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生权利

学生权利

学生权利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2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教育、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867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法制与社会、才智、班主任之友:中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两岸教育政策研讨会、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等;学生权利的相关文献由470位作者贡献,包括申素平、朱军、李玲玲等。

学生权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2 占比:2.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867 占比:97.91%

总计:20291篇

学生权利—发文趋势图

学生权利

-研究学者

  • 申素平
  • 朱军
  • 李玲玲
  • 严彦
  • 余中根
  • 尹晓
  • 樊华强
  • 程红艳
  • 蔡海龙
  • 谢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娉娉; 贺永平
    • 摘要: “双减”对保障中小学学生权利起到了重要的政策规导作用。对“双减”政策的定位从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三方面进行价值分析发现,“双减”政策问题的由来、“双减”政策的目标以及内容取向体现了政策的价值追求。其合法性在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权利,为中小学学生减负提供制度依据。其有效性在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共性需求,但仍需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需求做出进一步回应。为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双减”政策,保障学生权利,建议将健全考试评价机制、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保障课后服务稳健运行以及综合施策发挥合力作为“双减”政策价值实现的路径。
    • 刘晏如; 宋丹; 赵哲
    • 摘要: 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参与动力,是中西方高校在教育治理中亟需深入探索和突破的问题。基于学生主体与学校场域两个维度,梳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六大动力因素:主体态度、参与需要、自我效能、参与制度、民主沟通和信息反馈。以辽宁省8所高校在校生作为调查样本开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六大动力因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生参与行动的实现需要学生主体和学校场域的共同作用;不同学业阶段、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动力因素选择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学生在大学治理信息反馈方面的动力选择有显著差异。为激发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动力,高校应创建良性治理环境,营造基于身份认同的参与型校园文化氛围;维护学生权力,完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开辟民主沟通渠道,构建公开评议和意见反馈并行的治理模式。
    • 蔡路; 卫薇
    • 摘要: 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是现代大学善治的内在要求,是“以生为本”理念的时代呼唤,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法律法规、部分学校探索和域外国家实践为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提供了合法依据、宝贵经验和借鉴参考。整体教育理念滞后、法律制度保障缺失和学校机制设计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有效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破解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现实困境,确立“学生主体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共同理念是当务之急,坚持“适度与有序并重”“激励与保障并举”两大原则是基本遵循。只有政府积极完善有关法律保障,大学不断加强内部参与机制设计与创新,学生着力提升参与意识和能力,才能实现维护学生大学内部治理参与权、保障大学治理效能、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 李东宏; 尹力
    • 摘要: 非诉讼代理制度,是在诉前阶段聘请律师等人员作为代理人,以学生的名义为法律行为,结果对学生产生法律效力的制度。非诉讼代理作为教育听证制度的前置条件,在高等学校探索建立听证制度的法治工作要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解决诉前程序低效带来的“双输”局面,有助于实现《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中提出的“近两年学生申诉案件校内申诉委员会处理解决率不低于80%”的要求。特别是《民法典》和《律师法》的相关规定为非诉讼代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部分高校代理实践先行的有益尝试和学生法律顾问法定化的域外经验,使非诉讼代理制度在学生权利保障中变得不仅必要,而且可能。非诉讼代理制度的建构应以尊重学术自由和保护大学自治为原则,并对代理方式、代理事项判断标准等基本内容作出相应限定。
    • 刘冬梅; 杜学爽
    • 摘要: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惩戒所保护的权益是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教育公共利益和学生合法权利。教育惩戒中的权益冲突表现为教师教育惩戒权与学生权利保护间的博弈、教师教育惩戒权与公共利益间的相互冲突。权益冲突的实质是两种权利间的竞合问题,处理教育惩戒中的权利关系应坚持权利平衡原则、合理限制原则,具体而言,应实现教师职权与职责、公权力与私权利、学生权利与义务的分别平衡,使教育惩戒在相互协作中达到共赢,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 孙娟
    • 摘要: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深化和细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一般保护、专项保护、管理要求、保护机制、支持与监督、责任与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使学生权利保护落到实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注重保护学生各项权利,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强调家校沟通,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邹文宽
    • 摘要: 新时代依法治校进程中,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高校管理权力和学生权利之间依然面临冲突。辨析和厘清两者之间的涵义和法律关系,同时从理念、内容、运行三个维度审视冲突产生的缘由,并相应地提出冲突调适的优化策略,为高校处理管理权力配置和学生权利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 湛中乐
    • 摘要: 民办大学学生权利如何进行司法救济,取决于民办大学相较于公立大学在自治问题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有无必要承认该差异。基于对大学自治生成逻辑的考察,作为学术自由权制度性保障的大学自治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治行政,其专属于公立大学而适用,但这并非意味着民办大学就属“他治”。基于私人兴学自由权的推论,民办大学享有私法上的自治权,即私校自治。在自治界限上,私校自治与大学自治相比,二者既有量的区别,也有质的差异,前者理应享有更大的自治空间。为保障私校自治背后所担保的私人兴学自由权,有必要承认民办大学、公立大学在自治问题上的差异。相应的,民办大学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应被认定为私法契约关系。在此基础上,透过民法上的概括条款,藉由民事诉讼对民办大学之学生权利予以救济。
    • 沈祎佳
    • 摘要: 大学章程是高校内部的学生权利保障书.在章程中凸显对学生权利的保障和弘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应有之义.通过分析13所样本大学章程文本,发现当前大学章程在保障学生权利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对学生主体地位不够重视、条款同质化严重、程序规定缺失等.建议大学章程在制定和修改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高校特色、细化程序规定,以进一步完善章程对学生权利的保障,实现依法治校.
    • 张都现
    • 摘要: 程序是控制和约束权力的最佳手段.学校要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细化"调查——讨论——告知——听证——决定——送达——申诉——备案与存档"的程序设计,制约和监督学校内部相关机构或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学生依法享有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参与权、听证权和申诉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