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八股文

八股文

八股文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8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1964篇;相关期刊573种,包括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蒲松龄研究、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等;八股文的相关文献由73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玉超、高明扬、黄强等。

八股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6 占比:3.7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1964 占比:96.25%

总计:22820篇

八股文—发文趋势图

八股文

-研究学者

  • 王玉超
  • 高明扬
  • 黄强
  • 刘明坤
  • 刘海峰
  • 马琳萍
  • 刘尊举
  • 李光摩
  • 张荣刚
  • 朱铁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周勇; 王佳文
    • 摘要: 明代科举对士人生活影响甚大,科场文字进入士人文集是必然之事。考察明人文集中科举文体的存在状况,有利于理解科举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会试之榜首——会元作为科举和文化精英,其文集具有典型意义。在现存明代会元别集中,八股制义近乎绝迹,可见明人并不认为这一文体具有传世价值;策论一般作为彰显身份的表示,殿试策尤其如此;馆课乃是特定环境下的职业性写作,比较特殊。科举文体在文集中的存在状况说明,它们在士人的文学观念中并不处于较高的价值层次。
    • 本刊综合
    • 摘要: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专家,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1861年,詹天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茶商家庭。8岁时,父亲送他进私塾念书。他天资聪慧,求知欲强,对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不感兴趣,反而对工程、机械等新知识兴趣十足。
    • 周丹丹
    • 摘要: 八股文可分为大题和小题,八股小题的出现是八股题体演变至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有关明代八股文发展分期有诸多讨论,但并不适用于小题文。小题发展与大题不尽相同,其特点也相对于大题而凸显。作为制度文体的产物,小题文起初承担应试的功能较弱,能够更为深广地参与到明清士人的日用实践当中,逐渐拓展出教化、游艺等功能,还探索出多种文法的书写空间。随着取士制度对其进一步规约,作为特殊题体形态的截搭小题应运而生。截搭小题强大的题型变化能力为科考注入新的活力,但它对题目的割裂有违经义取士的初衷。截搭小题的弊端引发士人厘正文体及科考制度改良的讨论,以此可见小题文体与文学制度相互作用下的文化生态。
    • 孙培青
    • 摘要: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以考试为方法,以选拔精英人才成为文官为目的的封建社会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考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其产生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曾经发挥过积极的历史作用,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并逐渐衰落,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时被终结,换来中国社会和教育加速近代化转型。科举制度虽被废除而考试却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内容更新、方法变换而得到延续。科举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包括:考试选官,重视素养;设科灵活,多科网罗;公开报考,广泛参与;同场比试,公平竞争;严格管理,公正评卷。明清实行的八股文考试近年来引发极大争议,主要集中在八股文的政治作用、内容、形式、测试功能、文体等方面。八股文并非从来就有的社会生活必需品,而是科举的依附,科举不存,八股焉附?古代对八股的褒贬是由于存在利害关系,今人与八股已无直接利害,已可客观评价。八股文是历史文化,现代国家不可能以之为思想控制工具,个人也无须以之为技能而借以谋生,它失去了重新繁荣的社会条件。现代中国是多元社会,作为一种文体,八股文可以成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却不再具备通用价值,无法作普遍倡导。
    • 俞栋
    • 摘要: 尽管宋代大文豪苏洵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但今天人们谈起科举时代的状元却大多是“负面”的,如称其文章是味同嚼蜡的“八股文”,评其书法是了无生机的“馆阁体”,论其个人建树也基本“泯然众矣”……而在笔者看来,且不论文章与个人建树,仅就状元的字而言,无论从水平还是功力上看不少均属上乘之作,当今那些所谓的书法名家或职业书家亦只能望其项背。因为在科举时代,倘若应试者书艺不精,字迹潦草,书写马虎,其试卷纵然文采斐然也是很难打动考官,最终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
    • 滑艺
    • 摘要: 很多人抱怨考场作文是新时代的“八股文”,还举了很多例子说写作很厉害,发表了很多小说,但每次考试作文成绩平平,以此理直气壮地认为,考场作文毫无用处,根本选拔不了人才。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因为考场作文本就不是选拔作家和文豪的。如果把考场作文当作大秀文采的地方,结果定会令你很失望,哪怕李白在世都逃不掉零分的可能,毕竟他写的诗字数就不够。
    • 邵士强
    • 摘要: 唐宋派对桐域派在文学创作上具有重要影响,“以古文为时文”是在明清八股取士制度下的一种特殊的创作现象,影响了从唐宋派到桐城派的数代文人。文章以唐宋派和桐域派的代表人物归有光与方苞为例,考察归有光是如何开拓、方苞是如何继承发展“以古文为时文”这一创作理念的。并试图探究在明清交汇之际,“以古文为时文”创作方法流传的原因。
    • 宦菁
    • 摘要: 只有圈里人明白的"黑话",自然而然地让圈外人产生出一种"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的挫败感。前阵子,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公司9周年年会上念了一段从公司员工的文档里摘抄的报告,通篇都是闭环、链路、颗粒度、赋能、打法、组合拳等互联网专业术语,好好地讽刺了一回"互联网圈八股文"。张一鸣的这通数落,让我感慨颇深。作为商业刊物的采编工作者,大大小小的各种与互联网相关的论坛、会议参加了不少。有一个现象,这几年越来越明显:大家说的术语,越来越"深奥"了。
    • 刘尊举
    • 摘要: 唐顺之古文与八股文之间的文体互动建立在观念会通的基础上."真精神"是唐顺之论文的宗旨与命脉,也是他对古文与八股文的共同要求."法寓于无法之中"是唐顺之理想的法度观,包括"文之必有法"和"神明之变化"两个层面.共同的创作宗旨和衡文标准是文体会通的基本前提,严谨而通达的法度观则赋予其实践品格.在"以古文为时文"和"以时文为古文"的创作实践中,唐顺之的古文和八股文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文体互动.我们可以在这一独特的文体现象中把握明代古文的细部变化及其变化动因与机制,并从中感知明代文章家探索文法的现实驱动力及其用力之所在.
    • 丁虹; 茹宗志
    • 摘要: 标准答案式教育指教师教学的标准化、学生学习的标准化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两者之间思维的同质化,具有权威性、复制性和普适性三个特征.标准答案式教育的出现是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诱导、社会用人机制的偏差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教育理念滞后、知识标准量化,培养模式封闭、实践能力弱,以及教育评价单一、价值取向异化等问题.改革标准答案式教育,要从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以及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等方面入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