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附量

吸附量

吸附量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2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134937篇;相关期刊432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非金属矿、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等;吸附量的相关文献由306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斌、邓红艳、孟昭福等。

吸附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2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34937 占比:99.42%

总计:135731篇

吸附量—发文趋势图

吸附量

-研究学者

  • 李文斌
  • 邓红艳
  • 孟昭福
  • 方志明
  • 李小春
  • 王涛
  • 卢双舫
  • 魏以和
  • 余凡
  • 刘应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楷棣; 傅雪海
    • 摘要: 为研究注入CO_(2)后煤岩吸附膨胀的各向异性特征,以沁水盆地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岩CO_(2)吸附量及各向异性膨胀实验研究,并讨论了煤岩CO_(2)吸附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岩注入CO_(2)后体积发生变形,体积应变随时间呈现阶段性变化;CO_(2)绝对吸附量和膨胀应变与CO_(2)注入压力之间均可用Langmuir模型来表征;煤岩吸附膨胀变形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煤岩垂直层理方向应变最大,其次是平行面割理方向,而平行端割理方向应变最小;煤岩绝对吸附量和煤岩膨胀应变符合S型曲线变化关系,可用Slogistic函数拟合;煤岩吸附CO_(2)基质膨胀首先以内部膨胀为主,割理或裂隙遭受压缩之后开始向外部膨胀,最终当煤岩内部应力状态达到平衡后,煤岩膨胀变形趋于稳定。
    • 李敏; 邓红艳; 李文斌; 董卓玛; 庞婷; 欧阳江明
    • 摘要: 在不同比例空心莲子草粗根(TR)和细根(FR)分泌物均质化条件下,研究膨润土和高岭土对四环素(TC)的等温吸附特征,并分析pH值、温度和离子浓度对TC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泌物均质化后黏土对TC的吸附符合Henry模型,FR均质化对TC吸附的促进作用比TR均质化更强,高岭土对TC吸附的增长幅度比膨润土更大;在pH值2~10、温度5°C~40°C、离子浓度0.01 mol/L~0.5 mol/L条件下,分泌物均质化后黏土对TC的吸附量与温度呈正相关,随pH值和离子浓度增加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质化后黏土对TC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熵增的反应过程,莲子草根系分泌物能够增强黏土对TC的固定能力。
    • 王迪东; 欧阳华劲; 栾贝贝; 焦卫华; 冯杰
    • 摘要: 为提高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开采效果,对氮气泡沫吞吐开采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泡沫剂最大吸附量计算、化学剂注入浓度确定与化学剂注入方式选择3部分为氮气泡沫吞吐开采做准备,通过注入气液比、注氮气泡沫时间、焖井时间、吞吐轮次与起泡剂浓度五方面设置了氮气泡沫吞吐开采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氮气泡沫吞吐开采方式采油率高、驱油效率高、含油饱和度高、增油量高,并且地层压力变化幅度小,证明了氮气泡沫吞吐开采方法开采潜力较好。
    • 刘小真; 杨子依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处理稀土高氨氮废水,可综合应用吹脱-粉煤灰吸附技术。通过调节吹脱时的pH、时间、鼓气量,对氨氮进行预处理。再以不同的改性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对氨氮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pH为11,吹脱时间为48 h,鼓气量为2.5 L·min^(-1)时,氨氮预处理效果为最佳;吸附效果排序为:粉煤灰碱改性粉煤灰>碳酸钠改性粉煤灰>酸改性粉煤灰>沸石粉联合粉煤灰处理>粉煤灰(粒径小于0.147 mm)>粉煤灰沸石粉灼烧>粉煤灰,采用2 mol·L^(-1)氢氧化钠改性后的粉煤灰,在吸附5 h时吸附达到最佳,此时吸附量为1.31 mg·g^(-1)。
    • 徐诗佟; 黄海威; 任嗣利; 吴志强
    • 摘要: 为明确加温对萤石浮选特性的影响,利用量子化学及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研究了加温条件下萤石表面钙质点的溶出行为及加温对萤石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钙离子溶出量、油酸根吸附量及萤石表面原子丰度的测定进一步分析了加温影响萤石浮选特性的原因。结果表明:①油酸根在萤石表面吸附的主要位点是钙质点,且吸附作用的方式是化学吸附;在常温条件下,该吸附作用稳定,吸附的油酸根不会由于萤石表面原子弛豫产生的位移轻易进入液相环境中。②温度升高会促进萤石表面钙质点的溶出,温度越高,钙质点的溶出量也越大;随着钙质点的不断溶出,在萤石表面钙质点吸附的油酸根也将出现脱附现象,因而加温对于油酸根在萤石表面的直接吸附起负效应,最终导致萤石浮选回收率下降。
