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外战略

对外战略

对外战略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85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312篇;相关期刊332种,包括国际展望、当代世界、瞭望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博士论坛、第十一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12年会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中的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等;对外战略的相关文献由539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淑兰、钱国平、高祖贵等。

对外战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8 占比:30.4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1312 占比:69.16%

总计:1897篇

对外战略—发文趋势图

对外战略

-研究学者

  • 郭淑兰
  • 钱国平
  • 高祖贵
  • 宫力
  • 张泽宇
  • 葛汉文
  • 钱文荣
  • 亓成章
  • 倪峰
  • 刘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永红; 谢静
    • 摘要: 孟加拉湾地区“小要国”对外战略选择的根源受到“内生性”因素的制约和“结构性”外部因素的挑战以及小国处理毗邻大国的关系、域内外大国力量的变化与调整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对孟加拉湾地区“小要国”斯里兰卡与缅甸两国的对外战略模式选择的分析认为,缅甸的对外战略有根深蒂固的“中立”外交逻辑,在独立后不同时期,均保持中立的外交特色;斯里兰卡的对外战略具有对冲倾向,在不结盟与平衡中变化,还受到国内政治形势制约,并根据孟加拉湾地区大国力量的变化进行调整,且具有一定的战略不确定性和灵活性。
    • 王娟
    • 摘要: 美国内战前,南部蓄奴势力始终借助大英帝国或联邦政府的权力来维护和扩张奴隶制。从殖民地时期到19世纪初,北美殖民地在英国的统治下大力发展蓄奴经济,扩张奴隶制。随着英国开始限制和破坏殖民地的奴隶制,美国南部转向寻求蓄奴州的自主权,奴隶主们利用宪法条款论证奴隶制的合法性。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南部蓄奴州被各种废奴力量围困,尤其是英国的废奴运动和海地革命。为应对这一局面,南部奴隶主积极寻求联邦政府的支持,限制自由领土的扩张。从19世纪30年代到内战前,南部奴隶主精英领导人在联邦政府中拥有巨大影响力。他们为扩张奴隶制,借助联邦权力大力发展海军,吞并德克萨斯,与墨西哥开战。但是林肯当选总统,打破了南部奴隶主精英对美国政治的控制权。前南部同盟各州选择脱离联邦,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贯通西半球的奴隶制国际体系。
    • 肖华锋
    • 摘要: 关于美国外语教育史的研究,现有研究成果一般是以历史事件为主线的短时段研究。实际上,从中长时段看,美国的外语教育史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二战前、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二战前的美国外语教育以人文主义教育为主,与美国国家战略几乎毫无关联,美国政府没有制定任何支持外语教育的政策;《1958年国防教育法》开创了美国外语教育立法的先例,外语教育首次被纳入美国国家战略体系,冷战时期,美国外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外语+地区研究的教育模式兴起;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重点支持“关键语言”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联系更加紧密,重点培养国家情报人员,强调语言能力的提升,而对国别地区研究有所淡化。仅强调语言技能而忽略国别地区的研究,无疑不利于美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有效沟通和理解。美国的外语教育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反思,如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关键语言”的确定,外语助推国别区域研究,重点支持研修国际对手或“敌人”的语言等。
    • 杨元超
    • 摘要: 提要:处理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是汉朝国家治理的重大课题.班固对汉兴以来的对外政策得失做了许多记述与评论,对王朝应该如何处理边疆问题,实行怎样的对外策略以及建立何种天下秩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宏观战略的框架看,班固之说兼有深刻的现实主义考量和儒家意识形态传统,对帝国扩张的局限性,内政和外事的轻重,软、硬实力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思考,初步形成了主张防止过度扩张,保持战略弹性,合理展现与使用软、硬实力以维持王朝稳定、实现王朝长远利益的对外战略观.其思想在今天仍可为镜鉴.
    • 李向阳
    • 摘要: 经济外交是大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国崛起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中国学术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人经济外交这一概念,意味着新时代中国经济外交的组织架构正在形成,但围绕中国经济外交的发展模式并未取得共识。中国的经济外交是否应该复制其他大国的模式,这是一个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 马荣久
    • 摘要: 国际组织与国家行为体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这不仅彰显于国际组织的构建与运行中,而且融入了有关国家保持或增强制度性话语权的对外战略。本文将理论逻辑与事实分析相结合,从权力概念的分析入手,阐释国家权力和影响力彰显于国际组织建立与运行中的三个关键节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组织中制度性话语权的来源,并简要论及中国增强自身在国际组织中话语权的基本策略选择等。
    • 王明进
    • 摘要: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的变化,形成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从人类整体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理念,但其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没有改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道路.
    • 黄娟
    •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新时代中国对外战略,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格局,也对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高校要坚持党管外事,确保党对高校对外开放的领导;对标国家对外战略,注重对外开放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提质增效,提高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发挥高校在人文交流中的先锋作用。
    • 韩前伟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间,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发展的大战略出发,形成了关于国际和平问题的系统认识与主张.这些认识与主张可总结为五个相互关联的重要判断,即中国共产党认为国际和平态势总体稳定可期,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定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增进国际和平,中国共产党主张系统地解决国际和平问题.上述判断基本反映了从冷战后期到多极化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和平问题的总体思考.
    • 王帆
    •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对外依存度偏高的风险。回顾一些大国的对外战略可以看出,相互依存直接影响对外战略,对外依存度过高会导致战略自主性的下降,从而极大缩减战略选项,甚至在一些关键节点不得不诉诸战略冒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度采取“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略自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