复杂的认知、行为和情感调节障碍。将精神疾病归类于脑疾患的重要意义在于可针对临床发病特点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干预。
  •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合并奥氮平(国产欧兰宁)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与安全性.rn 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对照方法,将我院84例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条件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MECT合并奥氮平组和单用奥氮平组.每组42名,观察治疗8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rn 结果 治疗过程中,每组PANSS总分都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4、6、8周后,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8.29±6.78) vs (74.51±8.92) t=-2.433 P=0.05]、[(60.57±8.68) vs (69.29±9.17) t=-2.92P=0.04]、[(52.34±7.76)vs (61.56±8.26),t=-3.977 P=0.003].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46%)vs(34%) x2=5.16 P=0.03].研究组各时点TES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rn 结论: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比单用奥氮平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 摘要:研究反社会变态人格结构,研制反社会变态人格检测工具,建立兵员征集过程中反社会变态人格的心理检测系统,不但对于深入理解变态人格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源头上阻止具有反社会变态人格等与暴力犯罪有关的人格障碍应征青年入伍,对于提高军人整体心理素质,提高部队管理质量,降低事故率和犯罪率,保证部队安全稳定,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整体研究技术路线为:首先,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检测目标,编制检测工具并计算机化,建立心理检测系统;其次,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提取新兵部队适应性要素,通过结构分析,建立新兵部队适应性评价体系,进而建立效标系统。第三,对淘汰的应征青年和入伍新兵进行追踪随访,验证检测系统效果。最终建立《反社会变态人格心理检测系统及标准》。
  • 摘要:目的:了解女军人心理健康现况,探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军不同职业的女军人进行心理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对比.结果:参与调查的女军人在测试总分及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军人常模;不同职业者患有心理疾患的比例和症状不尽相同.结论:本组不同职业的女军人的整体心理健康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应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与血小板5-HT、血清总胆固醇之间的相关性.rn 方法:对59例抑郁症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Beck绝望量表(BHS)进行评定,按有无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未遂组(30例),无自杀组(29例),30名职工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接受血小板5-HT和血清胆固醇测定.rn 结果:(1)自杀未遂组血小板5-HT水平(543.82±234.51ng/L)明显低于无自杀组(867.51±317.01ng/L,P<0.01)和正常对照组(1028.42±338.40ng/L,P<0.001),无自杀组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自杀未遂组血清胆固醇水平(4.03±0.87mmol/L)明显低于无自杀组(4.66±0.66mmol/L,P<0.01)和正常对照组(4.75±0.43mmol/L,P<0.001).无自杀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血小板5-HT水平与血清胆固醇水平与自杀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0.54,-0.40; P<0.001);与自杀次数呈明显负相关(r=0.47,-0.27; P<0.001~0.036),血清胆固醇与血小板5-HT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r=0.23,P0.08).rn 结论:抑郁症的自杀行为与血小板5-HT和血清胆固醇水平低下有关,血清胆固醇与血小板5-HT水平之间无明显的关系.
  • 摘要:目的:探讨新兵自我和谐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陆军某部新兵进行调查,结果:新兵自我和谐程度总体良好,与军人常模相比,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低于常模,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常模.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各量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新兵自我和谐程度总体良好,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密切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可以促进新兵的自我和谐,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产生不利的影响.
  • 摘要:目的:了解二炮某部执行推进剂转注任务的实装操作号手和执行核燃料转注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量表,对参加推进剂转注的83名官兵在执行任务的第三天分别进行了集中测评.结果:参加推进剂转注任务的官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SCL-90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应对方式积极.结论:执行推进剂转注任务的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应对方式合理.
  • 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制度的效果.rn 方法:采用自制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和护理质量调查表,对我院精神科2009年、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报率、及时上报率、性质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2009年我院仍采取传统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2010年始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rn 结果:①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2009年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 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及时上报率较2009年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中责任事件比率较2009年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2010年护理质量满意度较2009年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rn 结论:在精神科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摘要:部队心理卫生工作在维护部队安全稳定,保障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体现以人为本治军原则、推动部队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基层部队开展广泛的心理卫生服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我部心理卫生工作在党委一班人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从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我部心理咨询站对175名官兵,共326人次,进行了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经心理调适、心理疏导后大多数官兵走出心理误区,消除了凼扰,恢复了心理健康,对其中15名心理症状较重,疏导效果不好的官兵,及时转送181医院心理科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病情逐渐稳定恢复正常,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我部心理工作取得的一个显著成绩就是在全体心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官兵患精神病的比例持续下降,从以前每年3-4例,下降到1例以下,近年来没有因为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而导致的事故、案件,说明心理卫生工作对单位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海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对海岛官兵心理服务水平.rn 方法:参加"为海岛官兵送健康"活动,分别到13个岛屿随机抽取守岛官兵821人为研究组,以岛外1922名官兵作为对照组,统一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其团体测评和个别访谈,而后对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结果:研究组SCL-90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T=13.75~28.51,P<0.01);筛查各因子阳性的严重程度175/797人(21.96%)与对照组346/1924人(18%)比(T=4.74~10.20,P<0.01);研究组的心理适应能力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320~-0.444,P<0.01);官兵的军龄、年龄与SCL—90的焦虑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103~0.302,P<0.01).访谈出的主要问题是婚恋问题;对身体和家人的担忧;恐惧等.rn 结论:守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岛外官兵,且与心理适应能力、年龄、军龄密切相关.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是重要的干预策略.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军事飞行人员MMPI效度指标与SCL-90分值的相关关系,探讨MMPI效度指标对受检者心理防卫特点及态度取向的预测作用.rn 方法:同时进行采用SCL-90和MMPI自评量表,对体检的243名军事飞行人员进行心理测评,计算MMPI各效度指标的标准T分值.然后根据统计学原理,分别以MMPI校标值L、F、K以及F-K因子±1.5倍标准差对受检者进行分组(高分组、中间组、低分组),并检验不同效标值组间在SCL-90评估上的差异.rn 结果:①.以L值和K值作为分组指标,统计分析发现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之间在SCL-90各临床因子项上,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②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之间两两分析显示,低分组与中分组和高分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间组和高分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在以F值和F-K值为分组指标,SCL-90各临床因子项的分值,在中间组和高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MMPI中L、F、K值和F-K值的高低,对飞行人员SCL-90情绪自评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将其作为飞行人员心理自评量表有效性的一个预测效标.
  • 摘要:目的:研究军事应激状态下的心理测评方法,考察评估指标,为确保心理测评量表的正确使用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对2875名参演官兵进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查;分别将SCL-90的测评结果与中国军人常模、中国正常人常模进行了对比分析;对397人的PSET和SCL-90结果进行相关分析.rn 结果:参演官兵SCL-90的分值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但均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并且都具有显著差异(p<0.01);飞行人员均比地面人员得分低,除阳性项目数、抑郁、敌对及其它因子外,其余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SCL-90的筛查阳性人数在25~66人之间,而PSET的T≥70分者只有7人,T≥60分者51人.rn 结论:为使阳性筛查率均保持在20%左右,阳性筛查标准可参照:空军飞行人员SCL-90总分≥162,阳性项目数≥47,空军地面官兵SCL-90总分≥169,阳性项目数≥47; PSET与SCL-90均可用于军事应激状态下的心理测查.
  • 摘要:目的:编制军人基本心理特质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rn 方法:依据人格特质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经过开放式访谈和专家经验评估,编制出10个因子和2个维度结构的军人基本心理特质评估量表.量表分为好胜性、有恒性、成熟性、实验性、独立性、律己性、稳定性、活跃性、自信性、紧张性10个因子和军人心理适应能力和军人心理发展能力2个维度.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沈阳、武汉、上海地区军人520人施测.年龄范围18-37岁.数据使用SPSS19统计软件包进行鉴别力指数分析、同质性检验、结构效度检验.rn 结果: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07份,有效率97.5%.①项目分析以鉴别力指数低于0.20为标准,删除8道题目,保留106道题目;②测验的同质性检验显示各因子α系数0.519-0.692;③量表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计算后发现除自信性与紧张性稍高外,其余因素均在0.490范围内.rn 结论:军人基本心理特质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军人基本心理特质的有效工具.