    • 龚真萍; 徐铭健; 王忠良; 赵红; 郑永杰
    • 摘要: 目的用磷酸改性生物炭对包装印刷废水处理,寻找秸秆生物质优化利用新途径。方法生物炭用磷酸改性,通过正交实验找到制备磷酸改性生物炭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磷酸改性生物炭用于处理包装印刷废水;研究磷酸改性生物炭添加量、吸附时间、pH值对包装印刷废水的吸附量、COD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结果磷酸对生物炭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改性时间为4 h,磷酸体积分数为40%,改性温度40°C;磷酸改性生物炭处理包装印刷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吸附时间为60 min,pH值为8,磷酸改性生物炭质量浓度为0.3 g/L。结论通过用磷酸来对生物炭改性以提高其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可用于吸附包装印刷废水中的污染物,用于包装印刷废水的初步处理。
    • 刘新辙; 吴灵波; 张明阳; 郭丽丽; 贤帅飞; 户正雨; 唐明璇
    • 摘要: 栗子壳废渣用ZnCl_(2)活化,制备栗子壳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活性大红。考察了浸渍比、浸渍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栗子壳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浸渍比1∶12.5 g/mL,浸渍时间27 h,活化温度600°C,活化时间75 min。栗子壳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达636.630 m^(2)/g,总孔体积达0.560 m^(3)/g,平均孔径为3.414 nm,表面孔隙分布均匀,具有多种有机官能团。对于活性大红的吸附值可达到293 mg/g。
    • 祝亚; 宋宝旭; 侯英; 王越
    • 摘要: 以油酸钠(SODI)、苯甲羟肟酸(BH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三种阴离子捕收剂对彩钼铅矿表面的吸附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了矿浆pH值和捕收剂用量对彩钼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量测定以及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手段判定了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形态,最后为了验证上述研究在实际矿石浮选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自适宜的矿浆pH值范围内,三种捕收剂在彩钼铅矿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排序为油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苯甲羟肟酸,且油酸钠在矿物表面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形式共存。针对实际矿石,采用油酸钠作捕收剂,浮选获得了钼品位17.25%、钼回收率86.32%的钼粗精矿,可为后续钼湿法浸出工艺提供品质更好的原材料,并大幅降低尾矿直接浸出钼工艺流程的生产成本。
    • 王辰; 王幸; 冯增朝; 周动; 赵东; 杨涛
    • 摘要: 在井下煤炭开采和瓦斯抽采过程中,裸露的煤壁以及煤柱长期处于瓦斯气体环境中,不断地进行着吸附—解吸过程。本文采取实验方法,利用自主研发设计的恒温定容煤体吸附—解吸实验装置,进行煤体循环吸附—解吸实验,分析了煤体循环吸附/解吸气体的特性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吸附—解吸过程中,煤体的吸附量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稳;随着吸附—解吸循环次数的增加,吸附罐在吸附前后的压降变化逐渐减小,吸附速率减缓;煤体的解吸量以及解吸率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最后趋于平稳;吸附平衡压力越高,解吸率越大,两者呈线性关系。
    • 杨欢; 宋阳曦; 徐淑权; 杨森; 向芮萱; 郑中燕
    • 摘要: 目的针对水溶液改性硅胶基质易破裂,普通硅胶吸水率不高等问题,采用氯化钙醇溶液浸渍法制备不同浓度的氯化钙改性硅胶吸湿材料。方法对比采用氯化钙水溶液和醇溶液制备的氯化钙改性硅胶吸湿材料的外观质量;采用气体吸附法测试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基于吸附理论和FHH模型获得氯化钙改性硅胶吸湿材料孔隙参数和分形维数;采用静态吸附法获得水蒸气静态吸附曲线,根据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建立适用于氯化钙改性硅胶吸湿材料的吸附动力学方程。结果采用氯化钙醇溶液浸渍制备的氯化钙改性硅胶吸湿材料的破裂程度明显减少;比表面积和孔容随氯化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孔径变化较小;吸湿量随氯化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模拟吸附过程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更高,因此能更好地模拟吸附动力学过程。结论采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钙醇溶液制备的氯化钙改性硅胶吸湿材料的吸湿率最高、基质破裂率较低、再生能力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