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权利

城市权利

城市权利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3573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东岳论丛、学习与探索、城市发展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城市权利的相关文献由106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尚建、刘辉、王欢等。

城市权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573 占比:99.85%

总计:53656篇

城市权利—发文趋势图

城市权利

-研究学者

  • 姚尚建
  • 刘辉
  • 王欢
  • 董慧
  • 刘丽
  • 姚华松
  • 定光莉
  • 洪振洋
  • 王佃利
  • 胡杰

城市权利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佳伟; 刘晓燕
    • 摘要: 列斐伏尔延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深刻的批判思路,洞察资本主义社会新的变化和生产关系的更新,揭示了新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的统治手段。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为了自我持存,将空间纳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利用空间进行资本增殖,塑造资本化的现代城市,不断生产出新的空间得以幸存。列斐伏尔在哲学维度、政治维度和文化维度对其进行了批判,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抽象性和虚伪性,对未来城市形态展开辩证想象。
    • 江雪松; 赖秀兰
    • 摘要: 市域是国家与社会之间承上启下的治理枢纽,市域治理协调城乡共进。公共空间是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要素组成,“地摊经济”等非正规经济造成公共空间的个体化、经营化,涉及“公域”“私域”的法理冲突。非正规经济从业主体、经营方式和时空分布考验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地摊空间成为不同主体参与城市空间生产和城市生活的权利交织场域,涉及权利与权利、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权力的张力,法理本质是法的价值排序调适。市域空间权利是多样态开放性权利束,包含技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等面向的结构耦合。完善地方立法理念,充分发挥自治组织功能,优化“智能+”技术治理,文化涵养市域发展权,是调适市域空间权利的有效路径。
    • 刘丽
    • 摘要: 作为一位空间理论大师,列斐伏尔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沿着空间政治学批判路径,提出“空间是社会产物”命题,探讨了在当代都市社会中城市权利如何实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但为我们理解城市在当代社会批判理论和政治学分析中的价值提供了独特视角,也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当代重构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空间再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 舒进艳
    • 摘要: 兰斯顿·休斯关于芝加哥南区底层非裔美国人日常生活经历的书写是对20世纪早期"大迁徙"下移民城市状况的真实写照.以街道、房屋及社区为背景来观照底层非裔的不同城市生存样态成为他解读城市现实主义最犀利的武器.在文化地理学的启示下,论文从底层非裔生存的主要城市空间——公共空间、居住空间与社区空间三个层面来探析身处城市边缘的非裔群体在主流社会空间霸权的排斥与挤压下,竭力探寻城市空间正义及争取城市权利的实现,从而参与到美国城市的种族空间生产中.
    • 姚尚建
    • 摘要: 贫困是摧毁城市生命力的致命武器,城市贫困研究的不同范式都承认城市贫困造成人口与空间两个维度的不平等,而不平等的核心在于贫困对机会平等的剥夺.历史政治学从比较的角度,解释了城市贫困是诸多要素的历史性叠加与空间性呈现,并分别从经济联系、产业结构、就业机会、流动性等方面剥夺城市发展动力.中国的城市化建立在国有土地、城市分类、户籍控制等一系列制度组合之上,这种有序的城市化从两个方面控制了贫困的蔓延:农村扶贫与城市保障.但是在城乡身份差异的前提下,全国范围实施的普遍的社会保障仍然是反贫困的兜底政策.同时,城市化通常是农村贫困的解决方案,农村反贫困的系列成果缓解了生存权平等的困境,城市反贫困完善了公民权保障,城市减贫以形成国家与社会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作为最终目标.
    • 董慧
    • 摘要: 城市繁荣代表着城市创造财富与辉煌的能力,它既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导向,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和人类现代化成果的空间表征.当前我国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为城市现代化的未来实践明确了方向.我国在缩小贫富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体制机制改革、城市精神与形象的树立等方面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创造了城市繁荣与活力.如何进一步理性认知城市的本质,创新城市治理,实现协调、共享、全面、绿色、稳定的城市繁荣,需要我们立足于人民性的根本立场,深入挖掘城市繁荣的人民性这一重要价值内涵,在城市安全、城市权利、城市财富、城市环境、城市记忆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彰显中国式城市化的自信.
    • 辛塞波
    • 摘要: 由何志森改造的"菜市场美术馆"是基于日常生活现象的批判性作品,日常生活批判的目的在于真实地改变空间社会关系.与其他建筑师不同,何志森以"不造物"的方式艺术性地介入日常生活,并主张每位摊主都从空间出发做自己的作品,从而居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菜市场美术馆构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义社会、人文城市的基本模型和终极目标.
    • 辛塞波
    • 摘要: 由何志森改造的“菜市场美术馆”是基于日常生活现象的批判性作品,日常生活批判的目的在于真实地改变空间社会关系。与其他建筑师不同,何志森以“不造物”的方式艺术性地介入日常生活,并主张每位摊主都从空间出发做自己的作品,从而居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菜市场美术馆构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义社会、人文城市的基本模型和终极目标。
    • 陈昭; 王欢; 钱慧
    • 摘要: 2016年联合国"人居三"会议发布的《新城市议程》将"城市权利"作为未来20年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愿景,并将其与居住和社区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结合当下社区营造渐趋热化的背景,以城市权利作为基础理论,回顾中国社区营造历程中城市权利的演进,归纳当前社区营造面临的"无集体"与"空间缺失"两大困境.本文认为,城市权利的本质是对空间的平等占有和支配,实现过程表现为"再分配"与"再制度化"的"城市革命",基于此区别于当前以"干预集体"为核心思路的社区营造模式,认为社区营造的要点在于回归空间,以"干预空间"作为核心寻求较低社会成本和较少社会冲突的"和平"道路,并通过优化网格体系的空间与权力安排、以社区规划为中心的实践等重塑中国社区营造的框架.
    • 郭彩霞
    • 摘要: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走向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标志性成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既阐述了阶级对立和阶级解放的思想,又对早期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及空间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深入批判。《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空间非正义性及空间生产的资本逻辑,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有序推进有重要的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