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观测

地震观测

地震观测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3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法律、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7篇、会议论文467篇、专利文献32498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地震、地震学报、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98种,包括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地震观测的相关文献由2433位作者贡献,包括符力耘、魏伟、吴忠良等。

地震观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7 占比:1.63%

会议论文>

论文:467 占比:1.39%

专利文献>

论文:32498 占比:96.97%

总计:33512篇

地震观测—发文趋势图

地震观测

-研究学者

  • 符力耘
  • 魏伟
  • 吴忠良
  • 常利军
  • 张昭栋
  • 朱元清
  • 殷厚成
  • 郭晓
  • 万永革
  • 倪四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永强; 杨耀鑫; 杨游; 左占宣; 公茂盛
    • 摘要: 为了能在震后更好地利用测得的结构动力响应参数快速对结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文中挑选了最大层间位移角、自振频率相对改变量和顶层加速度放大系数3个参数,分析结构损伤指数与3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提出了一种组合结构体系参数。结果表明,结构损伤指数与最大层间位移角的相关性为高度相关,与自振频率相对改变量和顶层加速度放大系数的相关性均为中度相关。但由于目前地震后难以准确地获得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数据,因此基于自振频率相对改变量与顶层加速度放大系数给出了一种组合结构体系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其与结构损伤指数相关性优于组合前的2个单参数,能较好地预测结构震后损伤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工程地震风险监测和震后损伤快速评估提供分析模型。
    • 曹冲; 冯红武; 王建昌; 杨婉婷
    • 摘要: 利用西安地震台观测的连续地震波形数据,通过计算地动噪声有效速度值(RMS),分析发现西安台观测环境变化对其地震观测产生了重大影响,台基噪声水平已经从Ⅰ类降为Ⅱ类水平。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车辆干扰等人为噪声是影响西安台地震观测的主要干扰源,车辆干扰和施工干扰主要表现为高频信息,主要频段分别为10~22 Hz和8~25 Hz。高频干扰仍是地震观测中噪声的主要来源,建议测震观测宜以深度为2 m以上摆坑或者井下地震观测,可有效减少高频和短周期等人为活动的强干扰。
    • 吴昊
    • 摘要: 地震观测台站监测系统通常存在布线复杂、布设成本高、建设困难等问题,本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RaspberryPi 4B和无线Mesh的地震台站行业网络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无线Mesh自组网系统及地震观测仪器组成。本设计采用前兆倾斜仪为例,采用开源的RaspberryPi 4B作为无线Mesh自组网硬件平台,采用Openwrt开源软件实现无线Mesh自组网应用。本文给出了无线Mesh地震观测台站组网方案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经在地震观测台站实验表明,无线Mesh组网系统具备易于布设、组网灵活、稳定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复杂观测环境下的地震观测系统组网。
    • 本刊
    • 摘要: 海底地廉仪海底地震仪是一种置于海底的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既可用于天然地震观测,又可用于人工地震探测,广泛应用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等领域。海底地震仪布放位置灵活,具备可同时接收海底的纵波和横波信号,实现不同观测系统下的数据采集,以及实现高信噪比采集和开展海底天然地震观测等优势。
    • 摘要: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的办刊宗旨是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
    • 安一凡; 张辉; 曾智辉; 涂先新
    • 摘要: 利用树莓派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接口,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建立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联网设备,实现一套完整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是本次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树莓派微型电脑开源硬件的技术特点,能够组建一套成本低、系统完善的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对无人值守台站内的电源、温湿度等工作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准确发现并报告台站影响地震仪正常运行的环境变化和设备故障,极大提高无人值守地震观测站的运行保障能力,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安一凡; 张辉; 曾智辉; 涂先新
    • 摘要: 利用树莓派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接口,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建立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联网设备,实现一套完整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是本次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树莓派微型电脑开源硬件的技术特点,能够组建一套成本低、系统完善的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对无人值守台站内的电源、温湿度等工作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准确发现并报告台站影响地震仪正常运行的环境变化和设备故障,极大提高无人值守地震观测站的运行保障能力,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安一凡; 王慧; 涂先新; 曾智辉
    • 摘要: 本文通过宜昌地震监测中心站数十年来在三峡地震台网地震观测中取得的观测数据资料优异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宜昌中心地震台因地制宜科学选址布设观测台站,以获取与地震相关的各学科更为精确的地震信息数据。在地震观测技术不断向高精度、高分辨和高效便捷发展的形式下,注重辖区内地质构造活动背景和重点监视区进行全区域科学合理布设观测台站,通过网络技术组网建立不同监测技术装备和不同地震学科分析项目的观测地震台网,精确获取地震微观前兆信息。
    • 刘炜健
    • 摘要: 湖北省地震观测与地震预警仪器测试基地项目用地位于生态底线区,需要对该项目进行项目生态准入论证,论证过程中遇到项目选址必要性的问题.由此,本文对项目选址必要性展开研究.
    • 安一凡; 王慧; 涂先新; 曾智辉
    • 摘要: 本文通过宜昌地震监测中心站数十年来在三峡地震台网地震观测中取得的观测数据资料优异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宜昌中心地震台因地制宜科学选址布设观测台站,以获取与地震相关的各学科更为精确的地震信息数据.在地震观测技术不断向高精度、高分辨和高效便捷发展的形式下,注重辖区内地质构造活动背景和重点监视区进行全区域科学合理布设观测台站,通过网络技术组网建立不同监测技术装备和不同地震学科分析项目的观测地震台网,精确获取地震微观前兆信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