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孔隙水压

孔隙水压

孔隙水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5836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第七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等;孔隙水压的相关文献由1253位作者贡献,包括贾永刚、刘晓磊、张军辉等。

孔隙水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71%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5836 占比:99.14%

总计:15973篇

孔隙水压—发文趋势图

孔隙水压

-研究学者

  • 贾永刚
  • 刘晓磊
  • 张军辉
  • 郭磊
  • 何俊
  • 单红仙
  • 周宇
  • 张少同
  • 王振豪
  • 郑健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全乐; 张勃阳; 郝明
    • 摘要: 煤层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是我国华北地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为解决此类生产安全隐患,采用自主研发的煤层底板隐伏陷落柱渗流演化模型模拟试验系统对3组含不同陷落柱的试样进行试验,测试启动水压梯度、孔隙水压、流速等渗流关键参数,分析渗透压差-流速、孔隙水压-扩散半径的关系,并开展非达西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试验的启动水压梯度为0.60~1.57 MPa/m;渗透压差-流速、孔隙水压-扩散半径的关系均表现出非达西流特性;双曲线形式的孔隙水压系数与扩散半径拟合度较好;陷落柱渗流演化模型试验的非达西流β因子均为负值.
    • 向文贤; 黎应书; 许万忠; 罗益辉; 严铁军; 袁旭凯; 胡明欣; 何迪环
    • 摘要: 根据目前边坡失稳案例统计,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的原因多为降雨入渗,目前大多学者对自然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失稳机理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不同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加固结构及其稳定性是如何随降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研究却较少。以云南昆明某边坡为研究对象,考虑土体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及非饱和强度理论,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分析研究降雨动态过程中边坡加固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及边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①当降雨时长一定时,降雨强度越大,非饱和区越小,负孔隙水压力降低越明显,安全系数越差;②随着降雨入渗的进行,边坡下滑力增大,抗滑力逐渐变小;③降雨入渗对原始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但是对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④预应力锚索轴力随着降雨时长增大而增大,当降雨时长一定时,锚索轴力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
    • 王泽盛
    • 摘要: 以振动台模型实验的方式,对挤密砂桩整固后,液化土路基的孔隙水压状态开展实验分析研究,探讨该型路基挤密砂桩整固后的基內孔隙水压状态规律。
    • 张平
    • 摘要: 隧道开挖后围岩体在卸荷及孔隙渗流作用下发生变形。通过不同孔隙水压作用下砂岩的三轴卸荷蠕变实验,分析了砂岩的蠕变特征、瞬时应变特征及蠕应变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同荷载水平下,孔隙水压越大,蠕变破坏所需时间越短,试样的变形量越大,变形能力越强,最终破坏荷载水平越小。在最后一级荷载水平作用下,无孔隙水压作用下砂岩试样的加速蠕变曲线相对缓和,随着孔隙水压的逐渐增大,试样的加速阶段曲线逐渐变陡;随着孔隙水压的逐渐增大,砂岩试样的轴向应变、横向应变均呈逐渐递增趋势,且增幅逐渐减小;试样的蠕应变随孔隙水压呈逐渐递增趋势,且荷载水平越高,曲线的斜率越高,表明孔隙水压对砂岩蠕应变的影响越显著。砂岩的卸荷瞬时应变与蠕应变的比值同样随孔隙水压的增大呈逐渐递增趋势。
    • 欧阳蕊灿; 王卫军; 袁超
    • 摘要: 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个能够反映岩石蠕变全阶段过程的非线性弹黏塑性模型,建立了能够考虑孔隙水压的岩体蠕变本构方程,研究了孔隙水压对岩石蠕变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孔隙水压的增大,岩石出现加速蠕变的时间缩短,且加速蠕变阶段对应的加载应力减小;随着孔隙水压的增大,岩石加速蠕变过程曲线斜率增大,说明其蠕变加速度随着孔隙水压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三轴蠕变试验所得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得到了孔隙水压作用下岩石加速蠕变的整个过程曲线,通过对比拟合曲线和试验曲线,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 黄朝煊
    • 摘要: 依托浙江省舟山市某吹填工程,对真空预压加固技术进行总结,对真空预压加固过程中真空度传递、土体孔隙水压变化及地基沉降等进行监测,并对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进行评估.开展1~4m深度处地基土十字板剪切试验与浅层平板荷载试验,根据十字板抗剪强度推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1.14kPa,满足≥50kPa的设计要求;根据浅层平板荷载试验结果及相关规范的规定,判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同样满足≥50kPa的设计要求,即认为本工程真空预压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工程要求.
    • 戴志成
    • 摘要: 以沙堤隧道始发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双线盾构隧道不同间距下始发施工对地表沉降及周围渗流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隧道的施工,不同监测点的水压力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盾构机掌子面的靠近,左拱腰、右拱腰和拱底的孔压会降低,当到达监测断面时,孔压下降至最小值,在后施工线远离及注浆压力消散后,孔压会慢慢回升,但数值要低于静水压场,从孔压的影响程度上来看,左右间距越大,后行线对先行线孔压影响就越小;(2)双线隧道间距较小时,地表最终沉降槽形状呈型,与单线开挖的形状一致,但沉降槽范围更大,当左右间距大于0.5D时,地表最终沉降槽形状呈,刊型,即双峰形式下以两隧道中心线各自形成沉降漏斗,双线的相互影响的叠加效应小。
    • 戴志成
    • 摘要: 以沙堤隧道始发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双线盾构隧道不同间距下始发施工对地表沉降及周围渗流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随着隧道的施工,不同监测点的水压力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盾构机掌子面的靠近,左拱腰、右拱腰和拱底的孔压会降低,当到达监测断面时,孔压下降至最小值,在后施工线远离及注浆压力消散后,孔压会慢慢回升,但数值要低于静水压场,从孔压的影响程度上来看,左右间距越大,后行线对先行线孔压影响就越小;(2)双线隧道间距较小时,地表最终沉降槽形状呈"V"型,与单线开挖的形状一致,但沉降槽范围更大,当左右间距大于0.5D时,地表最终沉降槽形状呈"W"型,即双峰形式下以两隧道中心线各自形成沉降漏斗,双线的相互影响的叠加效应小.
    • 郭峰
    • 摘要: 以某港口大道全线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结合三种软基处理方法,使用路基沉降监测仪器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收集并分析地表位移和孔隙水压力以判断土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软基处理方法对地基处理后的沉降量,结果表明:与排水固结法相比,抛石强夯法和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治技术在软土地基沉降控制中效果更好.
    • 方江华; 姜平伟; 郭朋亮; 王凤瑶
    • 摘要: 对于施工环境复杂的暗挖隧道工程,科学合理掌握施工地层演化过程是安全施工的前提.以北京地铁12号线光熙门站—西坝河站区间富水砂层大断面暗挖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借助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得到了施工过程中地层孔隙水压力、地层沉降损失演化过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为工程施工规避风险源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施工掌子面孔隙水压力集中位置主要在暗挖隧道上方注浆形成的"注浆拱"拱顶以及断面未注浆范围;隧道施工过程中,沿施工掘进方向在施工掌子面前、后10 m到掌子面位置范围内,是发生涌水关键位置;地层沉降值经历了由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到集中在中轴线位置处的变化过程,最后沉降值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导洞1施工掌子面处地表沉降值稳定在12 mm左右;初期支护拱顶沉降以及拱脚水平收敛均分别在45、30 d达到稳定;现场反馈的施工信息与模型计算地层演化过程相吻合,计算结果可为富水砂层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