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呼吸肌功能

呼吸肌功能

呼吸肌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79633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田径、湖北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第十九次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学术年会、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呼吸肌功能的相关文献由233位作者贡献,包括纪树国、高和、李志平等。

呼吸肌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79633 占比:99.99%

总计:1079725篇

呼吸肌功能—发文趋势图

呼吸肌功能

-研究学者

  • 纪树国
  • 高和
  • 李志平
  • 林江涛
  • 陈荣昌
  • 冯恩志
  • 喻美红
  • 张在其
  • 张智慧
  • 张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振; 王一迪; 温宇红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呼吸肌训练对运动员呼吸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及运动表现等相关指标的影响,通过对现有实证性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呼吸肌训练的最适宜方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集呼吸肌训练对运动员呼吸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及运动表现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1项RCT,包括各项目一般及高水平运动员6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肌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最大口腔吸气压(MIP)MD=27.93,95%CI[21.12,34.75],p0.05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ta回归分析发现,训练时间是引起MIP研究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来源。具体表现为吸气肌压力阈值负荷训练对MIP的影响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p<0.01),8~12周的训练效果优于4~6周,5~7天/周的训练频率优于2~4天/周。结论呼吸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员MIP及多种肺通气功能,提高运动表现,持续时间8~12周、训练频率5~7天/周的吸气肌压力阈值负荷训练更有可能收获理想的训练效果。
    • 张丹丹; 张玲玲; 刘剑南
    • 摘要: 中国COPD病人每年约发生0.5~3.5次急性加重,老年病人急性加重的频次更高[1]。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由于炎症、气体陷闭、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原因,呼吸负荷与呼吸肌功能的平衡被打破,机体会出现呼吸中枢驱动水平增高,但效能下降[2]。瘦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调节脂代谢的Ⅰ型细胞因子[3],研究发现其也可由支气管上皮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肺内皮细胞合成[4]。
    • 张静; 王亚林; 朱慕云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且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由于长期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气道狭窄等因素,患者气道阻力较正常人增加、肺顺应性下降,造成患者呼吸做功增多,同时因增龄因素,老年人本就存在肌肉逐渐萎缩、呼吸肌功能生理性下降的情况,最终导致呼吸肌功能受累,肺功能逐渐下降,严重影响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邵佳; 蒲丽梅; 易秋霞; 徐红艳
    • 摘要: 目的:探讨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7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呼吸康复训练,观察组54例实施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呼吸肌功能、动脉血气指标、运动耐力。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呼气峰流量(PEF)、吸气峰流速(PIF)、最大吸气压(PImax)水平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动脉血氧分压(PaO)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水平,提高呼吸肌功能,增强运动耐力。
    • 林土华; 卢华源
    •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呼吸锻炼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和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冠心病患者81例,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呼吸锻炼)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呼吸肌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膈肌厚度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慢阻肺评估测试表得分低于对照组,西雅图量表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呼吸锻炼法能改善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冠心病患者凝血及呼吸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马跃明
    • 摘要: 目的: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影响探析。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 60 例 COPD 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仅做常规护理,试验组加入呼吸肌功能锻炼。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 指标均处于异常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 FEV1、FEV1/FVC、MMEF、 VCmax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OPD 患者接受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后,能够有效 改善肺功能,消除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费秋娜; 李勤
    • 摘要: 目的 对比单纯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与NIPPV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行NIPPV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呼吸肌功能以及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程度.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6 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Borg评分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PaO2、(MIP)、最大呼气压(MEP)及6MWD明显升高,PaCO2及Borg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减轻其缺氧及呼吸困难程度,增加其运动耐力,在慢阻肺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费秋娜; 李勤
    • 摘要: 目的对比单纯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与NIPPV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行NIPPV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呼吸肌功能以及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程度。结果干预后对照组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_(2))、6 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Borg评分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PaO_(2)、(MIP)、最大呼气压(MEP)及6MWD明显升高,PaCO_(2)及Borg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IPPV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减轻其缺氧及呼吸困难程度,增加其运动耐力,在慢阻肺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刘西花; 杨玉如; 张伟; 郝世杰; 毕鸿雁
    •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9例,根据吸气肌肌力百分比(实际肌力指数/预计肌力指数)将患者分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组(<50%)和对照组(≥50%).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脑卒中部位、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是否有吞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和简化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139例患者中,呼吸肌功能障碍者81例(占58.27%).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部位(是否涉及脑干)、是否伴有吞咽障碍、FMA评分和BB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伴有吞咽障碍、FMA评分和BB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伴有吞咽障碍为危险因素,FMA评分和BBS评分高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脑卒中后部分患者会存在呼吸肌功能障碍,伴有吞咽障碍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FMA评分和BBS评分高是其保护性因素.
    • 徐向前; 郭晓燕; 毕蓉蓉
    • 摘要: 目的 探讨"水封式"阈值负荷锻炼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病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疗程12周.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水封式"阈值负荷锻炼器进行锻炼,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第一秒用力吸气容积(FIV1)、肺活量50%时用力吸气流量(FIF50%)、吸气峰流速(PIF)、深吸气量(IC)、最大通气量(MVV),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s气道阻断压(P0.1)、最大吸气口腔压(MIP)、最大呼气口腔压(MEP),2组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m步行距离、mMRC、CAT、BODE,2组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封式"阈值负荷锻炼器可以提升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改善肺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