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波场

微波场

微波场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化学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93273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真空电子技术、应用化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4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燃烧学学术会议等;微波场的相关文献由52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金辉、杜关祥、韩光泽等。

微波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3273 占比:99.85%

总计:93412篇

微波场—发文趋势图

微波场

-研究学者

  • 彭金辉
  • 杜关祥
  • 韩光泽
  • 刘盼盼
  • 周友杰
  • 孙彦丽
  • 安高军
  • 张迈生
  • 徐万里
  • 徐曦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洪汛海; 文明; 王储; 郭靖
    • 摘要: 目前铌资源的研究大多处于常规加热阶段,因为能耗高、冷中心等问题无法广泛推广。微波加热技术是一种新型加热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冷中心等问题。借助微波马弗炉将铌精矿碳热还原反应与微波加热相结合,探究还原温度、配碳比及保温时间对铌精矿金属化率的影响,以及金属颗粒的成长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在碳热还原反应中优于常规加热,在微波加热下,还原温度为1100°C、保温30 min、配碳比为1时,金属化率达到94.84%;1000°C时NbC开始生成,1100°C时铌钛产物主要为(Ti,Nb)C,1300°C时,钛的产物主要以TiC形式存在。
    • 薛咏梅; 郝丽萍; 樊佳蓓; 焦月春; 赵建明
    • 摘要: 主要研究了热原子蒸气池中铯Rydberg原子nS_(1/2)→(n+1)S_(1/2)微波耦合的双光子光谱.铯原子基态(6S_(1/2))、第一激发态(6P_(3/2))、Rydberg态(69S_(1/2))形成阶梯型三能级系统,弱探测光作用于基态到激发态6S_(1/2)→6P_(3/2)的跃迁,强耦合光则作用于6P_(3/2)→69S_(1/2)的Rydberg跃迁形成电磁感应透明(EIT)效应,实现对Rydberg原子的光学探测.频率fMW=11.735 GHz的微波场耦合69S_(1/2)→70S_(1/2)的Rydberg跃迁,形成微波双光子光谱.利用EIT-AT分裂光谱研究微波电场强度对双光子光谱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强微波场作用时,EIT-AT分裂与微波场功率成正比,而弱微波场时的EIT-AT分裂与微波场功率成非线性依赖关系,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相一致.本文的研究对微波电场的精密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顾邦兴; 陈国彬; 王昊; 郭志刚; 杜关祥
    • 摘要: 随着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集成度和复杂度的提高,芯片功能模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特征线宽越来越窄,对于分析芯片内部的信号路径和信号的完整性,能够提供芯片表面的高分辨微波场成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准确检测芯片内部结构完整无损的问题,这项工作采用了一种基于光纤的近场扫描探头的方法,其中包含氮空位(NV)色心的金刚石颗粒固定在光纤的尖端,通过搭建光路并接收金刚石NV色心的荧光信号,从而推理出被测芯片的磁场强度。该实验选取一个微波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内部的区域进行扫描成像,得到了较好的成像结果,并准确分析出芯片的信号线走势。这些结果为高度集成芯片和滤波器等集成器件的功能和失效分析提供了变革性的方法。
    • 尹钰; 马春慧; 李伟; 刘守新
    • 摘要: 五羟甲基糠醛(5-HMF)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具发展性和潜力的新型平台化合物.纤维素水解经由葡萄糖中间步骤进而转化为5-HMF是生物质资源制备能源平台化合物的主要利用途径之一,理解葡萄糖转化为5-HMF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由葡萄糖制备5-HMF过程中的不同溶剂体系及外场对目标产物得率的影响,综述了由葡萄糖向5-HMF的转化机理,包括葡萄糖异构为果糖、果糖脱水生成5-HMF.目前,葡萄糖制备5-HMF的溶剂体系包括单相体系、离子液体、双相体系和低共熔溶剂体系,其中由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构成的双相反应体系是葡萄糖转化制5-HMF最有优势的反应体系,可以使生成的5-HMF迅速从反应相转移到有机相,减少副反应从而提高5-HMF得率;超声振荡、微波辐射和外加压力场通过与反应溶剂的协同作用加速传质、传热,大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目前关于提高5-HMF得率以及中间产物的稳定和控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顾邦兴; 陈国彬; 王昊; 郭志刚; 杜关祥
