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全国第十九次银杏学术研讨会
全国第十九次银杏学术研讨会

全国第十九次银杏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浙江长兴
  • 出版时间: 2011-09-21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

会议文集:全国第十九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通过对郯城银杏的介绍,探究了银杏产业的发展现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银杏事业的发展,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以银杏研究会为依托,以科技人员为骨干,以专业户为基础的银杏科研活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既有理论方面的研究,又有应用方面的研究;既有集约化栽培方面的研究,又有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尤其苗木培育、丰产栽培、良种选育、系列产品加工等方面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性的成果,其档次水平不断提高。在如火如荼的银杏热中,为提高经济效益,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培育银杏市场,始终坚持以流通促生产,以市场促发展,建立了银杏果、叶、技术、盆景及系列加工产品的五大专业市场,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多成分,多渠道,少环节,跨区域的流通网络。尤其果、叶收购季节,各地客商云集而来,在县城驻地以及新村、港上、重坊等集镇贸易市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 摘要:以人为本,为民造福,舍己为人,功德永存.这就是银杏树和银杏人的优秀品质、核心价值、高尚情怀.人体吸收了银杏树释出的微量氰化氢,可起到防癌作用;银杏树释放的电磁波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内分泌调节功能;银杏树是净化空气的能手,使人健康长寿;银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历代伟人、名人、文人都爱种银杏;爱银杏就是爱生命、爱自己、爱人类;用银杏美化街道、村庄、庭院,让人居环境更美丽、让人民身体更健康.银杏造福,人人共享,种植银杏,人人出力,保护银杏,人人尽责.
  • 摘要:通过对一幅《银杏》摄影作品的介绍,探究了其呈现出历史的人文价值,大画册是鉴赏性强的美学画卷,大画册是科学与艺术互辉的全新佳作,蕴涵着中外学术传播与交流价值。
  • 摘要:当今,写书难、出书难,而能令众口称道"好书"者则更难.最近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植物活化石:中国银杏》,一面世就得到好评.书写得好,编得好.它将跻身于优秀科普图书的行列.这部书凝聚了作者太多的心血和功力,该书具有起点高,科学性强,可读性强等优点,编辑运筹,严把出书质量关。出版单位责任编辑、美编、校对、印务,各负其责,高水平编排,从而出版了读者喜爱的高级科普图书。
  • 摘要: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通过采用EcoRⅠ和HpaⅡMspⅠ双酶切建立适合于叶籽银杏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体系,对11个叶籽银杏单株和1株正常银杏的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和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叶籽银杏基因组的CCGG序列中检测到25.60%~73.33%的DNA发生甲基化;16对扩增引物有8对显示有多态性,总共得到1698条带,正常银杏总甲基化率达41.67%,不同单株的叶籽银杏平均总甲基化率达44.34%.结果显示DNA甲基化在叶籽银杏中发生频繁,且不同单株间甲基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SA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单株可分为3大类.
  • 摘要:DNA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应.DNA分子标记是植株性别鉴定研究的重要支柱.文章在对形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学水平上的银杏性别鉴定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DNA分子标记在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定领域的研究,目前应用主要有RAPD标记、AFLP标记、SCAR标记、ARPA标记等,同时对DNA分子标记银杏性别鉴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摘要:利用EcoRⅠ和HpaⅡ/MspⅠ双酶切建立适合于叶籽银杏基因组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分析体系,在全基因组水平检测叶籽银杏DNA甲基化修饰水平、模式及位点等表现遗传信息.结果显示,从54对MSAP选扩引物中,选出24对MSAP引物组合,共扩增产生544条清晰可辨且可重复的DNA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获得22.67条带.在全部扩增位点中,检测到甲基化位点265个,CCGG/GGCC位点甲基化修饰比例为48.7%.部分叶籽银杏基因组甲基化修饰位点进行回收,最终分离了10条存在甲基化修饰的基因组DNA序列.Blast N比对分析表明,叶籽银杏基因组中包括MADS-box蛋白,乙醇脱氢酶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DNA序列中均存在DNA甲基化修饰现象.
  • 摘要:microRNAs(miRNA)是一类对基因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内源小分子RNA,其长度在18~24个碱基之间,通常以单拷贝、多拷贝或基因簇等多种形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并且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基于Solexa原理的小分子RNA深度测序技术对叶籽银杏叶生胚珠着生叶片和正常叶片中小分子RNA进行了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与miRBase15.0中所有植物的miRNA成熟序列进行比对后发现,叶生胚珠着生叶片中共检测到7801条miRNA,分别属于391个miRNA家族,其表达丰度在1~385231之间;在正常叶片中共发现6877条miRNA,分别属于354个miRNA家族,其表达丰度在1~738868之间.对叶生胚珠着生叶片和正常叶中的miRNA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叶生胚珠着生叶片较正常叶片中表达量上调的miRNA有67条,表达量下调的有61条(P<0.01);正常叶片中特异表达的miRNA为25条,而叶生胚珠着生叶片中特异表达的为42条.这些结果初步阐明了银杏叶生胚珠着生叶片与正常叶片之间miRNA表达模式的差别,并为最终揭示miRNA在叶籽银杏叶生胚珠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 摘要:对来源于NCBI公共数据库的21474条银杏EST序列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搜索,结果表明:在这些银杏EST序列中共有2122条含有SSR位点,在检索出的SSRs中,2碱基重复912条(34.99%),3碱基重复964条(36.99%),4碱基重复605条(23.21%),5碱基重复125条(4.78%).使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3.0对检索到得SSR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共设计成功设计出560对引物,引物设计的主要参数为:引物长度范围为18 ~24 bp,退火温度为44~65℃,上下引物之间退火温度相差不超过3℃;扩增片段长度在100~300 bp之间;(G+C)含量为40%~65%,最适为50%.随机挑选其中的91对银杏EST-SSR引物,分别以2个银杏品种和6个银杏品种的DNA为模板,对引物进行了初筛和复筛,最后开发出4对扩增条带稳定且多态性好的引物,今后可被用于银杏的相关研究.
