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负载型催化剂

负载型催化剂

负载型催化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24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8篇、会议论文217篇、专利文献1571846篇;相关期刊227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石油化工、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等; 相关会议77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等;负载型催化剂的相关文献由527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明森、亢宇、夏国富等。

负载型催化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71846 占比:99.93%

总计:1572921篇

负载型催化剂—发文趋势图

负载型催化剂

-研究学者

  • 张明森
  • 亢宇
  • 夏国富
  • 晋超
  • 李明丰
  • 吴玉
  • 侯朝鹏
  • 张荣俊
  • 孙霞
  • 阎振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春鹏; 王哲; 毛善俊; 陈志荣; 王勇
    • 摘要: 多相催化技术在化工产业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绿色化学、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其中,金属催化剂在加氢、氧化、氢甲酰化、偶联等多种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效率.然而社会发展对金属催化剂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特定反应,开发兼具高活性、高选择性和优良稳定性的理想催化剂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而全面理解金属催化剂活性中心的配位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将为开发先进催化剂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指导.在金属催化剂中,担任活性中心的金属位点在邻近位置上通常存在一些与之直接键合的配位原子/离子,同时次邻近或更远位置的原子/离子也会以电荷传递、晶格张力等方式影响着金属中心的结构,此外周围原子呈现出的空间分布也会营造出特定的立体环境,影响着底物、中间体等与金属中心的作用,以上诸类因素都称为金属中心的配位环境.这些因素的变化会显著影响金属中心与反应物、中间体以及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的性能.深入解析影响金属中心配位环境的主要因素以及金属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构-效关系,并在原子水平上精准调控其微纳结构,既可以深化对多相催化反应原理的理解,也可以为合理设计出新一代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工业催化剂提供帮助.但在很多情况下,金属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的复杂性阻碍了人们从原子水平深入理解催化反应机制,从而使得合理设计高性能金属催化剂变得更加困难.近年来先进的表征技术大量涌现,为准确分析金属中心微纳结构和反应机理提供了诸多便利.本综述首先系统总结了金属颗粒的尺寸和形貌、载体的种类和性质、多组分合金的结构、有机配体的修饰等因素对金属中心配位环境及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然后,详细分析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在确立金属中心配位环境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反应工况下金属微纳结构动态变化的原位表征技术显著提升了现代催化科学在反应机理方面的认识.上述对于催化中心精细结构以及微观反应机制的认识和总结可为构建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的新一代金属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 颜廷良; 张玉; 朱啸庆; 张雪华; 刘总堂; 戴兢陶; 徐国栋
    • 摘要: 通过共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氯钯酸制备了Pd/rGO负载型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将Pd/rGO催化剂应用于苯乙烯和碘苯的Heck反应,研究其最佳催化条件.结果表明:Pd/rGO负载型催化剂有效提高了Pd对Heck反应的催化效率;当Pd负载量为7.53%,碱源为K_(2)CO_(3),溶剂为DMF,85°C条件下反应8 h时,Pd/rGO催化碘苯和苯乙烯的产率最高,达91.3%;Pd/rGO经4次循环使用后,催化产率为79.4%,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 摘要: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利用树枝状二氧化硅材料为硬模板,采用溶剂挥发诱导自主装方法合成和探究了树枝状介孔CeZrO_(x)负载型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胶体与界面科学》杂志。
    • 付伟; 涂云宝; 徐晓清; 白雪; 刘仲能
    • 摘要: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间苯二甲腈加氢制备间苯二甲胺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深入探究,重点讨论负载型加氢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助剂、载体、制备方法和反应工艺及再生技术等,并总结有效抑制副反应发生和提高催化剂长周期运行的可行策略。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仍是高选择性、高稳定性负载型催化剂的开发和腈高效加氢制备胺绿色工艺的优化。
    • 叶丽萍; 杨丙星
