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收机理

吸收机理

吸收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药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59913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民营科技、生物学教学、中国生物学文摘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5年中国玻璃行业年会暨技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三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吸收机理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凤明、刘廷禹、刘检等。

吸收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9913 占比:99.84%

总计:60008篇

吸收机理—发文趋势图

吸收机理

-研究学者

  • 刘凤明
  • 刘廷禹
  • 刘检
  • 张志炳
  • 张智猛
  • 张锋
  • 张香平
  • 曾少娟
  • 李海心
  • 王晓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宗秀秀
    • 摘要: 由吴朝霞等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营养学》一书,基于人体的营养素需求,结合营养学基础知识,详细探讨了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膳食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机理,同时从食品质量安全角度出发,对食品营养与身体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引申讲解了传统的食疗养生办法,为食品营养和学前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 陈莹; 贺佑盟; 马颖; 齐岩
    • 摘要: 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做出的庄严承诺,当前碳捕集和储存技术已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研究焦点。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AFILs)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的环保型溶剂,能够“绿色、高效”吸收CO_(2)。本文介绍了近年来AFILs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对纯AFILs和AFIL-H_(2)O捕集CO_(2)的机理加以总结,并分析了温度、压力、黏度和含水量等因素对AFILs捕集CO_(2)的影响,最后展望了AFILs的发展方向。
    • 李晓斌; 康霞
    •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低温甲醇洗技术的吸收机理和气提、精馏的工艺原理.利用甲醇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对粗甲醇合成气中SO2、H2S、COS等酸性气体较高的溶解度,而对H2、CO、N2等有效成分较低的溶解度的定向选择性,通过气提改变气体分压和多次气液传质的操作实现对粗甲醇合成气中SO2、H2S、COS等杂质气体的脱除.酸性气体脱除后,吸收了CO2、H2S及COS的富甲醇还可通过减压、闪蒸及气提等工艺进行再生,该过程实现冷量回收,节约能源.
    • 刘凡; 赵晓明; 郑煜昊; 赵润德
    • 摘要: 随着电子设备和无线网络的普及,电磁波作为传播载体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污染问题.由于电磁波具有可吸收特性,为有效地减少电磁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各种吸波材料应运而生.导电聚合物具有密度低、导电性可调的优点,磁性粒子在较高频段能保持良好的磁损耗,因此这两种材料在材料吸波性能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吸波材料的定义、机理及分类进行了简要论述,对导电聚合物和磁性粒子的性能特点以及在材料吸波性能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由于导电聚合物与磁性粒子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同时含有这两种材料的吸波材料会兼具电损耗和磁损耗特性,进而改善了材料原有的吸波性能.还对导电聚合物/磁性粒子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杨怡静; 王雨青; 刘杰
    • 摘要: 脂质处方在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方面有着独特的应用.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介绍一种脂质材料Labrasol(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在口服制剂中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具体应用,并且从体外和体内两方面综述了其在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方面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体外可提高BCSⅡ类和Ⅳ类药物的体外溶解度、减小乳滴的粒径;体内可促进药物肠黏膜的吸收,对CYP450、UGT酶和P-gp糖蛋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药物的淋巴吸收等作用.
    • 张洪珍; 樊娟; 赵微; 胡安龙
    • 摘要: 为探明井冈霉素A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机理,通过把药液喷施在玉米叶片上,采用HPLC-MS/MS检测玉米基部茎中井冈霉素A含量,研究了pH、温度、底物浓度及抑制剂对玉米幼苗吸收井冈霉素A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A能被玉米幼苗吸收,并能向下转运至基部茎;玉米幼苗对井冈霉素A的吸收符合酶促反应动力学模型,其动力学参数为:Km=0.001mmol/L,Vmax=0.04 mmol/(L/h).温度对吸收的影响显著,24°C井冈霉素A吸收量是453.47μg/L,4°C仅为155.31μg/L;在pH=5时的吸收量是pH=9时的3倍;能量抑制剂二硝基苯酚(DNP)、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对玉米叶片吸收井冈霉素A的抑制率分别为35.13%、60.25%;单糖转运蛋白竞争性底物根皮苷、D-葡萄糖对玉米叶片吸收井冈霉素A的抑制作用显著,抑制率分别达66.87%、42.26%,推测单糖转运蛋白介导了玉米幼苗对井冈霉素A的主动吸收过程.该结果为井冈霉素A防治作物病害提供科学依据,及后续靶向性农药分子的设计提供信息支撑.
