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细胞介素-32

白细胞介素-32

白细胞介素-32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23388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环球中医药、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2010年京津冀地区呼吸系病专业学术年会等;白细胞介素-32的相关文献由383位作者贡献,包括潘兴飞、邓星奇、顾薇等。

白细胞介素-32—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3388 占比:99.95%

总计:223498篇

白细胞介素-32—发文趋势图

白细胞介素-32

-研究学者

  • 潘兴飞
  • 邓星奇
  • 顾薇
  • 刘代顺
  • 刘梅
  • 左维泽
  • 张绍全
  • 李小川
  • 王育斌
  • 程德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晓华; 彭宝相; 张纪云; 程振娜
    • 摘要: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及死亡率位居前列。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19-9)作为EC筛查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其特异性不高。因此,寻找特异性高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E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非常重要。IL-32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炎性因子,多项研究发现其在肿瘤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效应[1]。本研究对EC患者的血清IL-32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EC诊断和病情判断中的作用。
    • 蔡志敏; 马宇鹏; 肖姗
    • 摘要: 目的研究五苓散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和心肌损伤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五苓散低剂量组、五苓散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完成后,五苓散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3.7 g/kg、11.0 g/kg(以生药含量计)五苓散灌胃,二甲双胍组给予200 mg/kg二甲双胍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用8周。使用血糖仪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心肌组织中IL-32、IL-6、IL-8、TNF-α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IL-32、IL-6、IL-8、TNF-α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TC、TG、LDL-C、IL-32、IL-6、IL-8、TNF-α水平,心肌组织中IL-32、IL-6、IL-8、TNF-α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均<0.05);心肌组织细胞排列紊乱,肌纤维增粗,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五苓散低、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小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TC、TG、LDL-C、IL-32、IL-6、IL-8、TNF-α水平,心肌组织中IL-32、IL-6、IL-8、TNF-α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五苓散高剂量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五苓散低剂量组(P均<0.05);五苓散低、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结论五苓散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调节脂代谢,修复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32、IL-6、IL-8、TNF-α表达有关。
    • 李婧; 叶志勤
    • 摘要: 目的:研究宣痹汤合三妙散联合西药口服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湿热痹阻证患者疗效及血清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s on myeloid cells-1,sTREM-1)、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 inositol,GPI)水平的影响。方法:将RA湿热痹阻证患者108例依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宣痹汤合三妙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TREM-1、IL-32、GPI水平及中医症状和体征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of 28 joints,DAS28)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29%,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治疗后两组sTREM-1、GPI、IL-32水平及中医症状和体征评分、WOMAC和DAS28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痹汤合三妙散联合甲氨蝶呤片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能有效改善RA湿热痹阻证患者关节肿胀、晨僵、关节压痛等症状,能调节sTREM-1、IL-32及GPI水平,效果优于甲氨蝶呤片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且不良反应少。
    • 李丹丹; 刘长发; 袁星星; 王炳予; 杨磊; 邢丽娜; 冯丽辉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丹芪祛瘀止痛颗粒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收治的9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给予丹芪祛瘀止痛颗粒治疗)和对照组49例(给予摩罗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PGI)、胃蛋白酶原II(Pepsinogen,PGII)、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脘胀满、胃痛、口淡、懒言、气短、食少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胃脘胀满、胃痛、口淡、懒言、气短、食少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I、MT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GII、GAS、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PGI、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GII、GAS、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IL-32、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IL-32、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祛瘀止痛颗粒能够有效调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GI、PGII、IL-32、CRP、CGRP、GAS、MTL、EGF水平,发挥调节胃黏膜腺体功能、改善胃黏膜炎性损伤、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何小勇; 王道猛; 钱斌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12 F猪尾巴管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行胸腔镜治疗的225例肺癌患者相关资料,将其分为细胸管组(90例)及粗胸管组(135例),细管组术中细胸管采用12 F的猪尾巴管,粗管组采用28 F和32 F的硅胶引流管。观察两组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术后1、3、7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术后置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管组的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第3天引流量、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粗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管组术后1、3、7 d的血清IL-3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粗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 F猪尾巴管能够在保证引流效果的前提下,减轻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且并未增加相关风险,还可有效抑制血清IL-32的表达。
    • 冯徐俊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前白蛋白(PA)、白细胞介素-32(IL-32)、白细胞介素-6(IL-6)在伴肺部感染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伴肺部感染AMI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T-proBNP、PA、IL-32及IL-6水平,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伴肺部感染AMI的诊断结果。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与预后不良组(17例),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NT-proBNP、PA、IL-32及IL-6水平。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IL-32、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IL-32、IL-6联合检测诊断伴肺部感染A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95%CI=0.886~0.963),敏感度为96.20%,特异度为81.21%,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于单一指标检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NT-proBNP、IL-32、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PA、IL-32及IL-6联合诊断可提高伴肺部感染AMI的诊断价值,并可有效评估预后,指导治疗。
    • 闫晓华; 董立; 彭宝相; 张纪云; 程振娜; 刘瑞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CIN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87例CIN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病理结果正常者8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阴道微生态、HPV、TRAIL及IL-32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阴道微生态各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x2 =5.82~53.45,P<0.05);观察组HPV感染率、IL-3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RA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IN的发生与阴道微生态异常、HPV感染、低水平TRAIL表达及高水平IL-32表达有一定关系.
    • 吴宙光; 王斌; 程珍; 张文杰; 郑佳辰; 李一帆
    •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32(IL-3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收治的CBD患儿72例为研究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另选取同期肝移植供体肝胆管组织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肝组织和胆管组织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TGF-β1和IL-32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比较两组肝组织标本的TGF-β1和IL-3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CBD患儿肝功能指标与血清TGF-β1、IL-32的相关性,比较CBD患者胆管不同病理程度的TGF-β1和IL-32的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清TGF-β1和IL-3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组织中TGF-β1和IL-3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BD患儿的血清TGF-β1、IL-32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D患者胆管不同病理程度的TGF-β1、IL-3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和IL-32水平在CBD患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严重度的判断,为进一步防治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
    • 郭越; 刘辉华; 黄瑞
    • 摘要: 目的 观察石斛养胃祛萎合剂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石斛养胃祛萎合剂治之.检测胃蛋白酶原变化,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结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腺体萎缩的变化,血清中炎症状态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的含量,评价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随访半年统计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75.00%,以观察组有效性更高(P0.05).结论 石斛养胃祛萎合剂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的临床效果确切,在调节PG分泌量,改善胃黏膜病理方面有更好的效果,更利于降低TNF-α、IL-32、SIL-2R等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减轻胃黏膜的炎性损伤,用药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张永军; 吕会礼; 廖玉峰; 刘俊宏; 谭勇平; 文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微小RNA-127(miR-127)、白细胞介素-32(IL-32)水平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33例ALI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死亡或痊愈出院分为死亡组87例和存活组146例,分别采用RT-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LI患者血浆miR-127、IL-32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miR-127、IL-32水平对ALI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浆miR-127、IL-32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死亡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存活组,呼气末正压(PEEP)和血浆miR-127、IL-32水平高于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27(OR=2.673,95%CI:1.834~7.749)和IL-32(OR=1.269,95%CI:1.025~1.570)为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127+IL-32水平(AUC=0.913,95%CI:0.869~0.946)预测ALI患者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miR-127(AUC=0.829,95%CI:0.775~0.875)、IL-32(AUC=0.814,95%CI:0.758~0.862)单独预测.结论 ALI患者血浆miR-127、IL-32水平升高,联合测定血浆miR-127、IL-32水平能提高对AL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