  • 摘要:以3年生银杏盆栽苗为试材,研究了0、50、100、200mmol/L NaCl处理对银杏植株的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盐浓度下(50 mmol/L以下),银杏的干重、鲜重、chl a/chl b、净光合速率升高.而在高盐浓度下(100和200 mmol/L),银杏的干重、鲜重、叶绿体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随盐处理胁迫浓度增加而下降.表明银杏对于盐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且低浓度的盐处理有利于银杏的生长.
  • 摘要:类黄酮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以及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ucose-dependent flavonoid glucosyltransferases,UFGT)属糖基转移酶超家族中的第一家族,可催化类黄酮-OH与UDP-葡萄糖反应,使葡萄糖基以O-C键形式与类黄酮分子相连接,生成黄酮糖苷,从而使类黄酮化学稳定性提高、水溶解度增加,更利于其在细胞内积累.根据植物中UFGT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和银杏中密码子使用频率等,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OGTP2和OGTB,利用其进行PCR扩增,克隆到了长度为290bp的银杏UFGT基因片段,命名为GbUFGT-1,该序列可编码96个氨基酸残基.经BLAST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具有糖基转移酶第1家族结构域和部分植物糖基转移酶PSPG-box序列,且与其他多种植物中的UFGT酶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说明GbUFGT-1为银杏UFGT基因的部分序列.
  • 摘要:试验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选用银杏幼胚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设计分析比较了2,4-D,6-BA,酸水解酪蛋白(CH)3种不同因素及其组合对银杏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从银杏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愈伤组织的褐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测定指标依次为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愈伤组织的增重量、愈伤组织的褐化率.依次经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主因素效应的多重比较后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银杏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最优培养基均为MS+1.0mg/L 2,4-D+0.5mg/L 6-BA+500mg/L CH.
  • 摘要:为了探明银杏(Ginkgo biloba)开花过程中雌雄银杏植株生理代谢的差异,进行不同时间雌、雄株芽及叶片中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芽中可溶性糖含量比银杏叶中大,且差异明显.开花前,11月25日至2月22日,雄株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雌株中的含量,3月1日后,雌株比雄株高.在3月10前雌株淀粉含量比雄株高,至3月10日达到最高点,而在3月24日后,雌株的淀粉含量比雄株的淀粉含量低,说明在开花期间,雌、雄植株内含物存在差异,这期间光合作用雌性比雄性弱.而雌株POD活性高于雄株,2月22日达到最高点,开花前的含量明显高于开花后,说明开花前银杏的抗御性更强.蛋白质含量在开花期间,雌雄株之间差异较大,以后含量的差异逐渐降低,到后期基本持平.黄酮、内酯的含量银杏不同性别间的差异不大,叶中内酯比芽中内酯高.这表明不同性别的银杏在在开花过程中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 摘要:笔者在1982年考察北京植物园时注意到银杏树美丽形态及其药理特性、环保作用等,认为很有开发价值。1989年,笔者在大连市教育院裴悦发老师大力支持下,开始启动银杏的南树北移工程,决心把南方的美丽树种引进到家乡并驯化成树种,造福家乡人民。驯化栽培的银杏幼苗时长得快,一年能长Im左右,4—5年后长得慢,但主干明显,直挺向上,枝条层次分明,有明显的密集性。叶片扇形,叶脉二叉形,是优美的观赏树种,可用作城市园林绿化、家庭盆栽树。叶片和果实制成各种药品和食品。通过南树北移工程,银杏引种驯化试验中从大连市到宁安市,从海洋性气候带移到大陆性气候带,跨越了一个温度带,为黑龙江省人民、吉林省人民在寒冷的东北地区也能栽培银杏,欣赏到银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依据。
  • 摘要:本文以北京鲁能园林在北京顺义区格拉斯小镇别墅区移栽银杏树为例,结合优山美地别墅区园林绿化工程经验,总结北京地区银杏移栽技术要点,包括移栽前准备,起树技术要点,水源和树穴,运输,栽植等方面,并介绍了植物抗蒸腾剂和植物营养液的应用情况,这些液体既可使植株恢复活力,又可激发树体内原生质的活力,从而促进生根萌芽,有利于提高移植成活率。待液体输完后,拔出针头,用棉花团塞住输液孔。在下次需输液时夹出棉花塞即可输液。输液的次数及相隔时间视天气情况(干旱程度、温度高低)和植株需水情况确定。
  • 摘要:借助扫描电镜对33个银杏古树雄株的花粉外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银杏花粉外部形态基本一致,赤道面观为橄榄形或梭形,侧面观为长椭圆形,萌发沟与花粉近等长.但在光滑程度、纹饰特征、微孔情况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本文根据上述形态特征的差异对33个单株的花粉进行聚类和划分,结果表明,银杏花粉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旨在为银杏雄株的系统分类及银杏的起源与演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银杏茶黄蓟马在银杏采叶园呈聚集分布中的一般的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茶黄蓟马对不同颜色色板趋性各有差异,其趋性强弱程度依次表现为:蓝色>白色>绿色>黄色>灰色>红色.蓝板不同悬挂方式对该蓟马的诱集效果也有差异,其中以蓝板的底部距离银杏树冠顶端15crm的悬挂方式最佳,诱集到的数量最多.银杏采叶园悬挂蓝板对茶黄蓟马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最高达75%,最低为44%,尤其在早期使用诱集效果最好.
