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崔颢

崔颢

崔颢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地理、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6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语文月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年度职教教改论坛等;崔颢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连茂、盛大林、陈增杰等。

崔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6 占比:99.6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4%

总计:297篇

崔颢—发文趋势图

崔颢

-研究学者

  • 刘连茂
  • 盛大林
  • 陈增杰
  • 严耀中
  • 佘玉梅
  • 少年怒马
  • 崔颢
  • 方超群
  • 李元洛
  • 李弗不

崔颢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海萍
    • 摘要: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文人骚客都曾抒写乡愁之苦,并形成一个世代传承的精神信仰,去国怀乡,留恋故土,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杜甫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写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睹景思乡,写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流浪异乡,望见夕阳日暮,有感而发,创作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千古佳话……
    • 朱杰; 赵桂香; 郝婧宇; 李清华; 徐可文
    • 摘要: 如果云知道,春天树,日暮云,我愿扶摇而上,云游四海八荒;如果云知道,明日阴晴与朝阳,我愿任风吹拂八千里,在云海徜徉;如果云知道,星空多浩渺,我愿插上风雨的翅膀,倾听云中的万千奥妙。云为何物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变幻无穷,而天上的云彩一如既往,缓慢悠扬,似在倾听,似在微笑,又似在诉说。云,从古至今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唐代诗人王维在《过香积寺》中写道“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也写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绝唱。
    • 付秀宏
    • 摘要: 若耶溪是浙江绍兴境内的一条名溪,为会稽山北麓的最大河流。古老的若耶溪,今已改名平水江,它源自若耶山,山下有深潭。昔日之潭已没入平水江水库,库区鱼鸥成群,风景秀丽。溪畔青山叠翠,溪内流泉澄碧,两岸风光如画。富有诗情画意的若耶溪,使历代的文人雅士流连忘返。唐代李白曾用“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等诗句咏之。南朝王籍、谢灵运,唐代杜甫、孟浩然、崔颢、元稹、刘长卿,宋代王安石、苏轼、陆游,明代王守仁、徐渭、王思任等,都曾泛舟若耶,留下无数诗篇。
    • 唐弘容
    • 摘要: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程应峰
    • 摘要: 崔颢之于黄鹤楼,无疑是一个文化符号。这归功于那首为人称道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赋比兴?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在黄鹤楼上空。
    • 王立群
    • 摘要: 黄鹤楼在长江边上,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当时该楼是一座"军事楼",主要承担瞭望、守戍的功能。晋灭东吴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国家一统,黄鹤楼的军事价值不大了。黄鹤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以后,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用来登高望远的赏景楼。这个时候,黄鹤楼还不是特别知名。唐代诗人崔颢游武昌,登临黄鹤楼,在此题下《黄鹤楼》七律一首。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如此评价,足见崔颢《黄鹤楼》之佳。
    • 阿夏
    • 摘要: 安徽·宣城·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郁达夫曾说,"江山也要文人捧",一语道尽了文人与山水美景之间的关联。山水之情趣,不只在山水,更在于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有了王勃,从此鄱阳湖畔多了一抹惊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有了崔颢,从此江城多了几丝动人。
    • 南晨
    • 摘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的这句诗让黄鹤楼声名远播。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市蛇山,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黄鹤楼历尽沧桑,屡毁屡建,已有30多次。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黄鹤楼的得名非常有传奇色彩,但基本上都是传说,没有任何史实根据。其实,世界上鹤有许多种,但是没有一种是黄色的。黄鹤楼地处江汉地区。虽然这一地区也有鹤活动的痕迹,但这里的鹤大多为灰鹤。
    • 邹殿伟
    • 摘要: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经过几次扩建,规模宏大,姿态奇特,到了唐代已成为许多文人墨客赏景赋诗的理想之地。公元734年,一个明媚的春日里,有一位叫崔颢的读书人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坐船沿着长江来到了武昌。恰好陪他一同前行的书童就是武昌人,书童建议道:“主人,这里有一座高大雄伟的黄鹤楼,我们上去好好看一看,怎么样?”崔颢笑着点点头,于是主仆二人兴致勃勃地登上黄鹤楼,眺望起周围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象。
    • 白士兴
    • 摘要: 诗在唐代,是一个传媒,也是一个擂台。人与人比,诗与诗比,这种不确定主题、富有趣味性的文学竞赛时至今日仍然沿袭不衰,将寂寞的文坛弄得热闹生动,花絮繁多。譬如崔颢先到黄鹤楼,题诗一首,力拔头筹,竟然使得后来的诗仙李白大伤脑筋,面对美景,诗兴全无,只是嘟嘟囔哦地说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话语显得勉强和无奈,大约面对崔颢的诗,只有闷头喝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