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唐顺之

唐顺之

唐顺之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船山学刊、齐鲁学刊、浙江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唐顺之的相关文献由11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慧琼、李德锋、孙彦等。

唐顺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98.6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36%

总计:147篇

唐顺之—发文趋势图

唐顺之

-研究学者

  • 张慧琼
  • 李德锋
  • 孙彦
  • 李金坤
  • 陈书录
  • 纪玲妹
  • 刘涛
  • 宋克夫
  • 彭春兰
  • 徐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李德锋; 鞠星
    • 摘要: 在注重汉史研习的社会风尚影响下,在应对科举考试和深入参与明中叶的古文运动需求的推动下,唐顺之批选了《史记》《汉书》。唐顺之批选《史记》《汉书》的学术行为,既体现了其对《史记》《汉书》的认可和推崇,也在文字训诂、史事考实以及经世致用和“异端”史学思想方面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从而成为明中后期相关史学思潮的有机组成部分。
    • 朱七七;
    • 摘要: 作为世界冰雪雕刻艺术的发源地,哈尔滨巧夺天工的冰雪雕塑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清代散文家唐顺之的这首《元夕咏冰灯》,是最早歌颂冰灯的诗歌。清朝乾隆年间,到了春节的时候,居住在黑龙江等北方地区的人们,兴高采烈之余就有人想到让家中的庭院和街路亮起来。
    • 黎昇鑫
    • 摘要: 唐顺之兼有文学家与武术家双重身份,其诗歌中不乏对武术器械与套路演练的描写。明代武术发展和多年习武经验共同推动了唐顺之诗歌中武术题材的书写,而唐顺之的文学造诣也让其诗中的演武场景与兵器刻画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唐顺之因其习武者的身份,对武术的理解与认识更为深刻,其诗中的武术描写真实而生动,有别于一般的“文人观武”。唐顺之此类诗歌呈现了独特的“文武互动”现象。
    • 摘要: 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翻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二》。
    • 史海新
    • 摘要: 董其昌是晚明著名的书画家和文艺理论家,也是万历时期八股文“机法派”的代表人物。本文将董其昌置于明清文论的脉络中审视,梳理其文学思想在师承、同辈和后世三方面的影响。董其昌的文法论受到唐顺之、莫如忠文法论的影响,他的平淡观与同时期公安派的性灵说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反对拟古方面不如公安派态度激烈。董其昌不主张抛弃所有形式的因素,而是提倡“先工而后淡”,他所标举的“平淡—逸品”的审美观念,启发了清代诗人王士禛阐发神韵说。董其昌的画学思想与神韵论的相似性,体现出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对意境追求的互通。
    • 王佳琪
    • 摘要: 《左传》作为《春秋》三传之一,历来备受学者关注。自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一出,纪事本末体便不断发展,其间不乏以《左传》改编成书者。《左氏始末》是唐顺之以《左传》为基础,加以编选、剪裁而成书的一部纪事本末体文献。通过对本书著录与版本、书目题跋、文献来源等的考察,可探究其史料价值、体例创新与影响及作者的《春秋》观等问题。
    • 徐格
    • 摘要: 文武双全,几乎是古人才华最极致的体现,但史上真正的文武双全之才屈指可数。明朝嘉靖年间,出了这么一位文武双全之才,天文、乐律、地理、兵法、数学、勾股、奇门、武术、儒学样样精通。这个奇才名叫唐顺之。1唐顺之是江苏常州人,天生聪明并极具个性,少年时就博览群书,学业有成。
    • 李德锋
    • 摘要: 唐顺之《左氏始末》改《左传》编年体为纪事本末体,突出了纪事原则,但标目也存在以人分类的现象,甚至是名实不符的情况.《左氏始末》以《左传》作为基本史料来源,还充分参考了《国语》《史记》和后出的其他文献,是对这些文献的综合运用.这些体现了传统体裁由以纪年、记人向纪事转变过程中的变化,反映了唐顺之本人对春秋时代"无义"的整体历史评价,突出了在传统"以史证经"的思路下,对史学价值的特别认可.
    • 刘尊举
    • 摘要: 唐顺之古文与八股文之间的文体互动建立在观念会通的基础上."真精神"是唐顺之论文的宗旨与命脉,也是他对古文与八股文的共同要求."法寓于无法之中"是唐顺之理想的法度观,包括"文之必有法"和"神明之变化"两个层面.共同的创作宗旨和衡文标准是文体会通的基本前提,严谨而通达的法度观则赋予其实践品格.在"以古文为时文"和"以时文为古文"的创作实践中,唐顺之的古文和八股文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文体互动.我们可以在这一独特的文体现象中把握明代古文的细部变化及其变化动因与机制,并从中感知明代文章家探索文法的现实驱动力及其用力之所在.
    • 芮赵凯
    • 摘要: 唐顺之晚岁出仕这一举动因严嵩、赵文华的参与,历来颇多争议.爬梳唐顺之数十年间与诸人的往来信件可知,在经历了早年仕宦生涯两度罢官的挫折后,其专心于研学及授徒,嘉靖二十九年罹患囊痈重症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于世事更无挂念.然而阁部重臣严嵩、徐阶、聂豹、赵文华等人数年以来为其复官多番运作,最终在嘉靖三十五年获嘉靖帝同意,得以起复.唐顺之晚岁出仕,一为报答严、徐等人援引厚恩,二为尽臣子致身之义.至于自身的福祸已置之度外,实乃舍生取义之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