  • 摘要:桑盾蚧在鲁南苏北的银杏苗木基地中发生,程度中等偏重,在银杏园内传播之快,危害之大前所未有.如防治不及时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银杏灾害性虫害.通过对银杏苗木基地发生原因的探究,介绍了桑盾蚧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提出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钢丝刷刷掉枝条上的越冬雌虫,剪除受害严重的枝条,之后喷洒5%矿物油乳剂或石硫合剂,保护桑盾蚧的天敌红点唇瓢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500~9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40%杀扑磷400~600倍液喷雾等防治对策。
  • 摘要:中国、日本是叶籽银杏的起源地.近年来,中日学术研究成效可喜可嘉,但未见较系统的叶籽银杏史介绍.日本的叶籽银杏很多,发现也早,而少有论文发表.另外,各界对叶籽银杏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尚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本文简要论述叶籽银杏的百年演进史,总结了中日两国叶籽银杏的数量、分布及学术研究的成效.再概略述及叶籽银杏的科研和社会效益以及几点建议与对策等.
  • 摘要:本文从建立银杏森林资源培育科学体系的观点出发,指出银杏森林资源的培育要融入现代林业发展的科学观,要与国家确定林业重点工程相结合,在分析了银杏森林资源的培育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银杏森林资源培育科学体系,打造立体产业链的初步思路.
  • 摘要:湖北省安陆市地处桐柏山、大洪山与江汉平原交汇地带,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境内物种丰富,名木繁多,尤其以古银杏著称,共有千年以上的古银杏59株,百年以上的古银杏4673株,素有"银杏之乡"的美誉.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植银杏特色产业,安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银杏强市,旅游活市"的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银杏产业、开发银杏产品的同时,着重加强古银杏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逐步合理开发古银杏资源,努力打造安陆古银杏这一生态旅游观光品牌.
  • 摘要:通过对我国银杏产业发展现状的介绍,我国银杏资源占世界之最,因此必须振兴银杏产业,摆脱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现状,树立国产品牌,大力发展国内、国际市场。立足国内,开拓银杏制品市场,银杏制剂开发的重点是保健食品,加强管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加大科研力度,提高银杏制剂生产工艺技术,制定与国情相符的产品质量标准,银杏产业开发,必须转变经营体制、转变生产方式,走资源开发规模化、产品开发系列化、质量标准规范化和生产经营集团化的道路。
  • 摘要:通过对银杏的奇妙特性的介绍,使用银杏叶制成的药物,能帮助在核灾难中的核辐射受害者。这是因为银杏叶中的有效成分(GBE)具有多种功能:第一,能防止对血管的损害以改善循环,能改善血液弹性和柔韧性;第二,银杏能清除引起细胞变质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而不会引发不良的毒副作用,所以说银杏是一种抗氧化剂,一种自由基清除剂;第三,核辐射会使受害者的血液中发现有裂化因子,裂化因子就是一种自由基,它通过损伤细胞染色体来杀伤细胞,银杏叶制剂对辐射解毒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 摘要:所谓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古树树龄的测定,是当今林学界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银杏直径年平均生长量,此外,可深入了解探访,寻考遗存古石碑,查阅史志文献,搜集民间记载,参照前人对古树解析、纵合论定生长年轮的研究,类比推断,以确定一个比较接近的树龄概数。尽量避免随意性和不可知性。虽然现代已能够采用C14同位素、X射线细胞密度、CT断层扫描等一系列先进方法来测树龄,但在野外检测时,对这些庞大古老的活立木,也很难准确奏效,盼望银杏同仁协力攻关,能提出一项创新成果,为提高测定银杏古树年龄的精确度作出重大贡献。
  • 摘要:通过对"银杏三棱种核出苗为雄株,二棱为雌株"一说的提出的探究,总结了其说法的由来,笔者采用实验方法对该说法进行了探究,数据表明:这批银杏的二棱种核与三棱种核在有胚率、二子叶胚的比例、二子叶胚中子叶与棱平行的比例与子叶与棱垂直的比例均无极显著差异。从形态上看,种核的二棱与三棱的比例约0.5%(在近lOOOkg的种核中选出1600粒),自然状态下的种核雌雄理论比值应是1:1,这说明还有很多二棱种核的种子出苗后是雄株。二棱与三棱这个性状不可能是种子性别的特征。但是,种核中二子叶合拢的方向有不同,与棱平行的比例和与棱垂直的比例无极显著差异,比例接近1:1,是否可能是雌雄性别在种核上的表现,有待深入研究。