    • 王赛亚; 王世博; 葛世荣; 向阳; 周悦; 杨恩; 吕渊博
    • 摘要: 为研究综放工作面不同赋存位置的煤与岩石近红外光谱曲线特征和吸收机理,从同煤集团塔山矿综放工作面采集煤与岩石钻芯,按赋存位置的差异将煤与岩石钻芯依次分为:3~5号煤层夹矸、2号煤层夹矸、直接顶岩、基本顶岩、3~5号煤层所含煤,2号煤层所含煤,共计六大类、27种煤与岩石试样.在实验室利用AVANTES近红外光谱仪分别获取27种煤与岩石试样在长波近红外波段(1 100 ~2 500 nm)的反射光谱曲线.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工业分析等实验手段分别测定煤与岩石试样的矿物成分、元素含量、工业成分含量.同时为研究煤与岩石光谱曲线特征差异的普适性,依次采集山西、山东、宁夏、内蒙古等矿区的22种煤与岩石试样,并分别获取其在长波近红外波段(1 100 ~2 500 nm)的反射光谱曲线.通过对塔山矿综放工作面煤与岩石试样的光谱特征和吸收机理以及不同矿区煤与岩石试样的光谱特征研究表明:①煤层夹矸与顶板岩相比,煤层夹矸的吸收特征和曲线斜率绝对值偏小,主要是因为煤层夹矸中相对较多的不透明炭质物质遮蔽了无机离子在其特征波长处的吸收特征.虽然煤中基质(主要是C,H,O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是其矿物的5.3倍,但是有机基团在近红外波段没有明显的吸收特征,且大量不透明炭质物质遮蔽了无机离子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特征,使得煤的光谱曲线较为平滑且呈上升趋势.②煤与岩石光谱曲线的差异特征可用吸收谷深度之和、斜率和凹凸度来描述.
    • 许莉; 邵松泽
    • 摘要: 为了研究黄连-黄芩的有效活性成分,以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考虑了黄芩的添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提取速率,研究黄芩和黄连单独煎煮以及黄连黄芩药对煎煮的化学成分上的异同,以及中药煎煮后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试验发现黄连、黄芩单独煎煮后的活性成分与黄连-黄芩药对煎煮的成分有显著的相关性。
    • 许莉; 邵松泽
    • 摘要: 为了研究黄连-黄芩的有效活性成分,以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考虑了黄芩的添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提取速率,研究黄芩和黄连单独煎煮以及黄连黄芩药对煎煮的化学成分上的异同,以及中药煎煮后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试验发现黄连、黄芩单独煎煮后的活性成分与黄连-黄芩药对煎煮的成分有显著的相关性.
    • 曾少娟; 尚大伟; 余敏; 陈昊; 董海峰; 张香平
    • 摘要: 氨(NH3)是典型有毒有害工业气态污染物,也是形成PM2.5中二次颗粒物的根本原因之一,大量含氨气体的排放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采用传统的酸法或水法,通常存在腐蚀性强、污染重、能耗高等问题,且难以回收利用氨资源.离子液体因其极低的挥发性、较好的化学/热稳定性、酸碱可调及高的氨溶解度等特点,为高效低能耗NH3分离提供了新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离子液体在NH3分离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常规离子液体、功能离子液体及离子液体溶剂/材料对NH3的吸收/吸附性能,阐明了阴阳离子、功能基团对NH3吸收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吸收机理,并探讨了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趋势.%As one of the typical alkaline and poisonous pollutants, ammonia (NH3) is widely considered as a primary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fog and haze, which has caused a wid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erious harm to human health.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for NH3 separation, like water scrubbing and acid scrubbing, have been applied in industries. However, some inherent drawbacks, such as severe corrosion, heavy polluti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ard to recover NH3 resources come with yet. Ionic liquids (ILs) provide a novel way for efficient and energy-saving separation of NH3 owing to their extremely low vapour pressure, good chemical/thermal stability and tuneable acidity and alkalinity. In this review, the recent advances on conventional ILs, functionalized ILs and IL-based solvents and materials for NH3 absorption/adsorption have been overviewed. The NH3 absorption capacities in different IL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effect of cations, anions and functional groups on NH3 absorption and the mechanisms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direction are discusse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