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应变硬化

应变硬化

应变硬化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24661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材料导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6中国有色合金及特种铸造发展论坛(第3届有色合金及特种铸造技术国际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压铸会议、第九届中国铸造质量标准论坛)、第五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等;应变硬化的相关文献由92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铁军、李玉龙、田砾等。

应变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9 占比:1.04%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24661 占比:98.85%

总计:24948篇

应变硬化—发文趋势图

应变硬化

-研究学者

  • 赵铁军
  • 李玉龙
  • 田砾
  • 徐世烺
  • 李贺东
  • 索涛
  • 赵峰
  • G·J·派勒特
  • 丁一
  • 刘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广超; 陶广哲; 曹志国; 赵勇强; 徐祝贺; 李友; 左昊;
    • 摘要: 煤炭开采引起的覆岩运动、变形和破坏直接影响地下水库的储水库存与水源补给能力,为了科学精确化计算地下水库库容,有必要考虑采空区垮落岩体在渐进压实过程中体现出的应变硬化力学特性对采场覆岩“两带”高度分布特征的影响作用。以李家壕煤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垮落岩体在压实过程中体现出的应变硬化力学特性,采用双屈服模型和提出的反演计算方法对采场覆岩破坏特征进行研究,推导得出垮落岩体应力表达式,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并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揭示了垮落岩体应变硬化特性对采场覆岩“两带”发育规律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应变的增加,垮落岩体的应力先缓慢增大,当达到某一临界应变后,应力呈近似指数型快速增长;且随着碎胀系数的增加,应力呈现指数型增长所对应的临界应变亦随之增大。(2)基于FLAC^(3D)内置的双屈服模型,并提出了盖帽压力与材料特性的反演计算方法,实现了采空区垮落岩体应变硬化特性的仿真计算。(3)模拟结果表明,当考虑垮落岩体的压实和支撑作用时,顶板岩层运动范围和程度降低,引起的塑性区破坏范围亦随之降低,垮落带高度为15 m,减少16%,断裂带高度为65 m,减少13.3%,并基于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上述仿真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 孟嘉; 李俊超; 陈云敏
    • 摘要: 为了探究城市固废应变硬化机理及模型固废在超重力模拟试验中的适用性,选用塑料和草炭、石英砂和高岭土等材料,分别对固废有机纤维和土颗粒的各项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纤维对固废的应变硬化特性起主导作用,可以显著地提高固废强度;土颗粒中石英砂质量分数增加可以提高固废在小应变时的强度,高岭土质量分数增大会导致固废破坏应变及偏应力峰值明显减小.基于各组分作用,提出定量控制有机纤维质量分数的方法配制模型固废,配制出的模型固废与真实固废的各项特性非常吻合.采用模型固废强度参数计算得到的填埋场失稳临界水位比与离心模拟试验结果一致,验证了所配固废的超重力模拟适用性,为填埋场变形与稳定超重力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方志; 周腾; 刘路明; 胡锐; 黄政宇
    • 摘要: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受拉性能,对强度等级150 MPa的15组共50个UHPC试件分别进行轴拉、弯拉和劈拉性能测试,获得钢纤维掺量和形状对UHPC轴拉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延性、耗能能力和裂缝发展的影响,以及轴拉、弯拉和劈拉强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不超过1%时,UHPC轴拉表现出单缝开裂的应变软化特征,钢纤维掺量不小于2%时,则表现出多缝开裂的应变硬化特征;包括卸载曲线在内的UHPC轴拉应力-应变全曲线在初裂点、峰值点、极限点和卸载点等相邻特征点间基本呈线性变化,受拉与受压弹性模量相近,材料的塑性耗能能力基本由基体内纤维的塑性变形提供;端钩纤维仅对UHPC轴拉时的峰值点应变、塑性耗能能力及多缝开裂时的裂缝间距影响较为显著,对其他性能的影响较小;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UHPC轴拉、弯拉和劈拉强度均近似线性增大且弯拉强度对其最为敏感,轴拉强度与弯拉和劈拉强度比逐渐降低。
    • 杨磊峰; 常新哲; 徐绯; 王帅; 刘小川; 惠旭龙; 李肖成
    • 摘要: 对于受轴向冲击载荷作用的薄壁圆管动态响应的相似律问题,由于圆管的薄壁特性导致厚度无法与高度和半径按相同的比例进行结构缩放,从而产生模型的几何畸变,此时传统的相似律已无法描述原型与畸变模型之间的动态响应规律。基于薄壁圆管轴向冲击问题的控制方程,通过能量守恒和量纲分析,推导了考虑几何畸变条件下轴向冲击载荷作用的理想弹塑性薄壁圆管动态响应的相似律。通过在给定应变与应变率区间上建立比例模型预测的流动屈服应力与原型流动屈服应力的最佳逼近关系,将几何畸变相似律进一步推广至包含应变率和应变硬化的材料。通过数值方法验证了提出的几何畸变模型相似律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考虑厚度畸变的受轴向冲击薄壁圆管的相似律可用于预测原型结构的冲击动态响应,并显著降低比例模型与原型结构平均载荷和能量的偏差。
    • 徐伟铖; 李贺东