  •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抗震救灾官兵的睡眠质量,并探讨及时有效的干预方法.rn 方法:以参加抗震救灾368名官兵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查睡眠质量.将PSQI总分≥7分的官兵随机分为心理组和药物组,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干预过程中的第1、2、3、4周末再次进行睡眠质量评估.PSQI.rn 结果:抗震救灾官兵不良睡眠发生率为27.7%.干预的4周末两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药物组:t=21.32、9.43、12.32、6.43,P均<0.01;心理组:t=14.31、2.31、7.27、8.92,P<0.01或0.05).两组PSQI总分在干预的第1周、第2周时的差异有显著性(t=3.253,P<0.01; t=2.661,P<0.05),在3周、4周未时差异无显著性(t=1.712,P>0.05; t=1.331,P>0.05),rn 结论:抗震救灾官兵睡眠质量受到一定损害,药物和心理干预均可有效的缓解睡眠障碍,但心理干预起效较慢.
  • 摘要:目的:了解遂行多元化军事任务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rn 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TSD),在执行多元化军事任务后2-3个月之间,对汶川地震救援339名、某地维稳757名军人进行调查.rn 结果:地震救援人员抑郁总分均值低于常模(P<0.05),维稳人员焦虑和抑郁总分均值高于常模(P<0.05),地震救援人员焦虑和抑郁总分均值低于维稳人员(P<0.01).地震救援人员再体验、回避、过度唤起等症状与PTSD发生率明显高于维稳人员,抑郁发生率则低于维稳人员(P<0.01).维稳人员轻度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6.3%,中重度抑郁检出率高达47.3%.rn 结论:抗震救灾部队整体心理状况良好,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维稳人员心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焦虑抑郁水平高.
  •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实兵演练中空降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空降部队官兵心理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125名空降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和测评.结果:除人际关系敏感外,SCL-90其余各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P<0.01).SCL-90测试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其余因子分值无差异. 结论:某空降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军人常模,应加强空降兵的心理服务工作.
  • 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程度.rn 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德明教授编制的《基本认知能力测验》系统2.0版.该测验共分数字快速拷贝、汉字快速比较、心算、正反字识别、心算答案回忆、双字词再认和无意义图形再认7个分测验.其中分测验的1和2测查知觉速度,分测验3测查心算效率,分测验4测查心理旋转效率反映空间表象效率,分测验5测查工作记忆能力,分测验6和7分别测查字词记忆和图形记忆能力.rn 结果:不同年龄组分项目中的数字拷贝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减退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F=5.61;P<0.05]);总分得分成绩是年龄在31-40岁组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其次是22-25岁组,具有显著性差异(F=3.82;P<0.05);年龄组间均数比较,项目数字拷贝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有明显的减退趋势(P<0.01);相反心算能力组间比较是随着年龄增长有明显的提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项目汉字比较、汉字旋转、双字词再认、无意义图形再认组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数字广度组1与组3、组2与组3有显著差异,组3成绩占有明显优势(P<0.05),总分成绩结果为组1与组2、1与组3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组2与组3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年龄在22~40岁范围内,飞行员除项目数字拷贝随着年龄增长呈减退趋势外,综合总分成绩31~40岁组段的认知能力有明显的优势.
  • 摘要:目的:以焦点式、结构化、建构性、积极取向等后现代的心理治疗理论为依据,探索军事行动中快速高效解决军事人员心理困扰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参加者:心理医生团队:1名领导者,6名协同领导者.被干预群体:约400名参加军事行动的士兵及少量军官.约1200人参加了本研究.干预时间约2小时.rn 方法:心理干预过程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身心模块、情绪模块、认知模块、团队模块等.每一模块活动时间为20-40分钟.通过干预,军事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由身心紧张向身心统合转变;由情绪隔绝向情绪适度表达转变;由认知单一向认知积极而丰富改变;由人际关系松散向团队凝聚改变.研究采用配对实验设计,在3场心理干预前、后分别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855份.rn 结果:(1)心理困扰减轻:认为不存在心理困扰的人数由干预前的17.5%上升至43.4%;认为存在严重心理困扰的人数由干预前的14.8%下降至2.1%.(2)心理干预满意度较高:有85%的人对心理干预方式感到满意;有约82.5%的参与者对心理干预的内容感到满意.(3)干预的四个模块均有获益:每一模块前、后对照研究显示,干预后较干预前参与者更相信该模块对调整心态有用,rn 结论:该研究提示:通过这一形式的心理干预可以在短时间内调整较多军事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而该种心理干预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了参与者的广泛认同.干预过程中参与者适度体验及学到了身心调整、情绪管理、认知改善、团队协作的心理调整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技术对儿童灾后应激反应的疗效.方法:将地震后应激反应明显的68名受灾儿童,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采用集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技术治疗(研究组),疗程均为2周,每周治疗3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自制的地震后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频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研究组闪回、房屋摇晃感及恐惧三个症状治疗前后下降频度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技术治疗儿童灾后应激反应疗效较好,尤其对闪回、房屋摇晃感及恐惧症状效果更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别嘌醇片作为精神分裂症辅助治疗药物的有效性.rn 方法:符合条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安慰剂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6周及8周未予PANSS评分、ESRS评分.rn 结果:(1)安慰剂组和治疗组于治疗前、治疗1周未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总体精神病理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周未、4周未、6周未、8周未治疗组PANSS总分(分别为78±19分、67±15分、60±13分、53±17分)、阳性症状分(分别为22±9分、18±11分、15±8分、13±8分)、总体精神病理分(分别为30±17分、28±15分、27±13分、25±11分)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ANSS总分(分别为82±17分、75±18分、70±16分、66±19分)、阳性症状分(分别为24±11分、23±12分、20±11分、17±10分)、总体精神病理分(分别为35±19分、33±15分、32±13分、30±13分)(P<0.05~0.01);对于阴性症状分而言,除2周未(分别为20±7分、21±8分)及6周未(16±7分、18±6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外,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ESRSA评分治疗前后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别嘌醇佐治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效,腺苷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护航舰队官兵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航舰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指导.rn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护航舰队官兵共325名,以特质应对问卷(T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数据结果应用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处理.rn 结果:不同职务、婚姻状况、是否参加过护航舰队官兵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士兵的消极应对NC (negative coping)分低于军官,而积极应对PC (positive coping)分高于军官(P<0.05);未参加过护航的舰队官兵消极应对分高于参加过护航的官兵,而积极应对分低于参加过护航的官兵(P<0.05);已婚护航舰队官兵消极应对分低于未婚护航官兵,积极应对分高于于未婚护航官兵(P<0.05);护航舰队官兵PC和NC与SCL-90总分及9个因子均有高度显著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军龄与职务是影响护航舰队官兵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rn 结论:不同职务、婚姻状况、是否参加过护航舰队官兵的应对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其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且军龄与职务是影响护航舰队官兵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护航前某舰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心理卫生干预对策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准备护航的699名舰艇官兵进行调查.以SCL-90各因子为因变量,年龄、军龄、职务、文化程度、PSET评分、SSRS评分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rn 结果:护航舰队官兵SCL-90总分和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和全国常模(P<0.001);SCL-90评分与PSET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SSRS评分呈负相关(P<0.05).军龄、职务、文化程度与SCL-90评分无明显相关(P>0.05).rn 结论:护航舰队官兵整体心理状况良好,影响护航舰队官兵心理健康作用较大的因素是应激和社会支持.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职业入伍新兵的社会状况和心理素质特点.rn 方法:整群抽取某部2632名集训新兵测试SCL-90、EPQ、SCCS、CSQ、SSRS等量表.rn 结果:(1)城镇入伍、双亲家庭、高中以上文化、主动入伍、要求进步的新兵中入伍前职业是学生者较多;农村入伍、单亲家庭、初中以下文化、被动入伍的新兵中其它职业者较多.(2)SCL-90:学生新兵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其它职业者.EPQ:学生新兵内外向因子分显著高于其它职业者,神经质和精神质其它职业入伍者显著增高.SCCS: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因子学生新兵显著低于其它职业者,自我灵活性学生新兵明显增高.CSQ:学生新兵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其它职业者.SSRS:学生新兵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其它职业者.rn 结论:入伍前职业是学生的新兵心理素质较好,可塑性强,入伍前职业是影响新兵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兵入伍后应结合入伍动机、家庭状况,从自我和谐、积极应对、主动寻求支持等方面强加新兵的个性塑造.
  • 摘要:目的:调查和了解航空兵某部不同岗位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航空兵某部官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rn 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值飞行团官兵最高;其次是机关官兵,再次则是后勤官兵(P<0.01),机关官兵与后勤官兵比较时,各因子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飞行团地勤官兵与飞行员SCL-90比较,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地勤官兵(P<0.01或P<0.05),但强迫因子却与地勤官兵差异不明显(p>0.05),由此看出飞行团官兵SCL-90各因子分值高主要体现在地勤官兵上.rn 结论:机务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工作岗位人员,飞行一线官兵是"心理管理"的重点.
