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
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

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2-07-06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会议文集: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应用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的救治效果.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建立脾大部损伤的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分组为:假手术组(SHAM组),休克不治疗组(SWT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LT组),积极性液体复苏组(PT组).在实验设定的时间点内(0min,30min,60min,90min)测定各项监测指标:血流动力学、血常规、血气、SOD/MDA、TNF-α.90min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统计出血量,补液量,取动物肺脏和肾脏制成病理切片,观察损伤程度.结果:在进行液体复苏救治的60min内,LT组各项指标均优于PT组(P<0.05),LT组中肺脏和肾脏的损伤程度均较PT组轻,LT组最终失血量及所用复苏液体量明显少于PT组(P<0.05).结论: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中,限制性液体复苏能较好的维持各项指标的稳定,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一种新型多糖纳米囊包裹牛血红蛋白氧载体,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以及在延长血液循环时间等方面的性能,从而为改进现有纳米囊包裹牛血红蛋白氧载体的不足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方法:采用聚乳酸-聚经基乙酸共聚物及聚苯乙烯磺酸钠做为“内层核”的材料,制备出带负电荷的Hb-PLGA-PSS-NPs,然后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通过壳聚糖和葡聚糖硫酸钠等多糖类聚电解质对内层核进行修饰。最后,利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Zeta电位分析、透射电镜等对最终结果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体外释放及其携氧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1、Hb-PLGA-PSS-NPs的平均粒径为226.8±123.4nm,Zeta电位为-68.62mV,包裹率约为99.3%,载药量约为28.6%,在37℃,pH7.4的PBS溶液中释放缓慢,并绘制了其释放曲线。通过对Hb结构的分析表明此工艺未对蛋白的结构造成影响。2,DLS和透射电镜表明,经过层层自组装后的复合载氧体的粒径大小为287nmo Hb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修饰层数的增加,Hb释放速度减缓,体内循环作用时间有所增加。此外,体外载氧实验结果也表明,该复合载氧体与天然牛Hb氧离曲线相似,P50和Hill系数数值接近,保持了良好的携氧释氧能力。结论:血红蛋白纳米载氧体,不仅具有很好的携氧能力,而且Hb体外释放缓慢,对延长体内循坏作用时间有积极意义,为新型血液替代品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科学数据及研究方法。
  • 摘要:Eph受体家族是已知最大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Eph受体与其配体ephrin具有高度的亲和力,相互作用后可诱发双向的信号传导作用,调节不同的生理活动.由疾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如脑卒中,通常会造成突触效能降低、神经元死亡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缺失,多数神经损伤疾病目前还没有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Eph/ephrin无论在发育个体还是在成年个体的神经系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如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引导、神经网络的构建等.神经损伤后,Eph/ephrin的各种亚型在神经系统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在损伤后神经功能下降的情况下,Eph/ephrin可通过激活NMDA和非NMDA等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途径、调节树突棘、调节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等途径来恢复神经功能;还可通过激活趋化因子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徙。Eph/ephrin信号通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治疗神经损伤后功能缺失的思路。
  • 摘要: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小鼠体内IL-17的变化趋势,主要来源以及应用抗IL-17单克隆抗体中和小鼠体内IL-17后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为脓毒症治疗探寻新的有效简单的靶点.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脓毒症小鼠模型.首先ELISA法检测CLP小鼠和假手术组小鼠体内血浆及腹腔冲洗液3,6,12,24h的IL-17水平.接下来分离脓毒症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PMA刺激PBMC并收集细胞,荧光抗体行细胞表面及胞内标记后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主要分泌IL-17的细胞群,确定脓毒症小鼠体内IL-17主要来源.之后,于CLP术后3h,小鼠体内经静脉或腹腔两种途径给予抗IL-17单克隆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观察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脓毒症小鼠的生存情况,并取不同处理组小鼠外周血细胞、血浆、腹腔冲洗液、肺组织,检测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腹腔给药组和对照组腹腔冲洗液中中性粒细胞和γδT细胞数目,细菌菌落数和肺组织干湿重比。结论:本实验较好的阐述了脓毒症小鼠体内IL-17在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的差异,以及脓毒症时IL-17的主要来源。分析并证实了腹腔给予抗IL-17单抗效果优于静脉给药,说明在脓毒症病程中,腹腔局部,8 T细胞来源的IL-17作用较全身更为重要,阻断局部的IL-17有可能为脓毒症临床治疗上提供一个新的潜在靶点。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