  • 摘要:"银杏生态建设标准化示范区"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确定的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长汀县树王银杏生态园主导编制了"长汀银杏生态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本文对该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技术要求和创新点进行了归纳,指出“长汀银杏生态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是紧紧围绕银杏生态建设标准这个关键控制点,考虑适用性、可操作性、浅显易懂而制订的,由于水平有限,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对综合标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和修订,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补充完善,是长期的任务,同时,限于人力和经费,在宣传和推广上做得少。要使长汀银杏生态园建设真正形成生态化、产业化,还必须认真寻找差距和薄弱环节,并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对长汀银杏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和管理作用,全面提升长汀银杏产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长汀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银杏叶发酵物(FR)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并设维生素E(VE)和未发酵银杏叶(NF)组作为对照.选用1日龄(1d)健康、体重相近的AA肉仔鸡360只(P>0.05),按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0只(含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维生素E(VE)对照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VE前期15IU,后期30IU),未发酵银杏叶(NF)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NF前期0.35%,后期0.7%),及三个发酵银杏叶(FR1,FR2,FR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FGB前期分别为0.2%、0.35%和0.5%,后期分别为0.4%、0.7%和1.0%).试验结果表明,在22~42d和1~42d间FR2组的料肉比(F/G)比对照组和NF组显著降低(P<0.05).随着日粮中FR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α-生育酚(α-TOH)水平也呈线性增加(P=0.001),而胸肌丙二醛(MDA)的含量呈线性下降(P=0.001).此外,24h pH(P=0.001)、滴水损失(P =0.040)、烹饪损失(P=0.022)和剪切力(P=0.158)随着FR添加水平的增加有显著改善.结果提示,日粮中前期添加0.2% ~0.5%后期添加0.4%~1.0%银杏叶发酵物能够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其原因主要是α-TOH在血清中含量的提高和胸肌MDA含量的降低.
  • 摘要:2004年4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邳州国家级银杏博览园,本文通过对园区基本概况的介绍,国家银杏博览园规划设计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思路,把园区景观建设与高效、绿色农林示范工程相结合,促使银杏博览园建设和银杏产业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并提出今后园区的建设应当加强行政干预,实行宏观指导,提供优惠政策,保障发展条件,加大资金投入,通力合作建设,拓宽营销思路,健全市场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公共服务。
  • 摘要:2007年出版的《银杏》画册,鉴于全国已先后出版了90余部银杏专著,尽管这些专著从不同层面反映了银杏的有关知识,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很少有人提供系统的比较全面的有价值的图片资料.《银杏》画册的出版,无疑填补了银杏这个物种的空白.图片一栩栩如生,看到如身临其境,给人们认识银杏,了解银杏,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它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银杏的起源、分布、适生的立地条件。图片栩栩如生,生动直观,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阅后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实现了科普的宣传效果。图片对银杏形态的描述,加深了读者对银杏生物学特征的了解,对指导银杏栽培有积极的作用。银杏的多功能用途,绿化、美化的效果,木材的价值,药、膳功能等,使广大群众直观地了解到银杏这个古老树种的真实价值,从而自觉地保护银杏,爱护银杏,栽培银杏。
  • 摘要:曹福亮先生继《中国银杏》、《银杏》画册以后,又主编了这本《听伯伯讲银杏的故事》,这本书是从另一个层面对银杏事业的突出贡献,该书抓住了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以深入浅出优美动听的语言,儿童喜欢的画面,把他们不自觉地引入银杏王国,从而产生良好的科普效果,这对于弘扬我国的银杏文化,进而热爱银杏、发展银杏产业势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摘要:银杏是我国特有的闻名与世的名贵进补食品.千年以来餐桌就有此佳肴,曾经富家之客,高官显贵,寺庙中的高僧才有食白果的常俗和条件,平民百姓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借敬神之机碰上几粒,可见银杏的高贵.笔者认为出路之一要继续在产品转型上求突破,出路之二加大银杏入餐的力度,必须摆上重要位置,提出要合理定位,认识银杏的保健作用,走出误区,适当增加银杏食用量,开拓市场,健全银杏营销机制。