    • 摘要: 随着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集成度和复杂度的提高,芯片功能模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特征线宽越来越窄,对于分析芯片内部的信号路径和信号的完整性,能够提供芯片表面的高分辨微波场成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准确检测芯片内部结构完整无损的问题,这项工作采用了一种基于光纤的近场扫描探头的方法,其中包含氮空位(NV)色心的金刚石颗粒固定在光纤的尖端,通过搭建光路并接收金刚石NV色心的荧光信号,从而推理出被测芯片的磁场强度.该实验选取一个微波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内部的区域进行扫描成像,得到了较好的成像结果,并准确分析出芯片的信号线走势.这些结果为高度集成芯片和滤波器等集成器件的功能和失效分析提供了变革性的方法.
    • 胡蕾琪; 郭长凯; 潘志海; 栾东磊
    • 摘要: 微波因其升温速度快、加热时间短、热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除了热效应之外,微波处理过程中还存在其他仅用温度变化无法解释的现象,被称为微波的特殊效应或者非热效应.微波的非热效应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灭活效率,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还可以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是目前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总结了研究微波非热效应的方法,包括同步升温法、低功率微波辐射法和微波辐射同步冷却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整理了基于这些方法研究的微波场对食品的非热效应及其对食品加工处理的影响,为微波场的非热效应在食品加工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常娜; 刘鹏飞; 吴奕萱
    • 摘要: 在氮气气氛下于微波场中对活性半焦进行加热,考察温度对活性半焦组成、 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微波场中活性半焦的水分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至300°C趋于稳定;在温度为300~500°C时活性半焦大幅热解,产出焦油和煤气,从而挥发分含量大幅下降;高温下活性半焦发生的缩聚反应导致氢元素含量降低,而碳元素的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氧在活性半焦中以含氧官能团的形式存在,其在较低温度下即开始断裂,至600°C左右反应基本完成,氧元素含量趋于稳定.微波作用使活性半焦颗粒内外同步快速升温,温度为300~500°C时,气态产物集中释放,形成的孔隙明显增多,孔径增大;气体产物集中逸出会对活性半焦层片产生剥离效应,芳香碳网层间距d002略有增加.在100~900°C区间,900°C时活性半焦的结构单元最大,芳香环碳网平面在空间排列的有序程度最高.
    • 李琦; 杨卫春; 李书鹏; 甄胜利
    • 摘要: 以甘肃某铬化工场地污染土壤作为处理对象,通过黄铁矿高能球磨活化铁粉制备了铬还原修复材料FeS2/Fe0,考察了该材料对铬污染土壤的还原修复效果,并探究了外场强化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方法.结果表明,FeS2/Fe0修复Cr(Ⅵ)含量为448.1 mg/kg的污染土壤,30 d后去除率达到99.1%,微波场可有效缩短修复周期,机械力-微波场联合作用可将总Cr(Ⅵ)含量为4 995 mg/kg的污染土壤修复降至1.9 mg/kg.
    • 樊佳蓓; 焦月春; 郝丽萍; 薛咏梅; 赵建明; 贾锁堂
    • 摘要: 主要研究了室温下微波场缀饰的铯Rydberg原子的电磁感应透明-Autler-Townes(EIT-AT)光谱.首先,以铯原子6S1/2→6P3/2→50S1/2形成阶梯型三能级系统,利用强耦合光作用于6P3/2→50S1/2的Rydberg跃迁,弱探测光耦合基态跃迁6S1/2→6P3/2并探测由耦合光形成的电磁感应透明(EIT)效应.然后,以频率为30.582 GHz的微波电场耦合相邻的Rydberg能级50S1/2→50P1/2产生微波AT分裂.利用Rydberg EIT探测微波耦合相邻Rydberg能级产生的AT分裂,形成EIT-AT光谱,进而实现微波电场的测量.当微波场的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EIT-AT光谱表现为多峰光谱结构.分析EIT-AT多峰光谱的成因,发现这主要是由场的不均匀性导致的,一定的EIT-AT光谱特征对应于特定的非均匀场分布.研究表明,利用Rydberg EIT-AT光谱可以实现微波电场的测量,利用其光谱特征可实现微波场的实时监测,进而提出了一种提高微波场空间分辨率的测量方法.
    • 刘健; 刘锋; 周皓; 李世民; 王宗亮; 贺小昆; 卢军
    • 摘要: 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在微波场中(150°C,4 MPa)湿式催化氧化处理苯酚模拟废水(CODCr为22000 mg/L)的效果.结果表明,涂覆法制备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均优于浸渍法制备催化剂.Ru(0.25%)-Fe-Ce/Al2O3-堇青石催化剂的性能最佳,反应40 min后对CODCr去除率达到93.5%,连续反应10次后去除率未明显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