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声屏障

声屏障

声屏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84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一般工业技术、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3篇、会议论文138篇、专利文献26306篇;相关期刊350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噪声与振动控制、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86种,包括2016年全国声学设计与演艺建筑工程学术会议、2015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2014年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等;声屏障的相关文献由6025位作者贡献,包括彭翰泽、骆敏、於文霞等。

声屏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3 占比:3.12%

会议论文>

论文:138 占比:0.51%

专利文献>

论文:26306 占比:96.37%

总计:27297篇

声屏障—发文趋势图

声屏障

-研究学者

  • 彭翰泽
  • 骆敏
  • 於文霞
  • 党吉奎
  • 卢校良
  • 杨乐明
  • 魏波
  • 刘学斌
  • 刘贵军
  • 安启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臧传臻; 魏庆朝
    • 摘要: 为降低轮轨噪声对地面沿线的危害,在临近地铁线路的位置布设有源声屏障,使噪声的低频段和高频段可分别被有源消声系统和声屏障显著消减,为了科学指导有源声屏障的设计,研究由次级源参数变化所导致的声场变化规律。基于边界元理论,建立考虑了列车、声屏障、轨道的半自由场模型,将计算结果同北京地铁13号线实测信息进行对比验证,进而在模型中增设沿轨道纵向等间距排列的次级源,经仿真分析确定次级源最合理位置、消声频段、消声区界线、消声量;构建关于次级声和噪声干涉相消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推导验证了仿真结论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次级源最合理位置与轨道对称轴间隔一个声波长度、和声源等高、具有短于半个声波长度的纵向间隔;次级声对150~320 Hz轮轨噪声消减显著,消声区面积与频率呈正相关;在列车左右两侧对称布设次级源纵列的消声效果优于在列车一侧布设的效果;在声屏障的基础上布置次级源纵列,能令声影区内总声压级普遍降低3~12 dB,且令声影区外的放大值基本不超过3 dB,并且确保列车内声场变化不大。
    • 杨松; 郭骁; 王一豪; 牛瑞; 周信; 朱逸伦
    • 摘要: 采用2.5维边界元方法建立市域铁路桥梁段的声场传播预测模型,考虑近场声学边界(如车体、轨道板、防撞墙和声屏障)对声源的影响,研究轮轨引起的环境噪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噪声满足随-alg(d)的衰减规律,其中,衰减系数a随着车速增大而增大,1 h等效A声级的衰减系数低于列车通过时间等效A声级的衰减系数;当环境场点距离轨道中心线较远时,评价点高度对轮轨辐射噪声声压级影响会减弱;环境场点距轨面的高度越高,越容易超过标准限值,故在轨道两旁规划建筑时,建筑距轨道中心线的距离应随着建筑高度增加而增大;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声屏障插入损失也会越大;声屏障较矮时,其插入损失会随场点高度增大而快速减小,当声屏障达到一定高度后,声屏障高度对插入损失的增益效果会快速降低,故选择声屏障时,应兼顾降噪效果和经济性。
    • 王立璇
    • 摘要: 选取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监测路段,研究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及噪声随距离的衰减情况,对敏感点及有无声屏障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选取的敏感点及对照点处的噪声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昼间降噪量一般在2.2~4.3 dB(A),夜间的降噪量在6.3~6.9 dB(A);有声屏障处的昼间夜间噪声强度与无声屏障处的噪声强度相比显著降低,降幅2.55~9.95 dB(A)。高速公路噪声随距离的增加,噪声级逐渐衰减,距离公路中心线120m处,昼间夜间均可达到2类标准。
    • 冯雪霖
    • 摘要: 山西省内某互通公路沿线声屏障工程是利用聚合物-粉煤灰陶粒制备的吸声屏体。根据《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 90—2004)对运营期的声屏障进行现场检测,通过检测声屏障不同平行距离、垂直距离的等效连续A声级并计算出插入损失,研究其实际降噪效果。结果显示:声屏障端点处降噪效果不及声屏障非端点处,且降噪效果有限;声屏障非端点处的降噪效果随着与声屏障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与声屏障垂直距离的增大,降噪效果的衰减程度变小。在总结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得出声屏障降噪效果的检测布点方法:检测点位布设在距离屏体两侧端点不少于50 m的中部区域,以垂直屏体1~20 m为重点检测区域,最远垂直检测距离不超50 m,检测数据取多组检测的平均值。