  •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焦虑症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由心理科确诊为焦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音乐组80例,B抗焦虑药物组80例,C抗焦虑药物联合音乐治疗组80例.本研究选用常用抗焦虑药物多虑平进行研究,通过30d的观察治疗.分别在7d、14d、21d、30d时,对患者焦虑症状进行评估,统计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应用抗焦虑药物多虑平或者但用音乐治疗组,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绪论:音乐疗法作为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手段,能够直接联合抗焦虑药物应用到焦虑症治疗过程中,并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缓解患者心理上的压力,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自杀行为患者的自杀原因与干预对策.方法:对11年间某综合医院12例自杀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自杀行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例占66.67%;抑郁症2例,强迫症1例,精神类疾病合计占25%;其他慢性疾病1例占8.33%.结论:综合医院不仅要重视患者其躯体疾病诊疗,更应重视晚期肿瘤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关注心理危机干预,综合干预可起到减少在院自杀发生率的作用.
  • 摘要:目的:评价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早期合并丁螺环酮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符合CCMD-3的80例强迫症病人进行随机入组,其中对照组40例,帕罗西汀治疗8w;研究治疗组40例,帕罗西汀合并丁螺环酮治疗8w.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rn 结果:疗以后两组患者的Yale-Brown评分均明显下降,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较好,两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并且合用组起效快;而两组HAMA量表的评分明显下降,合用组的治疗效果较好,两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研究组起效快;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表现有所不同,主要副反应为口干、头晕、头痛、恶心或食欲下降、嗜睡、乏力震颤等,患者耐受性好,两组间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早期合并丁螺环酮可快速消除患者的焦虑症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组,且合用组起效较快,安全性好.
  • 摘要:目的:探讨军地医生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地方医院医生85人和军队医生76人,施测军人职业倦怠量表;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军队医生和地方医生在职业倦怠的躯体化、自我评价和消极怠工三个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影响医生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因索主要有性别、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和医生来源(军队医生和地方医生).结论:军队医生和地方医生总体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军队医生较容易出现自我评价问题,地方医生较容易出现躯体化和消极怠工等.
  •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124例分别于首发入院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测定血清胆固醇(TCH)、血清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氯氮平组和非氯氮平组治疗前后TG水平显著增高(P<0.05),HDL水平显著降低(P<0.05),氯氮平组降低更显著TCH也有升高,但升高不显著(P>0.05),LDL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后TG水平显著增高,治疗中应定期检测,及时处理.
  • 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技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4人,其中脱落3人,对研究组进行程式化训练16周,出院后随访1年.训练前、训练后及随访结束时评定PANSS、SDSS等量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复发再住院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女军人心理健康现况,探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军不同职业的女军人进行心理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对比.结果:参与调查的女军人在测试总分及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军人常模;不同职业者患有心理疾患的比例和症状不尽相同.结论:本组不同职业的女军人的整体心理健康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应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
  • 摘要:目的:了解首发强迫症(OCD)患者的听觉P50变异特点,探讨感觉门控抑制与强迫症状的关系.rn 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听觉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对42例OCD患者和46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听觉P50检测;应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进行临床症状评定.rn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强迫症组S2-P50波幅升高(P<0.05),S1-S2和100(1-S2/S1)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强迫思维因子分与S2-P50波幅呈正相关(P<0.01),与100(1-S2/S1)呈负相关(P<0.05或0.01).rn 结论:首发强迫症患者的感觉门控变异特点为抑制不足,强迫思维与感觉门控抑制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卡马西平治疗癫痫(强直—痉挛性发作)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癫痫(强直—痉挛性发作)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喹硫平和奋乃静治疗,两组均结合卡马西平抗癫痫,疗程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与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4、8周末PANS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研究组治疗2、4、8周末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喹硫平合并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好,且副反应较轻.
  • 摘要:新兵集训期是战士入伍后必经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部队素质、保障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措施.新兵集训期间常见心身疾病主要有损伤类疾病,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国内对新兵心理适应状况的研究普遍采用症状自评问卷(SCI-90)进行测评,总结出恐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及躯体化是新兵心理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其中恐怖、焦虑、躯体化是该症的诊断要点。提出社会支持,睡眠问题,家庭环境,独生子女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索。新兵作为一个特定群体,通过新兵心理教育疏导,放松训练,综合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摘要: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应激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医学问题.心理应激作为影响重症监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引发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近二十年来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应激研究文献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回顾,具体阐述了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和影响因素,心理应激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以及对重症监护患者心理应激的干预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从改善环境,社会支持,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方向,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设想.
  •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碳酸锂治疗对躁狂发作患者体质量、神经肽Y、瘦素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rn 方法:8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丙戊酸钠、碳酸锂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2、4周末体质量、神经肽Y、瘦素的变化.rn 结果:丙戊酸钠组体质量4周末显著高于0周(t=2.078,P=0.046),神经肽Y4周末显著高于2周末、0周(t=2.286,P=0.029;t=3.620,P=0.001).碳酸锂组体质量、神经肽Y在各时点无显著变化(t=0.477~1.173,P=0.515~0.256; t=0.873~1.237,P=0.424~0.193).两组的瘦素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t=1.148~1.355,P=0.259~0.185; t=0.895~1.292,P=0.431~0.190).4周末丙戊酸钠组神经肽Y变化值与体质量增加呈正相关(r=0.396,P=0.022).rn 结论:丙戊酸钠可致躁狂发作患者体质量增加和神经肽Y、瘦素升高,但以前两者为著,且神经肽Y的升高与体质量增加有相关性.而碳酸锂对体质量、神经肽Y、瘦素无明显影响.
  • 摘要:随着本军军队建设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士官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部队士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部队士官队伍中已婚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既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技术稳定、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在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保证了部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孤独感强、失落感强、逆反心重等心理问题,解决已婚士官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管理者要开展心理教育,主动引导帮助,善于理解沟通,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融洽内部环境,解决以上心理问题。
  • 摘要:目的: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提高部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保障部队战斗力.方法:制做心理健康教育电脑幻灯投影课件,与部队政治部门联合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出版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书籍.结果:建立新形势下部队进行心理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构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形成新形势下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相关联的经验材料.结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使部队官兵在拥有过硬心理素质的同时,乐观积极地实现事业上的成功、思想上的提高、政治上的进步.
  • 摘要:德国联邦国防军十分重视军事作业及作业人员的心理因素,重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预防,严格执行德国的相应法律法规,确立各类心理卫生工作人员的从业范围和从业资格,并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和督导体系,研究工作科学、系统,重视实战应用.随着我军对心理工作的日益重视,在我军多样化军事行动中,都能看到我军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身影,为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由于部分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准入标准太低,加之心理卫生工作的特殊性,个别心理服务人员内在心理结构存在或出现问题在所难免,而心理卫生人员在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心理卫生保障的工作中,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又没有相应的督导和督导体系,去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此对心理工作在部队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为真正落实“心理服务也是战斗力”,我军心理卫勤工作的发展、教育培训及健全管理体系等方面,可从德国联邦国防军心理卫勤工作的经验得到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 摘要:加强基层部队青年士兵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是当前基层部队一项重要而长远的艰巨任务,部队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士兵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掌握基层士兵的心理状况要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并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变化特征、规律和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服务,教育、辅导、训练、干预。要有切实有效的心理工作方法,全方位帮助提高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真正达到心理的成长和发展。
  •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国外已有报道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现象.但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很容易被人忽视,尤其是老年人,几乎没有老年人承认自己存在精神问题,人们进入老年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生理和心理变化,老年期是生命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其所面临的特有困难将影响到糖尿病和抑郁症的治疗.故而,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对抑郁症的筛查,避免引发悲剧.首先,患者要学会精神调摄,心境要放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其次,医生对入院患者应多疏导,多进行心理辅导。第三,当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时,可给予必要的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治疗。第四,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应让专科医生认真鉴别躯体与抑郁的关系,除需同时治疗外,还应分清主次,使治疗更有针对性,让患者更快地康复。
  • 摘要:目的:让来访者学会如何应对公众场合,放弃自卑及恐惧的心理;大胆参与社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逐渐确立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rn 方法:让来访者关注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优秀品质及能力-表扬自己;自卑的问题下决心克服-练习当众发言;昂首挺胸并快步行走;进行必要的自我心理暗示等.rn 结果:来访者抓住了自卑的关键对自己缺陷和不足能够接纳;撤掉了自我防卫,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同时教给来访者应对技巧,通过咨询师辅导的合适而有效的应付技巧,让来访者获得了自信.rn 结论:来访者自我暴露方法治疗自卑问题的实践验证,其治疗时间短起效快,来访者能不断体会治疗效果增强治疗信心.从而较快地重建自信,改善情绪,改进人际交往,且以良好情绪帮助其发挥能力和特长.
