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S-InSAR

PS-InSAR

PS-InSAR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地球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测绘工程、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震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1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等;PS-InSAR的相关文献由581位作者贡献,包括宫辉力、陈蓓蓓、单新建等。

PS-InSA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93.6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16%

专利文献>

论文:9 占比:5.23%

总计:172篇

PS-InSAR—发文趋势图

PS-InSAR

-研究学者

  • 宫辉力
  • 陈蓓蓓
  • 单新建
  • 徐小波
  • 屈春燕
  • 葛大庆
  • 郭小方
  • 丁晓利
  • 孟秀军
  • 张桂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红慧; 侯占东; 李书建
    • 摘要: 采用PS-InSAR时序技术对常州市2018-01~2019-12的24期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常州市地面形变信息.所得结果与同期水准监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较差最大值为6.1 mm、平均值为2.7 mm、均方根误差(RMSE)为1.7 mm.结果显示,抬升区域主要位于城镇,累积抬升量平均值约为7.3 mm;沉降区域主要位于农村,累积沉降量平均值约为7.6 mm;武进区南部等地局部沉降严重,累积沉降量平均值超过15 mm.分析第Ⅱ承压水水位变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显示,两者相关系数为0.55;同时分析某分层基岩标各地层回弹情况发现,深部地层多数处于反弹阶段,而浅部地层是目前土层压缩(沉降)的主要层段.说明近2a第Ⅱ承压水对常州市地面沉降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已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浅部地层土层压缩已成为常州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 WANG He; WU Qiong
    • 摘要: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of urban surface subsidence are important for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In this paper,the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network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surface subsidence process of Changchun City from 2018 to 2020 based on PS-InSAR monitoring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error of 57.89% of PS points in the LSTM network was less than 1mm with the average error of 1.8 mm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2.8 mm.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ediction were better than regression analysis,time series analysis and grey model.
    • 任军军
    • 摘要: 为研究InSAR技术在公路监测中的应用,以实现公路工程全范围、高效率监测工作。结合实际工程,对PS-InSAR技术的原理及特性进行阐述,并研究了PS-InSAR技术监测流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S-InSAR技术可结合影像生成和地理编码快速显示出公路累积形变及沉降量监测工作。
    • 汪钰晴; 唐伶俐; 王新鸿; 周增光; 李子扬; 李传荣
    • 摘要: 中巴走廊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通过监测地表微小形变有助于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进行判别分析,对走廊建设及走廊沿线基础工程设施的防护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年4月5日—2018年12月9日共30景Sentinel-1A干涉宽幅模式下的雷达影像,分别采用PS-InSAR技术及SBAS-InSAR技术,对中巴走廊盖孜河谷段进行地表形变时序信息提取。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式获取的形变信息在形变速率的空间变化趋势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SBAS-InSAR技术所获取的形变速率分布在空间上相对更为连续。SBAS-InSAR形变提取结果表明,在分析时间段内,研究区多处发生明显地表形变,较大的视线向形变量主要分布于中巴公路两侧斜坡及布伦口以北的冰川前缘区域。在提取时序形变信息基础上,结合光学影像对研究区内典型不稳定斜坡及冰川运动进行形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稳定斜坡上PS点在监测时段内累积形变量可达-30 mm,而在冰川运动前缘集中分布许多正负向形变值较大的PS点,其正负向累积形变量分别可达+60 mm和-80 mm。本研究为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形变的探测和今后在中巴走廊的应用积累了基础。
    • 范晓燕; 甘政政; 刘永建
    • 摘要: 文章基于2019年8月—2020年1月覆盖广西北海市的28景Sentinel-1A及Sentinel-1B影像数据,利用PS-InSAR技术对北海市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分析其地表沉降分布及成因。监测结果显示,北海市区内主要沉降分布在合浦工业园区及铁山港工业区,其中合浦工业园区最大地表沉降速率约为-48mm/yr,最大沉降量约为-24mm;铁山港工业区最大地表沉降速率约为-49.4mm/yr,最大沉降量约为-24.7mm。结合北海市水资源利用资料分析,两个工业区地表沉降成因可能均为过量抽取地下水。
    • 胡凤东
    • 摘要: 近年来,将InSAR技术应用于地表监测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确定煤矿采空区历年地表沉降情况,采用PS-InSAR技术,利用历史存档降轨数据,提取研究区不同时期地表变形速率图。结果表明,PS-InSAR技术能够获得采空区地表毫米级变形监测结果。
    • 王晓贺; 段光耀; 乔一格; 白晓洁; 易正晖
    • 摘要: 化工类工厂耗水量巨大,部分工厂开采地下水,可能对区域地面沉降有一定贡献.在其搬迁与土地再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工厂停工停产、其他工程建设施工可能带来新的沉降变化,威胁该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研究工厂区域沉降分布及演化特征极为重要.以北京焦化厂为研究对象,使用P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形变结果,从时、空两方面分析焦化厂区域地面沉降趋势以及工厂搬迁前后沉降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搬迁前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是工厂过量开采地下水,搬迁后区域闲置未开发时期沉降减慢,开发时期工厂及周边工程施工造成区域沉降增大.
    • 樊俊廷; 董燕
    • 摘要: 安徽省阜阳市作为全国严重沉降地区之一,对其进行城市沉降监测十分必要。为监测阜阳市主城区沉降情况,本文采用覆盖阜阳市地区的37幅Sentinel-1A降轨影像,通过SBAS-InSAR技术和PS-InSAR技术处理,得到阜阳市主城区的地面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并时序分析城市沉降特征。最后使用交叉验证两组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阜阳市研究区存在三处较大的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达到-62.196 mm/a;两种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沉降数据在时序分布上有一定的一致性;结合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和土质分析,判断阜阳市城区主要沉陷因素是地下水开采和建筑物载荷不断增加。
    • 王商富
    • 摘要: 建筑物沉降主要是由所在地面沉降引起的,而不均匀的地面沉降会造成地表建筑物倾斜形变,并对建筑物的安全结构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垮塌。本文以福州市仓山区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利用PS-InSAR技术,处理分析了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福州主城区共计68期SAR影像数据,结合我院已有1∶500建筑物矢量面,获取了福州市仓山区2万多栋建筑物上的PS点形变数据,通过计算建筑上不同部位的差异化沉降、倾斜等形变信息,提出基于PS-InSAR技术的建筑物形变分析方法,并在此方法基础上对建筑形变风险情况分等定级,在海量建筑物中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建筑物,并在实地核查中验证了该方法在建筑物沉降风险筛查中的有效性。
    • 葛伟丽; 李元杰; 张春明; 张红霞; 王志超; 杨红磊
    • 摘要: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内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厚度大,具有发育地面沉降的基础条件。为填补该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的空白,利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分别对巴彦淖尔市2007—2011年(ALOS PALSAR数据,98景)和2015—2016年(Radarsat-2数据,10景)的地面沉降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现场实地调查验证了InSAR技术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以分析探讨该区域地面沉降成因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巴彦淖尔市地面沉降属于缓慢性沉降,沉降严重程度为低级,处于发生阶段;(2)2007—2011年沉降速率主要集中在0~10 mm/a,存在3处地面沉降集中区,即杭锦后旗沉降区(A)、临河区沉降区(B)、开发区水源地及北部沉降区(C);(3)2015—2016年沉降速率主要集中在0~2.6 mm/a,存在1处地面沉降区,即临河区及北部沉降区(D),该沉降区是在B区的基础上继续向周边及北部扩展形成的;(4)巴彦淖尔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沉积层固结压实是重要因素,地表荷载的增加也产生了一定推动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