    • 摘要: 采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15%CeO_(2)/Co_(3)O_(4)、15%CeO_(2)/CuO和15%CeO_(2)/Cu_(0.2)Co_(0.8)O_(δ)催化剂表面上CO催化氧化反应过程。结果表明,15%CeO_(2)/Co_(3)O_(4)催化剂在30°C时即可催化CO完全氧化成CO_(2),15%CeO_(2)/CuO催化剂表面存在明显的Cu^(+)-CO吸收峰,CuO掺杂改性的15%CeO_(2)/Cu_(0.2)Co_(0.8)O_(δ)催化剂表面具有较强的CO吸附性能,并且由于CuO与Co_(3)O_(4)协同作用影响,表面活性位增多,碳酸盐吸收峰在1700~1200 cm^(-1)范围内出现较宽的吸收带。升温反应过程中,15%CeO_(2)/Cu_(0.2)Co_(0.8)O_(δ)催化剂表面的碳酸盐中间物种可以在270°C时完全转化。
    • 曹楷青; 张胜余; 杨水金
    •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杂多酸(盐)催化剂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杂多酸(盐)催化剂和以SiO_(2)、TiO_(2)、ZrO_(2)、硅胶、活性炭、聚苯胺、MCM-41、MCM-48为载体的负载型杂多酸及笼载型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剂在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反应中的性能,并对杂多酸(盐)催化剂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筛选出活性高且重复使用性好的杂多酸(盐)催化剂提供理论参考。
    • 赵红鸽; 张世豪; 郑修成
    • 摘要: 通过直接焙烧钨酸铵制得WO_(3)纳米粉体,继而以其为载体,采用吸附-化学还原工艺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Ru纳米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对所制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它们对氨硼烷(AB)水解释氢反应的催化性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Ru最佳负载质量分数为2.0%。得益于多孔结构、WO_(3)的氧缺陷及Ru纳米粒子的高分散,所制最佳催化剂Ru/WO_(3)呈现出优于诸多文献所报道的催化性能。在Ru/WO_(3)催化作用下,该水解反应对于Ru和反应底物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67和0.87级,表观活化能为34.93 kJ/mol。在碱性溶液中,相应的转化频率达到445.1 min^(-1)。
    • 张弛; 郑瓛; 倪国华; 赵彦君
    • 摘要: 随着中国对环境治理的深入进行,中国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s)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各种VOCs治理技术中,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可处理污染物种类范围广,适用性强等优点,尤其适合处理大风量、低浓度的VOCs。非热电弧等离子体由于具有兼具冷、热等离子体的优势,拓宽了等离子体废气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因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非热电弧固有的自磁压缩和热箍缩效应等属性,导致等离子体尺寸较小,制约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该文通过自主研制的多弧等离子体处理VOCs废气反应器,选择代表性污染物甲苯作为被处理对象,考察了反应器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各种参数对甲苯废气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弧电压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工作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多弧等离子体放电区尺寸明显增大,约为相同输入功率单个电弧的1.4倍,并且由于多个电弧的相互作用,稳定性明显提高。甲苯去除率随着初始浓度和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气体流量8 m^(3)·h^(-1),平均放电功率410 W,初始质量浓度2000 mg·m^(-3)的条件下时,能量效率达到最大值25.8 g·kW^(-1)·h^(-1)。通过在放电区域下方30 mm处使用堇青石负载纳米Pt催化剂,发现等离子体复合催化剂的使用可有助于促进甲苯的完全分解,显著提高甲苯向CO_(2)的转化,CO_(2)选择率均比不使用催化剂时高20%以上,在气体流量8 m^(3)·h^(-1),平均放电功率490 W,初始质量浓度2000 mg·m^(-3)的条件下,CO_(2)选择性达到最大值62%。甲苯降解的气相中间产物主要是苯和苯甲醛。
    • 许昕禾; 蒋琦锐; 朱慎玉; 徐伟杰; 孙贝贝; 王林霞
    • 摘要: 介孔材料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修饰的内表面、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孔径均一且可调等特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论述了介孔材料的分类和介孔材料常用的合成方法。介绍了采用杂原子掺杂方式制备介孔负载金属氧化物常用的合成方法:直接水热合成法、溶液等体积浸渍法、离子交换法和共合成法。讨论了介孔负载金属氧化物在有机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张亚瑶; 孟晓宁; 李红叶; 芦雪瑞; 李东晓; 任丽磊
    • 摘要: 制备了3种活性炭负载路易斯酸催化剂AC-FeCl_(3)、AC-AlCl_(3)、AC-ZnCl_(2),并用于催化苯甲醛、尿素、环戊酮之间的Biginelli型反应。结果表明,AC-FeCl_(3)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确证了AC-FeCl_(3)的形貌;在AC-FeCl_(3)催化下,成功合成了3种芳亚甲基稠环嘧啶酮衍生物;催化剂AC-FeCl_(3)易于回收,循环使用3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