  • 摘要:通过对来安银杏资源与分布的介绍,针对其保护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银杏古树应宣传银杏,提高保护古树认识,领导重视是做好保护苦树资源的关键,目前,来安县为银杏古树挂牌、建档、编号、设置防护栏、改善古树生存环境、抢救恢复古树各项措施正在落实之中。保护好全县古树资源,建设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 摘要:建国以来,银杏图书不多。而银杏科普书更少,银杏少儿科普读物则是空白。专家学者写科普书的很少。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林学专家曹福亮则是写银杏少儿科普读物第一人。少儿科普读物要打动小读者之心,首要的是作者都有一颗热爱孩子之心和热爱银杏事业之心,该书籍有想象,有哲理,典型性强,小故事,大乾坤,趣味性强,文图好,富启蒙,科普性强,一荐“国树”,振精神,教育功能强。
  • 摘要: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GbF3'H)是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利用RACE技术从银杏中克隆到3'H的cDNA全长序列2144 bp.GbF3'H基因编码序列为1668bp,编码一条长为556Aa的成熟阴离子F3'H蛋白,预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63.47 kDa,等电点为7.71.Southern杂交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bF3'H基因在银杏中有多个拷贝.GbF3'H和其他物种的F3'H源自于相同的祖先,属于植物P450基因超家族,包含一段信号肽序列.RT-PCR分析表明GbF3'H在银杏的雄花、茎、叶和果中都有表达,在雄蕊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叶和雌蕊,而根部位表达水平最低.UV-B和植物生长调节剂6-BA、SA、ABA、IAA处理能显著诱导GbF3'H基因的表达,而伤害处理则对F3'H基因无显著诱导.研究结果显示,在银杏叶片中,GbF3'H属于多功能基因,与银杏叶黄酮后期代谢产物的形成有关.本研究将为银杏叶黄酮代谢分子生物学机理探索、提高银杏叶黄酮含量的分子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 摘要:根据不同植物顺式-异戊烯基转移酶(CPT)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RACE技术,从银杏叶中获得了CPT基因的全长eDNA,命名为GbCPT,GeneBank登录号为JN108023.该基因全长121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89 bp,编码含2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47.7 kD,等电点(pI)8.2.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银杏CPT与拟南芥、杠柳等植物亲缘关系较近,与巴西橡胶等较远.
  • 摘要:银杏黄酮类化合物是具生物活性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类黄酮O-甲基转移酶(FOMT)是其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以银杏雄株为试材,采用优化体系测定FOMT活性,以山奈酚、槲皮素和异鼠李素3种主要黄酮苷元为反应底物,比较分析不同底物的FOMT活性变化及银杏雄株间FOMT活性差异。结果表明:FOMT对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活性分别达到12.87U·g-1·min-1和13.54U·g-1·min-1,明显高于槲皮素;银杏雄株间叶片的FOMT活性具极显著差异,最高为YDGX5-17,YDGX5-18和YDGX7-4,其FOMT活性分别达到16.64U·g-1·min-1、15.78U·g-1·min-1和14.87U·g-1·min-1,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雄株。经聚类分析,供试银杏雄株叶片的FOMT活性可分为Ⅰ、Ⅱ、Ⅲ,3类,其活性分别为14.87~16.64U·g-1·min-1、10.49~12.38U·-1-1和10.49~10.52U·g-1 g·min-1和10.49~10.52U·g-1·min-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银杏叶用雄株的选优提供重要途径和参数。
  • 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银杏光合作用的机理,采用EST文库方法,揭示了银杏叶绿素结合蛋白基因cab表达规律.同时,通过对所测EST序列拼接组装,从银杏中分离了叶绿素结合蛋白cab家族的一个基因,命名为GbCab1.GbCab1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904 bp,含有一个完整的编码序列CDS(Coding sequence),CDS长度为813 bp(72~884bp),编码27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bCab1基因是光系统Ⅱ的一个捕光叶绿素结合蛋白基因,与禾本科植物玉米(Zea mays)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ab-m7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达到8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bCab1基因与银杏(Ginkgo biloba)PSⅡcab基因、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cab)基因及西加云杉(Picea sitchensis cab)基因亲缘关系较近;PSⅡ叶绿素结合蛋白基因cab从原始裸子植物向裸子针叶树、单子叶植物方向进化,与物种进化树规律相似.另外,发现在银杏叶光反应相关基因中,Gb Cab1表达最为丰富,共获得18克隆子.
