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合乳酸菌

复合乳酸菌

复合乳酸菌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轻工业、手工业、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85344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中国保健、现代医院、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2013)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等;复合乳酸菌的相关文献由62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金山、邹晓霞、任贻超等。

复合乳酸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5344 占比:99.99%

总计:685436篇

复合乳酸菌—发文趋势图

复合乳酸菌

-研究学者

  • 赵金山
  • 邹晓霞
  • 任贻超
  • 李海梅
  • 张晓军
  • 李士美
  • 谢宝琦
  • 刘占民
  • 周一鸣
  • 林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诚; 刘雨; 翟桂玉; 刘德娟; 董桂红; 何荣彦; 李燕; 王玲; 赵福平; 邢烛; 巩倩; 宗倩; 董晓桐
    • 摘要: 本研究中针对杂交构树和饲料桑含可发酵物质较少,自然青贮品质较差这个问题,通过在青贮杂交构树和饲料桑中接种不同活菌数量的复合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1:1)的方法来改善杂交构树和饲料桑的青贮发酵品质,根据测量接种后青贮杂交构树、饲料桑的感官(色泽、气味和质地)、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证明复合乳酸菌接种量为1×10^(7) CFU/g能够显著提高杂交构树青贮发酵的品质,接种量为1×10^(8)CFU/g能够显著提高饲料桑青贮发酵的品质,获得最优品质饲料。本研究可以指导生产中复合乳酸菌在青贮杂交构树、饲料桑青贮饲料中的使用,为高品质青贮饲料的生产提供优质菌种资源和科学依据,为生产加工优质发酵青贮饲草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 王挺; 宋磊; 王旭哲; 马春晖; 杜保军; 张凡凡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接种复合乳酸菌对番茄皮渣与苜蓿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率,明确最优发酵条件,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宽本地区饲草料资源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真空袋法调制混合青贮,设计10个处理,其中5个处理不接种复合乳酸菌,混合比例(质量比)为:番茄皮渣∶苜蓿=3∶7(T_(1)),4∶6(T_(2)),5∶5(T_(3)),6∶4(T_(4)),7∶3(T_(5));另外5个处理在各混合青贮比例基础上均匀加入复合乳酸菌(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比例为1∶1,1×10^(6) CFU·g^(-1)),即分别为JT_(1)、JT_(2)、JT_(3)、JT_(4)、JT_(5)。发酵60 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定,分析营养品质、发酵品质、瘤胃降解率,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评价最优处理。结果表明:接种复合乳酸菌可改善番茄皮渣与苜蓿混合青贮的气味及质地,T_(1)、JT_(1)、T_(2)及JT_(2)处理的混合青贮感官评定为优等。接种复合乳酸菌显著提升了番茄皮渣与苜蓿混合青贮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乳酸(LA)、乙酸(AA)(P<0.05),显著降低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pH、丙酸(PA)、丁酸(BA)、氨态氮/总氮(NH3-N/TN)(P<0.05)。各混合青贮中,JT_(2)处理的DM、CP含量最高,T_(2)处理的WSC含量最高,JT_(2)处理的NDF、ADF含量最低,JT_(1)、JT_(2)处理的pH较低,JT_(1)、JT_(2)处理的LA含量较高,T_(1)、T_(2)处理的AA含量较低,JT_(1)、JT_(2)的PA、BA含量及NH3-N/TN较低。瘤胃降解24 h时,接种复合乳酸菌显著提升了番茄皮渣与苜蓿混合青贮的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P<0.05),JT_(1)和JT_(2)处理的DMD、NDFD较高,JT_(2)处理的ADFD最高。综上,接种复合乳酸菌对番茄皮渣与苜蓿混合青贮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率均有显著改善;将各混合青贮的14项核心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JT_(2)处理最优,即在番茄皮渣添加量为40%(番茄皮渣∶苜蓿=4∶6,干物质含量为30.64%)的混合青贮中接种复合乳酸菌最具推广意义。
    • 李朝卫
    • 摘要: 目的评价蒙脱石散、复合乳酸菌联合应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儿童患者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就医的294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儿童患者。将其随机分配为蒙脱石散、复合乳酸菌联合应用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147)与蒙脱石散单药治疗组(对照组,n=147)。所有患儿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脱石散与复合乳酸菌联合治疗,所有患儿均用药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大便参数、免疫参数、肠道微生态参数、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大便次数(t=8.960,P<0.001)与大便症状评分(t=10.304,P<0.001)都比对照组同期值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肠杆菌(t=12.249,P<0.001)、乳杆菌(t=8.916,P<0.001)与双歧杆菌(t=13.828,P<0.001)都比对照组同期值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CD4^(+)/CD8^(+)(t=2.402,P=0.017)、CD8^(+)(t=26.804,P<0.001)、CD4^(+)(t=8.410,P<0.001)与CD3^(+)(t=12.139,P<0.001)都比对照组同期值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97.9%(144/147)vs 81.6(120/147),χ^(2)=21.382,P<0.001]。结论复合乳酸菌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高,用药后患儿免疫力得到增强,肠道微生态、大便性状及大便次数均得到显著改善。
    • 陈清爱; 林湘旋; 陈驰; 韩金志
