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倍体诱导

多倍体诱导

多倍体诱导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4953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热带作物学报、北方园艺、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科技交流会、世界中联第二届药膳养生国际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国际药膳食疗学术研讨会、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研讨会等;多倍体诱导的相关文献由64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军、严华兵、夏新界等。

多倍体诱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9534 占比:99.98%

总计:549644篇

多倍体诱导—发文趋势图

多倍体诱导

-研究学者

  • 王晓军
  • 严华兵
  • 夏新界
  • 曾文丹
  • 李枝林
  • 董志渊
  • 谢向誉
  • 陆柳英
  • 黄丽芳
  • 刘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娟娟; 邓伟; 许泽楠; 张子君; 路丙社
    • 摘要: 以黄连木萌动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质量分数秋水仙素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形态学、细胞学和流式细胞仪对诱变株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出苗率和成苗率逐渐降低,诱导率逐渐升高,质量分数为0.3%的秋水仙素浸泡48 h诱导效果最佳,其诱导率可达38.10%。诱变株呈现矮化、增粗、节间缩短、叶色加深、叶片增大增厚的多倍化特征,部分诱变株的染色体数量和细胞DNA相对含量均比二倍体植株增加了1倍。形态学观察发现,四倍体诱变株的叶片下表皮气孔长和宽分别增加了38.19%和61.38%,气孔数目减少了47.24%,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了81.43%,光合速率提高了162.09%。
    • 孙长君; 龙雪雁; 程志号; 孙佩光; 吴琼; 王贤智
    • 摘要: 以毛酸浆露白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浸渍法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了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渍时间对后代表型变异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合毛酸浆的多倍体诱导技术体系.结果 表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毛酸浆下胚轴膨大率升高,但过长的处理时间(36 h)会造成下胚轴膨大率下降.变异株气孔变大、密度变小,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为正常株2n=2x=24条,变异株2n=4x=48条.不同品种对秋水仙素浓度敏感程度不同,“铁把青”对秋水仙素较敏感,最适宜处理组合为100mg·L-1秋水仙素处理12 h,30 d表型变异率可达8.67%;“大黄菇娘果”和“粒粒甜小菇娘”最适宜处理组合为200 mg·L-1秋水仙素处理12 h,30 d表型变异率分别为6.33%和6.67%.流式细胞仪鉴定发现很多表型变异株是混倍体,流式细胞仪可以在早期对变异株的倍性进行准确鉴定,还可以减少混倍体对育种的影响.
    • 李德利; 代双容; 贾妍恒; 杨黎明; 高金锋; 王鹏科
    • 摘要: 利用秋水仙素对甜荞种子多倍体诱导处理,探讨0.1%(A1)、0.2%(A2)两种浓度的秋水仙素和6(B1)、9(B2)、12(B3)、18(B4)、24 h(B5)浸泡处理时间下最优的诱导加倍组合,通过种子萌发后C1代植株DNA鉴定选育出多倍体甜荞植株,对其形态学特征、气孔和保卫细胞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A2 B3处理组合的诱导率最高,为80%;其次是A1 B5、A2 B5的处理组合,诱导率分别为75%和50%.经流式细胞仪对C1群体DNA进行鉴定,从成苗的193个植株中共获得65株变异植株,其中36株为四倍体,29株为非整倍体.形态学鉴定发现,与二倍体对照荞麦相比,多倍体甜荞的株高降低、茎粗增加、分枝减少;根系粗壮、须根增多;叶片表面皱缩粗糙、叶色加深;花器官变大、颜色更加鲜艳;种子变大且种皮外表呈灰色花纹.叶片下表皮气孔面积变大,四倍体、非整倍体的长度分别增加了11.44、20.52μm,且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分别减少了9个、10个.
    • 王晶; 李茜; 高雪芹; 伏兵哲
    • 摘要: 为全面了解植物多倍体诱导相关研究现状和前沿发展趋势,更好地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本研究分别对2000?–?2020年收录在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Knowledge?Internet,?CNKI)和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中有关多倍体诱导的文献,从发文趋势、被引频次、国家、期刊、机构、关键词、突现词等多角度检索后进行系统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就植物多倍体诱导这一研究领域而言,以中国、美国、日本贡献最为突出,其研究大多侧重于多倍体诱导与鉴定方法;从相关研究机构角度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发文数量最多,远超其他机构;而在发文期刊中,《Euphytica》处于领先地位.基于全球尺度下关于多倍体诱导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该领域热点和前沿,今后的研究将致力于解决如下问题:1)统一多倍体诱导率的评估程序;2)解决诱导过程中出现的嵌合体问题;3)深入了解多倍化后基因组变化与新表型表达之间的关系.
    • 徐鹏飞; 杨艳红; 张毓婷; 陈云; 汤定钦