    • 阮学云; 魏玥; 张永斌; 李达; 王相
    • 摘要: 为了解决廊道带下挑檐声屏障绕射声衰减量的计算问题,以5种常见的声屏障布局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绕射声衰减量公式对廊道不同结构型式声屏障的绕射声衰减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上下挑檐单侧声屏障及U型声屏障的绕射声衰减量较其他3种型式声屏障增加3~6dB;进一步通过virtual lab计算该两种声屏障结构型式在不同区域内的网格噪声,计算结果表明:居民区高度较低时U型声屏障消声效果较好;居民区高度与噪声源高度相近或较高时,距离声源点较近上下挑檐单侧声屏障消声效果较好,距离噪声源较远U型声屏障消声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应用于某发电厂输送廊道噪声控制,采用U型声屏障,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误差为2dB以内,达到预期效果,对廊道噪声的噪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马风杰; 杜腾飞; 王胜强; 胡海学; 魏如喜
    • 摘要: 本文针对天津市公路声屏障设置现状以及插入损失理论计算与实际监测结果分析,提出实际插入损失预测模型,并通过工程验证,得出天津市公路声屏障的插入损失预测数值与监测值相差在3 dB(A)以内,预测效果较好,可为后续公路声屏障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 阮学云; 邵良友; 章林柯; 魏玥; 李达; 许祥涛
    • 摘要: 声屏障因其经济有效,常作为主要的降噪措施,在工程中应用较广,但其结构尺寸设计多采用经验法和试探法,成本往往较高。根据已有的工程声屏障衰减算法,以实际工程中声屏障的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声屏障结构尺寸的优化设计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目标函数求解最优值。采用该方法,对江西某水泥厂立磨的声屏障进行优化设计,并使用Cadna/A噪声预测软件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降噪效果的情况下,声屏障的综合成本降低,验证了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
    • 潘晓岩; 苏卫青; 常亮
    • 摘要: 通过理论及试验测试,研究陶粒级配、配比、水灰比等对以陶粒为吸声材料的声屏障吸声及隔声性能的影响,确定陶粒吸声材料声屏障声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旨在保证陶粒吸声材料声屏障面密度、吸隔声等性能符合《铁路声屏障工程设计规范》(TB 10505—2019)及《铁路声屏障声学构件》(TB/T 3122—2019)的要求。研究表明:陶粒的粒径越小,陶粒间的孔隙率越高,低频吸声性能及隔声性能越好;随着胶凝材料的增加,降噪系数逐渐提高,当水泥质量与陶粒质量之比达到0.13时,降噪系数达到最高,而后随着胶凝材料的增加,降噪系数逐渐减小;影响陶粒吸声材料声屏障吸声系数的因素依次为掺合料质量/水泥质量、水质量/(水泥+掺合料)质量、不同粒径比例、水泥质量/陶粒质量;影响陶粒声屏障材料隔声量的因素依次为水泥质量/陶粒质量、掺合料质量/水泥质量、水质量/(水泥+掺合料)质量、不同粒径比例。
    • 王冠柏
    • 摘要: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管理已成为全新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铁路工程信息化建设。通过分析传统EPC模式在设计、采购、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研究BIM技术在EPC项目全过程的应用情景。通过BIM技术实现声屏障模型属性信息添加、工程量统计、碰撞检测、实景展示、物资采购动态化管理、材料验收跟踪管理、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模拟、可视化技术交底和施工管理信息化等应用,基于协同平台的大数据整合与共享,实现声屏障EPC总承包项目全过程的信息集成管理,并评估项目应用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可为既有铁路声屏障EPC模式与BIM技术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 贺玉龙; 张书豪; 李静文; 苏凯; 张群
    • 摘要: 基于成都市二环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噪声垂向分布测试结果以及实验条件下的工程降噪措施降噪效果,采用Cadna/A软件模拟预测综合降噪措施对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纯电动公交对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仅为0~0.1 dB(A);OGFC路面主要降噪频段为交通噪声频段,对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不超过4.1 dB(A);等效高度3.5 m顶部弧形声屏障和等效高度1.5 m高透明折臂声屏障预测降噪效果分别为0~5.2dB(A)和0~2.5 dB(A),仅对声屏障声影区内的楼层有一定降噪效果,对低层和高层楼层降噪效果不明显;对声源和传播途径采用综合降噪措施后噪声水平依然较高时,可使用隔声窗保证临街建筑室内声环境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