    • 摘要: 文中利用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开发可喷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其抗压、抗拉和弯曲性能良好,可喷性好、回弹率低。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28d龄期抗压强度为42.0MPa,拉伸强度为3.48MPa,拉伸应变稳定在1.5%以上;四点弯曲试验表明,随薄板厚度增加,其弯曲强度逐渐降低,60mm薄板抗弯强度仍可达到8.75MPa,具有明显的应变硬化特征和多缝开裂现象,可用于一般结构的抢修、加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王黎阳; 郑银林; 马锋玲; 刘艳霞; 王利娜
    • 摘要: 针对普通混凝土或砂浆的脆性大、抗拉强度低、易开裂问题,文章研究了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VA-ECC)的水胶比对其极限拉应变、力学强度等性能的影响,以达到显著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韧性的目的。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0.55%时,0.30、0.35、0.40、0.45水胶比的极限拉应变平均值分别为2.21%、2.89%、4.62%和3.81%。可见,适宜水胶比时PVA-ECC能够完全实现多点开裂,极限拉应变可稳定达到3.0%以上,最高可达5.7%。该性能决定了PVA-ECC作为一种优良的超高韧性材料在结构抗裂和修补工程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闫清峰; 张纪刚; 张敏; 赵迪; 杨冉
    • 摘要: 利用三点弯曲试验分析了不同粉煤灰用量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弯曲性能,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记录和分析了不同粉煤灰用量下ECC在弯曲试验过程中水平、竖向应变云图的演化和裂缝的产生、扩展和贯穿过程,并提出利用开裂面积比和分形维数表征ECC的损伤程度.试验结果表明,ECC在弯曲荷载作用下具有应变硬化特性,且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最大裂缝宽度先增加后减小,但材料的挠度、断裂能、弯曲韧性和开裂面积比值逐渐增加,这说明粉煤灰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变形性能.此外,通过DIC技术分析得到的应变云图能够直观表征ECC应变演化及裂缝产生、扩展和贯通过程,开裂面积比和分形维数能够有效表征ECC的损伤程度.
    • 姚凯; 闵小华
    • 摘要: 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均影响β型钛合金的力学性能,且其影响均关联塑性变形过程中变形方式的变化。利用TEM,EBSD,SEM,XRD,OM和拉伸试验机研究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耦合作用对{332}〈113〉孪生诱发塑性效应Ti-15Mo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98 K和573 K下,屈服强度均随应变速率的增加逐渐升高,即依赖于位错热激活过程,且573 K下显著的位错热激活作用使得屈服强度表现出更大的应变速率依赖性。不同于298 K下,Ti-15Mo合金在573 K下通过{332}〈113〉孪生和位错滑移耦合变形;构建的流变应力模型表明位错强化成为其主要强化方式。高应变速率下,塑性变形早期形成的更多孪晶虽然会抑制孪生的进一步产生降低加工硬化率,但同时有效降低位错不均匀分布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延缓颈缩的发生;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Ti-15Mo合金在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耦合作用下呈现出更小的应变速率依赖性。
    • 刘林波; 陈佳文; 沈喜训
    • 摘要: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得到厚度约600μm的块体纳米晶铜,并在100~250°C下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纳米晶铜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退火及退火后纳米晶铜均呈现面心立方结构;随着退火温度从100°C增加至250°C,纳米晶铜(200)晶面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纳米晶铜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表面拉伸变形带和拉伸断口上大而深的韧窝数量均增加;200°C退火后纳米晶铜的拉伸性能较佳,抗拉强度高约500 MPa,断后伸长率近30.5%。
    • 王飞; 张有桔; 彭世龙; 张挺; 曹广勇
    • 摘要: 为探究膨胀土应力-应变特性,以合肥地区典型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三轴试验,得到在不同固结压力下膨胀土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其强度特性及变形与破坏特征,并基于Kondner双曲线模型,建立了以破坏应力为归一化因子的膨胀土归一化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合肥膨胀土应力-应变关系呈双曲线型,表现为典型应变硬化特征;加载破坏时外形呈纺锤状,中部鼓胀,两端有细微裂纹,未见明显破裂面;采用破坏应力(σ_(1)-σ_(3))f为归一化因子,建立的归一化方程对合肥地区典型膨胀土常规加载应力应变拟合度达到99%以上,具有显著归一化特性。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膨胀土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