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脑出血

急性脑出血

急性脑出血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4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4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10334篇;相关期刊592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年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科技成果峰会暨2015年度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励大会等;急性脑出血的相关文献由4838位作者贡献,包括东贵荣、张晓云、赵海滨等。

急性脑出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4 占比:19.70%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10334 占比:79.71%

总计:12964篇

急性脑出血—发文趋势图

急性脑出血

-研究学者

  • 东贵荣
  • 张晓云
  • 赵海滨
  • 陈绍宏
  • 郭建文
  • 黄培新
  • 黄燕
  • 刘泰
  • 唐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程晶晶; 白雨翡; 宋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1周后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48)、死亡组(n=12).收集患者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D二聚体(D-D)、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OR=3.083)、D-D(OR=1.487)、血肿量(OR=2.374)、GCS评分(OR=3.102)为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D-D、血肿量、GCS评分及年龄与急性脑出血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关系密切.
    • 丁力
    •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对急性脑出血病人护理中产生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总结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救治的急性脑出血病人64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选用肠外营养护理及传统护理,研究组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及护理干预,在护理前和连续护理2个月后分别检验两组肝、血清蛋白(Alb)、血电解质浓度、肾功能、血糖(GLU)等营养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营养护理前神经功能评分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营养护理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改观(P<0.05),且研究组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更佳,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人营养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营养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病人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行.
    • 王杰芳
    • 摘要: 目的分析多序列MRI对急性脑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疑似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多序列MRI及CT检查,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序列MRI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疑似患者,经CT检查,51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其中18例为脑叶出血,21例为基底节出血,8例为丘脑出血,4例为壳核出血;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多序列MRI诊断急性脑出血的准确度为92.86%,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多序列MRI对脑出血部位的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1,P<0.001)。结论多序列MRI诊断急性脑出血的效能较高,且该方式对脑出血部位的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 罗水龙; 邵振江; 万志华; 陈波
    • 摘要: 目的比较高场MR与CT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16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场MR与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脑出血的影像特征(病灶部位、形态及信号特征等),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的检出率。结果160例患者中,CT诊断显示,基底节区出血31例,脑壳核出血30例,脑叶出血27例,丘脑出血11例;病灶均呈非均质性结构、密度增高,或均匀一致增高,边界清晰;其余61例未检出出血。高场MR诊断显示,基底节区出血40例,脑壳核出血41例,脑叶出血41例,丘脑出血21例,其余17例未检出;DWI主要表现为混合信号特征,病灶表现为T_(1)稍高或等高信号,T_(2)高信号;病灶周围存在环形水肿带,表现为T_(2)高信号,T_(1)环形稍低信号,且边界模糊;侧脑室内表现为T_(1)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_(2)高信号;其余17例未检出出血情况。高场MR对脑壳核出血、脑叶出血、丘脑出血、基底节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相比,高场MR诊断急性脑出血的检出率较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建香; 刘云芳; 王君君; 顾恒; 赵杨; 过伟峰
    • 摘要: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空针置入右侧尾状核,不注血。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凉血通瘀方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亦为15只。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或中药,每日1次,连续3 d。模型组与凉血通瘀方组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灌胃3 d后运用Longa五级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灌胃3 d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5只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5只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生化法检测各组10只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10只大鼠脑组织和肠组织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结果:模型组与凉血通瘀方组大鼠灌胃3 d后Longa评分均明显低于造模成功后(P<0.01),灌胃3 d后凉血通瘀方组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GF平均光密度值、BDNF蛋白表达水平、SO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凉血通瘀方组大鼠脑组织NGF平均光密度值、BDNF蛋白表达水平、SOD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肠组织CCK-8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凉血通瘀方组大鼠脑、肠组织CCK-8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肠组织CCK-8的含量有关。
    • 成姣阳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干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内科基础护理)、研究组(45例,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住院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肢体运动、劳动能力、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认知能力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例、便秘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6.67%(3/45);对照组并发症包括脑再出血1例、便秘7例、肺部感染2例、褥疮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4.44%(11/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7.78%(44/4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3.33%(33/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对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胃溃疡护理作用显著、护理满意度高,能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 牛广义; 沈萍; 杨延超
    • 摘要: 目的研究脑血疏口服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及整体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脑血疏口服液口服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SOD、MDA以及GSH-Px水平变化,并且比较其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前SOD、MDA以及GSH-Px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SOD以及GSH-Px水平低于试验组,MDA水平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脑血疏口服液可改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提高疗效,用药安全性高。
    • 张立
    • 摘要: 急性脑出血属于脑卒中疾病,高血压人群发生急性脑出血风险较高,年龄在50岁以上人群发生急性脑出血风险较高,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属于急性脑出血高危人群。本文主要介绍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供有关人士参考。
    • 王正德; 何旭鹏; 楼俊辉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CH)部位、心电图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 Tn-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义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AC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部位在基底节178例、小脑9例、脑叶13例。比较不同出血部位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分析脑出血部位、心电图及c Tn-Ⅰ水平的关系。结果200例ACH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为77.50%。不同出血部位患者起源异常率、复极异常率、传导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总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异常患者中,不同出血部位者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基底节组>小脑组。在基底节组、小脑组、脑叶组内,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患者c Tn-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CH患者心电图异常、cTn-Ⅰ水平与脑出血部位均呈正相关(rs=0.309、0.215,均P<0.05)。结论ACH患者的心电图及cTn-Ⅰ变化与出血部位有关,完善心电图及cTn-Ⅰ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并改善患者预后。
    • 张伟
    • 摘要: 目的:分析以及探究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 方法:选择 2020 年 8月~2021 年 8 月在本院治疗的 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且,按照随机分组模式划分,2 组均为 40 例患者。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剂量的甘露醇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剂量甘露醇治疗。 对 2 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也开展对治疗之前与之后在脑血肿体积、神经缺损评分方面的区别。 结果:观察组发挥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同时,在对所有的患者开展治疗之前,其在脑血肿体积、神经缺损上无显著的区别。 但是,通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另一组。 结论:在开展对老年急性脑出血疾病的治疗中,通过小剂量甘露醇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