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图解法

图解法

图解法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0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7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2281篇;相关期刊1085种,包括教育教学论坛、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物理教学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五届全国换热器学术会议等;图解法的相关文献由2621位作者贡献,包括常勇、姜万勤、梁冬青等。

图解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7 占比:40.53%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1.23%

专利文献>

论文:2281 占比:58.25%

总计:3916篇

图解法—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鑫
    • 摘要: 依据2004~2013年漕河9个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T值图解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该水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漕河常州段水质整体上变化不明显,27组分析结果中,15组无明显升降趋势(55.56%),但漕河常州段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均下降;从空间上看,漕河常州段溧阳区域有机污染较金坛区域严重。
    • 刘艳鲜
    • 摘要: 在处理线性规划问题时,常用的是“图解法”、“表格法”,但是计算较为繁琐,部分教材中引入了使用Excel中的“规划求解”进行计算,但是对学生而言缺乏了规划求解的基本解决思路,文章利用Geogebra软件进行线性规划问题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加深理解“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的思维问题,同时又简化了其中的计算问题.
    • 李海斌; 谢发之; 冯绍杰; 王颖; 陈欣怡; 王亚琴
    • 摘要: 为准确绘制浓度对数图,利用分布分数获取酸碱溶液理论数据,以Excel与Origin软件为工具绘制浓度对数图,并应用其判断酸碱组分组成,求算溶液平衡浓度,计算溶液pH,确定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对溶液中酸性分子产生促进作用,但碱性条件下会产生抑制作用.采用浓度对数图计算平衡浓度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其不仅可以计算纯酸碱溶液与两性物质溶液pH,而且可以计算混合酸碱溶液pH.在确定酸碱滴定终点误差方面,应用浓度对数图为理论计算提供了简捷途径.
    • 刘鹏; 李怀兵; 杨超凡; 陈婷; 刘凯
    • 摘要: 基于描述函数法将控制系统中死区非线性环节等效为可变增益的线性环节。通过计算不同频率下控制系统在死区环节中的输入和输出值,得到其等效增益值。将控制系统等效变换为单位负反馈系统,先不考虑死区非线性,得到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及其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在复平面上连接原点和不考虑死区的系统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各频率下对应的点,每个频率都形成一条直线。死区非线性的效果是使各频率对应的点沿直线向原点移动。将等M圆、等N圆映射到开环幅相曲线上,可以得到系统闭环幅频特性和闭环相频特性。基于上述方法,研究了传动间隙对电动伺服系统闭环频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可以通过等M圆、等N圆及线性部分的开环幅相曲线直观地观测到间隙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死区非线性对系统闭环频率特性的影响取决于不考虑死区环节时的线性部分;负载间隙比闭环内的间隙对系统闭环频率的影响更大。
    • 赵文; 金陈; 路博; 杨楠
    • 摘要: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修改了原标准GB 50218—1994中的BQ(basic quality)分级指标计算公式,但其两个限定条件(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和岩体完整性系数)没有进行同步修正.通过大量数据研究发现,直接用受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_(c))和岩体完整性系数(K_(v))限定条件折减后的数据进行定量计算,多会导致定性与定量计算结果不吻合.本文对限定条件进行修正,并基于简化的图解法进行分析,得出R_(c)限定条件的影响范围较广泛,则以数据库中新增54组数据为样本,由R_(c)限定条件折减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新的计算公式.将得到的修正后的限定条件和新的区段计算公式,依托实际工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修正的限定条件和提出的计算公式提高了定性分级与定量分级的吻合度,得到了更准确的分级结果.
    • 刘和昌; 孙前; 李伟; 李莎
    • 摘要: 生态流量拟定是保护和修复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结合我国水文观测经验和鱼类研究现状,以西江梧州水文站为例,当已知晓适合生物生存、繁殖的断面平均流速(即生态流速)时,提出由河道横断面地形数据、水位流量关系推求生态流量的图解法。结果表明,计算的梧州水文站4月~9月鱼类繁殖期生态流量5036 m^(3)/s与已有成果相接近,计算结果合理,推求生态流量的图解法计算简便,可为河道生态流量的拟定提供参考。
    • 何义文
    • 摘要: 针对水锤计算中的图解法和水力仿真软件建模计算法的优缺点,笔者结合工程实例,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并探讨其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可采用图解法进行简易计算;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推荐采用水力仿真软件建模计算法进行精确的建模计算,合理布置水锤防护设备。该结果为不同设计阶段选择水锤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 熊信柏; 万学娟; 马俊; 黎晓华
    • 摘要: 衍射必要条件教学内容在布拉格方程、结构因子、干涉函数、劳厄方程等知识点都有介绍,知识点之间教学内容条块分割,不利于理解和分析。给出了一种图解演示衍射必要条件的教学方法,借助波失和波相位关系的图解分析,对形成衍射时原子间位置向量与衍射矢量间不同条件下相互结果进行分类讨论,强化了布拉格方程、结构因子、干涉函数以及劳厄方程等教学内容间的内在逻辑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 潘琢; 崔衍渠; 谭彬; 刘永欣; 任冲
    • 摘要: 研究目的: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出现兼具城际和市域(郊)通勤功能的新型城际铁路,具有自主运营、地下敷设、公交化运营等特征,对系统能力要求较高。既有城际铁路规范对立折列车的折返能力及到发线数量的规定已经不适用于地下敷设为主的大湾区城际铁路,为控制车站规模且最大程度发挥折返能力,亟需研究集约化配线下的高效率折返方式。本文对折返作业流程、各项时间参数标定、作业间相互制约关系进行梳理,通过图解法得出多股道交替折返能力的计算原理,可用于指导运营方案及车站规模控制。研究结论:(1)站前4股道交替折返时,当3道/Ⅰ道和Ⅱ道/4道实际停留时间不大于13.72 min/13.17 min时,对应的接、发车间隔均为4.23 min,折返能力为14对/h,与换端时间无关,仅与占用咽喉区时间有关;(2)站前4股道交替折返时,当3道/Ⅰ道和Ⅱ道/4道实际停留时间大于13.72 min/13.17 min时,在此基础上每增加2 min换端时间,相应的发车间隔就增加0.5 min,折返能力约下降1对/h;(3)站后双停车线交替折返时,换端时间每增加2 min,接、发车间隔增加1 min,折返能力约下降1对/h;(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行车组织设计与车站配线规模控制。
    • 杨鈺诣
    • 摘要: 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缓慢发生变化,物体在其运动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的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构成动态平衡问题。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化“动”为“静”,在“静”中求“动”。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图解法,即在同一个图中画出研究对象在动态变化过程中所受力的情况,根据矢量图中各边的长度变化和各角的度数变化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下面举例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