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观机理

微观机理

微观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1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7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5277篇;相关期刊349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全国第十四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33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中国)等;微观机理的相关文献由1834位作者贡献,包括申爱琴、郭寅川、胡栋等。

微观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7 占比:8.98%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1.14%

专利文献>

论文:5277 占比:89.88%

总计:5871篇

微观机理—发文趋势图

微观机理

-研究学者

  • 申爱琴
  • 郭寅川
  • 胡栋
  • 刘新华
  • 杨世春
  • 郭斌
  • 闫啸宇
  • 吴旌贺
  • 蒋耀庭
  • 何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安应; 李杨; 张凡; 佘跃惠
    • 摘要: 以钠膨润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防膨率测定、粒径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评价了酸、盐、酸盐复配体系的防膨性能,并探究了潜在的防膨微观机理。结果表明,3种体系对粘土矿物均有良好的防膨效果,其中酸盐复配体系的防膨率达到了65.63%;3种体系处理后粘土颗粒均保持较小的平均粒径,粒径大小与防膨率成反比;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盐溶液处理后粘土颗粒表面致密,酸溶液处理后粘土颗粒表面出现大量孔洞,并形成边缘规整的不连续片状分布,酸盐复配体系处理后粘土颗粒同时表现出以上两种微观特点。
    • 易富; 管茂成; 李军; 杜常博
    • 摘要: 为了研究绿色环保新型流态固化土在狭窄肥槽回填等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提出稻壳灰联合地聚物固化工程渣土形成流态稻壳灰-地聚物固化土。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测试方法,研究稻壳灰的掺量与粒径对稻壳灰-地聚物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稻壳灰掺量与粒径对其微观结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稻壳灰-地聚物固化土的净浆流动度与稻壳灰的掺量、粒径呈负相关关系,其凝结时间与稻壳灰掺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稻壳灰的粒径呈负相关关系;稻壳灰-地聚物固化土UCS值随着稻壳灰的掺量增加、粒径降低而显著提高,当稻壳灰的掺量增加到10%后,强度提升效能降低,初步判定稻壳灰的最优掺量为10%;固化过程中产生水化硅铝酸钠(N-A-S-H)和水化硅酸钙(C-S-H)2种凝胶,起到填充内部孔隙和胶结土颗粒的作用,使整体结构趋于完整,是稻壳灰-地聚物固化土强度提升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可为稻壳灰在流态固化土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戚顺鑫; 王修山; 陈柯宇; 王铭杰; 徐靖怡
    • 摘要: 通过水性环氧树脂改性水泥基彩色砂浆,制备一种力学性能优异且经济的彩色路面铺装材料,并通过抗折强度试验、抗压强度试验、粘结强度试验、抗滑性能试验、色彩耐久性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最佳配合比和路用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分析了水性环氧树脂和粉煤灰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10%,水性环氧树脂掺量10%,改性砂浆力学性能最优;改性砂浆的摆式摩擦系数BPN基本保持在55~80,抗滑性能良好;水性环氧树脂的掺入增加了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耐酸腐蚀性和后期抗折强度,但降低了其抗压强度;适量粉煤灰可以增加水泥砂浆的后期抗折和抗压强度。
    • 吴居涛; 张宏飞
    • 摘要: 为实现废旧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高效再生利用,在确定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最佳配合比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力学及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比选确定最佳水泥掺量,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的微观形貌,对其强度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水泥掺量为1.5%,对应的最佳乳化沥青掺量为4.5%,最佳含水率为5.69%,此时劈裂强度为0.6 MPa,抗压强度为3.58 MPa,抗压回弹模量约为1032 MPa,劈裂强度为0.51 MPa。在添加水泥以后,水泥的水化产物与乳化沥青结合形成网状结构加强了集料之间的粘结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高、低温性能。
    • 戚俊领; 张贵才; 裴海华