  • 摘要:赴刚果(金)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是"扬我军威,为国争光",光荣的、艰巨的、特殊的政治任务.维和官兵将亲临战场,遭受恐怖爆炸袭击,安全压力大;工作繁杂,营区地域局限,生活单调,思乡情绪重.受这些不利因素影响,官兵易不同程度地出现如工作情绪化和孤僻、冷漠、恐怕、畏惧、厌倦、敏感、多疑等心理不适问题.应在集训期间采取积极的心理服务措施,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保证任务期内官兵的身心健康,确保维和工作圆满、顺利的完成.
  • 摘要:日本在侵华战争后在中国遗弃了多达数百万枚的化学弹药及毒剂.2010年10月日本遗留化学武器的销毁工作正式开始进入实质性销毁阶段,但目前国内只有一台销毁车,工作进展较慢,因此绝大部分工作仍为炮弹的挖掘及日常储存管理.那么在这样的工作环境条件下心理卫生工作应如何开展,作业官兵遇到的各种问题应如何处理,心理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应起到什么作用等值得深入研究探讨.鉴于此对沈阳军区日遗化武现场处理人员心理卫生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各个日遗化武作业点均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虽然部队进驻前及进驻时都对环境进行了整治,但仍难以迅速消除官兵的顾虑,因此在作业进行过程中要配合防疫卫生人员,对环境进行消杀,及时发放驱避剂等药品,并适时开展防治蜱叮咬、预防森林脑炎、一旦被蜱、虫、蛇等叮咬后如何正确处理及可能引发哪些疾病、哪些是不必要的担心等专题讲座,减轻作业官兵的顾虑。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可对所有参加作业人员适时进行心理卫生教育,针对作业官兵最担心的泄漏和爆炸产生的恐惧心理,讲解人类恐惧反应的相关知识,讲解什么是正常的反应,什么是过度反应,会出现什么症状,通过什么样的训练可以控制这些情绪。同时可适当讲授一些放松的方法,让官兵在一天的紧张工作之后自我放松一下。现场的心理卫生工作不应只注重官兵当时心理问题的解决,还要注重发挥人员积极潜能,通过对官兵的辅导帮助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其今后更好的生活、工作提供帮助。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部队改革的不断深化,官兵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心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日益成为促进官兵成长成才,推动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一个时代课题,也逐渐成为基层部队心理工作者工作的重心和重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部队心理工作者的工作现状有些尴尬,出路值得担忧.要定正座标,明确工作立足点,端正态度,选好自身突破点,坚守阵地,选准工作融入点,依托氛围,形成工作合力点。
  • 摘要:本文针对空军歼击机飞行员飞行训练时所面临的高空缺氧、空中晕厥、高发飞行错觉、高度气压损坏、长期过高载、高度心理应激、高认知负荷、空间定向障碍、严重飞行疲劳等心理压力问题.在空中飞行具有一定特殊性、复杂性和规律性,承受着不同因素带来的飞行压力、安全压力、环境压力、人为因素压力等诸多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会直接影响到部队飞行训练的安全.为认真探讨、研究和掌握飞行员飞行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减少飞行员在飞行中的失误,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做好预想预防,提高飞行员处置特情的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飞行员心理训练和自我调适,有规律地进行运动、有计划地调整睡眠、有目的地进行放松等自我训练,应用心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改变、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帮助,最终达到化解压力的目的.积极开展飞行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工作.对加强部队飞行训练质量和保证飞行安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摘要:与外军飞行联合训练,是我军训练模式转变的一种新的尝试,航空心理卫生保障是航卫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异国训练,飞行员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确保训练成效的基本要求:飞行员心理自我调节及其心理训练与心理辅导,也使确保飞行员潜能发挥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作为心理医生随队参加了我军境外飞行联合训练心理保障,初步探索了外训期间航空心理卫生保障的工作内容,对建构异国飞行联训航空心理卫生保障模式进行了探讨.联训期间制定的预案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对防御预案,二是针对突发事件发生心理危机而导致的各种心理疾病的咨询治疗预案。以“心理茶歇”文字形式提供心理服务。为飞行员和地面保障人员编制《飞行员心理茶歇》心理辅导材料,分别在初期、中期和结束前印制发给大家。在训练前和训练中适时进行“放松训练”。采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对飞行员进行了放松训练,得到了普遍欢迎,对调整心理压力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密切观察注意飞行前后行为表现。跟随飞行员进场、出场,密切观察飞行员飞行前后的行为表现成为心理保障常规。
  • 摘要:快速循环型情感性精神病是由Dunner和Fiere首先提出,诊断标准为在过去的12个月内至少有4次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本文报告的患者在3个月内出现2次抑郁,2次躁狂,符合快速循环型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属典型快速循环型情感性精神病。此患者是在多次抑郁发作后出现的快速循环,第1次躁狂发作似与应用盐酸马普替林有关,第2次抑郁发作似与恋爱不顺有关。本文患者的临床表现提示:快速循环型情感性精神病的发作实际上是一种难治的双相心境障碍,因此在临床治疗双相心境障碍过程中,抗抑郁药物的剂量要适当,并可以适当给予情感稳定剂治疗。
  • 摘要:精神疾病的诊断由于没有实验室和影像资料等生物学标准,单靠主诉和症状,仅凭主观经验和推理,诊断有时分歧较大,本文就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适应障碍、躁狂症、精神分裂、器质性精神障碍等28例的诊断问题进行探讨。不论任何标准,只是让医生在这个“共同范围”中有个“共同语言”,只是提高了诊断的“信度”。两个医生有共同语言的诊断是不是真正的精神分裂症,即“效度”问题。也就是说有无漏诊和误诊的问题,是难以解决的难题。诊断的正确不仅仅是记住诊断标准的条文,重要的是识别症状,症状判断准确后,还要分析症状的产生的背景、形成的原因、变化的条件、持续的时间、荒谬的程度、坚信程度等。把“抑郁”当“淡漠”误诊的并不少见,反之也常见到。年轻医生存在的问题是诊断的过分标准化和诊断分析的相对简单化,拿着标准条文对号入座,不加分析对上两条就诊断,更有甚者,为应付病历检查,不能发现症状估计症状,使症状人为典型化。忽视了病程的发展和转归过程,忽视了疾病的症状组合,忽视了症状的外因条件。
  • 摘要:vitB.又名硫胺素,参与细胞中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体内vitB1体内贮量有限,总量约30mg,每日需要量约l-2mg,在完全缺乏vitB1的饮食条件下最多可维持3周。若体内硫胺素不足,则辅羧酶的活力下降,使碳水化合物代谢发生障碍,诱发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与脑局部缺血性损伤的机制类似。Carl Wernicke于1881年首次描述了2例酗酒者及1例食管狭窄者表现出相似的综合征-脑病、眼肌麻痹及共济失调,即典型的临床三联征,此后即以WE来命名该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是WE的主要病因,少数情况下,妊娠或化疗后剧烈呕吐、神经性厌食、血液透析、长期静脉内营养、胃切除术、慢性胰腺组织增生、HIV、烧伤、胃肠疾病等也可导致硫胺素缺乏,诱发WE。然而,在临床上仅约1/3的病人有三联征的表现,经典三联征的缺乏及临床医师对该病缺乏认识从而导致部分病历漏诊或误诊,导致永久性记忆损伤即Korsakoff症候群,甚至死亡。rn 本患者长期纳差,以面包类食品作为主食,且大量饮酒及嗜烟是导致vitB1缺乏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入院初期由于对病史询问欠详细,对查体发现的体征缺乏足够的重视,又缺乏典型的WE临床三联征表现,根据临床定式思维考虑为焦虑症,且以抗焦虑、抗精神病方案治疗。在治疗无效果的情况下,方考虑Wernicke's脑病的可能性,在逐渐停用抗焦虑、抗精神病类药物,积极补充B族维生素后症状消除。因此在临床上,对难以解释的精神症状、眼征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应警惕本病,不能明确诊断者,可用维生素B1试验性治疗,常可取得戏剧性效果。同时,用维生素B1治疗症状缓解后不能马上停药,应每天给予一定剂量的补充以增加机体的贮备,直至患者正常饮食。
  • 摘要:本文介绍一例患者,女,46岁,离异,大专文化,因,失眠,心烦,坐立不安,自觉后背发冷6年,于2010年6月入本院治疗。患者自2004年4月开始无明显诱凶出现失眠,心烦,坐立不安,自觉后背发冷。曾服用赛乐特、舍曲林、西酞普兰等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查体无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服饰尚整洁。接触较被动、但尚有礼节。注意力基本集中。问话能答,对答切题,言语流利,能叙述部分病史,自述睡眠不好,多梦,疲乏无力,多汗,紧张,恐惧不安,有时不明原因的害怕,心烦,坐立不安,记忆力也差了,脑子总是感觉昏昏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总分31分。诊断为焦虑症。给予利培酮治疗。入院后给予意象对话治疗,并配合盐酸丁螺环酮5MG2/日口服。患者于住院第60天时症状消失。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总分9分。随访3个月,患者症状平稳。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对抑郁神经症治疗中的治愈促进作用及治愈效果的稳定作用.rn 方法:选取一抑郁神经症患者一例,根据其中医学背景较容易理解接纳中医身体调理的特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用中药进行身体调理.本例求助者除性格内向外,个人成长中几个大的事件(十岁时得哮喘、父亲在自己读大一时去世、大二班干部改选时班长被免职、暗恋大学同学被拒绝、因为父亲有病而报考并不感兴趣的中医、下海经商失败)对抑郁神经症症产生影响较大,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并着重解决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对经济形势的认知、对换位思考思维方式的习惯等问题,期间根据其身体状况,采用疏肝理气为主、调节胃肠功能为主、调节身体总体平衡为主等中医方法进行身体调理,并对其治愈效果进行检测.rn 结果:该求助者在前来咨询前,曾在五年前进行过治疗并服用过药物,但效果不明显.