  • 摘要:测定了重金属pb2+、Cd2+及其复合污染后盆土和盆栽银杏苗体内pb2、Cd2+的质量分数,研究了银杏对重金属Pb、Cd的富集特性和修复能力.结果表明:(1)银杏体内pb2+、Cd2+的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均为根>茎>叶.Cd2+、pb2+进入银杏幼苗体内后首先积累在根部,然后向茎、叶部迁移.Cd2+、pb2+复合污染促进了植株对Cd2+和pb2+的吸收,其中对pb2+的吸收能力大于Cd2+,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协同作用.(2)银杏幼苗对Cd2+、pb2具有较大的积累量,且根中Cd2、pb2+累积量高于或显著高于茎、叶.Cd2+、pb2+复合污染降低了Cd2在植株体内的累积,但是对pb2+在植株体内的积累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表明银杏幼苗对pb2+具有较强的吸收、运输和积累能力.(3)银杏幼苗对土壤中Cd2+、pb2+具有较强的修复潜力,其中对重金属Cd2+的修复率较pb2+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
  • 摘要:银杏有着众多的用途,因此,银杏的栽培和利用也成为一个较为热点的研究方向,基于这一方向的银杏专家系统的研究,是具有较为明确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系统可以采用C/S或B/S构架模式,也可以采用C/S和B/S构架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基于网络中心和单机的两级应用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笔记本、PC机等单机方式,将应用系统分布于各个地方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将单机系统接入网络,以便完成专家系统的自动升级、知识库的更新与交换等工作。
  • 摘要:采用《药典》法提取和测定郯城银杏叶不同季节有效成分含量,揭示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2年生平茬树、2年生实生树、5年生平茬树银杏叶内的黄酮、内酯含量在一年内都能达到《药典》规定;叶内黄酮、内酯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是随着银杏叶生长,黄酮、内酯含量呈上升趋势,秋季达到最大值,以后呈下降趋势;同一样品银杏叶内黄酮、内酯含量的最高值同期出现,7~9月是银杏叶内黄酮、内酯含量较高时期,黄酮含量达0.70%以上,内酯含量0.54%以上.郯城银杏叶采集的最佳时期应为7~9月.
  • 摘要:人工授粉是银杏生产上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本地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银杏"开花"缺乏正确认识;花粉采集和保存方法有误;授粉时间把握不准;授粉量控制不当;授粉方法选择欠妥.改进措施是:提高认识,大力推广银杏人工授粉技术;把握规律,适时采集花粉;勤于观察,准确掌握授粉时间;因树制宜,选择适当的授粉方法;以树定产,严格控制授粉量,并在授粉过程中注意相关事项.
  • 摘要:本文以银杏胚子叶为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NaCl(CK、50mmol/L、100mmol/L、150mmol/L)处理对银杏悬浮细胞进行调控,测定了如下指标:电导率、含水量、POD、SOD、Pro、PAL、黄酮以及细胞活性.根据不同指标的测定结果来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对其生理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为银杏耐盐细胞系的筛选及次生代谢物调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银杏愈伤组织中的含水量在短时间内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浓度达到某一临界时刚好相反,而在长时间培养时与盐浓度呈正相关.2.浓度为100mmol/L的NaCl对银杏愈伤组织SOD活性的刺激作用最强,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低浓度和高浓度对SOD活性也有一定刺激作用.3.试验中,不同浓度的NaCl对银杏愈伤组织中POD的活性均有刺激作用,低浓度的刺激效果最佳.4.试验所用的处理中,低浓度的NaCl抑制PAL的活性,高浓度则促进其活性.5.短时间内NaCl处理明显抑制银杏愈伤组织蛋白质的含量,长时间低浓度的NaCl对其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6.在试验中,只有低浓度的NaCl在短时间内对银杏愈伤组织中黄酮的含量有促进作用,其他浓度及长时间处理均起抑制作用.7.银杏愈伤组织的电导率与NaCl呈正相关关系,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8.试验处理中高浓度的NaCl在短时间内对银杏愈伤组织中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而长时间或者低浓度的作用不明显.
  • 摘要:多年来,困扰银杏育苗的立枯病、猝倒病影响银杏育苗的成活率,甚至造成失败,尽管采取了土壤、苗木杀菌措施,仍未见成效.为探究其原因,笔者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其死亡原因,提出选育苗地时,应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地下害虫严重的土壤和土杂肥等都要拌入有效剂量的杀虫剂;出苗后仍有地下害虫危害苗木,用地下杀虫剂毒杀;有条件的开沟下种前,施入杀虫剂后下种,用沙盖种,种上覆土,既能防虫,也有利于苗木出土,加强对银杏苗木的管理。
  • 摘要:有效施肥是促进银杏生长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就银杏施肥的种类和施肥量的控制,缺少一个指导性的指标,本文从银杏生产管理角度,围绕银杏生长的施肥、土壤肥力、叶片有效成分、年生长量(胸径)四个方面,总结银杏对肥料的吸收情况,对银杏与施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建议在北京地区,银杏正常管理一年施化肥两次,即3月底至4月初,结合浇越冬水追施尿素30~40kg/亩*;6月底至7月中旬,追施N、P、K均衡的复合肥50~60kg.除此之外,还应施有机肥料3~5立方/亩,每年1次或隔年1次,浅沟施或在树干外围环施.
  • 摘要:银杏是一种病虫害较少的栽培树种.但是,随着北京地区银杏栽培数量的急剧增加,北京道路、小区和公园栽种银杏的病虫害也显著增加.本文对北京地区多见的银杏病虫害种类、发生时间和防治方法深入的了解,介绍了主要病害,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包括叶枯病,黄叶病,流胶病,炭疽病,茶黄蓟马,螟蛾类,卷叶蛾,蛴螬,大造桥虫等。
  • 摘要:白星花金龟是郯城原有农、林业害虫,2009年6月,首次在郯城县新村乡发现白星花金龟为害银杏树,造成被害树株死亡.白星花金龟具有趋化性和假死性,其为害银杏树株表现出为受害树株零星分散性,为害的选择性和群集性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胸径10cm左右的幼龄银杏树主干的中上部为害.除采用诱杀、捕杀等措施外,可用敌敌畏涂抹被害部位并用塑料薄膜或胶带绑严法,或用敌敌畏加溴氰菊酯喷药防治成虫法,防治效果都很理想.
