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校归属感

学校归属感

学校归属感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2626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探新、时代教育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研讨会、第十三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2016年齐鲁高教论坛 等;学校归属感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丹、蒋梦、陈旭等。

学校归属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626 占比:99.42%

总计:42876篇

学校归属感—发文趋势图

学校归属感

-研究学者

  • 张晓丹
  • 蒋梦
  • 陈旭
  • 霍惠芳
  • 冯晶
  • 孙晓霞
  • 徐柱柱
  • 杨向鹏
  • 杨湘红
  • 王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维; 张纯坤; 蒋晓蝶; Bikorimana Etienne
    • 摘要: 以318名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调查所获数据作为分析元,从学校归属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双重视角出发,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来华留学研究生学术适应影响学习投入的内部机制。研究发现:在考虑学校归属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两变量的情况下,来华留学研究生学术适应对学习投入的直接影响让位于间接影响;在学术适应对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过程中,学校归属感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两变量既能以单独的形式充当特定的中介效果,也能通过连续的形式充当中介效果;学校归属感特定中介效应、学业自我效能感特定中介效应以及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连续中介效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 张晓州; 彭婷
    • 摘要: 目的:为了探讨大学新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方法: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学校归属感量表对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生命意义感和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相关;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学校归属感,还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对大学新生的学校归属感产生间接作用。
    • 罗传艳; 达珍
    • 摘要: 为了解初中聋生感恩现状及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对川藏两地的初中聋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聋生的感恩现状处于中等水平,但学校归属感水平偏低;西藏地区和城市户口的道德认知较好;西藏地区和非独生子女学校归属感更强;感恩水平和学校归属感呈正相关;感恩对学校归属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校应加强对聋生的感恩教育,积极关注农村籍学生的心理发展,通过组织丰富的团体活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 袁文萍
    • 摘要: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557名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现状、特点,并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级、贫困程度、留守经历、领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此,提出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等策略,进而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 沈科
    • 摘要: 文章将学习满意度、学校归属感、学生间互动和学习绩效联系起来,构建了后疫情时代网络课程学习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通过对3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学校归属感和学习满意度均能显著影响网络课程的学习绩效;此外,学生间互动虽然不能显著影响学习绩效,但是却可以通过学校归属感和(或)学习满意度间接影响学习绩效。这一研究结论也为后疫情时代开设网络课程的高校提供了实践指导意义。
    • 覃春燕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孤独感的作用及学校归属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为老师和家长采取恰当的方式帮助初中生缓解孤独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顺利度过初中阶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EMBU-c)、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学校归属感量表大陆版(PSSM),对大同十二中初一到初三年级273名学生施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情感温暖维度均分为(3.122±0.421)分,拒绝维度均分为(1.251±0.574)分,过度保护维度均分为(1.983±0.345)分,学校归属感总均分为(4.770±0.540)分,孤独感总分为(29.465±8.898)分;孤独感在身体状况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40.412,P<0.001)。(2)孤独感与学校归属感和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r=-0.844、-0.812,均p<0.01),与过度保护和拒绝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842、0.909,均p<0.01);学校归属感与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1),与过度保护和拒绝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720、-0.782,p<0.01)。(3)学校归属感在拒绝教养方式与孤独感间呈部分中介,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29%。结论学校归属感在孤独感与拒绝教养方式间呈部分中介,即拒绝教养方式对孤独感可以有直接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影响学校归属感影响初中生的孤独感。
    • 何二林; 叶晓梅; 毛亚庆
    • 摘要: 学校氛围是影响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重要因素,积极的学校氛围是建设安全校园的重要保障。以6176名西部小学生为样本,考察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整体上看,积极的学校氛围能够减少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状况,其中同伴关系环境能显著降低留守儿童的言语欺凌、财务欺凌和身体欺凌状况。同时学校氛围的影响效应在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的留儿童群体中呈现显著差异,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的亲子支持环境能显著降低言语、财务以及身体欺凌。进一步发现积极的学校氛围能增强留守儿童的校园归属感,进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现象。因此,学校要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紧密的亲子关系,建设预防校园欺凌安全的学校物理环境,完善防治校园欺凌的家校合作与社区监护机制,减少校园欺凌。
    • 王燕; 史珂; 沈鑫; 赵杰慧; 张婷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于2021年5—6月选择安徽省三所本科院校在校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学习投入度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职业认同感量表和学业复原力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校护生学习投入度总分、职业认同感总分、学业复原力总分与学校归属感总分均呈正相关(r=0.208-0.552,均P<0.01);在校护生职业认同感和学业复原力在学习投入度和学校归属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护理学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水平偏低,教学管理者应重视学生的内在动力作用,从提高护生的学习投入度、职业认同感、学业复原力出发,增强其学校归属感,进而促进护生身心健康、积极的学业发展。
    • 高斌; 扶长青; 陈端颖
    • 摘要: 目的 分析医学院校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取样,使用手机成瘾量表、亲子依恋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学校适应量表,对某全日制医学院校638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学校适应得分为(3.81±0.55)分,男生的人际适应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P<0.05);回归分析显示,手机成瘾可以负向预测学校适应(β=-0.17,P<0.001),亲子依恋正向预测学校适应(β=0.09,P<0.001),学校归属感正向预测学校适应(β=0.71,P<0.001);中介分析结果显示,亲子依恋和学校归属感在手机成瘾与学校适应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7.14%。结论 手机成瘾、亲子依恋和学校归属感是影响医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
    • 饶艳; 江大为
    • 摘要: 目的:探讨学校归属感在高职护生感知教师关怀行为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学习投入的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2月选取全国不同地区的4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66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感知教师关怀行为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及学习投入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感知教师关怀行为、学校归属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相关性,应用Amos 22.0软件分析学校归属感在感知教师关怀行为与学习投入间的中介效应。结果:668名高职护生感知教师关怀行为、学校归属感及学习投入均分依次为(3.58±0.71)分、(3.65±0.73)分、(2.91±0.53)分。高职护生感知教师关怀行为、学校归属感及学习投入均呈正相关(P<0.01)。感知教师关怀行为与学校归属感均正向预测高职护生学习投入(β值为0.282,0.404,95%CI均不包含0),学校归属感在感知教师关怀行为与学习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3,95%CI不包含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92%。结论:高职护生感知教师关怀行为及学校归属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高职护生感知教师关怀行为可以通过学校归属感间接影响学习投入。教师应加强对高职护生的关怀行为,激发护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提升其学习投入程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