此后抑郁症状更加严重,以至于不能正常工作,逃避人际交往,长期赋闲在家.此次经过一年的持续心理咨询,期间配合中医不间断调理身体,求助者身心状况明显好转,抑郁、焦虑症状消失,并恢复了与家人的交往、正常社交活动,还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病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增强,各种能力也有所提升,神经面貌焕然一新.一年后回访,该求助者已步入常人生活状态.两年后回访,该求助者生活状态正常.经过三年观察,该求助者抑郁症状没有再复发.rn 结论:中医药从根本上调节人的生理平衡,为人的心理平衡恢复提供基础,抑郁性神经症一般病程较长,中医药辅助心理咨询治愈抑郁神经症的案例表明,中医辅助治疗从彻底根除病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 摘要:强迫观念是比较常见的强迫症之一,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认知治疗技术是强迫观念咨询治疗的有效技术.笔者根据咨询实践和过往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以下几个认知治疗策略:促进患者对内心冲突的认识,促进患者对症状的概念化,纠正患者对强迫观念的错误认知,患者对自己强迫观念反复检查现象的领悟,指导患者采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应对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当前,军队干休所服务管理的离休老干部普遍进入"两高期",在躯体疾病高发的同时,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着老干部的生活生命质量,也关系到部队的稳定和和谐.重视老干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对于老干部颐养天年,保稳定、促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老干部心理护理档案,除了一般情况外、老干部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面临困难、历次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也要登记清楚,以便于对老干部的心理情况全面掌握,有地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并根据干休所的实际,建立谈心聊天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巡诊陪诊制度、与老干部亲友沟通制度等。“两高期”老干部中长期卧床、患多种慢性病的人数较多,护理人员要根据这一实际,重视常规护理,例如对长期卧床老干部定期不定期进行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对患有老慢支、肺气肿的老干部,要教会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防止呼吸道的继发感染;对于便秘的老干部,进行科学饮食及排便注意事项教育。通过科学的常规护理,防止并发症,减少老干部躯体上的痛苦,对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是认识到“两高”期老干部这类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把心理护理做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做,充分发挥女同志心细、耐心、善于沟通的长处,在老干部遇到生老病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问题,利用各种机会与老干部接触,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掌握问题的关键所在,恰如其分地给予心灵上的关怀,帮助老干部科学认识疾病、正确看待死亡,引导老干部渲泻不满情绪、走出自闭阴影;陪伴老干部走过寂寞孤独的日子,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积极改善医疗护理环境,对理疗室、治疗室、诊断室等老干部经常到达的地方要打破常规进行改造,一切以老干部方便安全为目,让老干部感到温暖舒适:建议所领导根据对老年活动中心的器材、用具进行改造;护理人员要积极参与老干部举行的活动,例如钓鱼、下棋、效游、书画展、歌唱比赛等,陪伴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安祥快乐中度过晚年。
  • 摘要:国外有学者提示了焦虑抑郁症很有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假设,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头晕(眩晕),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不适综合障碍等症状,要进行及时的相应排除性检查,及时进行识别,给予适当的抗抑郁药物及电针治疗,现代动物实验证明,当针刺穴位产生明显作用时,动物脑内的5羟色胺(5-HT),5羟色胺代谢产物(5-HIAA)含量明显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5-HT及5-HIAA的水平减低与情绪变化,恐惧,自杀企图,自杀,急躁冲动的行为相关。对于有负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创伤的患者,并伴随头晕、情绪障碍、恐惧心境等,要重视心理疏导,可减轻眩晕造成的恐惧心理和焦虑抑郁症状。头晕(眩晕)伴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病程长,四处求医,效果不满意,易反复,笔者从大量临床病例中体会到通过上述综合性治疗,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还可避免许多患者不必要的反复就诊和检查,对解决“看病贵、疗效差”问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摘要:精神病人是一个心智在各个不同方面出现障碍的群体,他们长年患病,长期服药,许多人被家人抛弃,不被社会理解和容纳,入院初期大部分病人处于疾病发作期,不服从管理,拒绝治疗,无法沟通。面对这样的病人,首先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病人,想如果我现在是病人,我会有什么想法,然后把自己当作病人与病人沟通,虽然有时也不被病人接纳,但会在病人的心里潜移默化地产生一种“我不孤独,有人理解我的想法”慢慢取得病人的信任,了解病人的想法,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在疾病好转期会每天对病人说“你看起来好多了,状态越来越好”慢慢地了解病人的喜好,尽量满足病人的正常需求,许诺病人的要求一定要做到,充分取得病人的信任,引导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辅以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同时与病人的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让他们多给病人理解和支持,为病人建立起强大的心理支援。疾病康复期,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认知能力的不同。为病人讲述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及愈后的情况并辅以相应的心理护理,让病人自己建立一套规避疾病侵袭的防御系统,自觉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增加病人家属及单位同事的探视次数,允许病人回家过周末。为病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出院后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定时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及时反馈病情。鼓励病人自己自理,定时回院复查。把被动求医变成主动求医,增强治疗的有效性,减少疾病的复发。
  • 摘要:有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是同期普通人群的4-5倍,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也可以说是终身性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饮食控制.这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容易使患者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而通过对合并糖尿病的精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使患者加强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明确社会支持程度与女军人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提高女军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我军某部女军人1381人,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评,结果:调查中不同职业的女军人其社会支持度不存在差异,不同社会支持度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性,社会支持度高者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结论:女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程度有相关关系,提高女军人的社会支持度可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氯氮平对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rn 方法:41例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分别对之进行WHO-NCTB和PANSS测定,并与4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rn 结果:治疗12周时,PANSS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减分率达到50%;患者的平均反应时(P<0.05)、最快反应时(P<0.05)显著低于治疗前,利手的手工敏捷度(P<0.01)、数字译码(P<0.05)、正确打点数(P<0.01)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24周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数字跨度和视觉记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余神经行为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距(P>0.05).rn 结论:氯氮平能够较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行为功能,但并不能完全达到正常水平.