  • 摘要:2009年在银杏采叶园共调查到8目、19科、22种地上昆虫,其中害虫5种,天敌16种,中性昆虫1种.茶黄蓟马的优势度都很高,是银杏的主要害虫,应当重点防治.银杏采叶园天敌种类较多,但主要以蜘蛛类为主,草间钻头蛛的优势度d值最大,是典型的优势种,是茶黄蓟马的主要天敌.
  • 摘要:在邳州,银杏树的栽培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银杏树体高大,古朴刚劲,树叶多姿,春夏翠绿欲滴,晚秋灿烂金黄,富有观赏性,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通过到实地走访调查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邳州市银杏的栽植管理技术,指出了养护管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包括科学施肥,浇灌排涝,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在本地区栽植银杏树的建议,仅供园林绿化工作者参考.
  • 摘要:近十多年来,笔者先后赴我国西部出差考察数次,基本查清西部银杏古树资源和目前银杏发展状况.从地理经纬度来看,分布最西的银杏古树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境内,其次是在四川甘孜康定地区.此处,还发现了惊人的大片茂密的银杏大树和完整的原始银杏群落.如三千至四千年以上的银杏古树,胸高直径4m~5m以上,虽树干早已空洞达百年以上,仍枝繁叶茂,坚强的挺立在西部高原大山深谷中,是我国东部和中部未见的奇观,指出人们对西部银杏的宣传远不到位,因为地处偏远,许多干部群众不了解不认识这一树种,多数地段没有见到园林部门培育银杏树苗和宣传银杏的标牌,部分对古树保护管理远不到位。
  • 摘要:本文对长兴县银杏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根据银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实现银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即加强基地建设,夯实银杏产业发展基础,加强科技支撑,推动银杏产业不断升级,培育经营主体,提高银杏产业组织水平,加大加工带动,提高银杏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品牌建设,提升银杏产业竞争力。
  • 摘要:银杏是安陆市树,安陆现存大量的古银杏群落,通过现有的史料、家谱、保存的古碑、古银杏群落分布状况,对古银杏群落的起源进行研究,根据史料,安陆在历史上一直都是郡、州、府所在地,史料记载的人口数据在明代之前含安陆县的数据,在明代之后为安陆一县的数据。这些史料记载说明,安陆人口在历史上一直较少,而古银杏群落分布于偏远的山区,当地人口更为稀少。明代洪武年间后,通过从外地移民,安陆人口虽逐渐增多,但白兆山区人口相对要少得多。古人在选择居住之地时,很讲究风水,必定选择树木繁茂之地,这些古银杏群落自古一直繁衍茂盛,人们必然选择这里居住,应该是先有银杏,然后才有人居住。安陆古银杏群落因当地人口稀少,受人为活动影响小,处于自然繁衍状态,因此古银杏群落起源应为天然形成。
  • 摘要:银杏(Ginkgo biloba L.)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世界著名的"活化石".目前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广泛栽培,使得银杏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广泛分布,但目前可能的野生群体仅在我国发现.关于银杏的冰期避难所、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一直以来都是植物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单亲遗传的cpDNA trnK基因、trnS-trnG基因间隔区和atpH-atpI基因间隔区序列变异、双亲遗传的核基因微卫星位点(SSR)分析及扩增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对银杏在中国的33个群体及海外的7个迁地栽培群体(韩国1个群体、日本4个群体、欧洲和北美各1个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谱系地理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探讨了中国银杏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取得如下结果:(1)基于cpDNA数据确定了银杏在中国西南地区(单倍型多样性h=0.00 ~0.70,核苷酸多态性πr =0~1.439×10-3)和中东部地区(单倍型多样性h=0.690,核苷酸多态性仃=0.732×10-3)形成了2个显著进化单元,是银杏在中国的冰期避难所,是银杏野生群体的直接后裔.(2)14对SSR标记分析了银杏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Structure分析揭示的结果与cpDNA相同,即西南地区群体和东部地区群体呈现出两个独立进化的路线,东部的天目山、西南的务川群体和金佛山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稀有等位基因丰富度,而中部群体则表现出东、西群体基因库混合的状态.进一步确定了中国西南贵州务川-重庆金佛山以及东部浙江西天目山地区为银杏第四纪冰期在中国的避难所.(3)AFLP分析同样确认西南地区群体和东部地区群体呈现两个独立进化的路线.(4)韩国栽培群体表现出与中国西南群体和中部群体较高的相似性,日本栽培群体则与中国中东部地区相似.欧美古老银杏来自于东亚.
