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宣痹汤

宣痹汤

宣痹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125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光明中医、广西中医药、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8河南省中医、中西医风湿病学术年会等;宣痹汤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庆良、刘成德、李淑莲等。

宣痹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1.5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125 占比:98.40%

总计:7241篇

宣痹汤—发文趋势图

宣痹汤

-研究学者

  • 孟庆良
  • 刘成德
  • 李淑莲
  • 冯福海
  • 周刚
  • 展俊平
  • 左瑞庭
  • 李宇航
  • 王庆国
  • 王慧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愔; 陈晓玲; 韩雪
    • 摘要: 目的 探讨宣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2020年12月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宣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14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ESR、CRP及U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宣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 赵劲枝; 周玉梁
    • 摘要: 目的:探究加减宣痹汤联合西医治疗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血清尿酸(Uric Acid,U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1月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减宣痹汤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UA、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UA及CR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减宣痹汤联合西医治疗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且无用药安全性问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UA、CRP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婧; 叶志勤
    • 摘要: 目的:研究宣痹汤合三妙散联合西药口服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湿热痹阻证患者疗效及血清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s on myeloid cells-1,sTREM-1)、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 inositol,GPI)水平的影响。方法:将RA湿热痹阻证患者108例依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宣痹汤合三妙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TREM-1、IL-32、GPI水平及中医症状和体征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of 28 joints,DAS28)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29%,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治疗后两组sTREM-1、GPI、IL-32水平及中医症状和体征评分、WOMAC和DAS28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痹汤合三妙散联合甲氨蝶呤片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能有效改善RA湿热痹阻证患者关节肿胀、晨僵、关节压痛等症状,能调节sTREM-1、IL-32及GPI水平,效果优于甲氨蝶呤片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且不良反应少。
    • 崔家康; 陈晓; 高青杰; 孟庆良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宣痹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9月。纳入有关宣痹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RA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0评价标准条目和工具进行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1项研究,共863例患者。结果:宣痹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RA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化学药物治疗[OR=2.81,95%CI(1.91,4.12)],可显著降低红细胞沉降率[MD=-8.63,95%CI(-10.96,-6.29),P<0.00001]和C反应蛋白水平[MD=-6.47,95%CI(-7.9,-5.03),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化学药物治疗。结论:宣痹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RA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炎症指标。
    • 程锐; 周健
    • 摘要: 目的:探讨宣痹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干预膝骨关节炎(KOA)湿热痹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KOA湿热痹阻证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干预措施;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内服宣痹汤加味。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视觉模拟量表(VAS)、湿热痹阻证症状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KOA患者的WOMAC与V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湿热痹阻证症状评分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1);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干预措施基础上,宣痹汤加味干预KOA湿热痹阻证患者的疗效确切,有助于症状体征、疼痛以及湿热痹阻证症状的改善。
    • 王鹏程; 舒建国; 花宇琪
    • 摘要: cqvip:笔者应用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获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被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观察组中男5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59±8.14岁;平均病程7.02±3.58年。
    • 章懿婷; 刘秋红; 赵琳
    • 摘要: 目的 探讨宣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痹阻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风湿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属湿热痹阻型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甲氨蝶呤7.5~15 mg qw口服治疗,观察组加服宣痹汤,疗程为12周.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ACR20达标情况、DAS28及健康评定问卷(HAQ).结果 观察组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DAS28及HAQ,ACR20达标率在各观察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宣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痹阻型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 吴春玲; 徐恒; 季清洁; 冷文飞
    •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医称之为"尪痹",痹证初期多会出现湿热痹阻证的证候表现。治疗宜着重清热化湿,通络止痛,冷文飞教授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以宣痹汤合三妙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冷文飞教授认为本方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 李华伟; 易岚; 倪斌; 王钢; 邹燕勤
    • 摘要: 张简斋先生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金陵医家之一,他继承和发扬了吴鞠通、叶天士等温病大家的学术思想,善于运用温病方治疗内科杂病,常用三仁汤、沙参麦冬汤、宣痹汤和宣清导浊汤等化裁,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并且有所创新.通过整理研究简斋先生运用温病方治疗内科杂病医案,以开拓内科杂病的临床辨治思路.
    • 田曼; 邵弯; 邵嘉锴; 高章远致; 闵晓俊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瘿瘤中医治疗的另一种辨证论治思路.方法:认真研读瘿瘤病因病机及历代医家诊治经验等相关文献,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以系统分析.结果:瘿瘤有虚实之分,临床中以实证居多,其病机可归纳为痰浊、瘀血及气滞,中医治疗可从祛湿入手,辅以活血行气,夹有虚证者可补虚理气.结论:祛湿法在瘿瘤临床治疗的理法方药的运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