    • 摘要: [目的]植物多倍体品种在表型、营养物质含量及抗逆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优良的表现,本研究借鉴多倍体育种这一成功的育种方法,旨在突破毛竹新品种缺乏的瓶颈,获得毛竹新品种多倍体的种质资源.[方法]以经浸泡后的毛竹吸胀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膨大为变异植株的早期鉴定标准,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鉴定四倍体毛竹,比较分析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特征.[结果]0.5 g·L-1的秋水仙素就可以诱导吸胀后的毛竹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以0.5 g·L-1的秋水仙素浸泡72 h以及1g·L-1的秋水仙素浸泡24 h效果最佳,二者诱导率都可达5%左右;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四倍体毛竹叶片细胞DNA相对含量比二倍体增加1倍;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显著降低而气孔大小明显增大(P<0.05);四倍体毛竹株高、叶片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加,其光合作用优于二倍体植株.[结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毛竹吸胀种子,可以成功诱导出四倍体植株,并且四倍体毛竹与二倍体植株的生理生化特点存在显著差异.
    • 程志号; 孙长君; 孙佩光; 郭素霞; 吴琼
    • 摘要: 【目的】探讨适宜的火龙果多倍体诱导技术体系,以期解决火龙果品种单一、遗传相对狭窄的问题。【方法】以2个主栽的火龙果品种‘大红’和‘白水晶’为材料,通过秋水仙素浸渍法和混培法进行多倍体的诱导,比较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组合后代变异率和死亡率。【结果】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诱导率和死亡率增加;5 g·L^-1秋水仙素浸渍萌动种子24~48 h和50 mg·L^-1秋水仙素在培养基中与无菌苗共培养3~5 d多倍体诱导效率较高且死亡率适中,混培法30 d表型变异率高于浸渍法,死亡率低于浸渍法。变异株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度分别为对照的81%和115%,变异株染色体数目包括2n=2X=22,2n=4X=44,2n=6X=66等几种不同类型,此外还存在非整倍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5 g·L^-1秋水仙素浸渍萌动种子24 h多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诱导效率最高;50 mg·L^-1秋水仙素在培养基中与无菌苗共培养5 d多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诱导效率最高,混培法多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诱导效率高于浸渍法。【结论】50 mg·L^-1秋水仙素与无菌苗混培养5 d能提高火龙果多倍体诱导效率,火龙果混培法多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诱导效率高于浸渍法,无菌苗与50 mg·L^-1秋水仙素混培5 d是火龙果多倍体诱导的最佳组合,本实验为火龙果多倍体新种质创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 马荣群; 张蕊芬; 宋正旭; 万述伟; 沙广利; 葛红娟
    • 摘要: 【目的】建立红果肉苹果多倍体诱导方法,创新红果肉苹果多倍体新种质资源。【方法】以红果肉苹果‘红脆甜’组培苗叶片和茎段为材料,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变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对诱导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并测定55 d苗龄‘红脆甜’二倍体与四倍体植株高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观察叶缘锯齿、叶片颜色等性状变化。【结果】200~350 mg·L^-1秋水仙素溶液震荡培养4 d适于红果肉苹果‘红脆甜’经叶片诱导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可以获得稳定的四倍体植株,而以茎段诱导的再生植株可鉴定出混倍体,未能获得成功加倍的四倍体植株。55 d苗龄四倍体植株株高明显低于其对照二倍体植株,表现矮壮;叶片长度较叶片宽度变异明显,四倍体植株叶片长度明显变短,导致叶片形状发生显著变化;叶缘锯齿由二倍体的浅锯齿变为四倍体的深锯齿;叶片颜色由二倍体的浅绿色转为四倍体的深绿色。【结论】经叶片诱导再生植株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比经茎段诱导再生植株加倍的方法更适于红果肉苹果‘红脆甜’的多倍体诱导,‘红脆甜’四倍体植株较对照二倍体植株株高、叶片长度、叶色、叶缘锯齿等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
    • 刘湘林; 方毅; 毕勇; 李小春; 胡艳波
    • 摘要: 对果用型三叶木通的种苗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包括:①种子进行低温沙藏存积,春季气温稳定达到15°C时可露地播种,设施育苗可适度提前。②三叶木通为综合生根类型,扦插成活比较容易;硬枝扦插采集一年生中下部枝条沙藏,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剪成20~25 cm插穗、用ABT、NAA、IBA等生根剂(一般100~200 mg/L处理基部24 h)处理后,扦插于细沙基质或直接插于圃地;推荐采用黑色地膜圃地扦插,扦插时间可提前15 d左右;嫩枝扦插于6月和9月选当年半木质的健壮枝条扦于细沙基质,成活率有待于研究提高。③压条繁殖于4—5月进行,将2~3年生枝蔓分段波状压条,30~40 d后可截断母枝成为新的植株。④组培繁殖能快速扩大繁殖系数,带芽茎段植株再生途径已完成诱导-增殖-生根-炼苗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可迅速规模用于生产;愈伤再生途径仅完成愈伤诱导阶段,胚状体途径鲜见报道;用0.3%的秋水仙素处理组培丛生芽24 h,4倍体诱导率达12%,为倍性育种奠定了基础。⑤三叶木通采穗圃建立和嫁接育苗还处于空白,需要开展研究。
    • 曹丽雯; 支肖; 戴嘉禾; 于宁宁; 陈怡倩; 叶立新; 陈利萍; 徐礼根
    • 摘要: 以国家二级濒危种蛛网萼为研究材料,通过未成熟种子离体培养"、芽生芽"离体繁殖、秋水仙素诱导、生根等组织培养技术开展物种的保护与繁殖研究.结果发现:蛛网萼未成熟种子培养在木本植物用培养基(woody plant medium,WPM)+400 mg/L谷氨酰胺+500 mg/L水解酪蛋白+2000 mg/L活性炭培养基上可被诱导萌发,35 d萌发率达40%.以种子萌发的带腋芽实生苗茎段为外植体,在WPM附加1 mg/L 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和0.5 mg/Lα-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NAA)的培养基上培养有利于其芽的诱导与扩大繁殖;在附加200 mg/L秋水仙素的液体MS培养基上培养,可诱导出混倍体的芽.再生芽在WPM+0.5 mg/L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并获得完整植株,部分植株野外回归至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本研究为解决蛛网萼种子萌发率差、植株生长缓慢、种群增强困难等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