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应用风险

应用风险

应用风险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04559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中国刑警学院学报、中国金融电脑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第十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等;应用风险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倪兰、刘玮、卢鑫等。

应用风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04559 占比:99.98%

总计:904701篇

应用风险—发文趋势图

应用风险

-研究学者

  • 倪兰
  • 刘玮
  • 卢鑫
  • 叶兵
  • 孙广仲
  • 张平
  • 张涛
  • 张石革
  • 朱俊玲
  • 熊园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进华
    • 摘要: 当前,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衍生出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产业供应链安全等新型安全问题,带来了新的风险与质量不确定性,给汽车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共同启动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工作,以此完善汽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安全监管方式。沙盒监管作为针对技术创新的柔性监管制度,在不违反原则性准入标准和监管规定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在不完全掌握产品风险时,自愿开展进一步测试,最大限度地防范产品应用风险。该制度起源于英国,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金融、汽车、能源等领城积极推进实施。本栏目特分享部分国家汽车领城的“监管沙盒”实践,期待为广大读者和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 张莉莉
    • 摘要: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智慧警务背景下,在治安管理中广泛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对于提高治安管理效率和打造“平安城市”具有重大意义。但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远程识别性和识别独特性等特征,其在应用于治安管理时会存在技术滥用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有效规范,包括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原则,加强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制,完善人脸数据管理制度等。
    • 颜文彩
    • 摘要: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但该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风险,包括侵犯基本权利、附带安全隐患、侵权后难以补救及救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虽已初步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但仍不够完善和细化。应借鉴美国、欧盟的法律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应用过程、侵权后的救济等三方面入手完善规制措施。
    • 余俊; 王守慢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算法自动化决策逐渐应用于行政处罚领域。其在行政处罚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有助于降低执法成本、提升执法效率、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同案异罚,但同时也存在抵牾正当程序原则、难以体现过罚相当原则、可能噬夺执法者处罚决定权限等应用风险。为此,在行政处罚领域应对算法自动化决策予以规制:增强算法自动化决策透明度,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提升裁量基准精细化,保留行政、司法部门的决策审查权;明确算法自动化决策的辅助功能,严格界定自动化处罚裁量的适用边界。
    • 周茉
    • 摘要: 执法机构的规范活动是有效实现行政现代化的必要创新途径。将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创新的工具,可以为政府执法创新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政府执法的规范化、精准化、科学化、合理化,以及有效地实现公共行政系统的现代化。但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也带来了投资成本、数据安全问题和数据偏离风险,这些都需要关注和防范。
    • 裘锴炜
    • 摘要: 随着智慧医疗的推进,通过第三方平台来进行支付的收费方式开始在公立医院中快速普及。 文章通过在应用和制度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点,包括信息系统复杂化,资金来源多样化,交易跨平台化,风险内部化。 针对这些风险而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资金管理,建立预警机制,重建财务制度和加强员工培训等五个方面提出风险防控意见,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提高医院的财务安全。
    • 何金海
    • 摘要: 截屏风潮已在各行各业中兴起。“截屏”以“界面信息记录”为核心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通过对20余起“截屏”引发的公共事件之考察,发现截屏技术在应用与发展中表露出明显的异变倾向,并涵盖截屏生产、截屏获取、截屏呈现和截屏传播等环节。截屏应用的异变引发了信息失控、信息虚假等问题的出现,进而损害个体的人身及财产权益,破坏社会正常管理秩序。应当通过法律治理,消解截屏异变对权利保护、社会秩序维护的侵蚀。治理措施上,应以“防截屏”技术为依托,加快立法规范供给,破除法律适用障碍,强化政府行政监管,补齐行业应对机制,提升公众法治意识,将截屏的生产与处理纳入法治轨道予以规范。
    • 夏诗园; 王刚; 马少君
    • 摘要: 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能够助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创新,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拓宽农村金融服务边界。然而受农村金融科技相关法律不够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农村金融主体存在认知局限等因素的影响,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的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应用场景有限、服务质量有待加强、风控模式难以适应等痛点。提升金融科技服务农村金融效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应加速推进“五大着力点”:强化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制度基础;提升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水平,激发乡村潜力,实现乡村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科技产品,提供特色产业、消费场景服务;强化金融科技监管,破解信息孤岛壁垒,严格金融风险监测;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夯实乡村金融科技人才基础等。
    • 夏金莲
    • 摘要: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分类识别,从而达到身份鉴别的目的,其具有识别的自动性、自然性和风险防控的复杂性等特征.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众多,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基于公益目的的应用和基于私益目的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具有侵犯个人隐私、贬损个人人格尊严、侵害个人财产权益等风险,法律规制无力是这些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是治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良好契机,未来可以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础,渐次推导出适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规范,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法律原则以及使用者的义务,并区分不同应用场景下法律规制的重心.
    • 蔡金燕; 黄术
    • 摘要: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数据库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包括未明确建库标准、违法收集公民信息、数据库信息泄露、侵犯个人隐私权、缺乏监督主体和技术等.因此,我国需要在结合国内情况和借鉴优秀域外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法律法规,明确建库的标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明确合理使用条件,设置合理的监管主体和高效便捷的监管方式,最终达到规制风险,保护我国生物信息安全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