    • 摘要: 乳酸菌发酵可赋予茶饮料新的香气与滋味,且可产生多种益生活性因子等.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作为复合发酵菌株,对不同发酵阶段红茶汤中的单糖、挥发性香气成分、游离氨基酸、有机酸、γ-氨基酸丁酸(GABA)、茶多酚、L-茶氨酸和咖啡因等含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茶汤中的葡萄糖、果糖和木糖等是复合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碳源物质;在不同发酵阶段茶汤中香气成分的丰度均显著增加,且主要香气组分结构呈差异性变化,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在发酵72 h达最大值;茶汤中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在不同发酵阶段呈动态变化,对于改善茶汤滋味起重要作用;茶汤中GABA和L-茶氨酸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呈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的趋势,但茶多酚含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咖啡因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本研究分析了复合乳酸菌发酵红茶汤香气成分和活性因子在不同发酵阶段的变化规律,可为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品质控制与功能性研究提供参考.
    • 杨洁茹; 陈顺心; 邓毅浩; 邢淑婕
    • 摘要: 本试验以大豆浆液为发酵基质,使用复合菌种制备大豆植物基酸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大豆浸泡时间、浸泡所用碳酸氢钠溶液质量分数、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对成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间2 h、碳酸氢钠溶液0.20%、蔗糖8%、接种量4%,此配方下制得的大豆植物基酸奶质地细腻、酸甜可口、豆香浓郁,感官评分最高。
    • 高倩; 朴美子; 陈芊汝; 刘英华; 刘昕琦; 徐庆
    •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负重力竭游泳实验,研究中链甘油三酯(MCTs)联合复合乳酸菌的抗疲劳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MCT组(MCTs 0.05 mL)、复合乳酸菌组(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1×10^(9) CFU)、MCT+复合乳酸菌组(MCTs 0.05 mL+复合菌1×10^(9) CFU)和阳性对照组(葡萄糖112.5 mg),除空白组外均进行6 w负重游泳。测定力竭游泳时间、血清代谢产物、糖原储存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各组小鼠体重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MCT+复合乳酸菌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增加(P<0.05);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中乳酸、尿素氮、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链甘油三酯和复合乳酸菌联合具有潜在的抗疲劳作用。
    • 陈志明; 周智文
    • 摘要: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合吴茱萸汤治疗脾胃虚寒型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结肠炎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采取小建中汤合吴茱萸汤治疗)与对照组(采取阿莫西林及复合乳酸菌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阿莫西林及复合乳酸菌治疗,使用小建中汤合吴茱萸汤治疗脾胃虚寒型结肠炎,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使临床指标恢复正常,从而保障生命健康,具有较好预后,值得推广.
    • 尹泉; 肖文; 赵超; 王艳; 谭晓林; 陈昂
    • 摘要: 目的:研究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腹泻型IBS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仅予以匹维溴铵治疗4周,观察组予以匹维溴铵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及复合乳酸菌治疗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胃肠道症状量表评分及行大便细菌球杆比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及大便杆菌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6.04%,高于对照组的5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便涂片杆菌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有效改善腹泻型IBS患者肠内菌群紊乱,临床疗效显著。
    • 邓健; 陶威; 温利敏
    • 摘要: 目的 对比复合乳酸菌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甲、乙2组,分别有29例、37例.甲组采取复合乳酸菌治疗,乙组采取思连康治疗,2组均治疗1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结果 乙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高于甲组的72.41%(P0.05);治疗3 d后,2组患儿腹泻次数均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儿呕吐、发热、脱水纠正等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甲组(P<0.05).结论 思连康与复合乳酸菌在治疗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方面相比临床效果更加切确,可更好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二者均可有效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 刘冬梅; 邝嘉华; 黄燕燕; 胡金双; 周钦育; 余佳佳
    • 摘要: 对中国传统米发糕发酵剂进行改良,将植物乳杆菌DMDL9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MDL9010)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DMDL-H1(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DMDL-H1)按质量比1:1复配,与安琪酵母协同发酵米发糕,确定其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发酵剂添加量(质量分数)为6%时,米发糕感官评价和质构品质最佳.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检测出复合菌米发糕具有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与传统米发糕相比,复合菌米发糕具有更丰富的酯类物质.对不同温度(4、28、37°C)和不同包装方式(真空包装、气调包装(50%CO2+50%N2)、密封袋装)下的复合菌米发糕储存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以气调包装并储存于28°C有利于保持复合菌米发糕的感官品质,并能显著降低硬度和咀嚼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