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567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2篇、会议论文5篇、相关期刊303种,包括周易研究、江汉论坛、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建设暨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孔颖达的相关文献由480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宏韬、陶广学、乔东义等。

孔颖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2 占比:99.1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88%

总计:567篇

孔颖达—发文趋势图

孔颖达

-研究学者

  • 韩宏韬
  • 陶广学
  • 乔东义
  • 黄瑞云
  • 黄贞权
  • 刘绍义
  • 吕友仁
  • 刘玉建
  • 孙良明
  • 张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李奎良
    • 摘要: 儒学的发展历程曲折多舛,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五次严重的危机,分别是:秦朝的焚书坑儒、北朝的鲜卑政权统治、隋唐时期的经书注疏混乱、唐宋时期的佛教冲击、近代的西学东渐。每次危机都使儒学受到很大伤害,但每次儒学都从低落中复兴,其中前三次走出危机的中兴旗手都是衡水籍人士。衡水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儒学中兴从衡水走来”。
    • 张新丁
    • 摘要: 自宋代以来,对“甸服”的赋税原则解释皆来源于孔颖达“远轻近重”之说。但根据文献内容对“甸服”分析可知,其赋税原则实际上是“近轻远重”。而孔颖达对“甸服”的解释背后所蕴涵着的则是其作为儒士希望统治者行仁政的政治理想,以及唐太宗期望借此实现政治统一和扭转其得位不正、违反礼制的现象。
    • 徐成
    • 摘要: 人们常常用“华夏”来代指中华民族,却对“华夏”的意涵不知就里。唐代学者孔颖达在《春秋左传集解》中对“华夏”一词作出了精彩的解释,他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的解读当然不是历代关于“华夏”解释中最权威的一个,但多少反映了“华夏”之民的自我认知,即在古人心目中,只有采用了中华礼仪、穿戴中国服饰的,才是“自己人”,才有自称“华夏”的资格。古代中国礼仪文明之盛自不必多言,那么穿在身上的服饰又是如何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标志的呢?
    • 周渝
    • 摘要: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唐代学者孔颖达在《左传注疏》中为“华夏”留下这样的注解。从中华远古时代,就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传说,华夏也称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这套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衣冠体系是如何确定的9追根溯源,数干年来,浩如烟海的史册里有大量关于服饰的文献记载;近百年来,中国考古取得的新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珍责实物资料;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被传统服饰之美吸引,尤其在年轻人群体里兴起“汉服热”,也在客观上让古代服饰研究与复原从学术圈走向了社会大众。
    • 郑伟
    • 摘要: 唐代孔颖达等人之所以能够开启经学史上的统一时代,官学地位和知识学的成就固然是最重要的基础,但根本上还是由于孔颖达等人在整理经学遗产的过程中暗自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一段精神命脉,其所表达的民本关怀和士人主体意识自觉构成了《五经正义》最为鲜明的时代内涵,其所澄清的儒学实践性品格乃汉唐经学区别于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只有联系古代士人传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五经正义》统一经学的原因及其思想史意义。
    • 朱彤
    • 摘要: 唐朝初年,秦王府学士、孔子第三十二代孙孔颖达,继承并发展传统儒学,统一儒家经学不同风格流派,成为一代鸿儒巨匠。孔颖达年少时就心怀复兴儒学之志,饱读儒家经典。入仕后,他心系朝政,以儒治国,为唐朝各项制度的制定倾尽全力,其奉敕修撰的《五经正义》实现了经学的统一。唐太宗在凌烟阁上为他画像,赞其“道光列第,风传阙里”。
    • 李媛媛
    • 摘要: 《毛诗正义》是中国经学史上一部里程碑之作。孔颖达秉持着以“情志”论与“诗政”论为核心的诗学思想,主张“言志”与“缘情”相统一,丰富了唐代诗学理论;提倡诗为现实治理服务,认为“风雅”“美刺”是现实的反映,实现了诗歌对政教的促进作用。解经以毛传、郑笺为本。经注兼疏,阐释了字词、名物、典制、经义思想等内容,在字词训诂、疏解句意、串讲经义等方面发展了毛传、郑笺。其阐释表现出兼容诸家、择善而从;经学阐释为主,兼及文学阐释;宣扬教化,注重致用性等总体特点,是学习研究《诗经》的典范著作。
    • 江上苇
    • 摘要: 初唐贞观年间官修诸史,以《隋书》最受朝廷重视。太宗皇帝多次关心《隋书》修撰工作,并为之组织了最为强大的编撰队伍—时任尚书左仆射的房玄龄总监,秘书监魏征领修,其余参修的如颜师古、封德舞、孔颖达、许敬宗、令狐德棻等人,也尽是一时之选。
    • 潘忠伟
    • 摘要: "夫妇为兄弟"说是中古儒家伦理学说中的奇论,提出者为刘炫而《毛诗正义》加以承袭.这一命题的出现,主要与北朝"重情"习俗、女性社会地位上升以及"兄弟"伦常普遍化等社会风气密切相关.该说将夫妇关系比附为某种兄弟之道,既反映了隋唐儒家学者尊重现实并试图将其合理化的解经取向,又是他们自觉对传统儒家经典叙述加以改造、利用和修正的结果."夫妇为兄弟"说的提出,表明遭遇"大动荡"时代的儒家思想所拥有的经典资源是有限的,并不能超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伦理纲常进行创造性发挥,将夫妇之道归结为"兄弟"之情,正是这种学术空间较为逼仄的结果.
    • 邓声国
    • 摘要: 唐代以后,《丧服》制度及其礼文诠释进入一个集成式发展阶段,颇具超越前代、重构新局的宏大气概,孔颖达《礼记正义》便极具代表性.考察《曾子问》《丧服小记》诸篇相关诠释可见,孔颖达《礼记正义》继承并发展了两汉魏晋南北朝《丧服》学诠释的众多成就,无论是诠释涉略面、诠释理路、诠释体式的选择,还是对此前各家经文诠释纷争见解的选择,都彰显出礼文诠释的独到之处.在《丧服》制度及其礼文的诠释过程中,孔颖达持有自己的诠释出发点和《丧服》制度弘旨观;在疏通申解《丧服》制度礼文及其郑《注》的过程中,他又继承延续并创新性地发展了前人诠释焦点、诠释方法等方面成果,形成一整套独具个性化的诠释理念、诠释方法与诠释特色,对唐代乃至此后《丧服》学的诠释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