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局部晚期鼻咽癌

局部晚期鼻咽癌

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1375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医学工程、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 、2018中国国际肿瘤营养学论坛、第六届全国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学术会议、第四届海峡两岸肿瘤营养高峰论坛、2018吴阶平医学营养学术会议等;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相关文献由610位作者贡献,包括金风、刘家豪、梁锦辉等。

局部晚期鼻咽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375 占比:99.50%

总计:41582篇

局部晚期鼻咽癌—发文趋势图

局部晚期鼻咽癌

-研究学者

  • 金风
  • 刘家豪
  • 梁锦辉
  • 程宇文
  • 胡超苏
  • 邓滨
  • 冯庆
  • 刘德鑫
  • 吴伟莉
  • 吴惠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琦琪; 史尚雨宸; 信亚晨; 王侠
    • 摘要: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65岁)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7年02月我院肿瘤放射治疗科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初次经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45例患者作为IMRT组。用成组匹配的方法(匹配条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T分期、N分期、合并症)选取同期经IMRT/化疗(chemotherapy,CT)治疗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5例,作为IMRT/CT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IMRT/CT组和IMRT组鼻咽部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9%和82.2%,淋巴结区完全缓解率为76.5%和73.0%。IMRT/CT组和IMRT组1年、3年OS分别为91.1%和88.9%、71.1%和68.9%,1年、3年PFS分别为82.2%和77.8%、64.4%和57.8%。IMRT/CT组出现3-4级白细胞减少、呕吐、黏膜炎人数明显高于IMR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IMRT并不能明显改善老年(≥65岁)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且增加了治疗相关的3-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单独的IMRT可能是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一种低毒性的有效治疗方法。
    • 王峰; 王颖; 龙斌; 舒小镭; 李丛; 李晓宇
    • 摘要: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后再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Ⅲ/Ⅳa期)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45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同期完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及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对照组,45例)。诱导化疗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奈达铂同步化疗,对照组采用顺铂同步化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3年随访。诱导化疗后及同步放化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3年局部肿瘤控制率和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3级及以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后再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普石菊
    • 摘要: 目的:关于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应用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取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40 例(于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入我院就诊),以电脑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 20 例。 对照组通过单纯的放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通过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方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①观察组(18 例,占 90.00% )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12 例,占 60.00% )高,符合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理想,符合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结论:通过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荐。
    • 马光; 区晓敏; 胡超苏; 宋少莉; 杨忠毅
    • 摘要: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东南亚地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来说,放疗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但不同患者间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早期准确评估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预后能力对于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评估和比较治疗前^(18)F-胸苷(fluorothymidine,FLT)、^(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参数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5月—2015年1月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及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随访结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定义为从治疗开始至肿瘤进展或者发生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病灶评估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 1.1,RECIST 1.1)。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分别行^(18)F-FLT和^(18)F-FDG PET/CT显像,两次显像时间间隔均保持在1周以内,并测量其主要参数,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ean))、增殖性肿瘤体积(proliferative tumor volume,PTV)/代谢性肿瘤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病灶腺苷代谢总量(total lesion thymidine,TLT)/病灶葡萄糖代谢总量(total lesion glucose,TLG)及肿瘤异质性(heterogeneity index,HI)。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上述PET/CT参数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相关性。随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筛选最佳界值,并评价其预测效能。同时建立Kaplan-Meier模型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2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复发或转移共6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7.9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4.51个月。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仅在^(18)F-FLT PET/CT显像组中,以70%SUV_(max)为阈值测得原发灶肿瘤内异质性指数,即HI(T-FLT-70%SUV_(max))与肿瘤转移/复发具有相关性(P=0.04);ROC曲线分析显示其HI(T-FLT-70%SUV_(max))预测转移/复发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79.90%(P=0.04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当HI(T-FLT-70%SUV_(max))>0.828时,其中位PFS为57.99个月,明显短于HI(T-FLT-70%SUV_(max))≤0.828的患者(P=0.014)。结论:基于^(18)F-FLT PET/CT显像的肿瘤内HI具有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效果的潜在价值。
    • 肖纪南; 王纪煌; 黄德玉
    • 摘要: 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奈达铂(TP)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89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与试验组(45例)。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试验组接受TP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P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较好,可降低血清标志物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好。
    • 张朋菲; 战东超; 李明; 宋轶鹏
    • 摘要: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3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先行TP方案(紫杉醇 + 顺铂)化疗2周期,然后同步尼妥珠单抗联合放疗。评估患者的治疗疗效、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所有患者的ORR为80.65% (25/31),DCR为100%;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55% (29/31);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 (4/31);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诱导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安全性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曾玉; 谭华根; 邝燕好; 张忆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脱敏试剂固定装置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后牙本质敏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发生牙本质敏感症患者(共167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20例,共84颗患牙)和对照组(20例,共83颗患牙),对照组患者采用口腔诊室Gluma脱敏剂治疗后辅助口腔脱敏糊剂家庭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口腔诊室Gluma脱敏剂治疗后利用新型脱敏试剂装置固定口腔脱敏糊剂进行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牙齿敏感程度以及牙本质脱敏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齿敏感程度V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牙齿敏感程度VA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牙本质脱敏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后牙本质敏感患者,使用新型脱敏试剂固定装置辅助脱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脱敏试剂的牙脱敏治疗效果,并获得较好的早期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侯薇; 徐璐; 苏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不同周期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依据新辅助化疗周期的不同将10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3),两组患者均给予调强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1~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5年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8%,与对照组患者的60.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 郭立仪; 周园; 叶振君; 邹艳菲
    • 摘要: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9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0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鼻咽癌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试验组采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鼻咽癌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效果,并进行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RR率为56.67%,DCR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30.00%、50.00%(P0.05);两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未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能降低复发率、转移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 黄杰波; 刘华盛; ※傅向军; 郭立兵; 郑明奋; 肖平
    • 摘要: 目的:探讨TNF(多西他赛+奈达铂+氟尿嘧啶)、TPF(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两种诱导化疗方案,联合顺铂每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确诊的5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基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分期局部晚期鼻咽癌(Ⅲ~Ⅳa期)标准选取,随机分为A组(TNF诱导化疗2期+顺铂每周同步放化疗)28例和B组(TPF诱导化疗2期+顺铂每周同步放化疗)30例,放疗采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综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同步化疗完成度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化疗为2期时,TNF及TPF两种诱导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当,但TPF组的同步顺铂化疗完成度更高,提示TNF诱导化疗存在更高风险、更远期的骨髓抑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