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滇国

古滇国

古滇国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367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思想战线、创意设计源、文物鉴定与鉴赏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世界图纹与印记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古滇国的相关文献由11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山彦、彭小希、段皓升等。

古滇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2.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367 占比:97.87%

总计:4462篇

古滇国—发文趋势图

古滇国

-研究学者

  • 周山彦
  • 彭小希
  • 段皓升
  • 袁本华
  • 陈亮
  • 严钟义(摄)
  • 余敏
  • 余贞凯
  • 余贞凯1
  • 冯丁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佳妍
    • 摘要: 作者根据三重证据法,以云南晋宁石寨山古滇国墓地出土文物为主,进行古滇文化符号的归类研究。按照地域分布将其划分为中原文化代表符号、楚国苗蛮文化代表符号、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代表符号、百越文化代表符号。对古滇文明的探究,有助于对各族人民异中存同、和而不同的文化符号进行梳理与分析,加固各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浮菁玉
    • 摘要: 云南民族历史艺术文化发展有三个高峰时期,其中青铜时代就是之一。古滇国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纹饰多种多样,表达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纹饰上的舞蹈造型以及定格刻画的舞蹈艺术更是展现出云南民族舞蹈文化的雏形,古滇人以特有的铜器记录、刻画、展示出一个特有的文化空间,以图表达,以图释史。从铜器上图像、符号等可以看出多方面的特有文化。青铜器上的翔鹭纹以鹭鸟形状模仿鸟族姿态,体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对鸟族的认知,并通过舞蹈传达出来。
    • 周玥函
    • 摘要: 当我一脚踏进古滇王国这座演艺场造型古朴奇特的大门, 眼前那座仿古的建筑,似乎在向我讲述着一个古老王国两千多 年前的兴盛……
    • 林屋公子
    • 摘要: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中神秘的古滇国是否真实存在,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呢?1956年11月,“滇王之印”的出土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也证明了《史记》记载的可靠《鬼吹灯》之《云南虫谷》网络剧日前上线,讲的是主角胡八一等人去高黎贡山,进入古滇国献王墓探险的故事,留下了一段段恐怖又刺激的冒险经历。那么,这个古滇国是否真实存在,它存在于哪段历史时期,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呢?
    • 梦斋
    • 摘要: 1962年,云南省博物馆在云南石寨山遗址发掘并征集到一批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古代青铜兵器,年代大约在西汉时期。其中一件阔叶形青铜矛头,整体为一青蛙造型,蛙身为矛头,蛙首及爪为矛銎。蛙双目圆睁,两前肢弯曲成双环耳,两后肢下蹲作起跳状;蛙背及四肢分别饰以双旋纹.圆涡纹及回纹等古滇国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
    • 段皓升
    • 摘要: 基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历史上滇人的迁徙路线是云南桥头堡建设寻求多样化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整合云南与东南亚多方资源,以铜鼓文化和贮贝器文化作为切入点,以滇池地区与米南加保作为该区域空间上的人文和民族研究端点,采用图像学、人类学、地理学和民族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讨论民族大融合理论、滇人迁徙的三段式特征、滇国与越南和米南加保之间的三大文化特征,即水牛崇拜、长脊短檐式悬顶建筑以及母系社会传统,递进式地分析滇人具体的迁徙路线,讨论古滇国青铜文明与东南亚之间的关系。
    • 段皓升
    • 摘要: 基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历史上滇人的迁徙路线是云南桥头堡建设寻求多样化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整合云南与东南亚多方资源,以铜鼓文化和贮贝器文化作为切入点,以滇池地区与米南加保作为该区域空间上的人文和民族研究端点,采用图像学、人类学、地理学和民族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讨论民族大融合理论、滇人迁徙的三段式特征、滇国与越南和米南加保之间的三大文化特征,即水牛崇拜、长脊短檐式悬顶建筑以及母系社会传统,递进式地分析滇人具体的迁徙路线,讨论古滇国青铜文明与东南亚之间的关系.
    • 陈亮
    • 摘要: 古滇人将对战争的推崇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对古滇青铜器祭祀器物的装饰表现上。本文主要以石寨山、李家山出土的多件古滇国青铜器物上骑士与马具造型为研究对象,以古滇国地区骑士装备及其马具演变的综合梳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与周边地区骑马牧猎的多个游牧民族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揭示古滇国时期的时代和区域特征,以及该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联系:文章通过不同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骑士造型和马具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它的三个演化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时期马具的特点、演变和马具在各阶段使用时的不同;并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来探讨古滇国马具演变的源流问题.
    • 张兴林
    • 摘要: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加之考古发现及研究不足以还原全部历史,一直以来古滇国的消亡被当作一个历史之谜,引发了众多的猜想.古滇国政权的消亡,不是一个“无解”之谜,更不是无影无踪的神秘消失,它有历史线索可寻,且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研究古滇国政权的演进与消亡,对明了云南地方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