  • 摘要:为了探讨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癫症的方药配伍规律,推论与之相关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笔者结合文献分析,将癫症分为宋前、金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对其治疗癫症的方药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从这些主要药物频率的对照图示,总体可以看出,随着年代的推移,补虚药在使用率上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P>0.05);解表祛风药的使用率显著下降(P<0.05);温里药使用率宋以前与金元明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明与清,清与宋前之间差异不显著;各时代安神药与开窍药的使用变化不大(P>0.05);清热药的使用上,金元明与宋前及清代有差异(P<0.05);化痰药的使用率宋前与后两时代差异显著(P<0.01),呈上升趋势,而明清间则差异不大;活血化瘀药的使用率宋以前与后两时代差异显著(P<0.05),而后两者差异不大。药物使用率上的变化显然是与各历史时代对癫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相关的。宋以前认为癫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风邪外袭,加上机体的气血虚弱等所致;金元明时,主要受刘完素火热论的影响,十分强调火热致癫的病机。明、清时期均注意化痰药的使用,特别是清代化痰药物的使用率达到15. 47%。明清虽都从活血化瘀角度治疗癫症,但使用率并不高,药物使用率均未达到7%,也说明气滞血瘀并非癫症发生的核心病机。
  • 摘要: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包括国家援助、安全援助、人道主义援助、抢险救灾、维持和平、反恐怖、缉毒、武装护送(航)、军事演习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突发、危险、复杂和残酷性,有时比单纯的战争环境更容易对军人造成损伤.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造成心理损伤的人员可达10%左右,主要表现为应激性恐惧、应激性焦虑、应激性抑郁、应激性疲劳和应激性行为失当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心理救援是军队临床心理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心理防护的组建棋式和装备,组织挂靠方法。重点探讨了心理治疗调控、药物治疗方法,提出要遵循PIE模式,即就近(Proximity)、及时(Iinmediacy)、期望(Expectancy)的原则。以及介绍了救援后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 摘要:目的:研制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并对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rn 方法:以国外先进的职业倦怠测评理论为指导,遵照心理测量学原则,在广泛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深入分析,编制本量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000名健康官兵,并随机分为A(500名)、B(500名)两组.用研制的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测试。于一周后随机选取其中54人进行本量表的重测。对其中的280人同时使用本量表和工作倦怠问卷进行施测;对收集的A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B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rn 结果:正式量表包含5个因子30个条目,分别为成就感、躯体化、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消极怠工,另加一个掩饰分量表。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28,各个因子为0.598-0.713(P<0.01);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7,各个因子为0.719-0.847;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20,各个因子为0.723-0.867。总量表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1-0.808(P<0.01),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86-0.627 (P<0.01);经探索性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所测数据与理论模型相一致,拟合指标的卡方值(CMIN)为771.914,自由度(DF)为395,相对卡方值为1.954,P=O.000,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44,拟合优度指数、比较拟合指数、增值拟合指数分别为0.904、0.919、0.920。军人职业倦怠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工作倦怠问卷的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n 结论:自行研制的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标准,能够有效测量军人职业倦怠。
  •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3-56天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产后心理健康维护.rn 方法:调查2008~2010年在我院生产并在我科进行心理测评的产妇146例,在医师指导下,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rn 结果:146例产妇敌对因子分高于中国女性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0.52),(1.15±0.52),t=3.97;P<0.01];20-29岁产妇组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高于30岁以上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3,2.03,2.27,2.01; P<0.05);产后3-30天产妇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产后31-56天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3,2.97,3.35,2.56,2.08; P<0.05).rn 结论:产妇存在敌对情绪,且年龄越小体验到的负性情绪越明显;月子结束后,产妇心理健康维护不容忽视,需继续得到社会、家庭的关注与支持.
  • 摘要:目的:了解产妇哺乳行为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临床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以提高母乳喂养率.rn 方法:2003-2008年间来我院接受产后常规检查的妇女99名,接受检测时间为产后42天,采用SCL-90评价孕妇的情绪,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如感觉、情绪、行为、人际关系、意识等,每个项目按1-5分评分,依次表示无、轻度、中度、较重、极重.按中国常模划分,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为阳性;同时填写产妇产后情况调查表,该表共有23个条目,由妇产科和临床心理科专业人员围绕产后情绪影响因素设计.rn 结果:母乳喂养情况:受访的99例产妇中,共有26例采用母乳喂养,占26.3%; 按SCL-90检测结果分成阳性组与阴性组,应用X2检验分析组间的哺乳行为差异.结果心理检测阳性组的母乳喂养率低于心理检测阴性组(X2=6.41,P<0.001);产妇哺乳行为与产妇的生产方式(t=2.06,P<0.05)、婴儿排便(t=2.19,P<0.05)和产妇对待婴儿哭闹的方式(t=2.74,P<0.01)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不同的生产方式、产妇对待哭闹婴儿的方式、婴儿排便情况与产妇的哺乳行为相互影响.rn 结论:哺乳行为和产妇心理以及情绪状态存在联系.对长期有负性情绪体验的产妇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哺乳行为可降低心理应激、促进婴儿发育,增进亲子关系,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率.
  • 摘要:2010年,Aron Beck在修订1976年的抑郁症认知图式理论时,进一步将认知理论同相应脑区相结合,提出了抑郁发生的神经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抑郁症认知功能的改变(负性认知图式激活),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大脑相关脑区或者神经回路的功能异常。以往的研究多从情绪加工异常或认知控制功能不足方面来解释负性认知偏向的产生,也有学者从神经机制、脑区活性来揭示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发现前额叶皮层活性异常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相关。而随着抑郁症认知神经理论的提出,本文从前额叶皮层神经解剖学,抑郁症d1PFC的活性下降,抑郁症vmPFC的活性增强,抑郁症d1PFC-vmPFC相互作用机制等角度进行探讨,将两者相结合来阐明抑郁症发生机制的研究也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对揭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启示。
  • 摘要:叙事疗法,简单地说就是说故事.心理学家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因为我们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叙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临床心理学的进入,诞生了叙事心理学.叙事疗法与过去心理治疗最大的不同就是,叙事疗法相信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专家,咨询师只是陪伴的角色,当事人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更清楚解决自己困难的方法.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寻找遗漏的片段,咨询师需要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重新检视生活是叙事心理治疗关键,人对自己所认同的意义常常由主流叙事代表的真理所决定。故事创造一种世界观,一种人生价值。好的故事不仅可以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扭曲,而且可以从中寻找自信和认同。透过令人愉悦、感动的隐喻故事,可以重新找到面对烦恼的现实状况的方法,正视自己的过去,找到一个继续努力、正向发展未来的深层动机和强大动力。尤其在情感性问题、创伤性问题、青少年学习和行为等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心理治疗作用。
  • 摘要: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是生理上的放松状态,是意识指向性的由外在向内在集中的过程,是与自己的潜意识接触的一种方式,是高度易受暗示的状态。其步骤为:催眠前引导:介绍催眠的治疗的来龙去脉,讨论如何正确利用催眠进行治疗;针对来访者对于催眠的一些误会,从心灵、情绪和精神层面上进行必要的澄清。凝视观想:将注意力凝聚在某个外部感官体验之上(景象、声音、感觉)或内部感受之上(图像、声音、感觉)或故事、或意念(如舒服的念头)。深化:给出暗示,增强并加深催眠状态。建立学习状态:回忆学习的经历(如学习走路、说话、骑车、驾驶等情景),从而激发学习状态。借助催眠可以进入潜意识,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或者用新的更有能力的信念取代自我限制的信念。因势利导。利用催眠状态,实施暗示指令组合,成功景象法或其他特殊技巧。唤醒:提高说话的音量,改用对话式的口吻,提示现实环境,将来访者带回有意识的清醒状态。自我催眠法:321自我催眠法。视-听-感觉。外在-内在。
  • 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对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影响.rn 方法:对103例抑郁症患者行儿童受虐问卷(CTQ)、神经系统软体征、汉密尔顿抑郁最表、自杀意念量表和Beck绝望量表评定.rn 结果: 1、儿童受虐的患者较未受虐者其额叶有更多的软体征(2.51±1.61;1.77±1.25,P<0.01).有情感忽视的患者其额叶软体征也明显高于无情感忽视者(2.53±1.63;1.80±1.25,P<0.05);有躯体忽视者其额叶较无躯体忽视者软体征明显增多(2.41±1.63;1.65±1.00,P<0.01);有性虐待的患者其软体征明显高于无性虐待患者(6.29±1.83;4.28±2.82,P<0.01)2、受虐总分与额叶和颞业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289.P<0.01,r=0.243.P<0.05)情感受虐待、情感被忽视及躯体虐待与额叶评分呈明显正相关;躯体被忽视及性虐待与颞叶软体征明显正相关.3、HAMD24与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及各脑叶均呈明显正相关,自杀意念量表评分与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及额叶、项叶、颞叶软体征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n 结论: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对大脑有不利影响,不同虐待可对相对应的脑区产生损害,主要集中在额叶.
