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电纺丝法

静电纺丝法

静电纺丝法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78篇、专利文献173812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材料导报、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2016年全国功能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及应用技术交流会等;静电纺丝法的相关文献由91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卫民、陈宏波、刘辅庭等。

静电纺丝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7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73812 占比:99.87%

总计:174031篇

静电纺丝法—发文趋势图

静电纺丝法

-研究学者

  • 杨卫民
  • 陈宏波
  • 刘辅庭
  • 汪传生
  • 韩雯雯
  • 丁玉梅
  • 刘海超
  • 张如全
  • 李好义
  • 李建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增鹏; 戴剑锋; 成晨; 冯伟
    • 摘要: 铋铁氧体(BiFeO_(3))是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和铁磁性质的多铁性材料,在微电子、自旋电子学及光降解污染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不同形貌和尺寸对BiFeO_(3)纳米材料磁光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采用静电纺丝法和水热法制备了BiFeO_(3)(BFO)纳米纤维和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物性测量系统、紫外-可见光谱仪以及多功能控温光化学反应仪对不同形貌、不同尺寸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BiFeO_(3)纳米颗粒相比,BiFeO_(3)纳米纤维具有更小的晶粒尺寸(82~98 nm)和更大的比表面积,能够适度地增强剩余磁化强度(0.042 emu/g),使得BiFeO_(3)纳米纤维的长周期自旋调制的螺旋反铁磁有序结构被破坏,表面未饱和的自旋对纳米纤维总磁矩的贡献变大,且较小的纳米尺度间接提升非补偿表面自旋效应,增强了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光催化结果显示:具有棒状结构的纳米纤维具有更小的带隙(1.98 eV)、更大的甲基橙(MO)降解率(约63%)以及更高的光催化速率常数(k=0.01161 min^(-1)),能够有效地阻碍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增强了电荷分离效率;同时,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纤维使得光催化剂表面的羟基增加,加快了BiFeO_(3)纳米纤维羟基自由基的有效扩散,从而使染色剂分子更易接触催化剂表面区域,更易发生降解,从而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 汪振洲
    • 摘要: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退火煅烧的方法制备了高性能的ZnO/SnO2基复合纤维材料丙酮气体传感器,通过各种表征技术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气敏测试发现,这种复合纤维材料在325°C对100 ×10−6的丙酮气体的响应为23.66,响应/恢复时间为2 s和69 s,即使丙酮浓度低至10 ×10−6响应依然可以达到3.39。制作的ZnO/SnO2基气体传感器对甲醇、氨气、甲苯、丙酮、三氯甲烷、DMF和冰乙酸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此外还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这些归功于其独特的一维网状特殊形貌和其内部存在大量的n-n型异质结。
    • 陈云博; 朱翔宇; 李祥; 余弘; 李卫东; 徐红; 隋晓锋
    • 摘要: 为明晰制备工艺对调温纺织品性能的影响,综述了相变调温纺织品的2种制备方法:即在中空纤维中填充相变材料或将相变材料加入纺丝液制备相变纤维,再经织造形成相变织物;或者通过直接填充、表面整理、表面接枝改性等直接复合方式获得相变织物.分析认为:中空纤维填充法对选用的纤维材料要求较高;直接填充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但会使纺织品舒适性变差;微胶囊纺丝和微胶囊表面整理的方法已实现工业化,但所得纺织品的焓值较低;静电纺丝法不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表面接枝法能够实现相变材料与纺织品的耐久性结合,但工艺复杂繁琐;最后对相变材料的调温纺织品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韦启铭; 孙丽霞; 朱琳娜; 苑雪玲; 廖丹葵; 孙建华
    • 摘要: p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气敏材料具备响应快速、选择性高的特点,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制备与开发。静电纺丝法可制备具有丰富气体吸附位点的网状结构材料,增强材料的气体敏感特性。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四水合乙酸镍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网状纤维结构的p型半导体氧化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比表面积测试等分析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形貌、组成和比表面等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气敏性能进行测定,考察煅烧温度对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00°C时获得的氧化镍组装成气体传感器,在工作温度为250°C时,该元件对50mg/L丙酮气体表现出快速响应特性(响应时间为5s)、良好选择性和稳定性。
    • 李满枝; 陈威; 李亚斌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聚甲醛纤维,概述了国内聚甲醛纤维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市场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国内聚甲醛企业扩宽产品下游市场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 杨瑞; 汪丽莉; 宓一鸣; 刘烨; 吴建宝; 赵新新
    • 摘要: 过渡金属氧化物(TMO)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代替石墨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过度体积膨胀以及较差的导电性能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将TMO材料与碳材料复合,既能满足储锂容量需求,又能避免充放电过程中过度体积膨胀.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调研,对以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制备的TMO/C混合材料纳米纤维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着重介绍了多孔、核壳、中空以及混合结构的TMO/C混合材料纳米纤维的制备过程,以及这些特殊结构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情况.综合分析表明,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丰富孔洞结构的纳米纤维膜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为化学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点位,为锂离子的快速扩散和电荷转移建立了良好的导电通路,对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较大的改善作用.最后讨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挑战,并对TMO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如下展望:简化制备工艺,降低制备成本,提高制备效率,实现量产;研究发掘出更适合与TMOs复合的材料,开发出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加优异的锂离子电池.
    • 尹增辉; 许凯政; 崔燚; 王梦波; 周士杰; 张晓轩; 骆壮; 宋梓豪; 魏恒勇
    • 摘要: 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镁铝尖晶石前驱体纤维,经干燥、煅烧后得到镁铝尖晶石纤维.采用XRD和SEM研究纤维相组成、显微结构,使用网络分析仪测定其电磁参数,研究其电磁损耗性能.结果 表明,经900°C煅烧时制备出镁铝尖晶石纤维,其介电损耗因子和磁损耗因子无明显波动,数值较小,说明其没有微波损耗,具有透波特性.
    • 包楠; 张博; 倪屹
    • 摘要: 由于暴露于NO2气氛的高危害性,种类繁多的NO2气体传感器得以被开发.近年来,室温气体传感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成为该领域一个流行的发展方向.然而,在低温下,传感器的响应值很低.此外,敏感材料表面的气体分子很难脱附,这会导致其恢复过程很慢.利用静电纺丝法和随后的煅烧工艺成功合成了 In2O3纳米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证实了其成分和微结构.气敏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制备的In2O3纳米纤维气体传感器在室温下对NO2表现出高响应.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一种有效的可见光照射法对所制备的传感器的恢复过程进行了加速.基于所有的实验数据,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机理和解释.
    • 邓丽萍; 刘烨; 汪丽莉; 王鑫; 刘梦成; 胡耀忠; 沈修林
    • 摘要: 碳硅复合纳米纤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既保留了石墨材料的高电导率,又兼有硅材料的高理论比容量,是实现高效储能装置的优选方案.文章对基于静电纺丝法的碳硅复合纳米纤维制备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对纤维结构的影响,为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参考.
    • 张凯; 鲜小红; 江奥
    • 摘要: 以乙酸锂、乙酸锰、浓磷酸和PVP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LiMnPO4/C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研究了煅烧温度对LiMnPO4/C纳米纤维样品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样品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经700°C焙烧的LiMnPO4/C样品为橄榄石型结构,在SEM下呈直径约为310 nm纤维状.该样品在室温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57.3 mAh·g-1,循环100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在150 mAh·g-1左右,容量保有率为95.3%,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