    • 摘要: 针对胜利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且热采成本高的问题,乳化降黏驱是提高其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利用微动力乳化实验装置,综合考虑两种表面活性剂TB与AC在不同配比下的乳化能力和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构建了两种不同性能的乳化驱油体系:TB(0.3%)和TB+AC(0.3%,质量比3∶2)。通过多重光散射法分析了两种体系和胜利稠油形成乳状液的微观稳定性,然后通过填砂管驱油实验评价了两种乳化体系的驱油性能,并利用玻璃刻蚀模型研究其微观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B+AC体系具有强乳化能力,与原油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良好。TB+AC体系可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数量级(10^(-3)mN/m),TB+AC体系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11.20%。TB+AC体系通过超低界面张力和强乳化性能“拉”残余油,使其发生形变,降低流动阻力和残余油含量;也可进入油膜深处进一步发生乳化作用使油膜扩张破裂来提高采收率。
    • 王志刚
    • 摘要: 研究了不同粉煤灰和高炉矿渣掺量对乳化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抗永久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试验测试了矿粉与水以及3%粉煤灰+1%高炉矿渣与水的胶浆在不同反应时间下的微观形貌和28 d的热损失。结果表明:在混合料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粉煤灰和高炉矿渣后,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出现显著增长,抗永久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3%粉煤灰+1%高炉矿渣与水作用形成的复合胶浆比矿粉与水作用生成的胶浆在经过相同的反应时间后结构更为致密,热稳定性更好,并且提高了乳化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
    • 魏俊鹏; 廖兴惠
    • 摘要: 为研究水利工程抗冲磨修补材料的工程性能,室内对不同含水率的修补后混凝土展开了c试验,并基于电镜扫描试验分析了微观机理。研究发现,水分对试样的力学性质有明显的劣化效应,试样的劈拉强度、抗剪强度均逐渐减小;微观结果显示水分阻碍了环氧树脂与混凝土之间的黏附。研究成果为我国水利工程修复提供了借鉴作用。
    • 张国龙; 任昊铭; 章定文; 徐慧敏; 宋涛
    • 摘要: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水泥土抗拉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取不同长度、直径及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掺入水泥土,通过开展单轴拉伸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并采用正交试验极差法,分析了玄武岩纤维对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抗拉强度、拉压强度比和破坏形态的影响规律和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水泥土的单轴抗拉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变形、破坏、残余强度和稳定4个阶段;纤维变量对抗拉性能影响大小依次顺序为长度、掺量、直径;玄武岩纤维长度9 mm和掺量1.5%为玄武岩纤维的最优单掺参数。玄武岩纤维水泥土的拉压比较未掺入纤维的水泥土的拉压比高,但纤维种类和掺量等对纤维水泥土的拉压比影响较大;三维随机网状分布的玄武岩纤维可提升水泥土的抗拉强度和韧性。
    • 从金瑶; 杨恒; 涂博; 祁庆龙; 王海龙
    • 摘要: 为实现固废资源大宗利用及"以废治废"的目的,将磷石膏与铜尾矿砂拌和制备成混合料,外掺水泥用于公路路基填筑。通过对混合料进行土工性能试验,探索磷石膏与铜尾矿砂的质量比对混合料土工性能的影响,结合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混合料的硬化机理及微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磷石膏液限较高而铜尾矿砂强度特性较低,两者都无法单独作为路基填筑材料使用,当磷石膏与铜尾矿砂按质量比4∶6混合使用时,混合料的土工性能较佳;混合料硬化是水泥水化导致的,水化产物中的钙矾石、C-S-H凝胶等能够填补混合料颗粒间隙,形成紧密集合体,致使混合料硬化。
    • 雷华阳; 石梁; 胡垚; 宋英杰
    • 摘要: 天津滨海吹填场区典型的"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具有复杂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其在不同荷载作用模式下的变形特性有所不同,在工程实践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修建于其上的建筑物出现诸多工程问题。现阶段对于不同荷载作用下吹填场区形成的"上软下硬"双层软黏土地基的变形特性及机理研究甚少,导致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制约了吹填场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对此类地基的变形特性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吹填场区"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开展了反复荷载和恒定荷载作用下的一维固结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SEM),得到了不同荷载模式作用下的压缩特性及其微观机理,为吹填场区双层软黏土地基变形模型建立及长期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双层软黏土地基的压缩系数和固结系数在反复荷载作用初期明显减小,而后缓慢减小直至趋于稳定;与反复荷载相比,恒定荷载作用下试样的压缩系数初期值增加,固结系数初期值减小,其变化量均在40%~50%的范围内;当荷载等级一定时,反复荷载作用引起双层软黏土地基产生的沉降量相比于恒定荷载作用多30%~45%;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土样内部大孔隙受到挤压而减少,孔隙的圆度和定向性加强,土体结构更密实,均一化程度提高;相比于恒定荷载模式,反复荷载作用下土样内部孔隙形状更接近于圆形,孔隙定向性更好,土体内部结构强化程度大,但有序性相对较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