  • 摘要:目的:通过对参与抗震救灾军人实施团体认知心理辅导,以提升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通过对军人实施团体心理游戏、团体心理教育辅导、团体认知心理训练、个体心理干预等专业性心理疏导,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前后评估,以获得科学可靠的数据.结果:团体认知心理辅导对参与抗震救灾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增强其心理应对能力起到较好的效果和作用.结论:团体认知心理辅导可作为军队人员执行特殊任务条件下的心理干预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军人不同年代心身健康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取各大军区陆、海、空官兵30年间不同年代的军人心身健康测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rn 结果:除眼和耳(F1)因子分三个年代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如呼吸系统(F2)、心血管系统(F3)、消化系统(F4)、骨骼肌肉(F5)、皮肤(F6)、生殖及内分泌(F7)、神经系统(F8)、焦虑(F9)、抑郁(F10)、精神病性(F11)、家族史(F12)、心理健康总分(M)、躯体健康总分(P)及心身健康总分(T)三个年代差异均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0.000);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年代、军龄、城乡、婚姻状况对军人心身健康总分(T)的影响显著或非常显著(p<0.012~0.000).rn 结论:军人心身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逐步提高.
  • 摘要:目的:探讨驻海岛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rn 方法:应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328名驻海岛官兵进行调查,采用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选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以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驻岛官兵内外向与人际关系、抑郁呈正相关,精神质人格对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偏执有影响,神经质人格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及精神病性有相关性(p<0.01或0.05);主观幸福感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内向人格特征与总体幸福感及对健康的担心、心情、情感控制有显著正相关,而精神质人格同总体幸福感生活满足和兴趣、紧张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人格与总体主观幸福感以及除精力以外的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rn 结论: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直接或间接影响驻岛官兵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中间环节;加强驻海岛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官兵健全的人格,增强其自我心理调试能力,提高官兵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使其保持乐观、开朗、满意的心态对维护驻海岛官兵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 摘要:目的:飞行是应激最为严重职业之一,工作压力感是工作应激与应激反应的中介变量,人格因素在应激防御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调查了飞行员工作压力感和人格之间的关系,为飞行职业应激研究和干预提供指导.rn 对象与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感问卷(Job Stress Questionnaire,JS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Rivise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hort Scale for Chinese,EPQ-RS)、航空安全控制点问卷(Aviation Safety Locus of Control Inventry,ASLOCI)、坚韧人格问卷(Hardy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HPQ)调查飞行员107人(歼击机19人,直升机25人、直升机学员44人和运输机19人),分析工作压力感状况及与人格之间的关系.rn 结果:工作压力感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0,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机型飞行员之间工作压力感总分、缺乏控制和时间压力维度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压力感与EPQ-E、坚韧人格和ASLOCI总分呈负相关(r=-0.483,-0.445,-0.479,P<0.01)与EPQ-N和ASLOCI 外控维度呈正相关(r=0.603,0.425,P<0.01).rn 结论:工作压力感问卷可用于飞行员工作压力评价,不同机型飞行员群体的工作压力之间存在差异,外控和情绪不稳定的飞行员工作压力感高,而内控、外向和坚韧人格的飞行员工作压力感低,在工作应激研究和干预中应予注意.
  • 摘要:目的:探讨18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对执行控制功能影响的生理机制.rn 方法:将18名健康大学生(19±1.6岁,男)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和非睡眠剥夺组,睡眠剥夺组进行18小时的睡眠剥夺,而非睡眠剥夺组允许正常睡眠,两组在参加实验18小时后完成视觉Go/Nogo测验,并同时记录32导EEG.rn 结果:Nogo刺激与Go刺激比较诱发明显的Nogo-N2波(F(1,88)=6.54,P=0.02)和Nogo-P3波(F(1,88)=6.74,P=0.02)波;睡眠剥夺组与非睡眠剥夺组比较,其Nogo-N2波幅明显下降(F(1,23)=6.81,p=0.02),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而Nogo-P3的平均波幅与潜伏期并没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执行控制功能在18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后便明显受损;特别是,对于视觉Go/Nogo作业任务来说,Nogo-P3与Nogo-N2可能反映了执行控制功能的不同认知加工阶段.
  • 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与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差异.rn 方法:50例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组)、50例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情绪症状组)及50名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参加研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评定.rn 结果:躯体症状组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人际敏感、恐怖、偏执及HAMD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均高于情绪症状组(P<0.01或P>0.05);情绪症状组SCL-90的强迫、抑郁及HAMD的认识障碍、思维阻滞、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因子分均高于躯体症状组(P<0.01);躯体症状组与情绪症状组在述情障碍因子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高于正常组在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n 结论:以躯体化症状为主与以情绪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前者以因子Ⅱ为著.
  • 摘要:目的:研究提高新兵适应能力和军事素质的心理训练方法.rn 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部372名新兵分为干预组(180人)和对照组(192人),培训基层班长为心理骨干,由骨干组织实施"军营温暖、关怀有加、认识自我、人际沟通、团队精神、趣味训练、调节情绪、磨练意志、缓解压力、鼓舞士气、增强自信、开发潜能"等专题的团体心理训练,采用心理社会应激、普遍性适应不良、社会支持、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等量表及军训成绩为指标,评估新兵适应能力和军事素质提高情况.rn 结果:训练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消极情绪(3.89±2.01/2.56±1.65)、消极应对(3.96±2.52/2.97±1.78)、应激总分(46.36±21.74/33.71±17.56)、适应不良(11.26±5.04/9.10±4.53)明显减低,积极情绪(3.70±1.62/4.16±1.84)、积极应对(5.21±1.94/6.93±2.17)、主观支持(21.37±3.59/22 56±3.53)、支持利用度(7.03±2.16/8.92±2.44)、自我概念(74.33±15.72/80.65±13.98)、自我效能(2.44±0.56/2.91±0.52)、军训成绩(引体向上5.12±3.77/12.09±4.52、仰卧起坐30.82±9.54/70.20±16.83、俯卧撑21.32±9.73/61.75±17.62、3000米跑14.17±1.14/12.82±0.32、立定投弹26.68±4.62/35.38±8.44)明显提高(P<0.01或P<0.05).训练前两组比较、对照组训练前后自身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由基层心理骨干组织实施的适应性团体心理行为训练能有效的提高新兵的适应能力和军事素质.
  • 摘要:目的:通过对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的分析,了解冲动暴力行为与相关STR (short tandem repeat)基因座的关联情况.rn 方法:运用AmpFlSTR IdentifilerT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对203名冲动暴力行为罪犯与207名健康个体样本进行PCR复合扩增,然后应用ABI3100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因检测.观察两个群体中15个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差异.rn 结果:15个STR基因座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TH01、TPOX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在冲动暴力行为组及对照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THO1-10频率在冲动暴力行为组及对照组分别为0.0172和0.0580,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2,OR值=0.2851,95%CI=0.1214-0.6693); TPOX-11频率在冲动暴力行为组及对照组分别为0.3621和0.2391,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1,OR值=1.8059,95%CI=1.3335-2.4456);其余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及所有基因型频率在两个群体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THO1及TPOX基因座的多态性与冲动暴力行为存在关联,等位基因THO1-10、TPOX-11与冲动暴力行为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在2号、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与冲动暴力行为相关的基因.
  • 摘要:目的:了解陆军新兵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并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rn 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量表,统一指导语后对293名陆军某部新兵进行团体施测.rn 结果:(1)自尊:(16.74±7.81)分,主观幸福感:幸福指数量表(5.43±2.56)分,人脸量表(5.26±1.37)分;除了"非独生子"新兵的幸福感(人脸量表)得分高于"独生子"新兵(p<0.05)外,学历、家庭收入、生活区域、是否独子对新兵的自尊、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2)高自尊新兵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低自尊组新兵的主观幸福感(p<0.01).(3)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言语(量表)与非言语(人脸)幸福感之间一致性为0.57.rn 结论: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高自尊伴随高幸福感.