  • 摘要:广西桂林有百年生以上的古银杏73000余株,主要分布在灵川、兴安、全州3个县12个乡镇.经过调查:村前屋后银杏林、丘陵台地银杏林、石山银杏林分别为60.0%、28.3%、11.7%;海拔分布,150~300m、301~500m、501~800m、801m以上分别为29.7%、47.0%、22.3%、1.0%;不同树龄分布,100~200a、201~300a、301~500a、501~700a、701~800a、801a以上分别为58.47%、38.90%、1.23%、0.73%、0.67%、0.01%.目前桂林古银杏存在的问题有四:一是古银杏林长期丢荒,植株生长衰弱;二是古银杏林病虫害严重,植株死亡增多;三是特殊古银杏林保护不到位,植株生长势差;四是非法采挖古银杏树,生态环境受破坏.本文就有关存在问题,提出了主要的解决办法与措施.桂林古银杏分布区起点的灵川县大圩镇距桂林市城区仅10km,古银杏林的分布区内交通十分便利,建立古银杏公园、开发生态旅游业,对增加银杏林区群众经济收入、保护古银杏资源有着重大意义.
  • 摘要:以普通银杏和黄叶银杏叶片为研究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对愈伤组织添加0.1mmol/L和0.5mmol/L硝酸铈,研究不同浓度硝酸铈对两种银杏愈伤组织黄酮、内酯和蛋白质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0.1mmol/L和0.5mmol/L硝酸铈都促进了黄叶银杏愈伤组织黄酮的产生,且0.1mmol/L处理的愈伤组织中黄酮含量比0.5mmol/L处理的愈伤组织黄酮含量高了近100%;0.5mmol/L处理的普通银杏愈伤组织中黄酮含量比黄叶银杏愈伤组织中黄酮含量高了170%;普通银杏叶片中黄酮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嫁接的黄叶银杏叶片中黄酮的含量;黄叶银杏的POD、CAT活性远高于普通银杏,而PAL酶活性和MDA含量却远低于普通银杏.以上结果说明黄叶银杏愈伤组织和普通银杏的生理代谢存在较大的差异.
  • 摘要:本文以银杏悬浮培养细胞系为材料,通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细胞活力、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POD活性、MDA含量、PAL活性以及总黄酮量等生理指标,探讨不同浓度的稀土铈对银杏悬浮细胞培养的生理影响,筛选适合的处理浓度,为稀土在银杏悬浮细胞培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如下:0.05mmol/L稀土铈处理,样品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比0天、CK增加了5.6%、10.47%;0.5mmol/L处理,样品电导率最小、PAL的活力最高、总黄酮量最大,与0d和CK相比,分别降低了81.14%和67.85%,升高了72.55%和29.36%,增加了82.39%和41.36%;1mmol/L处理的样品的细胞活力、含水量最大,与CK相比增加了5.67%、3.37%.处理稀土铈浓度大于1mmol/L时,细胞相对电导率增加,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活力、POD活性、PAL活力、总黄酮量都下降了.综合各项指标结果,适当浓度的稀土铈处理可有效增强培养细胞活力,促进次生代谢物黄酮的积累,前者最适浓度为1.0mmol/L,后者最适浓度为0.5mmol/L.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银杏叶发酵物(FR)对肉鸡的抗氧化功能与脂类代谢的影响,并设维生素E(VE)和未发酵银杏叶(NF)组作为对照.选用1日龄(1d)健康、体重相近的AA肉仔鸡360只(P>0.05),按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0只(含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维生素E(VE)对照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VE前期15IU,后期30IU),未发酵银杏叶(NF)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NF前期0.35%,后期0.7%),及三个发酵银杏叶(FR1,FR2,FR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FGB前期分别为0.2%、0.35%和0.5%,后期分别为0.4%、0.7%和1.0%).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FR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α-生育酚(α-TOH)水平也呈线性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FR2和FR3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浓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随着日粮中FR添加水平的增加,腹部脂肪沉积(P=0.002)和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01).日粮中添加FR对内鸡胸肌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P<0.05)C16:0和C18:0含量,而对C18:2、C18:3和C20:4的含量有显著增加(P=0.001).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F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的脂类代谢,提高胸肌的抗氧化能力,其原因主要是血清α-TOH含量的提高,及MDA含量的提高和T-SOD活力的提高.
  • 摘要:2004年4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邳州国家级银杏博览园.由于银杏博览园的生态型和公益性,决定了园区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中必须使群众的生产生活与银杏博览园建设、银杏资源的保护利用协调统一起来,提出坚持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原则,全面确立园区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与发展同步的原则,全面实现银杏资源的良性增长,坚持培育和利用并举的原则,全面提高银杏产业的经济效益,坚持与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全面推进园区建设进程。
  • 摘要:笔者通过认真调查研究,阐述了邳州国家银杏博览园运行情况,分析了该园的旅游竞争力,提出了提升国家银杏博览园旅游竞争力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强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国家银杏博览园建设进程,强化科学规划,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国家银杏博览园工程质量,强化资源开发,制度化监管,合理利用国家银杳博览园优势资源,强化宣传推介,经常化造势,不断提升国家银杏博览园品牌形象,强化有序经营,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国家银杏博览园效益增加。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