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镍

氧化镍

氧化镍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37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9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304305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2013中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大会等;氧化镍的相关文献由5267位作者贡献,包括尹正中、孙卫华、李世辉等。

氧化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9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04305 占比:99.83%

总计:304832篇

氧化镍—发文趋势图

氧化镍

-研究学者

  • 尹正中
  • 孙卫华
  • 李世辉
  • 万春荣
  • 姜长印
  • 何丹农
  • 鲁海春
  • 任伟
  • 陈胜维
  • 曹增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吕世权; 齐春玉
    • 摘要: 为了开发新型电催化水解析氢与析氧材料,采用配位协同自组装法合成了介孔金属氧化镍(NiO)材料,介孔NiO材料通过350°C焙烧2 h得到结晶良好的纯相,为立方面心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证明材料具有均匀的介孔结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显示获得的介孔NiO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孔体积.合成的NiO与Sm_(0.2)Ce_(0.8)O_(1.9)(SDC)纳米复合材料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时过电位为1.520 V,是良好的催化性能材料.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介孔NiO可以作为电催化水解的候选材料.
    • 刘超群
    • 摘要: 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发挥电化学性能的关键,作为最有可能替代传统石墨碳负极材料的氧化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氧化镍电极材料存在着如低导电性、充/放电过程中体积改变导致的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其实际应用。介绍了氧化镍的储锂机制及电极材料的改性,综述电极活性材料纳米化、三维空间结构的构筑对氧化镍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改善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对氧化镍电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Hany ABO-MOSALLAM; Ebrahim A.MAHDY
    • 摘要: 基于Li_(2)O-NiO-P_(2)O_(5)体系,改变氧化镍的浓度(摩尔分数从5%到15%),采用熔体淬火技术合成系列玻璃样品。XRD图谱表明含5%和10%氧化镍制备的玻璃样品具有非晶性质,在Li_(3)P和Ni_(2)P_(4)O_(12)相沉淀中镍含量高,摩尔分数高达15%。随着镍取代锂,可以观察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玻璃化软化温度(T_s)呈系统性升高。这与玻璃网格中结构的增加、结构的连惯性有关。结构研究表明,Ni^(2+)存在于八面体和四面体的位置。系列玻璃样品的密度为(2.38±0.1)~(2.46±0.1) g/cm^(3),摩尔体积为(42.28±0.1)~(39.15±0.1) cm^(3)/mol。用NiO替代Li_(2)O合成的非晶材料的溶解速率从1.53×10~(-5)降低到3.20×10^(-6 )g/(cm^(2)·min)。在25~250°C的温度范围内,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从157×10^(-7)到96×10^(-7)°C^(-1)变化。所制备的玻璃有望用作低温密封材料。
    • 朱小龙
    • 摘要: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法测定氧化钕中杂质氧化镍的含量,得到氧化镍含量为0.0027%,分析了检测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以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表示(U_(rel)=12%,k=2)。相对不确定度分量计算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时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最大,u_(rel)(c_(2))=5.639%,其次为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u_(rel)(c_(1))=0.879%。本文可为相关检测人员的结果不确定度分析提供参考。
    • 施名刚; 牟海川; 钱敏
    • 摘要: 采用旋涂法制备氧化镍(NiO)薄膜,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生长碲化铋(Bi_(2)Te_(3)),形成NiO/Bi_(2)Te_(3)异质结,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来表征异质结材料。研究了Ni^(2+)浓度对光电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和光功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i^(2+)浓度为0.5 mol/L时器件表现出最佳的光响应性能。研究还发现NiO中掺入纳米金颗粒(AuNPs)可以显著提升器件的光响应性能。本文研究验证了在FTO/NiO+AuNPs/Bi_(2)Te_(3)/Ag结构中,两个内建电场和AuNPs对光响应性能提升的叠加效应,为NiO在光电探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 刘茜秀; 赵浩成; 梁芳楠; 尤雪瑞
    • 摘要: 为解决镍基电极材料导电性差、材料利用率低和结构稳定性较差导致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采用水热法在碳布基底制备Ni(OH)_(2)前驱体,并进一步热处理生成NiO纳米片阵列。在制备前驱体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氨水的滴加量,改变水热反应溶液的pH值,研究了pH值对NiO纳米片阵列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 尹回香; 刘晓斌; 梁翘楚; 刘康; 郭自洋; 王磊
    • 摘要: 为了提高锂空气电池性能,有效缓解体积膨胀和负极粉化的现象,实验采用金属镍网原位生长氧化镍薄片并与金属锂复合构建复合锂负极Li@Ni-NiO,将其应用于锂空气电池。Li@Ni-NiO的版电池能够在180个循环内维持98%的库伦效率,基于Li@Ni-NiO的锂空气电池可以稳定循环120圈。复合负极有效地缓解了枝晶生长,改善了电场分布,最终达到均匀电镀的目的,为高性能锂空气电池的负极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吴欢
    • 摘要: 采用溶胶法和旋涂技术制备了NiO薄膜和一系列锡掺杂的NiO薄膜,对其进行了形貌、成分表征和电致变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锡镍摩尔比为1/10的1Sn-NiO薄膜光调制79.1%,比NiO薄膜的光调制增大31.3%。适量的锡掺杂能有效提高NiO薄膜的变色性能。
    • 杨文飞; 张钟元; 张雪; 王轶农; 郭显娥; 董星龙
    • 摘要: NiO由于理论容量高(718 mAh·g^(-1))、密度大、安全无污染,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低电导率和固有体积膨胀限制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使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Ni纳米粒子,在空气中氧化烧结后获得一维链状Ni/NiO纳米复合材料,将其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tion graphene oxide,rGO)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均匀混合,并使用喷雾干燥及焙烧工艺获得了Ni/NiO/rGO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NCs)。一维Ni/NiO纳米链被均匀地担载到二维石墨烯片层结构上,其中Ni、NiO和rGO组元含量分别为2.15%、87.83%和10.02%(质量分数)。Ni/NiO纳米链的一维状结构可有效缓解NiO活性组分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均匀分布的金属Ni粒子和石墨烯基体为电子输运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了Ni/NiO/rGO NCs的电导率。此复合材料电极在0.1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在1016.8 mAh·g^(-1),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和倍率性能。NiO基纳米材料的结构调控和性能优化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 韦启铭; 孙丽霞; 朱琳娜; 苑雪玲; 廖丹葵; 孙建华
    • 摘要: p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气敏材料具备响应快速、选择性高的特点,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制备与开发。静电纺丝法可制备具有丰富气体吸附位点的网状结构材料,增强材料的气体敏感特性。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四水合乙酸镍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网状纤维结构的p型半导体氧化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比表面积测试等分析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形貌、组成和比表面等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气敏性能进行测定,考察煅烧温度对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00°C时获得的氧化镍组装成气体传感器,在工作温度为250°C时,该元件对50mg/L丙酮气体表现出快速响应特性(响应时间为5s)、良好选择性和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