  • 摘要: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军队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损伤状况.rn 方法:采用创伤后压力诊断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在地震爆发后65天左右,对107名执行运输遗体任务的官兵进行了测量.rn 结果:PTSD症状轻度的占84%,中重度的占15%.其中症状在1个月内消失的占63%.从症状的分布来看,闯入性回忆占36.4%,回避29.9%,过度警觉29.9%,焦躁不安或易怒37.4%,入睡困难、睡眠易醒或早醒43.9%,难以集中注意力45.8%,对重要的活动兴趣下降32.7%.救援人员抑郁症状得分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睡眠质量差的占72%,以入睡时间长和日问功能降低为主.rn 结论:担任遗体运输的救援官兵在救援早期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症状,症状程度较轻,多数在1个月内消失,焦虑和抑郁症状水平的总体状况也比较低,但普遍存在睡眠质最差的问题,并且直接影响到日间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后特种兵战士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变化特点.方法:将96名特种兵新兵战士随机分为单纯心理训练组、循环心理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训练4周后,参加高强度模拟防暴演习;演习结束后分别取三组战士血清,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分别检测这三组血清样本中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利用Baimarker Wizsrd软件进行分析各组血清蛋白质图谱,探寻蛋白表达谱的变化特点.结果: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三组血清蛋白质在质荷比为6417.8、14972.6Da两处蛋白质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应激可引起人体血清中蛋白质表达谱发生改变.
  • 摘要:目的:探讨参加阅兵的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心理干预的重要性.rn 方法:随机整群抽查646例参加阅兵训练的装备方队官兵,分别于干预前和先后两次心理干预后(0、4、8周)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官兵进行心理测查.rn 结果:三次共获得有效问卷618份,干预前训练官兵的抑郁、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军队常模,而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分低于军队常模;第一次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官兵敌对、抑郁、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分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第二次干预后敌对、抑郁、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人际关系、偏执分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按不同文化程度分组:初中组的敌对、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高中组,初中组的焦虑、恐怖、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高于大学组的人员.高中组与大学组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rn 结论:文化程度较高的官兵(大学和高中)心理健康状态好于文化程度低者(初中);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训练官兵的心理素质.
  • 摘要:目的:探讨锂盐代谢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rn 方法:对52例接受锂盐治疗的躁狂发作患者,检测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体表面积、血钠浓度等指标,同时根据肾脏病膳食改善(the 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s,eGFR),给予口服碳酸锂1.0g/d 一周后测定稳态血锂浓度.对上述各项指标与血锂浓度进行相关分析.rn 结果:患者组的稳态血锂浓度为0.2~1.0 mmoL/L,平均(0.52±0.18) mmoL/L.单因素分析显示,血锂浓度与体表面积、eGFR负相关(r=-0.33,P=0.02;r=-0.30,P=0.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显示血锂浓度与体表面积、eGFR间存在显著负相关(β=-0.31,P=0.02;β=-0.28,P=0.03),未发现血锂浓度与血肌酐、尿素氮相关(P>0.05).rn 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eGFR可以作为个体代谢锂盐能力的预测指标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文拉法辛、艾司西肽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电刺激痛觉诱发电位P250的影响.rn 方法:5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文拉法辛(26例,75~225 mg/d)、艾司西肽普兰(26例,10~20 mg/d)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末测定电刺激痛觉诱发电位P250,评定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rn 结果:1.文拉法辛组治疗前P250波幅为(33±10)μV,治疗后下降为(27±7)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西肽普兰组治疗前P250波幅为(35±8)μV,治疗后为(34±9)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2组治疗前、后P250峰潜伏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417、0.562).2.文拉法辛组治疗后的P250波幅下降率为(18±11)%,高于艾司西肽普兰组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2组治疗后HAMD17减分率分别为(24±4)%、(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4.文拉法辛组、艾司西肽普兰组P250波幅下降率与HAMD17减分率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0.233、0.266,P=0.291、0.198).rn 结论:文拉法辛可下调抑郁症患者电刺激痛觉诱发电位P250波幅,其作用强于艾司西肽普兰、并可能独立于抗抑郁效应.
  •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军人的症状自评量表的特征.rn 方法:对130例首次到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军人测试症状自评量表,用SPSS13.0统计,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rn 结果:130例患者中各种精神症状多表现为人际关系(30.00%)、焦虑(30.00%)、躯体化(26.15%)、抑郁(24.62%).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项因子与全军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躯体化因子在高中文化以下患者表现更为显著(P<0.05)外,其他症状在受教育年限不同的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中20岁~30岁年龄段的人数占60.77%,躯体化症状与30岁以上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因子与SCL-90余各项因子得分之间都有显著正相关(P<0.05).rn 结论:应关注处理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症状,加强对20~30岁年龄段战士的文化素质及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引导其处理好人际关系是部队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rn 方法:131例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到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分别对之进行WHO-NCTB、PANSS评定,并与42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rn 结果:治疗后,三组的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P<0.01);氯氮平、利培酮在治疗24周后的平均反应时、最快反应时、利手的手工敏捷度、正确打点数、数字译码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氯丙嗪组治疗24周后的数字跨度和视觉记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余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4周时,氯氮平和利培酮的多项NCTB(如数字跨度、视觉记忆、敏捷度、数字译码等)显著高于氯丙嗪组(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氯丙嗪组的NCTB(反应时、数字跨度、视觉记忆、敏捷度、数字译码等)均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rn 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能够较好的改善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行为功能,而氯丙嗪对此作用不明显,甚至有恶化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行为功能变化.rn 方法:51例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和利培酮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对之进行WHO-NCTB评定,并与42例正常人对照.rn 结果:试验组的平均反应时、最快反应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利手的手工敏捷度(P<0.01)、数字译码(P<0.05)和正确打点数(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PANSS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减分率达到50%;患者的平均反应时(P<0.01)、最快反应时(P<0.05)显著低于治疗前,利手的手工敏捷度(P<0.01)、数字译码(P<0.05)、正确打点数(P<0.01)显著高于治疗前.rn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行为功能受到损害,随着精神症状的好转,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行为功能能够得到改善.
  • 摘要:目的:了解陆军新兵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自尊关系.rn 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统一指导语后对293名陆军某部新兵进行团体施测.rn 结果:(1)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新兵的自尊、自我和谐状况无明显影响(p>0.05).(2)自我和谐总分低于野战部队军人自我和谐总分(p<0.0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均低于大学生该项常模,而自我灵活性高于大学生该项常模(p<0.01).(3)高自尊新兵的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均高于低自尊组,高自尊组自我灵活性低于低自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自尊与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呈正相关,与自我灵活性呈负相关(p<0.01).rn 结论:陆军新兵的自我和谐程度高于野战部队军人和大学生群体;自尊与自我和谐呈负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海勤人员疲劳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rn 方法:用疲劳评定量表(FA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63名海勤人员进行量表测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海勤人员在疲劳的严重程度上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而明显低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人组(t=-38.27,p<0.01);军官的疲劳程度较士兵和士官相比明显偏重(F=5.57,p<0.01),且更具有情境特异性(F=11.14,p<0.01),并更易导致心理后果(F=8.55,p<0.01);已婚海勤人员的疲劳程度较未婚组明显偏重(t=-2.55,p<0.05);和其他专业人员相比,潜水员较少出现由于疲劳导致的严重心理后果(F=6.73,p<0.01);海勤人员疲劳的严重程度与社会支持(r=-0.21,p<0.01)呈显著负相关,尤其是与主观支持(r=-0.18,p<0.01)和支持利用度(r=-0.19,p<0.01).rn 结论:海勤人员疲劳状况及特点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了解军校学员利用社会支持的状况.rn 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某军事院校464名男学员进行测试,以驻地部队士官及附近地方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选用t检验,以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军校学员的社会支持总分及支持利用度纬度分高于正常人群,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主观支持纬度分高于正常人群,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军校学员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各纬度分均明显高于地方大学生,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军校学员在支持利用度上较士官高,士官在客观支持上高于军校学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各纬度分无显著差异(P>0.05);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学龄的军校学员,其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各纬度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军校学员的社会支持状况良好,对参军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应特别注意诱导,防止随后步入部队后的心理落差而产生不良心理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飞行人员疲劳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rn 方法:用疲劳评定量表(FAI)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559名飞行人员进行量表测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飞行人员在疲劳的严重程度上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而明显低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人组(t=-41.82,p<0.01);不同战机飞行人员在疲劳的严重程度(F=4.77,p<0.01)和情境特异性(F=3.87,p<0.01)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轰炸机人员的疲劳程度显著高于歼击机人员,情境特异性显著高于运输机人员;不同专业飞行人员在情境特异性(F=5.89,p<0.01)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机械师在疲劳的情境特异性方面明显偏低;飞行人员疲劳的严重程度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9,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rn 结论:飞行人员疲劳状况及特点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